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中国民主政治进程正在悄然进行
中国民主政治进程正在悄然进行【“公民”这个提法比较敏感,但我认为,我们应该为“公民”正名,因为公民、自由、平等、公正、正义等概念一样,不是西方的专利,完全没必要简单地贴标签。现在提出国家治理能力要现代化,这些都是基础性内容,是需要加强的。】曾在地方做过副市长,也在大学当过教务处的处长,在不惑之年后当选全国政协常委和民进中央专职副主席。在知天命那一年,他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一干就是五年。这五年里,从两会手记以及年度建议、审议声音、调研随笔、议政网事等方面,他见证了中国实现依法治国立法层面的点点滴滴。关注教育、关注法治、关注改革现今已经是全国政协副秘书长的朱永新,12月27日,在北京朝阳区霄云路霄云里7号民进中央的办公室里,身着白底蓝条衬衫和深色西裤,接受了《第一财经日报》的专访。从契约和法治精神,到探索委托第三方起草法律法规草案,再到他所从事的教育公益事业,朱永新畅谈了自己在人大参与立法的感受。在采访中,让记者记忆最深的一句话是,他说:“很多人对社会抱怨太多,计较太多,批评太多,但是做得太少,殊不知,当我们在抱怨的时候,已经成为恶的力量的制造者。行动,才有收获。”民主法治进程:改革正在发生“你问我如何感知中国的民主进程,应该从代表委员每次审议、每次调研中去看,改变是缓慢而无声的,我都写到了新书里。”朱永新表示。朱永新所称的新书,即是他刚刚出版不久的《我在人大这五年(2008~2012)一位民主党派成员见证的中国民主政治进程》一书。2014年12月中旬,该书由新华出版社出版,分上下两册,130万字,敦敦实实地摆在记者面前。这也是人大制度建立60周年来,第一套以个人视角系统记录履职经历和人大故事的著作。第一财经日报:新书的标题里提到“中国民主政治进程”,作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委员,你如何总结所感受到中国民主政治进程?朱永新:中国的改革是渐进式改革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整个社会需要改良型的变化,这样才能做成事情,中国也经不起折腾,欲速则不达。正如这本书的副标题,中国民主政治进程正在悄然进行,改变正在发生。这一点我是有信心的。以政府预算报告为例,我一直提出很多疑问。比如专业性强,艰涩难懂,但是到了最近两年时间里,预算报告已经变得通俗易懂得多了。日报:在新教育实验中,你为什么强调契约和法治的精神?十八届四中全会的主题也是依法治国。你认为法治和契约精神对个人和社会有什么作用?朱永新:人的本性应该是自由的,一个好的社会,应该把人自由的本质发挥到极致,但是所有的自由都是相对的,只有相对的自由才能让全社会每个人的自由本性得到释放。而相对的自由就是靠法律来制约,法律限制了个体的一部分自由,换来整个社会更大的自由。“公民”这个提法比较敏感,但我认为,我们应该为“公民”正名,因为公民、自由、平等、公正、正义等概念一样,不是西方的专利,完全没必要简单地贴标签。现在提出国家治理能力要现代化,这些都是基础性内容,是需要加强的。这同样体现在人大的工作上,在人大五年最重要的工作内容就是法律的问题,立法、执法检查等。日报:四中全会对于立法提出了新的要求,提出健全立法机关主导、社会各方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和方式;探索委托第三方起草法律法规草案。这是立法领域的巨大变革。朱永新:长期以来,我国立法方式主要是部门立法,这与国际通行的惯例不一致。部门立法的弊端非常明显:其一,部门立法的积极性不高,因为立法在很大程度上是限制政府行为的重要途径;其二,即便是立了法,部门也有可能非常巧妙地把自己的利益放进去,把部门利益合法化、法治化,这也是四中全会特别强调需要纠正的问题;其三,部门立法还存在成本太高、时间太长的问题。过去部门立法的惯例与我国立法机关的人力不够、专业性不强也有关系,因此四中全会才强调要探索委托第三方起草。同时,立法机构的专业性也亟待加强。对教育立法的遗憾日报:全国人大主要的工作内容之一是立法,你是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新书里详尽记录了这五年的工作情况。在你的印象中,自2008到2012年间,对哪部法律的制定印象最深刻?朱永新:如果讲印象最深,或者说最遗憾,就是这五年内我国教育领域没有通过一部新的教育法。现在我国已有《义务教育法》、《教师法》、《高等教育法》等六部教育法律,但是这几部法律普遍存在问题:其一是法律条款过时,需要修改。伴随时间的变化,法律也要与时俱进。比如《高等教育法》规定,中外合作办学原则上是不允许的,学校法人(代表)不能由外国人做,但是这些规定在事实上已经或者变相突破了,这说明有些法律条文已经不符合国情了,如果法律不能及时修改的话,就会影响法律的权威性和适用性。其二,这些教育领域的法律在过去几乎没有判例。我们知道,法律的生命力和法律的活力就是看条文在多大范围被应用。在过去,违反《义务教育法》的案件很多,比如贵州5名流浪儿童冻死垃圾箱事件,但没有人用这部法律去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其三,我国大量的教育问题还没有法律,如《考试法》、《学校法》等,立法步伐还需加快。