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中古史第六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封建社会由盛而衰练习题
1第六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封建社会由盛而衰——明、清一、必记知识点1.明清时期是封建社会由盛而衰时期。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2.明朝中后期,在江南一些地区的一些生产部门,稀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由于的严重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始终未进入工场手工业阶段,发展十分缓慢。3.1581年,明朝内阁首辅张居正改革赋役制度,在全国推行。1669年,康熙帝宣布实行。雍正帝上台后推行了的办法,征收统一的地丁银。4.明代由国外引进的高产作物新品种和在清代不断推广种植。5.明朝后期,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建立了八旗制度。八旗制度是一种的社会组织。6.明清时期,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我国辽阔的版图在时期最终奠定,各民族之间形成了不可分离的关系。7.明清时期,我国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但同时,中国与外来侵略势力的矛盾日益尖锐,甚至发展成为大规模的侵略与反侵略的斗争。鸦片战争前,侵略我国的殖民国家有:、和、、。8.明清两代处于中国封建社会的晚期,是这一历史时期文化的特点。9.明朝时期,蒙古族分为鞑靼和瓦刺两部。永乐年间,其首领接受明朝封号。明后期,鞑靼首领与明朝修好。10.1757年,清朝粉碎准噶尔贵族割据势力的叛乱,统一天山南北。清朝在设将军,在科布多设参赞大臣,直接掌管蒙古各部的军政大权。11.年,清朝设伊犁将军,统管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雍正时期,清朝派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同、共同管理西藏事务。12.1405年到1433年,郑和先后七次航海,最远到达地区。13“改土归流”是指取消土司衙门,改由直接统治的变革。二、选择题1.明朝时期锦衣卫、东、西厂监视、侦查官员的活动,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官员没有人身自由B.皇权专制加强C.反腐败机制确立D.监察制度日臻完善2.下列体现了封建王朝皇族内部争斗的是()①颁布“附益之法”②靖康之变③靖难之役④陈桥兵变A.①④B.②③C.③④D.①③3.明末农民起义有别于以前农民起义的根本点在于()A.建立了强大的农民政权B.推翻了腐朽的明朝C.被满汉地主阶级联合镇压D.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4.下列对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评述,正确的是()2A.秦始皇提出并且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B.汉武帝实行科举制,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C.唐朝开创了三省六部制,完善了中央集权制度D.清朝设立军机处,使专制主义制度发展到顶峰5.两税法、方田均税法、一条鞭法开始实行时,封建国家的财政收入有所增加,增加的部分主要来自()A.农民阶级B.大商人C.地主阶级D.手工业者6.促成清代前期经济作物广泛种植的主要原因,不包括()A.玉米等高产作物的推广B.手工业生产规模扩大C.政府对商贸实行税收优惠政策D.国家征收赋税时用银两7.清朝前期,资本主义萌芽得到进一步发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手工工场的规模进一步扩大B.江南地区开始出现手21212场C.具有资本主义萌芽的部门增多D.具有资本主义萌芽的地区增多8.商业发展状况的叙述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国内市场扩大B.长途贩运发展C.商品经济局限于大中城市D.南京成为全国性商贸城市9.以下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的政策有()①“庸”的实行②取消杂税、杂役③开始以土地和资产作为主要征税标准④收取免役钱⑤赋役征银A.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①②③⑤D.①②④⑤10.乾隆皇帝曾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这反映了()A.统治者满足于封建经济的自给自足性B.中国经济高度发展,社会财富充盈C.中国幅员辽阔,物产丰饶,外贸有无皆可D.