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旅游娱乐 > 下花园景区导游词(经典版)
下花园区导游词汇编一、下花园区情概况塞外重镇下花园,是张家口市远郊市辖区,距离张家口市60公里,距北京120公里。全区总面积315平方公里,城区面积20平方公里,辖4个乡、46个村、2个街道办事处、11个社区居委会,全区总人口10.5万,城市人口7万。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干燥多风沙,雨量少,年均降水量261毫米,昼夜温差大,年均气温8摄氏度,全年无霜期为180天。下花园地处内蒙古高原与华北平原结合带,是晋、冀、蒙相连的交通要道,是承接内地华北平原和塞外蒙古草原的经济文化交流走廊上的一颗明珠,自古素有“绾毂南北,抑控东西”之称。自西汉高皇帝在此建制设茹县以来,唐太宗、明英宗、清圣祖等历代君王都曾驾临此地,更因辽萧太后在此建上、中、下三处御花园而有了下花园这个美丽的地方。特殊的地理环境孕育了下花园独特的历史文化。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传承地,山川秀丽、古迹众多,自古遗留下丰富的物质和文化遗存;作为一个近代北方早期新兴的工业城市,下花园在工业文明的萌芽、发展中极具个性魅力和文化特色;作为一个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在反抗日本殖民掠夺及二次解放过程中,红色革命的火花遍布花园大地,留下了许多令人难忘的历史和英雄事迹。2009年3月,下花园被国务院列为全国第二批32个资源转型城市之一。区委、区政府以资源城市经济转型和实现城市三年大变样为契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全方位整合、挖掘我区各项旅游资源,积极打造鸡鸣山民俗游、石佛山原始生态游、洋河湿地休闲游、孟家坟绣楼仿古游等旅游品牌,加强与周边旅游资源的融合、联合,主动融入环京津旅游带,致力打造京西有特色的旅游目的地和旅游接待地。下花园集“湖光山色”于一体,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京西第一奇峰”的鸡鸣山,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独特,是区委、区政府着力打造的特色文化旅游品牌。石佛山森林公园是天然的大氧吧,洋河湿地生态观光园与观光农业相结合,实现了资源的集约化和规模化。二、精品线路精品线路①——鸡鸣山景区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本次旅游活动的导游,我代表下花园区人民,对各位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希望能够通过我的工作带给您好心情,让这里的名山秀水、风土人情在您的心里占据一席之地。我们的车子现在正在行驶在我区新开发区北城新区,北城新区是下花园区于2002年开始城建的项目,北城新区的开发解决了下花园城市发展空间不足的问题,是我区的行政办公中心和新型工业园区,也是下花园推进城市面貌三年大变样的主阵地之一。三年大变样工作启动以来,下花园区将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紧密结合,快速推进城市建设步伐。北城广场,是下花园区人民休闲、活动的一个重要场所。每年的彩色周末文艺演出和其他大型文艺晚会等都在此举办。游客朋友们,可能都是第一次来到下花园,一定很想让下花园区在你们的脑海里留个印象吧?下面我就把下花园的概括简单和大家说一说。[下花园区概况]我们现在正在行驶在盘山路上,所以大家在欣赏沿途美丽的风光时要注意安全。今天我们来到的景区是我区首家国家4A级旅游景区——鸡鸣山。鸡鸣山也被誉为塞外小泰山,有“京西第一奇峰”之称。鸡鸣山景区先后荣获“全国民族文化旅游最具发展潜力品牌”、“全国民族文化旅游推介活动新兴十大品牌”、“最受网民喜爱的中国佛教、道教文化旅游圣地”等殊荣,现为国家4A级景区。鸡鸣山位于我区东部,占地17.5平方公里,海拔1140米,垂直高度570米,天作之合,海拔恰好为垂直高度的2倍。此山是十亿年前的一次大地震推搓而成的一座孤峰,素有“参天一柱”之称,古人冠名“飞来峰”。