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广告经营 > 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新闻试题2010年
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新闻试题2010年-新闻史(50分)一、名词解释(15分)1苏报案①《苏报》是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在国内具有重大影响的舆论报刊;②1896年在上海由胡璋创办,内容低劣。1900年由陈范接办后同情革命,渐成旗帜鲜明的革命派报纸;③章士钊担任主笔后,连续发表十几篇富有革命色彩的评论文章,《苏报》成为资产阶级的言论机关报,因发表章太炎写的《革命军序》介绍著名革命家邹荣《革命军》,引起清政府注意;④1903年6月29日,《苏报》发表章太炎《康有为与觉罗君之关系》一文,蓄谋已久的清政府勾结租界当局,查封《苏报》馆,逮捕章太炎等五人。⑤章太炎、邹荣被捕后,一场以洋人为法官,清政府为原告,《苏报》为被告的特殊审判上演,章太炎、邹荣被判永久监禁,章太炎、邹荣以法庭为讲坛,揭露清政府压制言论和卖国求荣的罪行。在国内外舆论压力下,最后改判章太炎监禁三年、邹荣两年,《苏报》永远停刊,史称“苏报案”。2范长江⑴我国杰出的新闻工作者。1935年7月,他以《大公报》特约记者身份从成都出发,沿着红军长征的路线,考察川、陕、青、甘、内蒙等地,撰写了大量旅行通讯,汇成《中国的西北角》一书。⑵西安事变后,他深入西安采访周恩来,随后进入延安采访了毛泽东,在国内第一次披露了西安事变真相。他发表的通讯《西北近影》和《陕北之行》辑入通讯集《塞上行》,成为第一位从白区进入延安,向全国报道陕北革命根据地情况的中国记者。⑶抗战爆发后,范长江深入前线采写大量通讯。1938年发动创办“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后又于1938年10月20日在长沙与胡愈之等创办国际新闻社。⑷1939年5月,范长江经周恩来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无产阶级新闻工作者3中央通讯社1924年4月1日创办于广州,后迁至汉口、南京,萧同兹任社长,提出三大方针:工作专业化、业务社会化、经营企业化。二、简答题(20分)1托马斯·杰斐逊对美国新闻事业有何贡献?⑴18世纪美国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对新闻自由做出了巨大贡献;⑵他倡导的“第四种权利”的观点,认为新闻传播事业作为公众论坛,应独立于政府之外,并且代表大众对政府实行舆论监督和批评;⑶它的新闻思想不仅为美国新闻立法和出版自由思想奠定了理论基础,而且给予世界各国新闻传播思想以深远而巨大的影响。2简述发达国家近代报业发展的大致轨迹。一、时间:近代17c.初——19c.末二,内容:报业三,地域:欧洲,北美(发达国家)兴起四,轨迹:两条线索:无产阶级&资产阶级五,资产阶级三百年,三个阶段1.资产阶级革命前:压制和反压制2.资产阶级革命中:产生思想家,报纸和报人3.资产阶级革命后:情况比较复杂发达国家近代业史的基本轨迹:(一)资产阶级革命前备受封建压制。(二)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广泛兴办。(三)资产阶级革命后随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逐步实现而曲折发展。(四)资产阶级革命后的政党报刊阶段。(五)工业革命给报业发展以重大影响和新的推动。(六)民营商业报刊(上层报纸和廉价报纸)逐步兴起。(七)无产阶级报刊(工人报纸、无产阶级政治报纸)逐步成长。(八)马克思主义报刊和无产阶级党报登上历史舞台。三、论述题(15分)简述《新华日报》的历史沿革及其在不同时期的地位和作用。①1938年1月11日创刊于汉口,是中共在国统区公开出版的第一张机关报,1947年2月被勒令停刊,1938年10月,武汉失守后,《新华日报》迁到重庆出版,国民党对新闻事业严加控制,重庆《新华日报》在周恩来的领导下,根据“有理、有利、有节”和“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同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坚决而又灵活的斗争;②斗争的三个方面:ⅰ.反对国民党的新闻检查:采用“拒检”、“暴检”(开天窗),注明“被删”等方法,针对皖南事变,周恩来题词,“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ⅱ.反对封锁新闻来源;ⅲ.反对国民党阻挠和破坏报纸发行的斗争。③在复杂环境下的《新华日报》不仅敢于斗争,而且善于斗争,创造和积累了一套丰富的办报经验:ⅰ.