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中国未来经济发展模式对资源环境的影响
中国未来经济发展模式对资源环境的影响摘要:资源环境是制约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暴露出的资源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未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必须以可持续的绿色循环经济为基本模式,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考虑环境代价和资源承受能力,评价经济增长程度要用绿色GDP,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共赢。关键词:可持续发展库兹涅茨曲线能源绿色核算循环经济前言:环境与发展是当代世界面临的挑战,是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环境问题已经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严重威胁。保护环境,发展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世界人民的共识。发展经济既是人类持续生存和社会日益进步的前提,也是实现保护环境的物质保证。但经济发展不能脱离和超越环境的承载力,否则,就会发生环境问题,成为阻碍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制约因素。因此,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必须协调发展,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人口众多,社会需求量大;地大物博,人均资源量相对不足;经济活动效率低,发展资金严重短缺等,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主要困难和矛盾,也是我国环境保护和建设中的主要困难和矛盾,是中国的基本国情。因此,根据自己的国情,把人口、环境、资源和发展问题作为一个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整体,采用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经济增长、社会进步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本文在分析中国在过去发展的状况和现状的基础上,对未来几十年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进行探测,并讨论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的影响。1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研究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归根到底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人与自然从远古天然和谐,到近代工业革命时期的征服和对抗,到当代的自觉调整,努力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文明,恰是这一规律的客观反映。环境与发展的关系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只追求经济增长而忽略环境;积极保护环境的零增长方式;可持续发展。无论是“发展第一的经济决定论”还是“零增长的环境优先论”,都是孤立、静止地看待环境问题和经济问题,把二者简单地对立起来、割裂开来。经济发展对环境资源的巨大压力和环境问题对经济发展的严重制约是我国现代化建设道路上的主要困难和突出矛盾。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是以全面发展为目标,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相互协调的新的发展观。它主要包括生态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三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1)生态可持续发展是基础。可持续发展认为人类与环境都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以持续的方式利用自然环境,强调需求和限制:一方面,人类为了社会进步必须利用资源而不能对资源实行不加利用的封闭式保护;另一方面,人类利用资源必须保持一定的度,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应以不损害地球生命支持系统为前提,做到在人类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上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使发展和保护相协调统一。(2)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动力。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不仅重视经济增长数量更关心经济发展质量。可持续发展倡导实施清洁生产和绿色消费,节约资源减少废物实行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是经济发展处于生态可以承受的范围内,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逐步走上良性循环道路。(3)社会可持续发展是目标。任何政策措施都是为了推动社会的发展,同样,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是社会的可持续发展。1.1马克思恩格斯的可持续发展观早在100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就对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进行研究。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过程从人类一出现生产活动一开始就产生了,社会生产和周围环境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人类主体处于主导的地位,环境处于基础的地位,他们发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自然环境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永恒的必要的物质前提;一定的自然环境也是一定的生产方式产生和发展的必要条件,自然环境能够影响生和发展方式,人类应当在自然条件所允许的范围内发展,不能采取向自然界随心所欲的取得一切所需的态度.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基.恩格斯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没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这告诫人们决不能以短期利益最大化为价值趋向来实施其实践活动,而应当在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中推动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和自然的和谐统一主要表现在两个重要方面:人依赖于自然界和人改造自然界。所以,社会和自然的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不仅是人类维持生存的内在要求和现实基础,而且是人类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基本前提。其二,生产力和自然环境的良性互动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条件。自然环境总是这样或那样的对生产力的发展起制约作用。自然环境的状况如何,直接影响生产力的经济效益。如果生产力在运行过程中超越自然环境的承受能力,造成严重污染,就会破坏生态平衡。而失去生态平衡的自然环境不但使生物资源和其他自然资源面临衰竭的危险,而且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也必将失去基础。生产力和自然环境的良性互动,从根本上说,就是在不破坏自然生态环境的状态下实现发展,在不妨碍发展的条件下保护自然生态环境。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和自然的辩证统一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生产力和自然环境的良性互动是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在保护环境中实现保护人的价值时刻持续发展的根本目的。20世纪60年代以来,伴随着人们对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严重的环境危机的反思,一股强烈的人与自然良性互动一时应运而生,并迅速波及人类社会的各个角落。