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畜牧/养殖 > 中国东北地区第一课时
总第课时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学科组高二地理备课组主备人陈果执教人课题中国东北的概况课型新授课时间201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在地图上描述东北地区的位置、范围。通过读图分析,从土地、气候、水等方面说出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过程与方法:通过资料,从人口、工业、科技等方面分析说出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社会经济条件。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教学设想重点: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及布局特点。难点: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及布局特点的分析方法。教法学法指导::讲解自学探究教学程序与策略个性化修改导入新课:从北大荒变成北大仓的故事导入。一.分析的原理:农业区位因素农业的区位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农业所选定的地理位置;二是指农业与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1)自然条件:农业生产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较强,农业生产的基本原则是:因地制宜。(2)社会经济条件自然因素相对稳定,社会经济因素发展较快,市场和农业技术条件的影响越来越突出,交通、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造成了市场和生产地的分离,形成了区域生产的专业化。社会经济条件对自然条件的改造,也往往出现了环境问题。(3)注意区位优势条件和限制条件(不利条件)的分析过渡:东北作为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林业生产基地,具有较好的农业生产区位。二.东北地区农业生产条件的分析(一)农业生产的条件1.气候条件:气候条件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的生产类型、耕作制度和生产季节等。优势条件:东北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季。热量和水分条件基本上可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的需求。限制条件:热量不足,容易受到低温冷害的影响。2.地形、土壤条件:地形条件往往影响区域农业生产的类型。一般来说,平原地区适宜发展种植业,而山地丘陵地区适宜发展林牧业。优势条件:西部高原地势平坦,降水较多,是优质草原牧场;适宜发展牧业中部和东北部平原广阔,东北地区土壤肥沃,广泛分布黑土、黑钙土,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适宜发展种植业周围山地环绕,森林资源丰富,适宜发展林业,这里是我国最重要的林业基地3.社会、经济条件:工业不仅可为农业提供生产资料,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还可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东北工业基础好,还有大量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如亚麻纺织、毛纺织、乳品加工等。使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的同时,也为农业提供了市场,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为拉动本区发展外向型农业提供了重要机遇。东北地区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农产品、农业种植技术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人口密度小,人均耕地多。利于农业经营规模化,利于发展商品农业生产,商品率高。过渡:区位条件决定了农业的分布状况.(二)东北农业布局耕作农业区林业和特产区畜牧业区分布平原地区: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和辽河平原。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种类玉米、大豆、小麦、水稻等作物兴安落叶松、樟子松、红松、蒙古栎、白桦等重要的羊、牛、马牧畜生产基地【案例迁移】根据区域位置分析南方低山丘陵的农业发展区位条件的改变引起农业布局的改变。(案例分析)分析黑龙江省区图形:材料一:图甲是1980年和2000年黑龙江省三大粮食作物分布示意图。材料二:图乙是1980年和2000年黑龙江省积温(℃)等值线分布示意图。参考答案(1)水稻麦小麦:从原有广泛分布,到仅集中在北部地区;水稻:从原有与玉米混作到东部、南部大面积分布(由中部地区向东部、南部扩展);玉米:逐步向北部迁移(2)热量气候变暖,使一直制约黑龙江省农业生产的热量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规模化产业化生产,商品率高,市场竞争能力强,使市场的需求量扩大;还有交通的发展,农业生产技术的应用等(3)人均耕地多;地势平坦连片分布,利于机械化耕作;黑土广布,土地肥沃;雨热同期,水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国家政策的支持问题:1.种植面积扩展最大的作物是______,种植面积缩小最多的作物是______,小麦、水稻和玉米作物种植空间分布的变化分别是:问题2.黑龙江省种植水稻的最主要制约因素是_____,引起农业生产格局发生改变的主要原因有那些?东北农业布局改变----种植业向东西扩大,水稻、玉米生产扩大,草原面积缩小,大城市周围城郊农业。分析是那些区位因素的变化导致的?结合案例从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分析。三.课堂小结及作业布置:作业见优化方案——课堂反馈。教后反思
本文标题:中国东北地区第一课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848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