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 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考试复习题
1第一章中国文学的源头一、1史前传说时期的文学的最初样式主要为两类:(原始歌谣)与(上古神话)2上古神话散见于古代各种典籍的偶然记载中,其中在(《山海经》)(《楚辞》)(《淮南子》)中相对较多3《周易》本是一本古老的筮书,成书于殷末周初,大多是先周人卜筮活动中(占断贞卜指示休咎)所使用或创制的文字4.在洪水神话中最杰出的治水英雄当属(鲧禹)父子。5.(甲骨文)已初具记事散文的雏形。二、1.神话=上古神话神话是通过用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2、甲骨文甲骨文即殷商人占卜活动中刻于龟甲兽骨上的文字,主要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因其中保存完好的甲骨文片已可见贞卜断验过程较完整的记述,而成为迄今所见书写形式中最早的记述散文。3、《周易》《周易》本是一本古老的筮书,成书于殷末周初,大多是先周人卜筮活动中(占断贞卜指示休咎)所使用或创制的文字,是巫卜文化的产物。三、1、中国最古老的神话有哪些?=我国神话大致有哪几种类型,各有什么代表作品?中国上古神话传说中最古老的大神当推女娲,在关于女娲的传说中,抟土造人和炼石补天是最惊天动地也最具体的神话事迹;“夸父逐日”则显示了父系氏族时期对于大力的崇拜,讲的是一则巨人追赶太阳的神奇故事;值得一提的还有“神羿射日”,手持弓箭的羿作为人间力量化身的特点并不会改变,羿是人间力量的化身、自然化和超人格化,同样表现着举步维艰的原始人类对大力的崇拜与渴望;“鲧禹治水”讲述终有大禹治水成功的细节,是原始人类前仆后继与自然斗争的一个象征;“皇帝擒蚩尤”这则神话让人们感受到了当年部族间战争的激烈程度,看到了原始先民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2、简述上古神话精神特质和思维特征。精神特征:1.从女娲补天开始,在人与自然这一最根本的神话主题中,每则神话几乎无一不在凸显人的作为、主观力量和主动精神。2.就神话人物而言,无论是神性十足的自然神、天神还是被神化的人间英雄,都被赋予救苦救难的神圣使命。思维特征:神话思维天然地是一种诗性思维或艺术思维。一方面,这种思维建立在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底下的水平上,还没有把抽象概念与具体形象分开,其思维充满了形象的画面。另一方面,这种思维又建立在混沌的物我不分的认识水平上,以己推物,从而赋予自然以人格,使他们具有了隐喻和象征的形式。23、简述上古文学的文学特征。1.这首先表现在它赋予自然以生命、赋予天界以人境的幻想世界的创造上。2.上古神话的超现实性,还表现为夸张描写的大胆与离奇。人与自然的混沌一体,使神话创造赋予自然以人格,也赋予人类化身以自然之力。而自然的庞大和神威,凝聚在人格化神话形象上,也就获得了不尽的扩张性。第二章诗经一1.《诗经》所收诗大多始于(西周初年),终于(春秋中叶),共收录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大约五百年间陆续出现的诗歌作品(三百零五篇)。2.《风》又分为(十五国风)3.汉代传授《诗经》著名的有四家,即(齐之辕固)、(鲁之申培)、(燕之韩婴)、(赵之毛苌),简称(齐鲁韩毛四家)。今见《诗经》即毛家所传授的《诗经》,称“毛诗”。--------也是名词解释4.《大雅》中也有一批祭祀歌曲,则以其对周先公先王的歌颂,被称为周族的“史诗”,它们是(《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5.关于《诗经》抒情达意常用的艺术手法,人们已经习惯于“赋”、“比”、“兴”来加以概括。(“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6.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是(《小雅。采薇》)一首中的句子。7.今见《诗经》中的“颂”是(专指用于宗庙祭祀)的乐歌。二1.说明什么是风雅颂。“风”、“雅”、“颂”乃是一种音乐的分类。