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中国文学史复习明清部分
-1-一、明(一)引言1.明代文学的历史时段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元年(1368)灭元立明定都南京——明思宗崇祯十七年(1644)北京陷落明灭。总计二百七十七年。太祖(洪武)-惠帝(建文)-成祖(永乐)-仁宗(洪熙)-宣宗(宣德)-英宗(正统)-景帝(景泰)-英宗(天顺)-宪宗(成化)-孝宗(弘治)-武宗(正德)-世宗(嘉靖)-穆宗(隆庆)-神宗(万历)-光宗(泰昌)-熹宗(天启)-思宗(崇祯)【计16帝】2.明代思想文化变迁与文学发展明前期:明初即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大倡程朱理学,以八股取士。诗文上,“台阁体”泛滥,文学停滞不前。稍后,“前七子”(李梦阳、何景明等)抵制所谓正统儒道(程朱理学),提倡恢复宋前儒道,诗文上,反对台阁体文风,强调复古:“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明后期:明中叶王阳明心学兴起,是属于明代自己的理学。认为理在心中,“圣人之学不是这等捆缚苦楚的,不是装做道学的模样”。对人的的思想解放有一定启发作用。影响至于后期,出现了王学左派泰州学派及进步思想家李贽。形成了明朝后期的启蒙思想潮流和个性觉醒意识。相应的在文坛上开创了一股进步文学思潮:要真性情,反假文学(李贽的“童心”,汤显祖的“真情”,袁宏道的“性灵”要新面貌,反拟古人。提倡戏曲小说通俗文学,变正统文学观念。徐渭、汤显祖的戏剧,袁宏道等人的诗文,冯梦龙的小说以致《金瓶梅》、《西游记》等皆是这一潮流中的代表。概言之,肯定人性需求的性灵文学与通俗文艺成为潮流中的主导。不光具有文学史的意义,更具有思想启蒙的历史价值。(二)明代的诗文1.明代前期诗文(1)明初三大家宋濂(“开国文臣之首”——朱元璋语)刘基(八股科制的重要开启者)高启(拟古高手,复古先驱)-2-(2)台阁体与茶陵派“三杨”与台阁体:三杨即杨士奇、杨荣、杨溥,台阁体诗文的代表。三人皆为大学士,台阁重臣,为文歌功颂德、粉饰太平,风格雍容典雅,好做场面文字,无真情实感,是谓台阁体。茅盾《夜读偶记》:所谓台阁体,说得“雅”一点,是雍容典雅,说得不客气,就是“今天天气,哈哈哈”。这种以阿谀粉饰为主题,以不痛不痒、平正膚廓为风格的文学,在那时,不但是文人们明哲保身的法宝,也不失为夤缘求进的阶梯。“颇有内涵、独树一帜的诗人于谦。李东阳与茶陵派李东阳,朝廷重臣,作诗主张宗法杜甫,强调法度音调。李为湖南茶陵人,其派因称茶陵派。(3)前七子的复古诗文前七子:李东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王廷相、康海、王九思。以李、何为首。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反对台阁体,但创作上字模句窃,矜才使气,创新不够。2.明代后期诗文(1)后七子的复古诗文后七子: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以李、王为首。继承前七子的复古主张。反对八股文,但拟古倾向仍较重,整体成就不大。(2)归有光与唐宋派唐宋派: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等,反对前后七子的拟古主义,主张文章取法唐宋古文,故称唐宋派。对前后七子复古主义文学有较大冲击。成就也比前后七子要大的多。其中茅坤编选《唐宋八大家文钞》影响很大。归有光是唐宋派文学成就最高的代表作家。名作如《项脊轩志》、《寒花葬志》、《先妣事略》等,抒情而感人。(3)袁宏道与公安派公安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湖北公安人,故称公安派,袁宏道为主将。公安派秉承李贽“童心说”进步思想,反对前后七子的模拟,倡“性灵说”,主张诗文写作“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中流出,不肯下笔……唯夫代有升降,而法不相沿,各极其变,各穷其趣,所以可贵,原不可以优劣论也。”为明后期性灵文学的杰出代表。反对承袭,主张通变;独抒性灵,不拘格套。推重民歌小说,提倡通俗文学。