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上海市2016届高考压轴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
2016上海高考压轴卷历史(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75分)以下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从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转变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B.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D.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2.《全球通史》说:“自由探究的精神,______政体的理论和实践,多种形式的艺术文学和哲学思想,对个人责任心的强调——所有这些构成了希腊留给人类的光辉遗产。”这里的空格处应是A.寡头B.君主C.共和D.民主3.古代两河流域居民通过观察牲羊内脏占卜,通称为脏卜。脏卜内容包罗万象,数量众多,仅古巴比伦时期的出土占卜文献中就有88%属于脏卜卜辞。其中对“脏卜卜辞”史料价值的叙述最确切的是A.卜辞都是由象形文字书写而留存后世B.从中可透视古代两河流域的人神关系C.可佐证古代两河流域法律神授的史料D.研究古代两河流域社会的第一手史料4.“在十字军东征(1096-1291)之后的几个世纪时间里,……权力由封建城堡向城市的转移,是一个缓慢而逐渐的过程。”(选自房龙《人类的故事》)。从封建城堡向城市转移的“权力”是A.军事权与司法权B.言论自由和法律平等权C.司法权和行政权D.赋税的批准权和分摊权5.下列两段文字,见于何书?(甲)忽报孔明遣人送书至,周瑜览毕,长叹一声,昏绝,徐徐又醒,仰天长叹曰∶“既生瑜,何生亮?”连叫数声而亡。(乙)周瑜还江陵,为行装,而道于巴陵病逝,时年三十六,权素服举哀,感动左右。A.甲、乙皆见于《三国演义》B.甲见于《三国演义》,乙见于《三国志》C.甲、乙皆见于《三国志》D.甲见于《三国志》,乙见于《三国演义》6.湖北大冶铜绿山战国铜矿遗址出土的采掘工具共14件,其中铁制工具13件(计铁斧4件,铁锤2件,六角形铁锄2件,缨1件,铁钻3件,铁耙1件),另一件是木槌。这说明当时:A.青铜时代已经结束B.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C.牛耕得到较快推广D.铁器的使用更加普遍7.这是一幅14世纪欧洲人对遥远国度的想象图。当时欧洲人产生这种想象的客观原因是A.基于遥远国度的畸形人的恐惧B.对于东方异教徒的想象与揣测C.新航路开辟后对东方人的丑化D.世界各地尚处于相对孤立状态8、康熙晚年曾有“海外如西洋等国,千百年后,中国恐受其累”的感悟,从中可以折射出A.中西方文化分歧巨大B.中西方差距开始拉大C.恐惧并戒备西方国家D.中国的国力急速衰退9.下列一组王朝迁都图,原都城之自然条件恶劣,保守势力强大,不易推行改革。为了学习先进文化而进行迁都的是10.下表为清朝军机处一天的办事程序。据此,不能得出:发折奏事处将官员奏折下发军机处见面军机大臣将奏折送皇帝处请旨述旨将皇帝旨意拟成圣谕旨交皇帝御览过朱皇帝朱笔改定奏折交法将谕旨下发有关衙门实施开面谕旨以年月日为序抄录备案A.军机大臣负责日常政务B.办事程序较为严密C.军机大臣奉旨笔录与传达D.皇帝决策具有独断性11、“凡外夷贡者,我朝皆设市舶司以领之……其来也,许带方物,官设牙行与民贸易,谓之互市,是有贡舶即有互市,非入贡即不许其互市明矣”。这里的“我朝”应指A.宋朝B.元朝C.明朝D.清朝12.王安石描写北宋对外贸易盛况的诗句“黄田港北水如天,万里风樯看贾船”;明朝规定市舶司“掌海外诸番朝贡市易”。对此,明人王圻说:“非入贡即不许其互市”。自宋至明,市舶司职责的变化是A.从促进“内陆边贸”的互市榷场变为促进“厚往薄来”的官方机构B.从获取“市舶之利”的关税机构变为达到“四夷宾服”的监督机构C.从收取“互市关税”的民间会所变为实施“海禁政策”的地方衙门D.从维护“海上丝路”的地方衙门变为落实“闭关政策”的沿海关卡13.“贞观年间,在三省六部制中,政权中心是政府而不是皇帝个人,皇帝实际上成为政府的最高负责人。”这实际上是说A.