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中国现代史高自考复习名称_问答题
中国现代史高自考复习指导(二)名词解释:五四运动:1919年五月四日在北京爆发的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民主运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19年一月英、法、美、意、日等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中国政府作为战胜国参加会议并在会上提出取消二十一条收回山东主权等要求,遭到与会各列强的拒绝。北洋政府准备在和约上签字。消息传出,举国愤怒。5月4北平3000多名学生举行了示威游行,要求拒签和约,惩办卖国贼。得到了全国学生的响应。6月3日上海工人罢工声援北平学生,商人也进行了罢市,五四运动发展成为工人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广泛参加的爱国运动。在全国人民的支持下,6月28日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它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新青年》:新文化运动时期著名刊物。1915年9月15日在上海创刊,由陈独秀主编。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它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专制、封建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十月革命后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宣传十月革命,一度成为共产党的机关刊物。1926年停刊。巴黎和会: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巴黎距新的国际和平会议(1919年1月18日——6月28日)。参加者有英法美日意等27个战胜国,中国也参加了和会。会议完全被英法美三国操纵,通过《国际联盟》,并签订了对德和约,即《凡尔赛和约》,主要内容是战胜的帝国主义国家如何瓜分德国的海外殖民地。和约无视中国主权,竟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全部交给日本,中国人民因此掀起了“五四”爱国运动,迫使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会议还秘密拟定了武装干涉苏联,瓜分苏领土的计划。这次会议实际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华盛顿会议:又称“太平洋会议”。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英日等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瓜分远东太平洋地区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由美国建议召开,1921年11月12日——1922年2月6日在华盛顿举行。参加者优美、英、法、日、意、葡、比、荷、中九国。会议表面上是讨论限制海军军备和远东太平洋问题,实际是帝国主义各国根据战后力量对比,对远东太平洋地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一次在再分割。会议的中心议题是中国问题。签订了《九国公约》。宣称各国“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但实际出发点是要中国成为各地国主义国家的共同殖民地,变中国由日本一国独占变为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直皖战争:北洋军阀集团中的以吴佩孚为首的直系军阀和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军阀于1920年7月14---18日在河北琢州、高碑店、琉璃河一带展开的一次混战,皖系战败,段祺瑞被迫通电辞去北京政府内阁总理职务。它是北洋军阀内部矛盾的一次总爆发。直系联合奉系打倒了不可一势的皖系,皖系从此衰落,失去了控制北京政府的力量,直系和奉系联合控制了北京政权。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工人运动的公开机关,1921年8月在上海成立。1922年迁到北京。张国焘、邓中夏先后任主任。主要任务是建立工会组织,领导工人运动,在第一次工人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25年5月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后撤销。西湖会议:1922年8月,中国共产党在西湖召开特别会议,专门讨论与国民党合作的形式问题,史称“西湖会议”。会议最后做出了共产党人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以实现党内合作的决定。会后李大钊最先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促进了国共合作的进程。黄埔军校:即“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国民革命时期,孙中山在苏联及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在广州黄埔建立。1924年5月开学,孙中山任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廖仲恺任党代表,共产党人周恩来、熊雄先后担任政治部主任。黄埔军校一共办了六期。早期黄埔军校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成果,在国民革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为蒋介石培养了一大批亲信,形成了所谓的黄埔系。广东农民运动讲习所:大革命时期培养农民运动骨干的教育机构。1924年,由改组后的国民党中央农民部在广州创办。共产党人澎湃,阮啸先,毛泽东先后担任讲习所所长。讲习所共创办了六期,为中国革命和农民运动培养了大批骨干,对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北京政变:1924年直系将领冯玉祥发动了北京政变,囚禁了曹锟,宣布脱离北洋军阀系统,成立中华民国国民军,邀请孙中山北上共商大计。北京政变是一次具有进步意义的军事政变,为北方革命形势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五卅运动:1925年5月30日在上海爆发的反帝国爱国运动。5月15日,上海日记纱厂的日籍雇员开枪打死了工人代表共产党员顾正红,打伤工人数十人,激起了全市人民的愤怒。5月30日,上海工人、学生在南京路举行游行示威,遭到英租界巡扑的镇压,酿成了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中共领导全市人民罢工、罢市、罢课进行抗议,全国人民声援上海人民,有1200多万人参加了这场运动。这是五四运动后出现的又一次全国规模的反帝高潮。由于帝国主义和买办资产阶级的破环,资产阶级产生动摇,退出了三罢斗争。8、9月份工人相继复工。中山舰事件:1926年3月18日蒋介石为了进一步排挤共产党人,进一步篡夺军权,指使亲信以黄埔军校驻省办事处的名义,命令海军局长共产党员李之龙调中山舰到黄埔候用。当中山舰到黄埔后,蒋介石散布谣言,说共产党人要谋阴暴动,并以此为借口包围了省港罢工委员会和苏联顾问所,逮捕监视共产党人,要求共产党人退出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由于陈独秀的妥协退让政策,使蒋介石篡夺了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的军权。整理党务案:1925年5月蒋介石提出了整理党务案,对共产党人在国民党中的职务和活动作了种种限制,由于陈独秀等采取妥协退让的方针,提案被通过,原任国民党中央部长的共产党员全部离职,蒋介石乘机篡夺了国民党党权,为后来发动政变打下了基础。“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927年蒋介是利用上海流氓冒充工人袭击上海工人纠察队队部,国民党军队借口工人内讧,强行将纠察队缴械。13日上海工人举行罢工,数万人集会游行示威,当队伍走到闸北宝山路时,遭到国民党军队屠杀。之后,蒋介石下令取缔共产党组织,大肆捕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使革命在局部地区遭到失败。“七一五”反革命政变:1927年汪精卫等不顾以宋庆龄为代表的国民党左派反对,公开宣布“清党”,与共产党决裂,查封工会、农会等革命团体,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至此,国民革命遭到完全失败。