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三年级科学知识点基础训练册简答题答案
知识点★简答题答案一单元土壤与生命⊱1、我们周围的土壤①我们在观察土壤时,可以运用的感觉器官有:眼睛、鼻子、耳朵、手等。②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土壤里的小动物有;蚯蚓、屎壳郎、青蛙、蚂蚁等。2、了解土壤①土壤是一个包含各种物质的混合物,它主要由岩石微粒、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组成。②土壤固体中的大颗粒为沙粒,中等颗粒为粉粒,细小颗粒为黏粒。③土壤按颗粒大小可以分为:沙土、黏土和壤土三种。其中,沙土渗水性最强,壤土次之,黏土渗水性最差。★自己设计实验,比较沙土、黏土和壤土的渗水性。实验目的:比较沙土、黏土和壤土的渗水性。实验准备:沙土、黏土、壤土、漏斗、纱布、水、玻璃杯等。实验过程:将沙土、黏土和壤土分别放入铺有纱布的漏斗里,漏斗架在杯子上,然后同时将水缓慢倒入三个漏斗中,观察杯中水位高低。实验现象:沙土杯子水位最高,黏土杯子水位最低。实验结论:沙土渗水性最强,壤土次之,黏土最弱。3、肥沃的土壤①表层土的养分来自腐烂的动植物的遗体,它们被称为腐殖质。腐殖质是植物生长的必需肥料。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②增加土壤肥力的常用方法:修筑梯田、种植绿肥、收集落叶沤肥。③科学家们已经从土壤中发现了1000多种不同的土壤动物,在普通树林里,1平方米约有5万个土壤动物。④蚯蚓在土壤里的生命活动中,不仅疏松了土壤,使土壤进入更多的空气和水分,同时增加了肥力。所以说蚯蚓是“土壤天然的犁”和“改良土壤的能手”。★为什么说蚯蚓是“土壤天然的犁”和“改良土壤的能手”?答:蚯蚓的生活活动能使土壤疏松,使其进入更多的空气和水分。同时,增加土壤肥力。所以说,蚯蚓是“土壤天然的犁”和“改良土壤的能手”。4、土壤保护①土壤是人类和动植物共同的家园。它为植物提供了养料、水分,为动物提供了生存的栖息地,也为人类提供了住所和制作物品的原料。②人们的一些社会活动破坏了土壤,如;喷洒农药、抛撒垃圾、开窑烧砖、开山毁林等。③为了保护家乡的土壤,我们应该进行环保宣传,植树造林。★调查家乡的土壤类型,我们可以为保护的土壤做些什么?答:我们家乡的土壤按颗粒大小分为黏土和壤土居多,按颜色分属黄壤土和水稻土居多。我们应该积极宣传保护土壤的重要性,从我做起,植树种草,不污染环境。二单元植物的一生1、果实和种子①种子萌发的条件是: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②种子是怎样旅行的:利用风力、利用动物、利用弹力、利用水力。③种子为什么要传播:避免竞争、避免近亲交配、找寻适当的生育地,扩大族群的分布范围。④什么是果实:外部有果皮(肉),内部有种子。★我们在观察种子内部构造时(如蚕豆),用了什么工具?在操作时应注意些什么?答:用了镊子、培养皿和放大镜等工具。操作时应先将蚕豆浸泡,然后用镊子轻轻将种皮剥去,从蚕豆的开口处小心掰开,仔细观察记录。2、根和茎①根是植物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根将植物牢牢地固定在土壤中,同时又从土壤中吸收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水分和养料。②植物根一般分为:直根、须根、还有变态根(贮藏根、支柱根、气根、呼吸根、吸根等)。③形态各异的茎把植物身体的各部分连成一个整体,它承担着运输任务▬▬把水和土壤中的养料从根部运送到叶子中去,又把叶子制造的“食物”传送到植物的其他部分。④植物茎一般分为:直立茎、缠绕茎、攀缘茎、匍匐茎。还有一些变异的茎(茎刺、茎卷须、肉质茎等)。3、叶和花①花的结构和叶子的形状:②叶子的结构:叶柄、叶片(叶脉)。③叶子的作用:蒸腾作用、光合作用。④花(完全花)的各部分构造有:萼片(保护未开的花)、花瓣(吸引昆虫)、雄蕊(制造花粉)和雌蕊(接受花粉)。⑤大多数植物利用阳光、泥土中的水分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在叶子里自己制造“食物”⑥雄蕊和雌蕊是植物的繁殖器官。