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ⅱ.建立一支团结战斗的队伍;ⅲ.实行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ⅳ.开展广泛深入的统一战线工作;ⅴ.坚持真实报道;ⅵ.坚持精益求精的编印技术,“编得好,印得清,出得早,销得多”。④《新华日报》在国统区高举全民抗战的旗帜,有力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发展,成为大后方坚持抗战、坚持团结、坚持进步的一面旗帜。⑴1945年11月20日,重庆版《大公报》发表社评《质中共》把内战责任归于共产党,要共产党交出军队和解放区政权;第二天《新华日报》发表社论《与〈大公报〉论国是》驳斥谬论,指出它的本质,“借大公之名,掩大私之实;借人民之名,掩权贵之实”;揭露其基本立场“在若干次要问题上批评国民党当局”,而在一切首要的问题上“却不能不拥护当局”。⑵1946年春,当东北民主联军同国民党展开争夺东北之战时,上海版《大公报》于4月16日发表社评《可耻的长春之战》充当国民党帮凶,4月18日《新华日报》发表社论《可耻的〈大公报〉社论》批驳其反动言论。⑶两次大论战,粉碎了国民党御用报刊的栽赃阴谋,使广大人民群众看清了蒋介石破坏和平民主、挑动内战、实行独裁的真面目。新闻理论(50分)一、名词解释(10分)1报刊的四种理论•①它是美国报刊自由委员会在上世纪50年代出版的、较有影响的新闻理论著作。•②它是为研究大众传播媒介的社会责任而编写的,由四篇论文汇编而成;•③作者根据资产阶级政治学和社会学的基本原理,新闻事业和政治制度的关系,阐述了他们的理论观点,着重论述了在不同的社会政治制度下对新闻媒介的控制和新闻自由问题;•④它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但其科学性、系统性和完整性还远远不够。2舆论引导舆论引导主要是指广播、报纸、电视、电影、图书、出版等.其引导的内涵也是丰富的,包括新闻报道、社论、评论、短评、论坛、典型引导、政策引导、知识引导和舆论监督等舆论引导的途径主要有:广播、报纸、杂志、电视、视频、电影、图书、文艺出版等,舆论引导主要是引导大众的思想意识的统一。二、简答题(20分)1简述马克思主义新闻自由观。⑴、新闻自由是相对的、具体的,而不是绝对的、抽象的,在阶级社会里只有统治阶级的新闻自由。⑵、新闻自由伴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变化,并不是亘古不变的。⑶、新闻自由既是目的,也是手段,但归根结底是维护某种经济利益、政治利益的手段和工具。⑷、新闻自由始终伴随着一定的责任和义务。2简述失实报道产生原因以及防止对策。•报道失实的原因•1.从表层看:•客观原因主要在于党风和社会风气不正;•主观原因主要在于新闻工作者自身思想修养差、业务素质差。•2.从深层看:•第一类“具体失实”的原因是违背了新闻在反映具体事实时必须完全真实的原则,其表现有•(1)捏造事实,向壁虚构;(2)导演操作,以假乱真;•(3)道听途说,偏听偏信;(4)合理想象,艺术加工等。•第二类“总体失实”的原因是对某个具体的客观事实的反映是真实的,但它和整个生活实际不符,其危害更大。表现在:•(1)割裂了客观事物内部因素的有机联系,用片面的观点看待和分析事物的原因,从而得出错误的结论;•(2)不能从全局的角度观察问题,而是孤立的看待某些事物,一叶障目,以偏盖全;•(3)不能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而是静止地、形而上学地看待事物的运动变化,从而导致报道失实。••如何防止和克服新闻失实•1、从新闻工作角度看维护真实性原则要做到:•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客观实际是新闻工作的根本出发点,不以人们一直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和具体情况,是新闻工作的本源,我们必须要尊重客观实际,按照其本来面貌进行报道;•②客观、全面、深刻地反映事实真相。首先,要做到微观真实和宏观真实的统一,不仅要做到每篇新闻真实可信,“尤其要注意和善于从总体上、本质上以及发展趋势上去把握事物的真实性”(江泽民语);其次,从全局出发,深刻地反映现实,透过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内部联系。•③正确把握新闻宣传的度。在新闻工作中,要注意宏观报道的广度、深度、密度、力度;报道时机的时间适度;新闻写作的尺度、详略度以及宣传效果的可接受程度。因此,一切宣传报道要服从大局,以国家大局为重,有针对性地宣传党的方针、路线和政策;•2、从新闻工作者的角度来看:•①坚持马克思主义辨证唯物思想,坚持无产阶级新闻思想。坚持两点论,防止片面性和绝对化。在坚持两点论的基础上突出重点,才能将新闻的真实性充分地展示出来;•②注意培养新闻理论的学习和业务素质的提高。扎实的调查研究基本功是确保新闻真实的前提条件。