皇权专制进一步加强B.政府拥有国家最终政务决策权C.皇权要接受政府制约D.政府是政权核心并受皇权监督14.“如果抗战爆发的1937年日本侵略军面对的仍然是那个南北对峙、四分五裂的中国,上海、华北、东北与华东的统治者,仍然是张宗昌、吴佩孚、张作霖、孙传芳等彼此争斗、战斗力不强、组织涣散的二流军阀,中国将会是什么一种局势。”材料中所涉及“南北对峙、四分五裂”的局面是以下哪一项历史事件结束的A.二次革命B.护国运动C.北伐运动D.西安事变15.学者白之浩将英国政治制度分成两个部分,一是“尊严的部分”,一是“效率的部分”。“尊严的部分”具有激发和保留人们崇敬之心的功能,它使政治制度获得了权威和动力;而“效率的部分”是对这种权威的现代运用。“尊严的部分”与“效率的部分”分别指的是:A.君主制和议会制B.君主制和共和制C.立宪制和共和制D.共和制和议会制16.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开放一系列通商口岸。右图中属于19世纪90年代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是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7.伏尔泰评论某国政治时说:“这个国家的人民曾抵抗过其君主,遂使君主的权力受到节制。他们建立了一个明智的政体,使其君主有能力做好事,而无法做恶事”。这里反映伏尔泰A.不反对君主制度B.支持共和制度C.不支持暴力革命D.反对教会权威18.美国的工业革命最初主要依靠英国的技术和设备,但很快有了自己的创新。美国的技术创新的不包括A.怀特尼的轧棉机B.富尔顿的汽船C.史蒂芬逊的蒸汽汽船D.流水线式的标准化生产19.美国前总统布什在一次演讲时说:“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著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用民主的方式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最早用民主的方式把统治者的权力关在笼子里的是A、《民法大全》B、《权利法案》C、《人权宣言》D、《1787年宪法》20.歌谣“USA再加上一个S,变成美利坚苏维埃。土地归农民所有,工人是工厂的主人,我们掌握了大权,USA变成USSA。”在美国流行于A.20世纪10年代B.20世纪20年代C.20世纪30年代D.20世纪60年代21.“让地应以一处为断,赔费应以万万为断”,清廷要求李鸿章以此为底线开展的外交活动是,商订A.《天津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22.“若尽废古书,行用土语为文字,则都下引车卖浆之徒所操之语,按之皆有文法……据此则凡京津之稗贩,均可用为教授矣。”对此感到忧虑的是A.胡适B.陈独秀C.鲁迅D.梁漱溟23.《剑桥中国晚清史》叙述道:“1861年以后,在中国的对外关系中出现了一个新时代。……中国也像所有其他国家一样,学会了在一个根据社会达尔文主义行事的世界中搞生存竞争,从形式上看,儒家的‘天下’已经演变成‘国家’。”最能佐证材料中观点的史实是A.清政府向外国派驻外交使团B.清政府翻译并出版《万国公法》C.主动撤销对越南等的藩属制度D.涉外公文改“夷务”为“洋务”24.面对工业化,该拍手称快还是视为洪水猛兽?该流连于过去还是寄望未来?这些问题在世界各地引起无数辩论与纷争。其中最激烈的当是A.美国南北战争B.德意志统一C.俄国农奴制改革D.日本明治维新25.历史事件的发生存因果关系,下列配对正确的是A.新航路开辟——地中海世界崛起B.蒙古西征——东罗马帝国灭亡C.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发生D.工业革命——德意志宗教改革26.某课题的中心词是“杜鲁门主义”、“欧洲一体化”、“日本崛起”、“中国振兴”、“苏联解体”。由此推断,该课题的中心内容最有可能是A.从美苏争霸到美国霸主地位的动摇B.从经济区域集团化到全球经济一体化C.从两极格局到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D.从两极格局的形成到两极格局的瓦解27.某中学在组织观看爱国主义影片时有这样一组镜头:一队士兵冲进一座很大的建筑物,建筑物上写着“总统府”三个大字,士兵爬到建筑物上扯下原来的旗帜,旗帜飘落地上。