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中国的人口的教学设计
1《中国的人口》的教学设计陈蓝蓉一、教学设计的依据与思路(一)课标要求及解读:课标要求:1、说出我国人口总数,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说出我国的人口国策;2、运用人口分布图说出我国人口的分布概况。在课标中蕴含着对学生各种数据及统计图表、人口分布图的判读能力的要求,也蕴含着对学生地理分析能力的要求,故而在教学过程中,对这些能力的训练与渗透将成为这一节课的重点与难点。此外,也涉及到了新课标的总课程目标中的一些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如“增强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知识与技能要求中的“了解人类所面临的人口问题,初步认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二)教学内容本节属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的第三节内容,主要介绍中国的人口数量、增长情况、分布及人口问题等几个方面的内容。本节是对学生进行“两史一情”教育的重要内容。人口国情是我国最基本,也是最基础的国情,它对我国的资源、环境、产业特别是农业的影响十分深远。因而理解中国的人口突出特点、产生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对学生学好中国地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本节知识点较少,内容简单,便于掌握,教师可充分利用本节内容的教学,帮助一些七年级地理学得较差的同学重树学好中国地理的信心与学习兴趣。(三)学情分析人口知识及问题在各类媒体、以往的教材中大量出现,学生应对本部分知识十分熟悉,教师可不必大量讲析,学生便可理解。在本节中大量应用了统计图表,但这一知识在七年级数学中已做了详细的介绍,故而读图特别是一些简单的统计图,不成为本节的重点讲授的内容。初中生正处于思维从形象向抽象过度的时期,且八年级学生正处在青春发育期,比较燥动,因而对于这种比较枯燥的理论课,应适当加入一些比较深动的例子,来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印象。对主要来自农村本校的学生而言,八年级学生也正处在学习两极分化的阶段,出现了一部分学地理的能力较差的学困生,同时学生的讨学思想已渐渐表露出来,即学习积极性不高。因而要让全班同学都动起来,在课堂中有所得十分困难;要让一些对地理有兴趣、学得好的学生在课堂中吃饱、吃好,这也有难度。(四)设计思路古人云:“授人于鱼,不如授人于渔。”教学的目的应该是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与学习的习惯,教是为了不教,新课程的教学改革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在本堂课中,本人主要采用江苏省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的“三导式”(导学、导疑、导练)教学模式,即先利用学习资料,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教师进行心要的学法指导后,学生围绕教材开始自学,并完成学习资料中的“导学练习”,教师从中了解学生预习的情况,学生了解自己的不足;然后教师根据学生预习情况,结合教学目标进行精讲,做到“学生会的不讲,大部分学生会的少讲,学生不会的、重难点知识精讲,之后结合学习目标和板书进行小结全课;最后用一页16开的练习进行巩固。从而达到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将课堂的主体还给学生,大大提高效率的目的。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21、使学生知道我国人口的数量与增长情况,理解我国人口问题产生的原因及为此制定的基本国策。2、使学生了解我国人口分布的概况。过程和方法目标:培养学生阅读“人口分布图”和“人口增长曲线图”等地理图表的能力,以及计算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使学生养成正确的对待人口问题的态度和价值观,树立科学的人口观。三、教学重点:我国人口在世界上的地位及其分布。四、教学难点:人口发展要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承载量相协调的科学人口观的树立。五、教学方法:谈话法、探究学习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六、教学媒体:学习资料(每位学生一份)、多媒体课件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在课上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中国人满为患的图片和漫画,问:学生以上图片反映了什么现象?从而导入本课。[展示学习目标,指导学法]1、分发学习资料,学生朗读学习目标2、指导学生结合教材解析学习目标,即知识要点:人口的数量、增长、产生问题及对策、分布概况等四点,记忆为主;技能与能力要求:学会看各种统计图表3、教师进行学法指导:①复习读图的三步骤(图名、图例与注记、主图)②要求:先通读课本相关内容及教材中所配的各种图表,对一些重要的知识划起来;再结合教材完成学习资料中的导学练习。[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13分钟左右)学生按要求进行自学,完成导学练习。教师巡视,督促个别学生进行自学,指导有困难的学生,了解学生在预习情况,为下一环节的精讲做好准备。对一些速度快的学生,特别是对一些有进步的学生进行必要的表扬与鼓励,催促一些较慢的学生抓紧时间。布置一些完成任务的学生思考:①为什么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在1949年前后变化明显?②你能估计我国人口的增长趋势吗?③课本第13页图1-10“我国城镇与农村人口百分比”图,分析我国1990年、2005年农村、城镇人口与总人口的比例关系及变化趋势。④阅读课本第12页和阅读材料《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并完成之后的阅读练习。[教师精讲](18分钟左右)1、全班学生齐答: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中国的人口总数。结合图1-7“2000年世界人口构成”图,要求一位成绩较差的学生读出世界人口前三位的国家,并请另一位成绩较差的同学说出中国占世界人口的比例,教师解析21.2%的含义:世界平均每5位人中就有1位是中3国人,从而说明中国人口众多。2、由学生回答导学练习的第一大题的第2、3题。介绍世界通常将人口超过5000万的国家称为人口大国,全球只有20个左右,而中国有9个省区人口超过5000万,说明我国是人口大国中的大国。3、结合导学练习中的第二大题第2题,引导学生归纳人口增长曲线图中曲线坡度的含义,让学生明确曲线图的判读方法。4、问:①1949年前后中国人口增长的变化原因是什么?(请一位中等生回答)②现在我国人口增长的突出特点是什么?(对于“人口基数大”这一特点,可能需要老师的指导才能归纳出来)③1982年后中国人口增长速度变慢的原因是什么?