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胜利咨询胜利咨询159378053491题1:谢某,男,60岁,退休。2010年6月7日就诊。患者近2年来咳嗽咳痰反复发作,每年持续3~4个月。近1周加重,痰多,咳声重浊,痰出咳平,痰粘稠而厚,色白,于每天早晨起床后及进食油腻甘甜食物后则咳甚痰多,胸闷,脘痞,呕恶,纳少,神疲体倦,大便时溏,遂来就诊。舌苔白腻,脉滑。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例题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2.中医病证鉴别(助理医师不测试此项内容):请与咳喘相鉴别。题2:张某,女,28岁。2011年1月6日初诊。患者昨日连夜从外地归来,感寒不适,继而出现喘息咳逆,呼吸急促,伴咳痰,胸部胀闷,现症见:喘息咳逆,呼吸急促,胸部胀闷,痰多稀薄色白而带泡沫,伴有头痛,恶寒,发热,口不渴,无汗,苔薄白而滑,脉浮紧。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例题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2.中医病证鉴别(助理医师不测试此项内容):请与哮病相鉴别。题3:陈某,男,48岁,干部。2009年10月16日初诊。患者近2年来经常出现心悸不宁,烦躁不安,偶有胸闷,伴精神紧张,头晕目眩,手足心热,口渴,少寐多梦,盗汗,耳鸣,腰膝痠软,劳累后心悸、胸闷症状加剧,休息能缓解,舌质红,薄白苔,脉象细数。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例题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2.中医病证鉴别(助理医师不测试此项内容):请与奔豚相鉴别。胜利咨询胜利咨询159378053492题4:赵某,男,41岁。2009年4月27日初诊。患者近2年来常因生气或劳累后出现胸闷疼痛,5分钟前和妻子生气后出现心胸疼痛,如刺如绞,痛有定处,甚则心痛彻背,背痛彻心,而且痛引肩背,伴有胸闷,舌质紫暗,有瘀斑,苔薄,脉弦涩。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例题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2.中医病证鉴别(助理医师不测试此项内容):请与悬饮相鉴别。题5:孙某,女,49岁。2010年12月4日初诊。患者有癎病病史30年,时有发作,最近三个月发作日益频繁,现症见:神疲乏力,心悸气短,失眠多梦,面色苍白,体瘦纳呆,大便溏薄,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细而弱。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例题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2.中医病证鉴别(助理医师不测试此项内容):请与中风病相鉴别。题6:梁某,男,49岁,已婚。2011年3月1日就诊。患者胃脘部疼痛反复发作5年余,常因饱食、情志不遂而复发或加重。先后服用中西药治疗,可暂时缓解。平素性情急躁易怒,昨日与邻居发生争吵后,即出现胃脘胀闷、疼痛,痛势较剧,尤两胁胀痛明显,嗳气频繁,喜叹息,大便不爽,遂来就诊。舌红苔薄白,脉弦。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例题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2.中医病证鉴别(助理医师不测试此项内容):请与真心痛相鉴别。题7:胜利咨询胜利咨询159378053493患者孙某某,女,62岁,退休。2009年9月7日就诊。患者二天前因误食变质不洁食物,而致腹痛阵作,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脓血,黏稠如冻,腥臭难闻,肛门灼热,小便短赤。遂来就诊。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例题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泄泻相鉴别。题8:刘某某,男,34岁。2010年5月20日就诊。患者3天前因在路边小吃过食油腻后出现右胁胀痛,恶心口苦,今因疼痛加重而来诊。现症:右胁胀痛,恶心,口苦,胸闷,纳呆,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弦滑数。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例题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2.中医病证鉴别(助理医师不测试此项内容):请与悬饮相鉴别。题9:曹某,女,34,已婚。2011年6月14日初诊。患者1周前无明显诱因突然发热,自测体温40℃左右,无咳嗽、咽痛,自服感冒消炎药后发热渐退。3天前出现目黄,全身发黄,黄色鲜明,小便色如红茶,伴恶心呕吐,口干、口苦,腹胀纳呆,口渴便秘,遂来就诊。