东北“易职”:张作霖死后,张学良任东三省保安司令,7月1日他通电表示希望和平,得到国民政府的赞同。之后双方信使往还,商谈南北统一。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发出通电,宣布东三省改旗易职,服从南京国民政府领导。至此,南京政府从名义上统一了中国。南昌起义:国民革命失败后,共产党人决定在南昌发动起义。领导人有:周恩来、叶挺、贺龙、朱德、刘伯承等。1927年8月1日2时战斗正式打响,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战斗,胜利占领南昌城。起义成功后成立了“中国革命党革命委员会”8月3日到7日,起义军撤离南昌。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他是中国共产党创建革命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三湾改编:秋收起义失败后,1927年9月29日毛泽东在江西永新的三湾镇召开前委会议,决定对部队进行整编:缩小编制,建立各级党组织,整个部队有党的前委统一领导,成立士兵委员会等。三湾改编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在人民军队建军史上具有重要作用。“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在沈阳北郊柳条胡附近炸毁了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然后诬陷中国军队破坏铁路袭击日本军队,向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发动进攻,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蒋介石采取不抵抗的政策,19万东北军被迫撤到山海关内。1932年2月5日,日军占领哈尔滨,至此,东三省全部沦陷。“一二八”事变:1932年1月28日夜,日军向上海闸北发动进攻,驻上海的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在军长蔡廷铠,总指挥蒋光鼐的指挥下奋起抵抗,得到了上海民众和全国人民的支持,由于蒋介石破坏抗战,3月1日十九路军被迫撤退。5月5日,国民政府同日本签订了《上海停战协定》规定中国军队撤出上海,而日本军队却可以继续留驻上海。遵义会议: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贵州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批判了左倾教条主义给红军带来的危害,肯定毛泽东等指挥红军的战略战术原则,决定改组中央领导机构,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后又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军事小组。这次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对党的领导,重新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内的领导地位,在极端危险时刻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八一宣言》:中共中央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发表的宣言。在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国内阶级关系发生新的变化的情况下,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表了《八一宣言》,呼吁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实行全国同胞总动员,战胜日本帝国主义。这一宣言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支持,推动了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瓦窑堡会议:1935年12月下旬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了国内外形势和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问题。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的形势和党的任务决议》,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批判了“左倾”关门主义。这次会议是中共政治路线真正转变的起点,为迎接抗日新高潮的到来作了理论上的准备。西安事变: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受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要求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遭到蒋的拒绝,并强迫张、杨进攻红军,张、杨在劝说无效后,于1936年12月12日发动了“兵谏”扣留了蒋介石及其随员,并发出通电,提出国内和平八项主张。在中共的帮助下,经过谈判,最后达成了停止内战等六项协议。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从国内战争向抗日战争的过渡,成为时局转变的枢纽。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北平西南郊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国驻军拒绝,日军即炮轰宛平城和卢沟桥,中国军队奋起反击,从此揭开了全面抗战的序幕。南京大屠杀:日本侵略者在侵华战争中制造的一桩骇人听闻的大惨案。1937年12月13日,日军占领南京后,进行了长达六周的大屠杀,被杀者达30万人以上,全市有三分之一的房屋被毁。南京大屠杀充分暴露了日本侵略者的凶残性、疯狂性,这是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平型关大捷: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在山西东北部平型关伏击日军的战斗。1937年9月24日八路军一一五师主力埋伏在平型关待机歼敌,25日拂晓,日军进入包围圈,经过一天的战斗,八路军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平型关大捷是中国军队自抗战以来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热情。《抗战建国纲领》:是1938年3月29日国民党在武昌召开的临时全国代表大会上制定并通过的。他是一个两面性的纲领,规定了一些有利于抗战的内容,但也规定了民众的抗战活动必须在国民党的领导下进行,人民的权利也受大很大限制。所以这个纲领是国民党坚持片面抗战的纲领。洛川会议:1937年8月22日至25日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根据毛泽东的提议通过了《关于目前的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和《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作为党领导全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行动纲领。洛川会议制定了全面抗战的路线,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政治主张,指明了争取抗战胜利的具体道路。是抗日战争时期党的重要会议。台儿庄大捷: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和日本侵略军在山东南部台儿庄地区进行的一次会战。台儿庄是徐州的重要屏障,1938年3月28日,日军向台儿庄进攻,中国守军在国民党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下,奋勇抵抗,取得了歼敌两万余人的胜利。台儿庄大捷是国民党正面战场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给日本侵略军以沉重打击。曲线救国: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投降派的一种降日反共的主张。国民党指使它的一部分军队和官员投降日军,和日军一起进攻共产党领导的根据地,一旦日军战败时,国民党投降军队立即宣布“反正”,趁机占领城市和交通要道,夺取人民的胜利果实,配合国民党主力部队进行反共反人民的内战,这种降日反共的谬论被诡称为“曲线救国”。百团大战
本文标题:中国现代史高自考复习名称_问答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886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