(全班齐答,介绍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成效,少生了4亿的人口,仅抚养费一项就为社会节省了约6万多亿元)④计划生育政策是我国的人口基本国策,它的基本内容是什么?(请一位成绩较差的同学回答,并结合课本第14页的图做少量的讲析)⑤社会上存在“现在孩子越来越少,计划生育政策可以不实行了”观点,这种观点对吗?(学生会出现两种观点,教师应利用导学练习第二大题的图、前面所得的结论和课前所展示的图片,引导学生分析我国人口压力依然巨大,还必须继续坚持实行。)5、请一位中等生说出导学练习的的第三大题的练习1的答案,并说明是如何得到答案的,从中让学生明确人口分布图的判读方法,及至分层设色图的判读方法。练习:我国人口最稀疏的是什么地区?(用做检查人口分布图的判读方法掌握情况)6、请学生回答课本活动2的答案,并要求说出计算公式,巩固人口密度的计算方法。7、学生阅读课本第12页的阅读材料《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并思考所附问题,说明我国人口的另一特点:农村人口大量向城市迁移。8、课本第13页图1-10“我国城镇与农村人口百分比”图,由学生分析我国1990年、2005年农村、城镇人口与总人口的比例关系及变化趋势。[小结本课]结合学习目标,将板书中的划线部分内容删除,让学生一起再填一遍,进行总结。[当堂巩固](10分钟左右)学生先独立完成巩固练习,之后对答案。因练习很基础,没有准备讲析的,但仍要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和学生提出的要求进行必要的讲评。[作业布置]1、填充图册P7-82、夺冠百分百P5-6九、板书设计§1.3中国的人口一、数量世界第一2000年12.95亿二、增长速度较快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增长快的主要原因三、我国的人口政策1、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42、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持续增长3、基本国策: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内容: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四、分布不均:1、我国人口地理分布特点:东南多,西北少2、农村、城镇人口分布的特点:农村人口多,但大量向城市迁移十、教后反思按此教学设计进行教学,能基本完成教学任务,且达到预期的效果。但精讲内容较多,导致上课节奏过于快,学生巩固练习时间偏少。此外,学生长时间自学或练习,上课气氛比较沉闷;且学生自学速度不一,常出现大部分学生已完成,在等一小部分学生的情况,上课时效性不高,下次可改用分散学、分散教的方式,即展示一个目标,指导学法后,学生针对这一目标的相关内容进行自学,再精讲这样的顺序展开教学,可以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达到更好的效果。第三节中国的人口【学习目标】1、记住我国人口总数和人口政策,根据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2、记住我国人口的分布概况。【导学练习】一、读课本第10页,完成下列问题。1、2000年,我国人口总数达到________亿。2、2000年,我国人口最多的省级行政单位是____________,人口最少的省级行政单位是___________,我们福建省的人口是____________人。3、2000年,我国人口超过5000万的省级行政单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省级行政单位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学习资料5二、读《中国人口增长曲线图》和课本第14页,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我国人口增长曲线的起点是公元年,人口仅为亿。2、从公元2年到1949年我国人口增长了_________亿,增长速度_______;而从1949年至年人口增长了_____亿,增长速度_____,基本上呈上升趋势;之后人口的增长速度变__________。3、我国政府把作为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其基本内容是,。三、读课本第12页图1-9,完成下列问题。1、在图中找到黑河和腾冲两地,用一条直线把它们连接起来。读出黑河—腾冲一线以东以南的地区人口密度大致是__________________人/平方千米,以西以北地区的人口密度大致是___________________人/平方千米。说明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是西北______、东南_______。2、完成课本第13页活动4。【当堂巩固】1、我国的人口数量和陆地面积分别排在世界第几位?()A.第一、第三B.第三、第一C.第一、第二D.第二、第三2、我国人口最多的省是()。A.河南省B.江苏省C.福建省D.北京市3、下列地区中,人口稀疏的地区是()。A.华北平原B.青藏高原C.四川盆地D.江南丘陵4、近年来,我国人口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居住地的自然条件有较大改变B.经济文化发展,医疗卫生条件改善C.商业贸易活动日益频繁D.社会劳动力需求量大幅度增加5、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A.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B.人口基数小,人口增长快6C.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慢D.人口基数小,人口增长慢6、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是()。A.西北多,东南少B.东北多,西南少C.西北少,东南多D.东北少,西南多7、为了有效遏制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我国实行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是()。A.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B.城镇人口要控制,农村人口不用控制C.城镇人口不用控制,农村人口要控制D.东部地区要控制,西部地区不用控制8、下列有关我国人口地理分布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A.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B.平原、盆地人口少,山地、高原人口多C.经济和交通发达的地区人口多,经济落后、交通闭塞的地区人口少D.城镇密集、工业发达的地区人口多,偏僻的农业、牧业地区人口少10、2000年,我国人口总数达到_______________亿,我国陆地领土面积有____________万平方千米,我国人口密度约为_______________人/平方千米(精确到个位)。
本文标题:中国的人口的教学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889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