花粉落在雌蕊的柱头上,这一过程就叫传粉,传粉后植物就有可能结出果实。⑦依靠昆虫传粉的花叫虫媒花,依靠风力传粉的花叫风媒花。⑧为了弥补自然状态下的传粉不足,人们还会进行人工辅助授粉。4、植物和我们①请同学们说说植物的根、茎、叶、花和果实(种子)。②植物和我们的关系;有人说:“植物对人类的贡献,无论怎样评价都不会过分”。谈谈你的看法。③人类的衣、食、住、行。④动物的栖息地,植物和植物之间的相互依赖。三单元固体和液体1、认识固体①什么是固体: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如果受到的外力不大,其形状和体积的改变很小。②固体的性质:(通过看、摸…等方法)石块螺帽玻璃橡皮颜色灰褐银白无色乳白形状不规则六棱角片状方体软硬硬硬硬软透明度不透明不透明透明不透明名称性质③固体的混合与分离:●混合:重量不变,体积改变。○分离:根据颗粒大小,选用不同筛眼的筛网进行分离。★有一包沙子、绿豆、大豆混合物,你能把他们分离出来吗?请把分离的过程写在下面。答:用三种不同网眼的筛网就可以将沙子、绿豆、大豆分离出来了,因为沙子、绿豆、大豆的大小不同。首先用略大于沙子的筛网,将沙子筛出,再用略大于绿豆的筛网将绿豆筛出,剩下就是大豆了。2、把固体放到水里①研究固体的沉与浮:☆物体的形状和密度决定物体在水中会沉还是会浮。②会沉的物体:玻璃球、金属勺。③会浮的物体:铅笔、苹果、树叶、塑料瓶、木块、橡胶球、木质饰件、橙子。④一个苹果和一块苹果都会浮,一小截蜡烛和一整支蜡烛都会沉。(同一种物体无论大小、轻重沉浮情况是一样的)⑤研究固体的溶解与分离:☆影响固体溶解的因素:搅拌、加热、切碎。★把固体从水中分离的方法:过滤、沉淀、蒸发。★生活中人们一般是怎样把固体从液体中分离出来的?举例说一说。答:把固体从液体中分离出来的常用方法有:过滤、沉淀和蒸发。如;把米从水中捞出,浑水放置变清,海水晒盐等。★人们常说“跳进黄河洗不清”,小刚认为泥沙是溶于水的,对吗?答:不对,泥沙是不溶解于水的。黄河水的黄是因为河水中夹杂了泥沙,所以说用黄河水是洗不清的。3、认识液体①已知液体性质:会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②学习液体性质:颜色、透明度、气味、味道、轻重、粘稠度和表面张力。③认识液体的感觉器官:眼睛(看)、鼻子(闻)、舌头(尝),有时也可用手。★把不同的液体用滴管滴在蜡纸上时,你看到了什么?说明液体具有什么性质?答:看到蜡纸上出现了一个一个小露珠,说明液体具有表面张力。4、把液体倒进水里①液体的性质:共性:有浮力、内部有压力、表面有张力、会流动,没有形状。②相同体积的液体,有的比水重,有的比水轻。③不同液体的粘稠度不同。④液体在水中的位置与液体的密度(同体积轻重)有关,与倒入先后无关。⑤液体混合前后重量不变,但体积减少。50克(酒精)+50克(水)=100克(酒精水)50毫升(酒精)+50毫升(水)=95毫升(酒精水)★许多液体能溶于水的性质被人们在生活中广泛应用,请举例说一说。答:用洗衣液洗衣服,洗洁精刷碗,烹饪时在汤中加入醋、酱油等。5、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①物体沉浮的条件:水的浮力与物体重力。②怎样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水中加盐、改变自身重量、改变物体的形状、借助漂浮物等。★渔民想让渔网在水中立起来围成一堵墙,将鱼群包围住。请你说一说用什么办法好。答:在渔网的上面拴泡沫等轻物,在渔网的下面拴铁等重物。这样可以将渔网立起来。★在做“怎样使橡皮泥在水中浮起来”的实验时,你共做了几次才成功的?每次形状是怎样的?请用记录表展示你的实验记录。答次数橡皮泥形状结果第一次原样沉第二次长方体沉第三次船体浮四单元关心天气1、今天天气怎么样①“天气”包括:气温、气压、湿度、风、云、雾、雨、雪、霜、雷、雹等②获取天气预报的四种渠道:看电视、看报纸、网上查询、电话咨询等。③主要的气象符号:教材P43④怎样做出天气预报:现代:科技手段、设施(卫星、气球、飞机、船、浮标、地面站等)。历史上:生活经验的积累。⑤为什么要关心天气:天气与人们的生活、工作、生产及社会活动密切相关。