乾隆帝为维护国家主权而反对外贸11.历代都有丁税(每个成年男子必须缴纳的人身税)。清代丁税征收出现了变化,参照图6—10一1,判断以下表述正确的是()A.顺治朝随着人丁增加,丁税总额相应增长B.康熙朝减轻农民负担,朝廷免除了人身税C.雍正朝人口增加缓慢,丁税也在缓缓上升D.乾隆朝丁税迅速增长,成为朝廷主要财源12.下列不属于江南经济发展现象的是()A.春秋时期楚相孙叔敖修芍陂B.隋唐时期成为粮食重要产地C.明中后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D.明清时期工商业市镇蓬勃兴起13.明太祖朱元璋为加强对军队的控制,设五军都督府和兵部相互制约,对五军都督府职权叙述正确的是(A.五军都督府掌京师军权,兵部掌地方军权B五军都督府掌地方军权,兵部掌京师军权C.五军都督府有统兵之权,无调兵之权D.五军都督府有调兵之权,无统兵之权14.科举命题内容仅限于“四书五经”始于()A.北宋B.元朝C.明朝D.清朝15.在西方,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对于推翻封建统治、开拓世界市场、推动科技革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们在明清时期的中国却未能推进社会变革。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当时的中国()A.固守农耕自然经济生产方式B.受到西方殖民者和俄国侵扰C.国家分裂、国力衰弱D.经济停滞倒退16.明、清时期引进、推广高产作物玉米和甘薯所产生的重要影响是()①养活了众多人口②经济作物专业生产区域扩大③导致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④提高了农业商品化程度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17.明朝掌管地方民政、财政的机构是()A.布政使司B_行省C.按察使司D.都指挥使司318.明清实行八股取士的主要后果是()A.统治者大兴文字狱B.儒家思想统治得到强化C.官僚机构更加臃肿D.提高了官僚从政能力19.清前期实行的“摊丁入亩”赋役改革有利于()A.人口自由流动B.土地兼并C.稳固自然经济D.减轻地租20.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引自《皇明祖训》),结合所学知识,材料所反映的有效历史信息是()A.明朝时期天下庶务繁多B.由于废除丞相,造成部门之间相互扯皮,工作效率不高C.丞相制度的废除意味着专制皇权高度强化D.明朝时期由于君主不理政事,造成大权旁落21.有关明朝《大明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制订于明太祖统治期间B.内容中增加了经济立法C.量刑“重其重罪,轻其轻罪”D.未涉及贪污贿赂罪的判罚22.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的主要目的是()A.加强北方的军事防御力量B.有效地控制黄河流域C.逃避南方农民起义的打击D.发展北方的社会经济23.“蜀昔有沃野之称……近为王府者什七,军屯者什二,民间仅什一而已。”这主要说明了明朝后期()A.昏君屡出,奸宦专权B.四川是“天府之国”C.土地高度集中D.地方割据严重24.清朝康熙帝说:“赋敛日繁,而民心涣散”,“与民休息,道在不扰,”“欲使群生乐利,比户丰盈,惟频减赋。”其具体做法是()A.“资产少者则其税少,资产多者则其税多”B.“滋生人丁,永不加赋”C.“总括一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一概征银”D.“以田载丁,丁从地起”25.“一条鞭法”和“地丁银”制度反映了()①封建国家对农民的赋税加重②封建专制统治的加强③商品经济的发展④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的松弛A.①②③B.①②C.③④D.①④26.明清时期开始出现的技术有()①铸铁柔化处理技术②使用新式“纱绸机”③制造管形火器的技术④双色套印技术A.②③④B.①③C.②④D.①②③④27.明清时期下列历史现象中,最能体现世界历史发展本质的是()A.玉米、烟草等作物传人我国,并在一些地区广泛种植B.“湖广熟、天下足”取代了“苏湖熟,天下足”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D.统治者奖励农耕,发展生产28.下列关于我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沿革规律表述,不正确的是()A.税种逐渐增多B.征收标准以人丁为主逐渐向以田亩为主过渡C.由实物地租逐渐向货币地租发展D.征收时间由不定时逐渐发展为基本定时29.下列关于清朝推行闭关锁国政策评述正确的是()A.闭关锁国是中国历代的传统政策B.它是落后闭塞的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C.主要起抵御西方侵略的积极作用D.是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30.