“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毛泽东语)应成为新闻工作者的信条;•③培养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大公无私的敬业精神。要用为人民服务的要求,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更要用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坚持正义,扬善揭恶,才能从行动上杜绝新闻失实的报道。•3、从新闻业务的角度看•①变“结论式”报道为连续式报道•密切关注事物的发展变化,采取连续报道的形式,力求将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揭示出来;•②变“封闭式”报道为“公开式”报道•特别是对于一些重大的、引人注目的事件,新闻媒介公开地、全面地报道出来,满足了人们对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动向渴望尽早了解的要求,堵塞了流言蜚语的散布渠道,使党和国家政府的政策能及时传达到群众中去。•③变“间播式”报道为“直播式”报道•广播电视的优势是直播,运用“直播”方式,既能增强观众的参与感,又能保证新闻的真实性,从而赢得受众的信任,增进传播效果。•三、论述题(20分)联系实际,谈谈新媒体的出现对传统新闻传播格局带来的影响,并阐述我们应该如何创新新闻宣传工作理念和方法。①互联网技术打破了传统新闻传播格局,对新闻传播的社会分工和传播特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互联网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打破了新闻传播的社会分工,使更多的机构和个人进入新闻传播者的行列。受互联网的影响,传统媒体在未来的发展中将在新闻表现手段和形式上逐渐兼容。•②互联网打破了传统媒体采、编、播新闻信息的原有观念,为新闻工作者和新闻机构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手段。比如,新闻工作者可以利用互联网来寻找新闻线索,进行电子采访;新闻机构制作的新闻产品将日益趋向多媒体化。•③互联网对公众获取新闻信息的习惯方式产生冲击。比如,公众对传统媒体的依赖有所下降,受众与传媒之间的双向交流明显增强。•④网络新闻传播需要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网络时代的新型记者,除了具备传统媒体所必需的新闻从业技能外,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电脑知识和操作能力,熟练掌握英语,能够收发电子邮件和上网获得信息。一个优秀和完善的互联网媒体记者,将是一个拥有自己的个人主页,熟练处理各种文本、照片、图表、音频和视频等材料的复合型人才。新闻业务(50分)一、简答题(20分)1电视新闻采访的特点与要求。(1)立体信息传播,要重视同期声等语言符号,也要重视神态、氛围等非语言符号;(2)直观形象思维,要有典型的细节和情节,好的节目有三个要素,即信息、个性和情感;(3)现场纪实再现,采访记者要有现场视角,摄影记者要会纪实摄影手法;(4)观众多层次参与:直接参与、间接参与、思想参与和再传播;(5)表现多元素综合;(6)报道多工种结合。2新闻“跳笔”的内涵及其特点。一、新闻跳笔的特点(一)在文体结构上它是多段体。(二)它与一般文字作品所要求的注意上下文衔接、具有连贯性、讲究启承转合等不同,它主张“跳”,在句子与句子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可以有、甚至必须有较大的跳跃。二、为什么新闻写作要用“跳笔”(一)吸引读者并适合读者快速阅读的习惯。(二)便于记者快速写作并形成明快的新闻文风。(三)加大新闻信息量的一个重要手段。三、如何运用新闻跳笔①、短段落,多分段;②、断裂行文;③、借用电影的“蒙太奇”结构;④、加大句与句之间的跨度二、论述题(15分)结合实例,阐述网络新闻编辑的特点与要求。1、全数字化。2、非线性化。3、多媒体化。4、超链接化。5、全球化。6、无纸化。网络新闻媒体在今后要担当重要角色,这就要求编辑具备驾驭文字的能力,备驾驭有声语言和对画面进行艺术处理的能力,熟练运用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之外;还要树立起全天候的编辑思想,提高自身新闻业务的水
本文标题: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新闻试题2010年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851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