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中国现代史复习资料1第一讲一、国民杂志社P51918年夏天,在反对《中日共同防敌协定》的学生运动中,由北京学生倡导,成立了一个全国性的学生团体——学生救国会。为便于联络,该会决定由会员筹资在北京大学创办《国民》杂志。国民杂志社遂于1918年10月20日正式成立,并于1919年1月出版了《国民》杂志。国民社“对于政治问题、社会问题是特别注意的”。在“五四”运动中,国民杂志社在组织上、宣传上起到了中坚作用。二、新潮社P6新潮社正式成立于1918年11月19日,是由北京大学傅斯年、顾颉刚、徐彦之等人发起的。从1919年1月1日起,《新潮》月刊出版。新潮社成立伊始,就积极投入到新文化运动当中,新潮社很快成为新文化运动中的一支生力军。反对封建伦理和复古倾向,追求新道德和新文学。“五四”运动后,新潮社与国民社一起积极参与并发挥了重大作用。三、“五四”运动的时间、阶段和目标P9(一)时间1919年5月4日爆发,持续了一个多月(二)阶段第一阶段:5月4日至6月初,运动中心在北京,主要以学生的大规模罢课和游行示威为主。第二阶段:6月4日至6月12日,运动中心转移到了上海,以工人的大规模罢工为主。(三)目标要求帝国主义国家归还青岛、取消和日本签订的“二十一条”、拒绝在《巴黎合约》上签字、惩办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三个卖国贼四、李大钊在“五四”时期宣传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P131919年9月,在《新青年》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之后,相继发表《物质变动与道德变动》、《马克思的历史哲学》、《由经济上解释中国近代思想变动的原因》五、评析问题与主义的论战P15问题与主义的争论反映了当时各种外来思潮在中国传播过程中的碰撞。以胡适为代表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希望以渐进的手段在中国消除封建主义的影响。而以李大钊为代表的一部分知识分子已经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他们反封建的立场虽然与自由主义知识分子是一致的,但在社会改造的目的与手段上,已表现出明显倾向马克思主义的态度。问题与主义之争表明戊戌维新运动以来以反封建为旗帜的知识分子阵营的分化,马克思主义作为全新的改造中国社会的思想武器已为一部分知识分子所接受。问题与主义之争实际上是新文化运动中马克思主义与改良主义的一次论战,在一定程度上宣传了马克思主义,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六、评析科学与玄学的论战P25科学与玄学的论争实质上就是如何对待东西方文化问题。应当说,在极度缺乏近代科学理性的中国,弘扬科学理性精神,并在这种基础上确立一种新时代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是绝中国现代史复习资料2对必要的,在这一点上,虽然为时半年之久的沸沸扬扬的大论战最后并未得出什么直接的结论,但论战本身大壮了“科学派”声威,“科学人生观”成了不言而喻地被接受的共识。“玄学派”们(从梁启超到张君劢)在中国必须改造、必须进步、需要近代科技、需要富国强兵等认识方面并没有提出异议,他们显然不是反动派,只是他们倾向于认为在这之前更需要一种合乎中国国情的价值观的确立,以指导和规范这种近代化的社会转型。然而他们借欧洲一战后的精神危机来宣告“科学破产”以论证自己的价值选择之正确却是一个严重的错误而把新时代价值确立的核心寄希望于“自孔孟以至宋元明之理学家”的内心修养和“精神文明”更是匪夷所思。因为正是这一传统理路造成了当时中国的现实困局,仅此一点,就足以使中国进步的思想界和青年知识分子唾弃他们的选择。“科学派”在辩论中的忽略至少有二:除了现代化转型必须有不割断传统的价值观确立——之外,另一个被忽略的合理内核就是“玄学派”所坚持的人生观属性的个我和自由特征。“玄学派”对这个问题的把握是不失其敏锐的。这场论战,就哲学观念来说,双方都没有跳出唯心主义的窠臼,但是论战的真正实质并不在于关于科学的评价和哲学的分析,而在于争辩建立什么样的意识形态或信仰。这是一场关于人生观的争论,这种关于人生观的争论,又是以选择何种社会改造方案联系在一起的。在科玄论战展开之后,中国共产党人陈独秀、邓中夏、瞿秋白等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在《中国青年》、《新青年》上发表了评论文章,在基本支持科学派的同时表明了自身的一些观点与看法,揭示了论战双方哲学思想上的唯心主义错误,这对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与科学方法论的传播有着积极作用。七、中共二大P45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共二大在上海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共有12人,代表全国195名党员。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宣言重申了中共的性质和最终奋斗目标。