大片森林消失、生物灭绝、农药重金属污染、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酸雨、资源的枯竭等给人类社会造成严重威胁。为了避免人类进入孤独生存甚至无法生存的境地,必须切实树立保护环境促进发展的发展新观念,把环境保护和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充分认识良好环境对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意义,为推动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思想先导。其二,实践创造活动必须尊重自然生态平衡规律。如果人类对自然生态环境施加的干扰超过了生态阙限,导致系统的结构改变,能量流动受阻,物质循环中断,自我调节功能降低使生态失去平衡,人与自然就会处于一种相对立的状态中,人类必然丧失生存和发展的良好环境。人们不能狂妄到以为可以凭借自己的力量随意改变自然规律,其实践创造活动不能逾越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不能危害整个生态系统的生存和发展,而应尊重生态过程,尊重生态系统及其内在的自然规律,以生态系统的内在规律为尺度衡量万物衡量人类自己,规范和约束人类的行为活动和需求变化。其三,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取向应作为发展目标的基本定位。恩格斯告诫人们决不能以短期利益最大化为价值取向来实施其发展活动,必须高度重视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然而至今仍有人认为,能源危机和生态危机这样的问题其实并不可怕,因为这些问题本身会迫使人们去寻求新的突破,进行新的选择。显然,那种漠视环境危机的轻率态度和认识方法,是与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取向相背离的,是不可取的。今天人们必须从社会经济文化伦理和生态平衡自然资源的更加深层的角度和层面,去认识这个问题。无论何种新的突破,都不能违背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的系统平衡是保障人类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这一基本原理,必须在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取向引导下,积极展开有利于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创造活动,不断取得有利于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创造价值成果。2近十五年来我国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及其走势分析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一直是理论界长期关注的焦点,或互补或互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这两种关系很可能存在一种联系或一种转化关系,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掀起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假说及其实证研究试图揭示这一联系。库兹涅茨(Kuznets1955)在50年代提出一个假说即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收入差距先扩大再缩小,这一收入不平均和人均收入之间的倒U形关系,被称为库兹涅茨曲线。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环境同样也存在先恶化后改善的情况,即在经济发展的较低阶段,由于经济活动的水平较低,环境污染水平较低,在经济起飞阶段,制造业大发展,资源耗费超过资源的再生,环境恶化。在经济发展的更高阶段,经济结构改变,污染产业停止生产或被转移,环境状况开始改善。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经济增长对环境质量改善有促进作用,环境经济学家据此提出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假说。2.11986年到2000年我国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走势根据《国家环境保护综合情况》(1986-1994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1989-2000年),《全国乡镇工业污染源调查公报》的有关数据,纵坐标为环境污染,分别以1986年以来的历年废水排放总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固体废物排放量等指标表示;横坐标为人均收入,以1986年以来的历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为指标,编制我国近十五年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对于部分年份中数据未包括乡镇工业,本文亦将数据做相应估算后调整。年份1986*1987*1988*1989*1990*1991*1992*1993*1994*废水排放量(亿吨)33934967353354336359355365二氧化硫(万吨)125014121523156514691622168517951825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亿吨)65.35.65.75.85.96.26.26.2代表该年份数据中不包括乡镇企业年份199519961997199819992000废水排放量(亿吨)415416416395401415二氧化硫(万吨)23692346220020901857.51995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亿吨)6.57.310.687.88.2因全国乡镇企业有关数据,只有1985,1989,1994,1995年部分数据,故其他年份数据只能采取估算方式调整:年份1985198919941995废水排放量(亿吨)27.1626.84359.1二氧化硫排放量(万吨)270.5359.7549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亿吨)0.671.24.1对于1986-1994年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中未包括乡镇企业的数据处理方法是1989年-1994年间以85年和89年两年的平均值估算。1989-1994年间乡镇企业按年均增长方式估算,数据作调整。对于1986-1994年间二氧化硫排放量中未包括乡镇企业的数据处理方法是:按年平均增长方式估算,数据作调整。对于1986-1989年间乡镇企业的固体排放量按1989年排放量估算。1989-1994年间按年平均增长方式估算。作调整。95,96年乡镇企业固体废物量排放量按1994年估算,数据作调整。调整后的数据为:年份1986198719881989199019911992废水排放量(亿吨)366376394380384369396二氧化硫排放量(万吨)1542172718601924186620082085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亿吨)6.766.066.366.466.786.887.18年份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废水排放量(亿吨)395408415416416395401415二氧化硫排放量(万吨)220822522369234620901857.51995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亿吨)7.1810.310.611.410.687.88.2年份1986198719881989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人均收入(元)40997098049049701127138618722363278130073153注: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2对影响我国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走势的因素分析库兹涅茨曲线走势的理想过程为: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的增高,公民环境意识提高,对环境质量的需求增长,环保的投入加大,环境质量的供给加大,先是弥补早期损失,逐渐环境质量的供需动态平衡。最终环境质量与经济同步良性循环,整个社会的总资本存量增加,发展的可持续性增加。决定我国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走势的因素。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第一:经济发展的阶段与水平在经济发展的较低阶段,由于经济活动的水平较低,在经济起飞阶段,制造业大发展,资源耗费超过资源的再生。环境恶化在经济发展的更高阶段。经济结构改变。污染产业停止生产或被转移。环境状况开始
本文标题:中国未来经济发展模式对资源环境的影响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8804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