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中国现代史考点复习提纲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1.开国大典年月日,在北京的开国大典上向全世界庄严的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宣告本政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意义)2.西藏和平解放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签订《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通称《十七条协议》)。西藏和平解放。标志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三亿多人口的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废除,实行,到年底除少数民族地区之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完成,;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作用).(土地所有制由制变为制)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第一部宪法1954年9月,在北京召开,制定了,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第一部的宪法.2.三大改造1953年.国家开始对、、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对于个体农业、手工业,引导两者走道路,将个体经济改造为.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的政策,通过方法,逐步实行,使资本主义私有制过渡到实质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的顺利变革,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1956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国家实行的三大改造实质是,使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占绝对的优势地位,为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奠定经济基础.(生产资料所有制由制变为制)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探索过程中的失误)八大以后,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展开,成绩显著,党中央认为经济建设速度可以更快一些,并于1958年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这反映了广大群众的愿望,但是由于(原因),紧接着党中央又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这就使得的错误在全国各地严重泛滥开来,主要标志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它给我们的教训是:4.文化大革命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错误地认为党中央出现了修正主义,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1966年,党中央开展文化大革命。文革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使遭到严重贱踏;生产力遭到极大的破坏,给经济建设事业带来了,同时也给文化教育事业带来了,在思想上造成了,文革给我们最大的教训: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十一届三中全会十年的文革动乱,积累下许多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文革结束后,主持党中央工作的领导人提出的错误方针,导致在前进的道路出现徘徊局面.1978年思想界展开了一场,使人们认识2到,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作出;实行的伟大决策,形成了以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从此,中国历史潮流进入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根本原则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开始.实行,以.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过来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3.社会性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重大进展经过文革后,人们更加认识到民主和法制的重要性.1982年,国家颁布了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此后,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4.经济特区的作用与影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对外开放也开始起步,1980年,我国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吸收了引进,进行现代化建设,后来开放14个沿海城市,增设海南经济特区,设立浦东开发区,形成了的对外开放格局.5.国有企业的改革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的改革,主要在三个方面进行,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改为;实行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实行制;实行的分配制度.6.邓小平理论实行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提出“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必须坚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十三大)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邓小平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他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总设计师.邓小平于1992年到南方视察,多次强调“特区姓‘社’不姓‘资’、‘才是硬道理’”邓小平南方讲话,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邓小平关于建设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逐步形成了邓小平理论,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1997年中共确立了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四.民族团结和民族统一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是由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限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格局(特点)在国家的统一思想指导下,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行使(核心),由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自己管理本民族的内部事务.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分为三级民族自治地方(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1947年成立,这是中国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地方.新中国建立后,又陆续设立4个省级民族自治区,民族区域自治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2.一国两制科学构想和香港、澳门回归“一国两制”就是在,大陆实行,香港、台湾、澳门实行.邓小平的这个构想,本拟用之于,后则提前用之于港澳。在“一国两制”的构想下,中英于年正式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国政府于年月香港恢复行3使主权;中葡于1987年也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国于年月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意义).3.