“风”指歌调乐调,特指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雅”是指周王朝都城及“王畿”地区的音乐;“颂”专指用于宗庙祭祀的音乐。2.四家诗汉代传授《诗经》著名的有四家,即齐之辕固、鲁之申培、燕之韩婴、赵之毛苌,简称齐鲁韩毛四家。今见《诗经》即毛家所传授的《诗经》,称“毛诗”。3.赋比兴关于《诗经》抒情达意常用的艺术手法,人们已经习惯于“赋”、“比”、“兴”来加以概括。“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三1、《诗经》反映了那些社会生活?主要有哪些代表作品?(1)祭祀类3《周颂》祭歌中多为祭祀先公先王的宗庙祭祀诗,诗作重在歌颂祖先的文治武功,赞美他们的美德善行,比如《维天之命》《大雅》中也有一批祭祀歌曲,则以其对周先公先王的歌颂,具体展示了周人创业的历史。被称为周族的“史诗”,它们是《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2)宴饮类《雅》诗中的典礼歌与宴饮诗,表现的已是周人建国后“制礼作乐”的人文风貌。如《小雅》之始《鹿鸣》和《小雅,伐木》(3)政治抒情诗《大雅》、《小雅》中还有一批政治抒情诗,更加体现了周人的人际关怀。比如西周后期,国势衰微,特别是厉、幽二代,政治极其黑暗,反映在“二雅”中,便是一大批斥责败政、痛恨谗佞、伤时忧国、感叹身世之作的出现。《大雅》中的《民劳》、《板》、《荡》、《抑》;《小雅》中的《节南山》、《正月》、《十月之交》、《雨无正》等。(4)民歌类《国风》作为大多来自民间的歌唱,在更广阔的范围里展示了时人的生活和情感,首先值得注意的是几首来自社会最底层的歌唱,如《豳风,七月》,《魏风,伐檀》和《硕鼠》;《国风》歌谣讴唱中更多见的是徭役之作以及与此相关的离恨思苦,如《王风,扬之水》。(5)婚恋歌曲类《国风》中还有一批婚恋歌曲,成为《风》诗中唱得最精彩动人的部分。首先值得注意的是那些在群体欢会中产生的歌曲。《褰裳》;《诗经》时代毕竟自上而下、自宗周及四国地开始推行宗法礼教文化,《诗经》中的爱情歌唱也更多具有了超越古朴原始风俗的复杂内容和情感。如《静女》、《汉广》;《国风》中还有一部分诗作涉及了婚娶及家庭生活方面的情感内容,如《氓》四、1、论析《国风》中婚恋诗(注意:论析要结合例子原文)《国风》中还有一批婚恋歌曲,成为《风》诗中唱得最精彩动人的部分。首先值得注意的是那些在群体欢会中产生的歌曲。《褰裳》,带着对歌语气,“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我思,岂无他人”,仿佛是一位活泼奔放的姑娘在向对岸钟情于自己的小伙子歌唱。《诗经》时代毕竟自上而下、自宗周及四国地开始推行宗法礼教文化,《诗经》中的爱情歌唱也更多具有了超越古朴原始风俗的复杂内容和情感。如《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表现幽会的甜蜜,《汉广》“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表现追求的怅惘;《国风》中还有一部分诗作涉及了婚娶及家庭生活方面的情感内容,如《氓》中的女主人公最初是被丈夫殷勤追求而动情,到头来也免不了年老色衰而被厌弃的命运。2、论析《诗经》的艺术特点一、《诗经》艺术就总体风貌和基本创作原则而言,最突出的特点是写实,即素朴实在地书写现实人生。诗作不是运用极度的夸张和离奇的想象去展示超现实的神幻境界,而是按生活的本来面貌描摹日常生活,按内心的切实感受抒发现实情怀,从而提供了具体可感的生活画面,展示了不同阶层人物的内心世界和音容笑貌。《生民》叙述始祖后裔诞生尚保留了神话传说中的奇异色彩外,其他作品均以简朴质直的写实方式陈述了先民和时人开疆辟土的片段。《豳风。七月》不加任何修饰,如实道来。二、关于《诗经》抒情达意常用的艺术手法,人们已经习惯于“赋”、“比”、“兴”来加以概括。“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4所咏之词也”。《诗经》用“比”俯拾皆是,《卫风。硕人》歌唱卫庄姜夫人美丽的容貌,分别选取了一系列穷行尽相的酷似之物;“比兴”是古人对《诗经》艺术表现中援物入诗情况的一种归纳和概括。《蒹葭》表现一种阻力重重的追求和向往,《采薇》是一首情感丰富、思绪万千的戍边诗,诗作在表达保家卫国的积极态度的同时,又吟唱着久戍无归的悲伤。三、《诗经》对于语言形式美的追求也极富特色。