大会还通过了《关于“民主的联合阵线”的决议案》,规定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联合其他阶级、其他政党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必要性及其政策、方针。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国共产党新的中央领导机构。八、“二七”大罢工P48“二七”大罢工是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中影响最大的罢工,起因是吴佩孚阻止成立京汉铁路总工会。京汉铁路沿线各站工人俱乐部代表决定于1922年2月1日在郑州正式成立总工会,吴佩孚表示反对。总工会在强大的阻力下成立,但是引发了工人与军阀的激烈冲突。为抗议吴佩孚的暴行,总工会决定举行大罢工,军阀采取了血腥镇压。为避免更大牺牲,总工会于2月9日下令复工,大罢工失败了。“二七”大罢工为中国职工运动开了一个新的阶段,从改良生活的经济斗争转变到争取自由的政治斗争阶段。但罢工失败使工人运动遭受了重大挫折,各地工人的斗争逐渐沉寂下来,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结束。九、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P47书记:张特立(即张国焘)干事:李启汉、李震瀛刊物:劳动周刊第二讲一、中共三大、国民党一大P55、57中国现代史复习资料3(一)中共三大1923年6月12日至6月20日,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出席大会的代表共30人,代表全国432名党员。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党纲草案》、《关于第三国际第四次大会决议案》、《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决议案》、《劳动运动决议案》等决议。这次大会过高估计了国民党在国民革命中的地位,忽视了掌握国民革命的领导权、发动农民、组织军队等对于中国共产党至关重要的问题。这次大会还选举产生了中共新一届领导班子。(二)国民党一大1924年1月20日至30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大会共有推选和指派代表197人,代表中共的有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20余人。大会最重要的贡献是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通过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国民党“一大”所阐明的三民主义具有鲜明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军阀和维护农工利益的内容,与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奋斗纲领有一致之处,成为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二、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P54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了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与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1924年1月20日至30日,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参加与帮助下,孙中山在广州召开了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大会通过了共产党人起草的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内容的宣言,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从而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大会选举出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共产党员李大钊、谭平山、毛泽东、林祖涵、瞿秋白等10人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或候补执行委员,约占委员总数的1/4。会后,随后,全国大部分地区以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为骨干改组或建立了各级国民党党部。这样,国民党就由资产阶级的政党开始转变为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联盟,成了各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组织。