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2013级《导游基础知识》复习资料使用班级2013级6----9班第二章第二节中国历史文化常识班级姓名一、皇帝与皇权1.每朝创立者的首要任务是()(朝代名称),一个国家的称号是()2.根据原来的部族、部落联盟的名称创建国号的有:()3.根据发迹地创建国号的有:()4.根据创建者原有封号、爵位创建国号的有:()5.根据吉祥文义定国名创建国号的有:()6.根据建立者的姓氏创建国号的有:()7.根据社会上流传的口号创建国号的有:()8.根据同音通假创建国号的有:()9.根据政权所在地创建国号的有:()10.奴隶社会中,()可称“后”“王”“天子”11.“后”“王”称谓源自();“天子”出现在()时期12.夏商周三代()都称“王”,战国时各诸侯国的()均称“王”,汉代开始,分封的()称“王”,也有()称“王”13.()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高五帝”,把“皇”和“帝”连接起来始称“()”,为封建社会中历代君主所沿用。皇帝简称“皇”或“帝”14.皇帝祖母:();皇帝的母亲:();皇帝的正妻:();皇帝的诸妾:();皇帝诸子中皇位的法定继承人:();由皇帝册立的有皇位继承权之嗣孙:()15.()是古代对()的()按其生平事迹评定后给予褒贬或同情的称号。16.属于褒扬的谥号:()17.属于贬义的谥号:()18.属于同情的谥号:()19.()不独立使用,或与庙号结合,或为全称的组成部分20.庙号是(),其继承者立庙奉祀,追尊为“某祖”、“某宗”21.“帝”字从汉代与谥号结合后,也成为()22.尊号是封建社会对()在()奉上的尊崇颂扬性的称号,有时也称()23.()是庙号、尊号、谥号的合称24.年号是封建帝王即位后为()而设置的称号25.陵号是封建帝王()的名号26.()是不直接称君主或尊长的名字以示尊重。凡遇到和君长名字相同的字,就用()等办法来回避27.皇帝之名是当时的“()”或“()”;长辈之名是全家的“()”或“()”二、古代官制与官吏铨选制度1.中国古代官吏铨选的三个阶段和三种制度分别是:()、()和()2.()又称世卿世禄制,盛行于()时代,主要特点是()与()的统一。3.()通过家族血缘关系来确定政府各级官员的任命,依血缘亲疏定等级尊卑和官爵高低,凡定爵位与官职者都世代享有采邑和封地4.()是荐举贤才、授予官职的官吏选拔制度。举荐标准:()5.荐举制()的表现是()的出现。()的表现是()。6.科举制度()时期开创。科举制度创于()代,衰落于(7.)代8.清代科举考试逐渐僵化,被称为(),1905年废除9.科举考试殿试成绩等级人数称呼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一名:三人同称()第二名:第三名: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第一名: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9.科举考试程序10.“()”才有资格“入泮”学习或参加乡试;“()”已有做官资格11.科举考试书目:()。四书五经是四种()书和五种()书的合称,是()家经典的代表性书籍。南宋儒学大家朱熹以()中的()、()与()、()并列合称为四书。汉武帝时期定()五部()家经典为五经三、诸子百家1.儒家崇尚“()”“()”,提倡“()”和“()”之道,坚持“()”“()”的()原则,重视()。儒家学说的核心:“()”2.儒家学派的()是(),称谓:()。孔子的主要思想:(1)中心思想是“()”;(2)仁的()是“()、“()”;(3)主张维护考试类型院试(郡试、道试)乡试会试殿试(廷试)考试地点主考官参考条件通过后身份第一名称号考试时间();(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5)在修身与治国方面的方式、方法上“”5.孟子是战国时期()家学派的代表人物,称谓是()。孟子的主要思想有:(1)中心思想为“()”;(2)主张()、()和();(3)“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4)在修身与治国方面的方式、方法上主张实行(),反对苛政;(5)在人性问题上认为();(6)在人性向善的方法上:();7.荀子是()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称谓是“()”。荀子的主要思想有:(1)提出“()”和“()”;(2)在政治思想上,主张发展()和()();(3)在人性问题上认为();(4)在人性向善的方法上:()9.在人性问题上,()主张“()”;()主张“()”10.在人性向善的方法上,()主张();()主张()11.在修身与治国的方式、方法上,()强调();()主张施行“()”12.与孔子与孟子相比,()的思想则具有更多的现实主义成分13.()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始儒家思想上升为中央王朝的统治思14.儒家十三经:()15.三纲五常:“()”和“()”的合称。三纲:()。五常:()16.()是封建伦理道德的规范化教条,对维护封建统治秩序起了巨大作用17.道家创始人:();道家学派代表:()、(),合称“老庄”18.道家的哲学思想体系被称为:“();道家思想核心“()”19.()的思想崇尚自然,有辩证法的因素和无神论的倾向20.道家的理论奠定于();老子代表作《》又称();()的主要思想:(1)哲学思想体系核心:“道”(2)小国寡民(3)无为而治27.老子之后道家的理论最重要开创者是();庄子代表作:()(分内篇、外篇、杂篇)其中名篇有();()的主要思想:(1)“清静无为”、“天人合一”(2)主张()(3)提倡()30.():老子原始老家、稷下学宫黄老学派、庄子学派、秦汉黄老道家、魏晋玄学新道家等发展时期31.