“诗三百”中篇章大多整齐划一,以四言为主,诗句排列有序;分章明显,章与章之间则讲求平衡、匀称。这不但集中表现在重章体的大量出现,更表现在非重章体对平衡、匀称的有意追求。如《氓》全诗分为六章,每章皆是十句。四、“诗三百”几乎全部押韵,而且用韵形式变化多端,丰富多彩。如《伐木》第一章的前六句“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第三章先秦散文与《庄子》一、1.《尚书》即上古偏于记言的古史,分《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因迄今尚未发现夏代以前的系统文字,《虞书》、《夏书》有可能为后人所追述。《商书》、《周书》则保存了部分商代、周代的史官记录。-----------填空+名词解释2.先秦诸子散文主要有(《老子》)、《论语》、《墨子》、(《孟子》)、(《荀子》)、《庄子》、《韩非子》及《吕氏春秋》等。3.《论语》以记述(孔子)日常言谈行事为主要内容,凡(二十)篇。4.今见《庄子》(三十三)篇,分(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5.《左传》又称(《左氏春秋》),是记载春秋时事的编年体历史著作。6.《苏秦始将连横》选自《战国策》中的(《秦策》)。二、名词解释《尚书》《尚书》即上古偏于记言的古史,分《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因迄今尚未发现夏代以前的系统文字,《虞书》、《夏书》、可能是后人所追述,《商书》、《周书》则保存了部分商代、周代的史官记录。三、1、简述《论语》的文学性。(1)就文学性而言,《论语》的特点首先表现在它的故事性和人物描摹,在具体情境中展示了不同人物的音容笑貌和性格特征。(2)《论语》以记言为主,其文学性更突出地表现在语言的特有风格和魅力上。首先,《论语》语言口语化特征明显,记述人物对话往往语气逼真,仅仅通过话语,即可见出说话者的情绪、性情和特点。《论语》中人物说话还时用比喻,常常使对话形象、风趣、生动,颇为耐人寻味。《论语》语言简洁凝练,深入浅出,还具有格言化的特点。2、说明孟子散文的主要特色。5《孟子》的文字已不像《论语》那样简练含蓄,也不以严谨见长,但锋利流畅,富于激情,有一种明快奔放、滔滔雄辩的风格特点。(1)《孟子》中所记录孟子与人对话或论辩,往往先声夺人,辞以气胜,回答问题或提出论点总是理直气壮,信心十足,一开始便以气势占据主动,以自信感染对方。如《梁惠王上》开篇第一节那种充沛的气势,来自于孟子内在的精神力度。(2)《孟子》记述孟子“善辩”,更表现在他还十分讲究论辩手段和技巧,从而达到驳倒对方、自我肯定的论辩目的。具体而言,根据不同情况,又有各种形式和对策。比如,通过由远及近、穷追不舍的提问,是对方在不经意中陷入矛盾,由此而争取到论辩主动,甚至不辩已胜。再比如,反守为攻。孟子在与人讨论或论辩时,也常常有被对方追问的时候,但他总能及时捕捉到对方提问的意图,而不被牵引,然后或者阻截,或者“引蛇出洞”,以巧妙答辞回敬对方,从而将被动变为主动。又比如巧换概念、转换角度、反败为胜。(3)再次,《孟子》一书记述孟子在说理过程中,还极善于随文设喻,尽量使所论深入浅出,明白易晓,这也增强了其言辞的说服力量。3、简述《左传》的文学特色。(1)《左传》的文学性首先值得注意的是它的叙事结构。作为编年体历史著作,逐年逐月记述历史事件,保证了历史时间脉络的清晰和有序,却容易破坏事件的整体效果,而《左传》在构思中却十分注意运用各种叙述手法,以保证历史事件的整体性和对前因后果来龙去脉的充分展示和交代。(2)《左传》叙事的文学性还表现在记事富于故事性、戏剧性、传奇色彩和生活化内容,注意通过具体、生动、曲折的叙述描写,有意追求一种扣人心弦、引人入胜的审美效果。(3)《左传》叙事的文学追求,还表现在虽以事件为主,却常常情不自禁地把对历史人物的刻画置于中心,而且大量采用对于史载可有可无、却有助于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典型事件甚至细节片段,从而写出了许多形形色色特点突出且血肉丰满的历史人
本文标题: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考试复习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867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