元朝诗人郝经曾用“一峰奇秀高插云”的诗句来形容鸡鸣山的高峻巍峨。鸡鸣山山体大多为碳酸岩类石灰岩,部分地表由矿岩、页岩组成。青色闪光的岩石是14—15亿年前中元古代蓟县纪的沉积物(雾密山组)。山体内藏有石灰石和煤炭,现已开发。山坡以天然灌木、乔木为主,还有柴胡、黄岑、麻黄、地龙等中药材。特殊的成山原因使鸡鸣山山体远古地层处于新生地层的上方,山顶为元古界震旦系地层,山腰为中生界侏罗系地层,山脚为新生界第四系地层,莲花山大断层在这里从鸡鸣山断层上由南向北纵向延伸。特殊的地质地貌,使鸡鸣山受到历代地质学者青睐,《水经注》对鸡鸣山有明确记载和详细描述。到了近代,鸡鸣山更是吸引了许多科学家前来考察研究。河北地质学院把鸡鸣山定为教研实习基地,学员们经常上山进行考察研究。鸡鸣山原有庙宇112间,建筑面积1300多平方米,塑像200余尊,是高僧念佛讲经、祈福社稷吉祥的历史文化胜地。每年农历四月十三至四月十八为庙会日,来自各地的善男信女、旅游观光者络绎不绝,形成当地一大风景线。鸡鸣山上的建筑在1966年“文革”期间受到致命摧残,山中庙宇一夜之间夷为平地。为挖掘鸡鸣山文化、恢复鸡鸣山风貌,下花园区委、区政府于1993年决定开始恢复建设鸡鸣山。现山上已恢复建设多处旅游景点,并有僧尼居住,四季香火不断。鸡鸣山自古即为名山,北魏文成帝、唐太宗、辽圣宗、萧太后、元顺帝、明英宗等历代帝王都先后登临鸡鸣山,观赏北国风光。清圣祖玄烨自康熙三十五至四十五年(公元1696—1706年)的十年间,曾四次驾临下花园,两次登临鸡鸣山。他休息过的“卧龙石”至今仍静“卧”小道旁,让游人遐想无限。鸡鸣山巧夺天工的人文景观和鬼斧神工的自然景观相融一体,结晶出诗情画意的鸡鸣山风光和灿烂的鸡鸣山文化,它的知名度、美誉度与日俱增。鸡鸣山最早叫“飞来峰”,为何改叫“鸡鸣山”呢?这可追溯到公园前475年发生的一个悲壮动人的故事。据《史记》记载:春秋末期,赵国诸侯赵简子去世,其子赵襄子继位,赵襄子借机约其姐夫代王在夏屋(今河北唐县)会盟,令厨人在宴席上击杀代王,代王及其多数随从被害。事前赵襄子就派人到蔚县附近的代王城接姐姐代夫人回赵国为父奔丧,由于赵国和代国之间横卧着“夏屋山”和“居注山”,山势陡峭险峻,只好绕行经下花园再往东南去赵国。赵国国都,当时已迁至邯郸。当一行人来到飞来峰下时,代夫人才得知代王被弟杀害。代夫人悲痛欲绝,言道:“以弟慢夫,非仁也,以夫怨弟,非义也”。随即拔下金笄在山石上磨了几下,自杀身亡。当地百姓敬佩代夫人的忠肝义胆,就在山下筑墓埋葬了她,并在山上修“代夫人祠”纪念她,随后把飞来峰改叫磨笄山,后来在代夫人祠周围经常有雉鸡鸣叫,似乎也在怀念代夫人,磨笄叫久了,就叫成鸣鸡了,鸣鸡山叫的不顺口,慢慢改叫鸡鸣山了。代夫人墓在鸡鸣山脚下的一个山丘上,四周有石牌坊、石柱,墓前的石碑上刻着代夫人的生平和高尚情操。历经二千四百多年的风吹雨淋、杂草丛生,石碑、牌坊等已荡然无存、显得十分荒凉苍白。墓的直径约十多米,高1.5米,四周有五个凹进去的深坑,显然是盗墓者留下的痕迹。昔日众人拜谒代夫人的盛景只能凭想象去描绘了。代夫人祠在鸡鸣山顶上。据说祠是土坯墙,木质房架上覆盖着荆条和茅草。祠里供奉着代夫人泥塑像。经过漫长岁月的侵蚀早已不复存在。关于鸡鸣山山名的来历还有一种说法,就是此山由唐太宗命名。当年唐太宗李世民征东突厥时曾住在鸡鸣山下,夜晚听到鸡鸣声,起来查看,发现东突厥前来偷袭,唐太宗率领人马打败了敌人后,他认为鸡鸣山上的神灵相助,便赐名——鸡鸣山。突厥是匈奴的别支,后分为东西突厥。隋末唐初,东突厥强盛起来,经常南下掳掠,使张家口一带的人民深受其害,也成为唐王朝的心腹大患。唐太宗即位前,曾于武德七年(公园625年)亲征过突厥。唐太宗即位后,下决心要打败东突厥,贞观三年唐太宗命李靖统兵出雁门关,灭东突厥,生俘颉利可汗,唐军凯旋而归。唐太宗驻跸鸡鸣山下,应在这几次北征途中,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山顶上现存的清乾隆四十六年(公元1781年)的一通古碑文写到:唐太宗驻跸其下,闻雉啼而名曰鸡鸣。现在让我们从山脚下开始登山,移步换景,慢慢来欣赏鸡鸣山不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先看到的这三块汉白玉浮雕体现了鸡鸣山佛、道、儒一体的文化主题思想。第一组浮雕表现的是儒教故事,上面雕刻的是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孔子(公元前551年—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此浮雕正是雕刻了孔子与弟子周游列国14年和孔子为弟子讲学之景象。