公安派文学主要成就在散文。尤其是游记、尺牍、随笔等小品文,深为后人称道,影响至于五四新文学运动的白话美文创作。竟陵派代表人物:钟惺、谭元春,皆为湖北竟陵人,故称竟陵派。受公安派影响,主张相近,反对模拟。但又强调从古诗中求性灵,开眼界。诗文风格“幽-3-深孤峭”。(4)明代文艺之一绝的民歌陈鸿绪《寒夜录》引卓人月语云:“我明诗让唐,词让宋,曲又让元,庶几吴歌、挂枝儿、罗红怨、打枣竿、银绞丝之类,为我明一绝。冯梦龙即搜编有《山歌》《挂枝儿》等民歌集。(5)晚明文社与爱国诗文复社:“兴复古学,将使异日者务为有用”。政治上以东林党人继承者自居,坚持与阉宦党人斗争;明亡后,不少人又成为反清复明的斗士。领导人张溥。文学上推崇前后七子,主张复古。但比七子更重视文章的质。几社:“几者,绝不有再兴之几,而得知几其神之义也”。代表人物陈子龙、夏完淳,皆为爱国志士。文学上受前后七子影响,但并不专事模拟。张煌言:既张苍水,晚明爱国作家。张岱:晚明性灵文字著名作家,融合公安、竟陵之长。名著《陶庵梦忆》《琅环文集》《西湖梦寻》流传极广。尤善小品散文写作,如脍炙人口的《湖心亭看雪》《西湖七月半》等。张岱小品文特色:a.生活化、个性化,作家喜欢在文章中反映自己的日常生活状貌和趣味,渗透着晚明文人特有的生活情调和审美趣尚;b.率真直露,注重真情实感,不论是描写个人如常生活,表达审美感受,还是评议时政,抨击秽俗,时有胸臆直露之作。(三)明代戏剧1.明前期戏剧王九思杂剧《杜甫游春》康海杂剧《中山狼》2.明后期戏剧南北曲相互影响,渗透、融合。南曲传奇剧,在元、明以来南戏基础上,不断改造成熟,达到极盛,成为曲坛主导。徐渭杂剧《四声猿》《四声猿》:《渔阳弄》、《雌木兰》、《女状元》、《玉禅师》四个杂剧的合称。《渔》、《玉》、《雌》用北曲,皆为一二折短剧;《女状元》五折,全用南曲写杂剧。魏良辅与传奇昆腔的兴起明前期传奇剧演唱的南曲声腔,主要有弋阳腔、海盐腔、余姚腔、昆腔等。以弋阳腔、海盐腔流布最广。明嘉靖后,昆腔经著名曲师魏良辅改革,集中体现了南曲轻柔婉折的特点,同时部分保-4-存了北曲激昂慷慨的声腔,伴奏乐器也较弋阳、海盐等丰富,从此昆腔在传奇剧演出舞台上占据了主要位置。顾启元《客坐赘语》:“大会则用南戏。其始止二腔:一为弋阳,一为海盐……今又有昆山,较海盐又为清柔而婉折,一字之长,延至数息,士大夫禀心房之精,靡然从好。”徐渭《南词叙录》:“今唱家称弋阳腔,则出江西,两京、湖南、闽、广用之;称余姚腔者,出于会稽,常、润、池、太、扬、徐用之;称海盐腔者,嘉、湖、温、台用之。惟昆山腔止行于吴中,流丽悠远,出乎三腔之上,听之最足荡人。”梁辰鱼《浣纱记》李开先《宝剑记》无名氏《鸣凤记》沈璟与格律派(吴江派)传奇沈璟《南词全谱》,审定宫调曲牌,规范曲牌的句法格式,确定声律音韵,分辨正字予衬字,标出板眼,全面构建了以昆曲为主体的新传奇的格律体系。提出“合律依腔”和“语言本色”,以使“案头之曲”成为“场上之曲”。其追随者众多,在曲坛上形成了颇有声势的讲究格律的一派,沈为吴江人,故称吴江派。汤显祖与词情派(临川派)传奇思想上受王学左派泰州学派与李贽的影响,反对礼教与程朱理学,崇尚真性情,反对假道学。戏曲理论上与沈璟的格律派曾有争论和辩难。反对吴江作家“按字模声”、“宁协律而不工”的主张。强调创作不应受形式、格律拘束,重视作家才情,重视发挥作家的想象,语言上讲究“机神情趣”,既要本色,又要文采。并在传奇创作中大力实践之,开传奇重词情一派,因是临川人,故称临川派。临川四梦(又称玉茗堂四梦):《紫钗记》《牡丹亭》(《还魂记》)《南柯记》《邯郸记》一梦死生情难了——牡丹亭全本五十五出。演绎了杜丽娘因情成梦,为情而死,由情复生的故事。汤显祖《牡丹亭题词》: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手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死三年矣,复能溟莫中求得其所梦者而生。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必因荐枕而成亲,待挂冠而为密者,皆形骸之论也……嗟夫,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尽。自非通人,恒以理相格耳。第云理之所必无,安知情之所必有邪!情至;情真;情深。主题思想:反对封建礼教,追求爱情自由,要求个性解放,崇尚“真性情”。《西厢记》比《牡丹亭》-5-《牡丹亭》在思想上与《西厢记》有类似之处。