★你能当个小小设计师,设计出下面的天气符号吗?2、气温有多高①怎样正确使用温度计(温度表、寒暑表)测量气温;放入(不取出竖直)、看(平视)、读作(20摄氏度)、写作(20℃)。②一天中的气温差异;一天中同一时间不同地点(阳光下▬▬背阴处▬▬百叶箱),同一地点不同时间,温度最高的是午后2点(14点)左右,不是正午12点。最低是凌晨。③测量气温标准化及其意义;百叶箱的摆放(同一时间,空旷的草坪上,离地1.5米)(准确记录当地气温)晴雷阵雨雪阴多云3、雨下得有多大①怎样测量雨量大小;雨量器②雨量大小的划分;24小时内雨量:0.1毫米-10毫米(小雨),10毫米-25毫米(中雨),50毫米-100毫米(大雨),100毫米-200毫米(大暴雨),200毫米以上(特大暴雨)。③雨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雨水是人类生活中重要的淡水资源。但是,大雨、大暴雨、特大暴雨会形成洪涝灾害。对人类生产生活及动植物的生存是有影响的。★雨下的多少对我们的生产、生活有影响吗?请举例说明。答:雨水是人类生活中重要的淡水资源。雨水下的少,会造成干旱影响农业收成。雨水下的多,会造成洪涝灾害,对人们生命财产产生危害。4、今天刮什么风①描述风的两个方面:风力、风向。②风力的分级:0级~十一、二级。(13个)③风向:东风、南风、西风、北风、东南风、东北风、西南风、西北风。(冬季、夏季8个)★想一想,怎样利用身边的材料制作风向标和风力计?答:制作风向标可以用木条、小珠子、木片或硬纸板、大头针、泡沫塑料板等。制作风力计可以用量角器、长线、泡沫塑料小球等。风向标风力计东北风东东北东南东西东西北风东南风西南风5、气候与季节①气候特征:在一定的地区,一年中天气的变化总有一定的规律,这种规律称为该地区的气候特征。②春季的气候特征:冰雪融化—风和日丽—柳叶青青—鸟语花香③夏季的气候特征:暴风骤雨—烈日炎炎—花红苍翠—挥汗如雨④秋季的气候特征:天高云淡—凉风习习—小雨绵绵—穿上了毛衣⑤冬季的气候特征:寒风凛冽—雪花飘飘—万木凋零—穿上了棉衣⑥季节的划分:不依气温,依农历的节气为节点(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而真正春夏秋冬季节的来临则是在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后。⑦不同季节里动植物的变化:☆动物;迁徙(春秋季)、冬眠(冬季)。★植物;发芽(春季)、生长(夏季)、结果(秋季)、落叶(冬季)。五单元观察与测量1、观察①观察是运用我们的感觉器官去收集各种信息,它是科学研究中收集证据的一种重要的方法。②观察的过程:●运用感觉器官(眼睛看、鼻子闻、耳朵听、嘴尝、手摸等)◆运用工具★综合运用各种感觉器官和多种工具③理解:巴甫洛夫的“观察,观察,再观察”,爱因斯坦的“观察和理解的乐趣是自然界赐予的最美好的礼物”④观察高倍显微镜下的头发和冰晶。★你知道古今中外哪些重大发现是由细心观察开始的?请举例说一说。答:鲁班观察茅草边缘的小齿,发明了锯子。李时珍观察药草的生长过程,编写了《本草纲目》。瓦特观察烧开水顶动壶盖现象,发明了蒸汽机。★用工具观察有什么特点?答:可以突破人类感官的局限性,使我们观察得更加细微,更加清楚,更高更远。2、测量①感官的局限性:感觉能力、错觉、外在因素的影响。②测量工具;秒表、尺子、秤、拉力计等。③常用测量单位;小时(时间)、米(长度)、千克(重量)、牛顿(力)④测量珠穆朗玛峰的高度;1975年测8848.13米,2005年测8844.43米(变矮)⑤模糊测量(估算);漏刻、有刻度的蜡烛、沙漏等。★我们日常生活中离不开测量仪器(工具),请你举例说一说它们的作用。答:秒表测量跑步速度,拉力器测拉力,尺子测身高等。★怎样用一根1米长的直尺估算出从家到学校的距离?请简要写出测量过程。答:用直尺测出自己一步的长度,然后数一数从家到学校的总步数,最后用(总步数)×(一步长度)=从家到学校的距离。
本文标题:三年级科学知识点基础训练册简答题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798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