“仁、义、忠、信”这四个字是儒学中的精华之所在,她不仅对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奠基和推动作用,同时也告知我们作为社会之人的基本准则和道德规范。第二组浮雕表现的是道教故事。道教是中国汉民族中的土生教,道教徒尊称创立者张道陵为天师,因而又叫“天师道”。道教奉老子为教祖,尊称他为“太上老君”。以《道德经》为主要经典。此浮雕正是雕刻了老子撰写《道德经》和老子被誉为“太上老君”的图像。道家讲究无为而治、道法自然,是中国人顺其自然、遵循自然规律的最直接体现。“水”是道家品格的象征,水能寻找到更低的地面并能渗透到任何地方。这更说明了道家相融、并存的生存观点。第三组浮雕表现的是佛教故事。此浮雕雕刻的是佛教创始人释迦摩尼诞生时的胜景。我们可以看到佛祖释迦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代表了天上地下唯我独尊。佛教传说释迦牟尼降生前出现了八种祥瑞之象【佛教中用以供佛的八种吉祥之物,分别是法轮(佛说大法圆转,万劫不息之谓誓不退转);法螺(佛说具菩萨果,妙音吉祥之谓召唤天神);宝伞(佛说张弛自如,曲覆众生之谓慈荫众生);白盖(佛说偏覆三千,净一切药之谓庄严佛土);莲花(佛说出五浊世,无所染着之谓清净无染);宝瓶(佛说福智圆满,具备无漏之谓甘露清凉);金鱼(佛说坚固活泼,解除环劫之谓福德有余);盘长(佛说回环贯彻,一切通明之谓吉祥如意)】。其中之一是沼池中突然长满大如车盖的莲花,八瑞象之后繁花盛开、四方光霞。后来佛陀从舌根生万道光明,每道光明都化作千叶金色莲花,每朵花上都有佛盘腿坐说大波罗密(意思是“度到彼岸”)。所以,佛教造像中有莲花坐式样,莲花也就成为佛教净土的象征,表现了佛祖洁身自处的高尚圣洁。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座气势磅礴的牌坊,老百姓也称之为山门牌坊。鸡鸣山庙前自古没有山门,山门建在了六十里外的沙城中堡。相传鸡鸣山建庙的时候是唐朝大将尉迟敬德监工。快要竣工的一天,敬德的两个儿子尉迟宝林、尉迟宝庆找上山来,传唐王的旨意,叫他赶快回朝,说有要事相商。敬德不敢怠慢,跟着两个儿子就走。庙还没有全部完工,山门没安,敬德一走,谁来做主?他的部下赶紧派人去追敬德,一直追到沙城中堡。来人气喘吁吁地叫道:“将军慢走,鸡鸣山庙盖完后,山门往哪安?”当时敬德回朝心切没细思想,就势一跺脚说:“就安在这里吧!”就这样,鸡鸣山庙前没有山门,山门建在了六十里外的沙城中堡。不过,年代久远已无遗迹可查了。现在我们看到的苍劲有力的“鸡鸣山”匾额悬挂在四柱三门的牌坊中央,它是现代著名书法家山道子所题。棕色的琉璃瓦,数层斗拱彩绘的古香古色。两边对联正面“好鸟为朋友/青山做主人”、背面“知水仁山地/光风霁月天”,这都是古人雕刻在原牌坊上的美好意愿,一方面歌颂美丽的自然风光,一方面告诫人们进山要爱护花草树木、飞禽走兽,创造和谐美好的生存环境。可见古人的环保意识是很浓厚的。顺我手指的的方向,我们看到的是这座佛塔是临济光明塔。佛教中,佛塔,亦称塔婆,浮图,意译为高显处、功德聚,是佛教的象征。其作用多为安置佛陀舍利、经卷及祖师、高僧大德之舍利遗骨等,作为供奉礼拜的建筑物。而此塔正是按照正定临济禅寺前任老方丈释有明大和尚遗愿修建的圆寂塔。释有明大和尚已于公元2010年11月20日度生缘尽,安详示寂,大和尚暂时安葬于平山县延寿寺,现此塔安葬有大和尚的衣钵。【我国唐代以后,禅宗成为佛教的主流,而临济宗又是禅宗的主流,所以在中国各大丛林禅院中,十有八九属临济宗。12世纪末,临济宗传入日本,逐步发展为日本佛教的最大派系。在佛教界有“临济子孙遍天下”之誉。临济宗的发祥地就在河北正定。】释有明大和尚是当今海内外佛教界公认的高僧,1923年落发出家时年仅7岁,皈依佛门后,他严守清规戒律,阐扬大乘佛法,成为临济宗第四十五代法脉传人,是临济僧众的一代楷模。曾任中国佛教协会理事、省佛教协会名誉会长。他在1996年登临鸡鸣山时被鸡鸣山的灵秀之气所打动,将永宁寺收
本文标题:下花园景区导游词(经典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849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