镜头转到一房间,房间里办公桌上日历的日期是4月23日。据此判断日历上的年份应该是A.民国三十六年B.民国三十七年C.民国三十八年D.民国三十九年28.美国历史学家杰里·本特利指出:当□□□□年同盟国击败轴心国,摧毁德意志帝国和日本帝国时,随着另一场战争的开始,世界不得不重建。这里“□□□□”和“另一场战争”分别是A.1918、“一战”B.1919、“一战”C.1945、“二战”D.1945、“冷战”29.20世纪50年代,第三世界是随着殖民体系的瓦解,在战后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崛起的标志是A.不结盟运动的兴起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七十七国集团建立D.亚非会议的召开30.阅读下列《1969-1978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据简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符合中国这一时期外交状况的结论是年份1969197019711972197319741975197619771978国家数495469878895103107110112①对外关系出现全新局面②外交战线未受文革干扰③中美关系逐步缓和④中美正式建交A.①②③B.②④C.①③D.①②④以下每小题3分,共15分。每一选项的分值可能为0、1、1、3分。选出最佳一项,多选不得分。31.《治学的门径与取法》一文中说:“史学家治史重在恰如其分地解读史料,适得其所地呈现史事,从各种层面角度显现前人本意和史事本相以及相互联系,并且表明依据什么说是如此这般,所用论据是否经过前后左右、上下内外的反复验证。”这说明治史A.重在揭示历史的规律B.应经过反复验证C.贵在还原历史的真相D.应充分解读史料32.明太祖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实行后妃宫人都从良家选取的后妃制度。规定“后妃虽母仪天下,然不可使预政事。观历代宫闱,政由内出,鲜有不为祸乱者也。”“天子亲王后妃宫嫔等,必慎选良家子而聘焉,戒勿受大臣所进,恐其夤奸,不利于国也”。这一规定的主要目的是A.维护专制皇权B.后宫不得干政C.实行仁政怀柔天下D.防止外戚后宫勾结33.卢梭认为:“任何人拒不服从公意的,全体就要迫使他服从公意。这恰好就是说,人们要迫使他自由,因为这就是使每个公民都有祖国,从而保证他免于一切人身依附的条件,这就是造成政治机器灵活运转的条件,并且也是唯有它才是使社会规约成为其合法的条件,没有这一条件,社会规约便会是荒谬的、暴政的、并且会遭到最为严重的滥用。”下列对此理解最为准确的是:A.国家是确保自由的唯一条件B.公共意志是保障个人自由的前提C.个人自由要服从公共意志D.自由与民主是密不可分的整体34.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现代化的世界进程中,那些后发国家,如德国、俄国和日本等依旧残存着明显的专制化色彩。对此,相对合理的解释是A.历史文化传统和特殊国情使然B.选择了自上而下的进化道路C.缺乏普遍充分的思想启蒙运动D.工业化程度落后于先发国家35.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说:“德者何?谓著书者之心术也。……盖欲为良史者,当慎辨于天人之际,尽其天而不益以人也。尽其天而不益以人,虽未能至,苟允知之,亦足以称著书者之心术矣”。这反映了章学诚主张的史学家之“德”应A.尊重史实,客观求是B.追求成为“良史者”C.立足建立天人间联系D.描述历史事件的全貌二、非选择题(共75分)36.“极盛”与“衰败”(12分)材料一:谈到唐代,学者们往往誉之“大唐气象”。而钱穆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唐代中央政府的组织似较汉代进步了,但以地方政府论,则唐似不如汉……唐室之崩溃,也可说即崩溃在此一制度上。”材料二:《新唐书·兵志》曰:唐中期后,“强臣悍将兵布天下,而天子亦自置兵于京师,曰禁军。其后天子
本文标题:上海市2016届高考压轴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8291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