墨家学派创始人:();()与()并称“显学”;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命”、“天志”、“明鬼”32.墨家认为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方法:();墨家判断事物是非、辨别知识真伪的标准是“;墨家的()是“三表”33..墨家():产生与战国初期;战国以后,墨家已经衰微;西汉之后基本消失。34.()家代表人物:战国时的()和(),其代表著作分别为:()、()35.()家是先秦诸子中对法律最为重视的一派36.法家思想和我们现在所提倡的法制有根本区别:()37.李悝秦晋法家创始人之一,代表作《》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较为完整的()38.商鞅在秦国实施()次变法,():奖励(),有军工者可以授以爵;主张用()以杜绝犯罪;排斥道德教化;轻视文化知识的作用;“()”四、科学技术(一)天文历法1.《尚书.尧典》:()曾组织天文官员到四方去观测天象,以(),确定()2.()代:出现();商代:将()相配3.()时期,确定()4.天文学家()写有《灵宪》《浑天仪图注》等天文著作5.宇宙理论:()、()、()6.三国至南北朝:发现岁差;()得出岁差每百年差一度的结论;()推算回归年的长度与当今回归年的长度仅差46S7.隋唐二代:用()制定的()与()都是当时较精密的方法;唐朝僧人一行首次对()进行实测8.宋代()提出根据节气制定新历法9.元代()制造了大量天文仪器、使回归年长度值与理论值只差2秒(二)农学成就1.()文化遗址中,发现有()及储存粟的窑穴2.农学著作:(1)()历史上最重要的农学著作之一(2)南宋陈尃()(3)元代王祯()(4)明代徐光启()(5)清代末年罗振玉()提出“振兴农业”的主张(三)医学成就1.四诊法:()色、()味、()清、()脉2.八纲:()3.中医始祖:()、()4.医圣:汉代(),著作:(),坚持理、法、方、药一致的原则5.华佗首创中医()科,发明()“()”6.唐代孙思邈编成《千金要方》《千金翼方》,被称为“”7.唐()组织人员将医学家陶弘景补充的()扩展为:《新修本草》中国第一部国家()典8.金元四大家:()代表人物刘河间;()代表人物李东垣;()代表人物张子河;()代表人物朱丹溪9.明代医学家李时珍代表作()10.针灸1)魏晋时期,皇甫谧()是世界上最早的()著作2)北宋针灸学家王惟一制成(),写成()3)明代三大针灸巨著:()(四)地学成就1.先秦时期地理著作:()2.北魏()代表作()3.晋代裴秀作(),并总结:“”理论4.明代徐霞客代表作《徐霞客游记》,是中国及世界()地貌研究的先驱5.康熙年间()、范围包括()(五)四大发明1.四大发明:()、()、()、()2.隋代已知用雕版印刷();唐代已知雕版印(),代表作品:唐代印刷的(),己于1900在敦煌千佛洞发现3.宋代()创造了();元代改用()活字;明代出现()活字;16世纪产生()活字4.火药大约发明于()代;()代大量使用;()代制成火药箭;13世纪,火药传入()地区再由阿拉伯传入()洲5.先秦时期发现磁石吸铁及指示南北方向的性能,制成()示方向;宋代:用指南针制成(),用于航海(六)瓷器1.()有“瓷国”之誉2.浙江余杭上林湖“越窑”以()瓷著称3.河北内邱“邢窑”以()瓷著名4.湖南长沙以“”著名5.唐代邢窑的白瓷已有“、“”之誉6.宋代五大名窑:(),河北曲阳“定窑”尤为著名7.唐代黄、褐、绿三色制成的彩陶,通称“()”五、中外交流1.秦汉时期及其之前:殷朝灭亡,箕子曾入();秦始皇时期,()日本;()朝开通();印度()教在()汉时期传入中国2.魏晋南北朝时期,()教成为交流的纽带3.隋唐时期,()兴起,()商人活跃于山东沿海一代4.宋元时期,()成为对外贸易交流的主要产品;欧洲传教士来华传教,其中马可波罗最为有名,著有《》5.明永乐年间,()苏禄群岛访明,();清政府在鸦片战争前,采取();明清时期中外交流的显著特点:西学东渐、东学西传,代表人物:()6.()赞扬中国科举制度;18世纪末()国开始采用中国科举制度,()国继之7.()国诗人、思想家()赞颂中国六、文化常识1.天干:()2.地支:()3.年的原始意义是(),现以()天为一年4.纪年方法:干支纪()萌芽于(),帝号和皇帝年号纪年方法5.月亮绕地球与太阳一个“合朔”周期时间为()日;一般一年12月,()6.古代每月第一日叫“()”;最后一日叫“()”;十五日叫“()”;“望”的后一日叫“()”;每月初三叫“()”7.上弦月:();下弦月:();旬:()天为一旬,共()旬8.辰:古代一日分为()辰,也叫时辰9.“阴阳”最早见于《》;原指:向()为(),背()为();后扩展引申到相互对立或消长的两种现象、事物、联系10.五行最早见于《尚书》指()11.五行相生:()12.五行相克:()13.五行、五色、五方、五脏、五音14.八卦:周易中的(),象征()15.四时:即春夏秋冬四季,一季为三个月三个月依次有()等别称16.节气:一年分()节气,也成“气”“节气”,从冬至起每隔一气的十二气叫中气,其余十二气叫节气17.生肖也称为十二属性,发源于():()18.二十四史范围:传说中的()—();():明朝时为“二十一史”;清乾隆年间:“二十一史”加上《明史》和《旧唐书》合称为“二十三史”,“二十三史”加上《旧五代史》合称为“二十四史”;徐世昌将“二十四史”加上《新元史》成为“二十五史”;后“二十五史”加上《清史稿》合称为“二十六史”19.“二十六史”采用();纪传体:()学体裁,创始于司马迁,以“”和“”为主体。本纪围绕(),排在全书最()面;列传即(),在全五行五色五方五脏五音书中篇幅最()。此外,还包括包括()
本文标题:中国历史文化常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863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