国民党的“一大”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三、五卅运动引起的外交交涉内容P89(一)收回会审公廨会审公廨成立于1869年,是清政府专为处理租界内的民刑案件而设。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时,各国领事趁乱接管了会审公廨。1926年1月,北京外交公使团同意与北京政府谈判。1926年8月31日,双方签订了《收回上海会审公廨暂行章程》。1927年1月1日,会审公廨正式交还中国。(二)工部局董事会增设华董问题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董事会长期以来只有洋董,华人被排除在外。北京外交公使团迫于压力,表示可以以上海领事团改订工部局章程的方式增加华董。1926年4月,工部局新增3名华董,其他地区也相继增设华董。四、省港大罢工P90省港大罢工是在上海发生“五卅惨案”之后,中共广东区委与中华全国总工会决定,在香港工人和广州沙面工人中发动反帝罢工斗争,以相应五卅爱国运动。1925年6月19日晚,香港大罢工爆发。6月21日,沙面中国工人援助上海惨杀案罢工委员会成立。至此,省港大罢工实现。6月23日下午,由广州各界对外协会发起,在广中国现代史复习资料4州东校场召开各界援助沪案示威运动大会。7月3日,香港大罢工的领导机构罢工委员会成立,中国共产党成为领导罢工的核心力量。1935年7月9日,省港大罢工委员会下令封锁香港,禁止一切对外贸易。由于其带来相当的负面影响,罢工委员会改变了斗争策略,提出了“单独对英”的策略。香港继续保持了贸易的繁荣,而港英当局却遭到沉重的打击。1926年夏,北伐战争开始,经过国民政府的居中调停,最终决定停止罢工。这次罢工进行了16个月,是世界工运史上坚持时间最长的罢工。五、评析戴季陶主义、西山会议派P98、99孙中山逝世后,国民党右派对共产党的攻击进一步升级。戴季陶从理论上系统攻击共产党,攻击国共合作方针,企图将中国共产党从国民革命中排挤出去,他的这些言论即所谓的“戴季陶主义”。他的观点有三:①任意曲解孙中山的思想,竭力抬高所谓纯正的三民主义的地位。他认为“就本来看,只有一个民生主义”,应该将其作为国民革命的“最高原则”;②主张确立三民主义和国民党在国民革命中的绝对领导地位,完全否定共产党在革命中的积极作用。认为共产主义不符合中国的实际;③将矛头对准国共合作的方针。他认为国共合作是不能成立的,必须以三民主义统一国民党,指导国民革命。戴季陶这套反动思想的实质,就是要把国民党变为一个资产阶级垄断的反动党派,进行以资产阶级为主体的“独立”革命,建立资产阶级专政。他这是代表资产阶级右翼来争夺革命的领导权。戴季陶是国民党反动派的一位臭名昭著的理论家。他的起家资本,就是反动的戴季陶主义。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开始时,戴季陶是民族资产阶级右翼的代表,具有反帝和反共的两面性。“举起左手打倒帝国主义”、“举起右手打倒共产党”,这两句话,生动而深刻地描绘了这类人的阶级性格。其思想得到了国民党右派的喝彩,成了国民党右派的精神武器。不久以后,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右派反动了三二O事变,对中共进行了第一次公开的袭击,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戴季陶主义对蒋介石影响的结果。他们代表地主买办阶级和资产阶级右翼的利益,不赞成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1924年6月,张继、谢持等就以中央监察委员会名义,提出所谓“弹劾共产党书”,受到孙中山的批评后有所顾忌。孙中山逝世后,他们认为时机成熟,积极准备篡夺国民党中央的领导权。1925年11月23日,他们在北京西山碧云寺召开的所谓“国民党一届四中全会”,会议宣布中国共产党“非法”,并通过了“取消共产党员在国民党中之党籍”、“开除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中的共产党员”、“解雇顾问鲍罗廷”等反苏、反共、反对国共合作等议案。西山会议派的主要政治纲领是反共。因此,在共产党内部,西山会议派亦被称为国民党党内的右派势力。西山会议派的活动严重地损害了国民革命的发展,破坏了国共合作的既定方针,使得国民党右派与左派以及中国共产党之间的斗争日益尖锐。六、中山舰事件、整理党务案P102(一)中山舰事件共产党人和苏联顾问在国民革命中作用日益增加,使得蒋介石深感不安。国民党二大之后,蒋介石与汪精卫、苏联顾问季山嘉冲突加剧,他担心汪精卫等人对他有不利行为,产生了先发制人、发动政变的意图。1926年3月10日,蒋介石指使他的法西斯党徒--孙文主义学会分子,以黄埔军校驻省办事处的名义,传达给海军局代理局长兼中山舰舰长李之龙(当时是共产党员)一个命令,要李之龙调中山舰到黄埔候用。当中山舰开到黄埔时,蒋介石一面指使其党徒散布共产党中国现代史复习资料5“阴谋暴动”推翻广东革命政府
本文标题:中国现代史复习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886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