舌质红,苔黄腻,脉弦而数。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例题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2.中医病证鉴别(助理医师不测试此项内容):请与阴黄相鉴别。题10:胜利咨询胜利咨询159378053494孔某,男,54岁。2010年10月14日初诊。患者有高血压病史8年,常因烦劳郁怒而头晕。昨日因情志不遂出现眩晕,耳鸣,头目胀痛,口苦,失眠多梦,甚则仆倒,颜面潮红,急躁易怒,肢麻震颤,舌红苔黄,脉弦数。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例题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2.中医病证鉴别(助理医师不测试此项内容):请与中风相鉴别。题11:何某,男,20岁,未婚。2011年8月4日初诊。患者因半月前左上臂生一疮疖,未予重视。7天后出现眼睑浮肿,继则面部、下肢浮肿明显,尿黄赤,量少,伴有发热,恶风,恶心,乏力,遂来就诊。眼面及下肢浮肿,左上臂见个疖肿,已结痂。舌质红,薄黄苔,脉浮而数。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例题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2.中医病证鉴别(助理医师不测试此项内容):请与鼓胀相鉴别。题12:宫某,男,35岁,已婚。2010年4月28日初诊。患者于1小时前出现小便短涩,疼痛,色红赤,尿中有砂石,伴右侧腰部绞痛难忍,并向右下腹及会阴部放射,自服消炎止痛药无效,遂来就诊。平素嗜烟酒及肥甘之品。舌红而苔薄黄,脉弦。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例题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2.中医病证鉴别(助理医师不测试此项内容):请与癃闭相鉴别。题13:龚某,女,38岁。2010年11月14日初诊。胜利咨询胜利咨询159378053495患者平素嗜食辛辣,昨日开始出现便血,症见:便血色红,大便不畅,口苦,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例题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2.中医病证鉴别(助理医师不测试此项内容):请与痢疾相鉴别。题14:计某,男,48岁。2011年2月14日初诊。患者有家族消渴病史,平素嗜食辛辣及膏粱厚味,最近两个月出现多饮、多食、多尿、乏力等症状,尤以多食易饥为突出。现症见:多食易饥,口渴,尿多,形体消瘦,大便干燥,苔黄,脉滑实有力。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例题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2.中医病证鉴别(助理医师不测试此项内容):请与瘿病相鉴别。题15:吴某,男,24岁。2008年9月6日初诊。患者发热五六日,热略减退,3日前突然出现肢体软弱无力,步履艰难,心烦口渴,咳呛不爽,咽喉干燥,小便黄少,大便干燥,舌质红苔黄,脉细数。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例题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偏枯相鉴别。题16:姜某,女,33岁。2009年4月30日初诊。患者每于经前或经期小腹疼痛。今天正值经行第一天,症见小腹胀痛拒按,经血量少,行而不畅,血色紫暗有块,块下痛暂减,乳房胀痛,胸闷不舒,舌质紫暗,脉弦。胜利咨询胜利咨询159378053496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例题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肠痈相鉴别。题17:范某,女,48岁,干部,已婚,于2005年1月20日就诊。患者月经紊乱,烘热出汗1年余。病人诉近1年来月经不规则,周期先后不定,经期4~6日,经量较前减少;烘热汗出,五心烦热,失眠多梦,腰膝酸软,皮肤燥痒;阴道干涩,尿少色黄。舌红少苔,脉细数。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例题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2.鉴别诊断:请与月经先后不定期相鉴别。题18:患儿,女,4岁。2011年3月25日初诊。2天来发热恶风,咳嗽频频,今日症状加重,来诊时症见:发热烦躁,咳嗽喘促,呼吸困难,气急鼻扇,喉间痰鸣,口唇紫绀,面赤口渴,胸闷胀满,泛吐痰涎,舌质红,舌苔黄,脉象弦滑。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例题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支气管哮喘相鉴别。参考答案胜利咨询胜利咨询159378053497题1:参考答案:主诉:咳嗽咳痰反复发作2年,加重1周。