清代一位军机大臣用一首诗来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该诗直接说明了()A.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处理军国大事B.军机大臣在皇帝心目中毫无地位,完全被视为走卒C.军机大臣接替丞相职权,替皇帝处理政事D.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31.据《苏州府风俗考》记载,明朝苏州“郡城之东,旨习机业。……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材料不能反映当时()A.工匠技术水平高B.出现劳务市场C.实行计时工资D.存在失业现象432.中国古代有位居民身穿棉袄,吃着甘薯,观看戏剧《窦娥冤》,这位居民生活的朝代最可能是()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33.对清朝康熙皇帝领导的消灭蒙古贵族噶尔丹的战争持肯定态度,主要是因为这场战争()A.是掌握中央政权的民族同周边少数民族的战争B.有利于维护内地人民生产和生活的安定C.是反对少数民族进攻的自卫战争D.有利于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34.明朝同西藏地区的关系进一步加强,其表现是()①在西藏地区设立卫所②确立册封制度③建立僧官制度④实行土司制度A.①②B.③④C.①③D.①②③35.明清时期在西南地区实行的“改土归流”,这项措施()①为平定“三藩之乱”奠定了基础②有利于改变当地落后闭塞和割据纷争的状态③是指朝廷取消世袭的土司制度,派遣官员直接统治的举措④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36.元朝和清朝统治时,管辖库页岛的分别是()A.辽阳行省、吉林将军B.岭北行省、黑龙江将军C.岭北行省、乌里雅苏台将军D.辽阳行省、黑龙江将军37.下列关于郑和下西洋的评价,正确的是()A.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的主动外交B.其目的是为了发展海外贸易C.获取了巨大的经济效益D.属于一种具有明显经济色彩的和平远征38.郑成功收复台湾与清政府设立台湾府的相同作用是()A.维护了国家的主权B.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C.促进了台湾的开发D.加强了台湾与祖国大陆的联系39.《尼布楚条约》签订的重要意义在于()A.双方平等协商,提供了处理领土争端的范例B.是清朝军事胜利后的又一重大胜利C.用法律手段维护领土主权D.收回尼布楚等地的主权40.在徐光启生活的时代,文化领域体现了如下特点()①市民文学兴起,诗词成为文学主流②集大成的科技著作相继问世③西学东渐④反封建的民主思想应运而生⑤古典文化进入总结期,充分反映了中华文明的博大气象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C.①②④D.①⑤41.当17—18世纪世界历史进入新的时期,而我国却未能出现与世界同步发展的局面,主要是由于()A.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B.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C.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束缚D.中国人口众多,相对贫困,购买力低下,影响了工商业的发展42.据《台湾府志》记载:清朝统一台湾时,“国家初设郡县,管辖不过百余里,距今未四十年,而开垦流移之众,延袤二千里,糖谷之利甲天下”。该材料说明()①台湾府的设置促进了台湾经济的发展②大陆移民是开发台湾的重要力量③台湾主要出产食糖和稻谷④国家统一是台湾发展繁荣的保证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43.明清两朝在西南地区实施“改土归流”政策()A.规定按田亩多少纳税,允许人口流动B.在当地推广土司制度C.康熙时为平息“三藩之乱”而加以大规模推行D.由中央政府任命行政官员实施直接统治44.据清代史料记载,台湾“百货皆取资于内地”;乾隆五十年浙江杭、嘉、湖三府歉收,“招商贩运闽省台湾仓谷,以资粜济”(粜指卖出粮食)。对此材料信息表述不正确的是()A.两岸经济联系密切B.台湾的日用品通常需要内地供应C.两岸经济贸易互补D.杭、嘉、湖三府的粮食通常需要台湾供应45.雍正以后管理西藏事务的是①驻藏大臣②都护③宣政院④达赖、班禅()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46.明末清初,顾炎武主张做学问要“经世致用”,对后代学风影响很大。他的代表作是()5A.《农政全书》B.《天
本文标题:中古史第六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封建社会由盛而衰练习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847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