中美关系①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中美双方在社会制度、意识形态方面的差异,美国对新中采取态度,对中国实行;②随着,20世纪70年代初,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共同的要求.1971年7月基辛格访华;1972年2月访华,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对抗结束了,两国关系开始走向;③随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际地位日益提高,中美建立从中美两国关系的变化可以得出:一个国家的对外政策调整的根本出发点是4.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席位年10月25日,第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权利,这是中国外交的巨大胜利,进一步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乔的笑)5.参加亚太经合组织(APEC)会议活动2001年10月21日,中国承办了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会议主题是“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会议讨论了全球和地区经济形势,面向新世纪的APEC政策框架等问题,通过了上海共识上海亚太经合组织会议是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六.科技教育与文化1.两弹一星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爆炸成功,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也打破了帝国主义国家的核垄断,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在研制原子弹的同时,我国也在进行导弹的研制.1964年6月,中近程地地导弹试飞获得成功.1966年装有核弹头的中近程地地导弹实验成功.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成为第5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1999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一号”.2.工农成就1973年,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灿型杂交水稻,被称为“”七.社会生活1.改革开放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衣、食、住、行方面2.改革开放以后,“铁饭碗”被打破,人们通过人才市场自主择业,就业制度的改革要求3.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一步健全,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也迈出了步伐中国古代史复习要点中国历史朝代顺序:夏商周—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两宋——元明清。一.中华文明的起源1.,是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2.轩辕黄帝:传说黄帝是四五千年前黄河流域部落联盟首领。涿鹿之战后与炎帝部落结盟,形成华夏族。传说黄帝建宫室,制衣裳,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被誉为“”、“”。至今,海外华人自称“”。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1.夏朝的建立夏、商、西周的更替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夏是,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父位,从此代替了;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公元前14世纪盘庚迁都到殷,后代又把商朝称为殷;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在打败纣,建立西周,实行,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4始。夏、商、西周三个暴君:夏的桀,商的纣,西周的厉王。(西周分封制的内容:(目的)为了;西周实行分封制。(内容)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建立起众多的诸侯国。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纳贡,带兵随从天子作战,定期朝见天子。(作用)西周通过分封诸侯,2.春秋五霸公元前770-前476年,是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时期,春秋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不断起来进行争霸战争,先后起来争霸的有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历史上称为“春秋五霸”。公元651年齐桓公在葵丘会盟诸侯成为春秋第一个霸主。3.战国七雄公元前475-前221年,是历史上的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出现了、、、、、、。称为“战国七雄”。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发生,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进攻。4.通过商鞅变法的内容和意义,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战国时期,地主阶级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各国先后变法,其中以的效果最显著。变法后,封建制度确立起来,我国封建社会形成了。(1)商鞅变法概况:公元前356年(战国时代),商鞅在的支持下开展变法。(2)变法内容:①;②;③;④(3)意义(作用):三.统一国家的建立1.了解秦始皇统一六国和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的史实。(1)统一六国:从公元前230年~前221年,秦王灭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秦朝,定都咸阳。(2)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的措施:①政治上:创立中央集权制度:①最高统治者称皇帝②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③地方上推行郡县制②经济上:。③文化上:④统一思想:⑤军事上:(3)意义:2.汉武帝及其评价汉武帝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在他统治时期,西汉出现了局面,封建中央集权统治得到巩固与加强.表现在:⑴政治上,鼓励推荐人才,建立地方向中央推举人才的制度,还亲自考察;颁布,进一步削弱王国的势力.经济上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还重视兴修水利,亲自治理黄河,推行进步的农业技术,使用权农业生产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民族关系上:命通西域,开辟了通往西域的商路,在西南地区设立郡县;思想文化上:采纳的意见“”,设立太学,把作为封建正统思想。有助于中央集权的巩固.汉武帝的过失是好大喜功.连年征战.劳民伤财,给人民带来极大痛苦;迷信5奢侈,重用酷吏.在他晚年,西汉社会出现动荡,农民不断暴动.但他仍是一位很有作为的封建皇帝,特别是他承认过失,知错就改的精神更为可贵.3.知道丝绸之路的路线。(1)陆上丝绸之路:西汉时汉武帝派两次出使西域(第一次目的是,第二次是)开辟了丝绸之路。从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历史上著名的。(2)海上丝绸之路:从广州出发,最远到达印度半岛南端、斯里兰卡岛。四.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1.三国鼎立公元200年,曹操在官渡大败袁绍。公元208年,曹操率领20多万大军南下,想统一南北,却被孙权,刘备联军在赤壁打败。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东汉结束。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2年,孙权称王(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定都建业,三国鼎立局面形成。2.人口南迁东汉未年以来,北方人口南迁,在与江南人民共同开发江南过程中逐步渗透,加强了融合3.民族交住与江南开发西晋末年(原因)
本文标题:中国现代史学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886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