现病史:患者近2年来咳嗽咳痰反复发作,每年持续3~4个月。近1周加重,痰多,咳声重浊,痰出咳平,痰粘稠而厚,色白,于每天早晨起床后及进食油腻甘甜食物后则咳甚痰多,胸闷,脘痞(注:pǐ),呕恶,纳少,神疲体倦,大便时溏。现症见:咳嗽痰多,痰白而粘,胸闷,脘痞,呕恶,纳少,神疲体倦,大便时溏。既往史、个人史、过敏史、婚育史、家族史:无异常。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以咳嗽咳痰为主症,诊断为咳嗽。患者咳嗽痰多,咳声重浊,痰出咳平,痰粘稠而厚,色白,于每天早晨起床后及进食油腻甘甜食物后则咳甚痰多,胸闷,脘痞,呕恶,纳少,神疲体倦,大便时溏,舌苔白腻,脉滑,辨证为痰湿蕴肺证。其病因病机为:脾湿生痰,上渍于肺,壅遏肺气。(患者久病脾虚生痰,壅遏肺气而咳嗽痰多,痰白而粘;脾气虚弱,运化无力而见食少,体倦乏力,大便时溏;痰湿中阻,气机不畅,故胸闷,脘腹痞满,呕恶;舌苔白腻,脉滑亦为痰湿之象。)中医病证鉴别:咳喘与咳嗽均可见咳嗽症状,咳喘可见于各种急慢性疾病中,以咳喘并作,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为特征,咳嗽日久不愈,可转变为咳喘。咳嗽仅以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不伴喘证。诊断:中医疾病诊断:咳嗽。中医证候诊断:内伤咳嗽(痰湿蕴肺证)中医治法:健脾燥湿,化痰止咳。方剂: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加减。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半夏10g茯苓15g佛耳草6g川朴10g陈皮6g苍术10g苏子12g莱菔子10g(包煎)服法: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题2:参考答案:主诉:喘息咳逆、呼吸急促伴咳痰一天。现病史:患者昨夜感寒不适,继而出现喘息咳逆,呼吸急促,伴咳痰,胸部胀闷,现症见:喘息咳逆,呼吸急促,胸部胀闷,痰多稀薄色白而带泡沫,伴有头痛,恶寒,发热,口不渴,无汗。既往史、个人史、过敏史、婚育史、家族史:无异常。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以喘息咳逆、呼吸急促伴咳痰为主症,诊断为喘证。患者喘息咳逆,呼吸急促,胸部胀闷,痰多稀薄色白而带泡沫,伴有头痛,恶寒,发热,口不渴,无汗,苔薄白而滑,脉浮紧,辨证为风寒壅肺证。其病因病机为:风寒上受,内舍于肺,邪实气壅,肺气不宣。(患者外感风寒,内合于肺,寒邪闭肺,肺气不宣,肺气上逆,故喘息咳逆,呼吸急促,胸部胀闷;寒邪伤肺,凝液成痰,则痰多稀薄色白而带泡沫;风寒束表,皮毛闭塞,卫阳被郁,故见恶寒发热,无汗;寒邪凝滞,经气不利,则头痛;舌苔薄白而滑,脉浮紧,为风寒在表之征。)中医病症鉴别:哮病和喘证都有呼吸急促、困难的表现,哮必兼喘,但喘未必兼哮。哮指声响言,喉中哮鸣有声,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独立性疾病;喘指气息言,为呼吸气促困难,是多种肺系急慢性疾病的一个症状。诊断:中医疾病诊断:喘证。中医证候诊断:实喘之风寒壅肺证。中医治法:宣肺散寒。方剂:麻黄汤合华盖散加减。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胜利咨询胜利咨询159378053498麻黄12g紫苏12g半夏9g橘红9g杏仁9g苏子9g紫菀9g白前9g服法:三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题3:参考答案:主诉:心悸反复发作2年。现病史:患者近2年来经常出现心悸不宁,烦躁不安,偶有胸闷,伴精神紧张,头晕目眩,手足心热,口渴,少寐多梦,盗汗,耳鸣,腰膝痠软,劳累后心悸、胸闷症状加剧,休息能缓解。现症见:心悸不宁,烦躁不安,伴头晕目眩,手足心热,口渴,盗汗,耳鸣,腰膝痠软。既往史、个人史、过敏史、婚育史、家族史:无异常。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以心悸为主症,诊断为心悸。患者心悸,劳累后加重,休息缓解,少寐多梦,眩晕耳鸣,胸闷,手足心热,口渴,盗汗,腰膝痠软,舌质红,薄白苔,脉象细数,辨证为阴虚火旺证。其病因病机为:肝肾阴虚,水不济火,心火内动,扰动心神。(患者肝肾阴虚,水不济火,以致心火亢盛,扰动心神,故见心悸、少寐多梦;肾主骨生髓,腰为肾之府,肾虚则髓海不足,骨骼失养,故腰膝酸软、眩晕耳鸣;阴虚火旺,虚火内蒸,故手足心热,盗汗;口渴,舌质红,薄白苔,脉象细数为阴虚火旺之征象。)中医病症鉴别:奔豚发作之时,亦觉心胸躁动不安。但心悸为心中剧烈跳动,发自于心;奔豚乃上下冲逆,发自少腹。诊断:中医疾病诊断:心悸。中医证候诊断:阴虚火旺证。中医治法:滋阴清火,养心安神。方剂:天王补心丹加减。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人
本文标题:中医辨证论治练习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8429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