日报:为什么与教育法有关的司法审判判例少,在司法中应用不多?朱永新:根源在于,从宏观上说,我国有法不依、违法不究、执法不严、无法可依的情况同时存在。就教育法而言,最重要的原因是没有明确执法主体。比如违反《义务教育法》,谁来执法?没有明确执法主体,就没人承担这个责任。其次,监督缺位。前面提到的立法和修法的问题,正在逐渐改善。2010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我国到2020年,要实现“六修五立”。当然,光有决心还不够。我也在人大讨论过,这一届人大要实现“六修五立”,量大、难度也大。做公益的“三不”原则2000年,朱永新发起的新教育实验正式启动,他一开始就把这项实验定位为民间教育实验。其最大的特征是,虽做的是教育改革,但在这场实验中没有一分钱官方拨款,完全是民间运作筹集。最初的费用来源是朱永新个人的稿费和讲课费。因而,从实验一开始,质疑者们就怀疑这个缺乏造血功能的“行为艺术”将行之不远。但朱永新和他的团队相信社会的力量,希望用共识争取更多的社会资源,用理想凝聚更多的同行者。这亦是他提倡阅读的原因之一。“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这句话,朱永新常挂在嘴边。日报:做公益和你职务的身份如何区分?朱永新:客观地说,完全撇开是不可能的。但是我做新教育给自己设置了“三不原则”,第一不动用职务资源;第二不动用职务名义;第三不占用正职的时间。否则,会有人质疑,你是在利用民进中央副主席的身份和资源去推广新教育,尽管质疑很难完全消除,但要减小到最低。这有助于新教育发展的持续性。如我在苏州任分管教育的副市长时,开始推行新教育。但我明确不动用政府的行政力量推进,不强制要求所有学校都参加,也不会把意志强加给教育局长。在苏州,我与教育局长们经常讨论甚至争论问题。我的话他们完全可以不听。日报:不管是做新教育还是其他公益项目,资金支持很重要,先生存再谈发展,你做公益的钱怎么筹集?朱永新:最早就是我的讲课费。现在主要靠一些企业家和公益人士的捐赠。在当下,舆论和社会风气在强调企业家精神和企业的社会责任,同时越来越多的企业家也有回报社会的愿望,而教育事业又利在千秋,我们要做的是为想做公益的人提供更好的机会和平台。一位素不相识的上海年轻企业家王海波先生,看到媒体报道了我们的事情,就捐助了200万,帮助我们成立了新教育基金会。他说不为其他,就是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能受到更好的教育。北京华严集团的徐锋先生,参加了我们的完美教室展示活动以后,现场决定每年支持100万培养新教育优秀教师的“种子计划”。儿童文学作家童喜喜不仅捐赠数十万资助新教育的公益项目,而且身体力行担任新教育义工为一线教师服务。这样的人还有很多。新教育为了更好地规范管理和运作,于2010年已经申报成立了自己的基金会。所以我们一直认为,资金是重要的,但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还是用心做事。重启教育改革中国民主促进会是以从事教育文化出版工作的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而朱永新的所学专业是教育学。日报:“从前,科研是副业;现在,教学是副业;学生的数量比学生的质量更重要,因为高校经费的划拨与招生数量有关,与毕业质量无关;最牛气的教师是拥有最多科研经费的人,而不是拥有最多学生听众的人;高校老师的主要工作是,申报课题,报账,报账,还是报账。”这是一位高校讲师发布在网上的《自白书》,引发了很多讨论,这所反映的高等教育的问题应该并非个例。朱永新:我在苏州大学做教务处长的时候就提出了教学和科研的关系。高校教师有两类类型,以科研为主导和以教学为主导。如果只有一个重视科研的评价体系无疑是不对的。高校应该允许一些专门以教学为主导的教师。这个问题还体现在,在我国,教科书一般不作为好的科研成果来对待,必须要写出论文,而且要到核心期刊上去发,所以很少有人愿意花大力气去编教材。但是要想一想对学生影响最大的是什么,实际上是教材。这种评价的导向是存在问题的。日报:所以我国教育改革还远远没有完成?朱永新:实际上,30年前就开始教育改革了,但是,30年前提出的许多任务至今还没有完成,所以今天叫“重启教育改革”。比如,办学自主权的问题至今没有放开。有人说教育是计划经济的最后一个堡垒。其实,改革开放最重要的经验就是解放。如毕业文凭完全可以交给学校,每个学校对自己的质量和品牌负责任。当然,国家彻底放开的同时,需要加强监管。现在是放开的少、监管也少。这两者也是相辅相成的。日报:你曾经在苏州担任分管教育的副市长十年时间,这段时间里你也开始教育改革的探索。当时作为政府官员来推动改革,是难是易?朱永新:在政府部门推动改革空间比较大。比如最早我们在苏州推动免费义务教育、城乡教育均衡化发展,等等,那十年是苏州经济发展最快的十年,改革也得到市长、书记的认同,你可以直接把很多想法变为现实。当然,要做事总是有难度的,要寻求各方面的支持、理解和配合。不过,应该做的事,再难也得做。教育就是这样的一件事。行动,就有收获,坚持,才有奇迹。
本文标题:中国民主政治进程正在悄然进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8810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