但是,《西厢记》是先情后欲,《牡丹亭》则是先欲后情;《西厢记》描述的是情感的自然发展,更多的是表达“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美好愿望,而《牡丹亭》则特别突出了情(欲)与理(礼)的冲突,强调了情的客观性与合理性。《牡丹亭》的爱情描写,具有过去一些爱情剧所无法比拟的思想高度和时代特色。作者明确地把这种叛逆爱情当作思想解放、个性解放的一个突破口来表现,不再是停留在反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一狭隘含义之内。作者让剧中的青年男女为了爱情,出生入死,除了浓厚浪漫主义色彩之外,更重要的是赋予了爱情能战胜一切,超越生死的巨大力量。汤显祖笔下的“天下第一有情人”杜丽娘因梦生情,一往而深,上天下地,终于返回人间,与柳生梦梅结成连理。在《牡丹亭》中给予爱情最高的礼赞,爱情可以超越生死,冲破礼教,感动冥府、朝廷,得到最后胜利。《牡丹亭》可以说是一部有史诗格局的“寻情记”,上承《西厢》,下启《红楼》,是中国浪漫文学传统中一座巍巍高峰。——白先勇艺术创造:a.以奇幻之笔歌唱理想的浓郁浪漫主义的艺术色彩。b.成功塑造了“天下第一有情人”杜丽娘这一美丽动人的艺术形象。c.抒情诗一般的语言与意境。(参读教材68——71页)《牡丹亭》的哲学意蕴——梦是序曲,死是故事的开始……(四)明代小说章回小说:源于宋元话本;特点是分章叙事,标明回目。《三国演义》《水浒传》《金瓶梅》《西游记》《三言二拍》明代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金瓶梅》《西游记》1.历史演义:三国演义(1)《三国演义》的主题与思想倾向“正统”说、“拥刘反曹”说、“忠义”说、“仁政”说、“反映三国兴亡”说、“民族历史悲剧”说,“向往国家统一”,“歌颂‘忠义’英雄”说,“天道循环”说,“反映天命观”说等30余种。关于“拥刘反曹”:顾学颉《试谈“三国演义”的人民性》:“作者反对曹操,并非反对他姓‘曹’,而是反对他用奸诈、残暴的手段夺取帝位。同样,作者拥护刘备,不是拥护他姓‘刘’,而是拥护他的‘仁德’;否则,姓刘的很多,刘表、刘璋为什么得不到赞许,桓帝、灵帝为什么受到攻击呢?”桃园三结义的得与失a.“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6-从“桃园党”到蜀汉政治集团的发展壮大。(刘关张、赵、诸葛)b.君臣与兄弟,忠与义的困惑与冲突(2)三国人物面面观刘备的高明与聪明诸葛亮的悲剧关羽的忠义最丰满的人物形象曹操……(3)《三国演义》“七实三虚”中“虚”的艺术三分的“虚”比七分的“实”更重要。叙事中的“虚”:三顾茅庐;赤壁大战;张飞怒鞭督邮写人中的“虚”:诸葛亮;周瑜;关云长;曹操(4)《三国演义》的战争艺术战争与三国大势及结构布局以重大战争(四大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灭蜀平吴之战)为中心事件布局谋篇,写人叙事。2.英雄传奇:水浒传金圣叹将《水浒传》与《离骚》、《庄子》、《史记》、《杜诗》、《西厢记》合称为“六才子书”。“不读水浒,不知天下之奇.”冯梦龙将《水浒传》与《三国演义》、《西游记》、《金瓶梅》定为“四大奇书”。与《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共列“中国古典四大名著”(1)概况作者:施耐庵;罗贯中;施、罗合著;其他人。成书:累积成书;独立创作。年代纷争。版本:七十回本;一百回本;一百二十回本。(2)《水浒传》故事与思想主题众英雄聚义梁山泊受招安征辽;平方腊英雄被谋害主题思想——忠义思想、诲盗说、歌颂农民起义、英雄悲歌、革命经验与教训的总结(3)《水浒传》的人物形象宋江形象:褒与贬;批判与理解。宋江:“我为人一世,只主张‘忠义’二字,不肯半点欺心。今日朝廷赐死无辜,宁可朝廷负我,我忠心不负朝廷!”-7-宋江的“忠义”矛盾鲁迅《三闲集•流氓的变迁》评论《水浒传》:“‘侠’字渐消,强盗起了,但也是侠之流,他们的旗帜是‘替天行道’。他们所反对的是奸
本文标题:中国文学史复习明清部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8790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