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专题七 俄国农奴制改革.
俄国农奴制改革教学程序:一、举步维艰的资本主义经济二、争取土地和自由的抗争三、敲响农奴制的丧钟四、克里米亚战争——国外五、沙皇的抉择背景?国内一、举步维艰的资本主义经济俄国农奴制概念:俄国在以劳役制为主要剥削形式的封建地主土地制度基础上建立的经济、法律制度。俄国农奴制特点:农民被束缚在地主的土地上,在土地、人身、司法上依附于地主,处于社会最低层,实际上是农奴。农奴是一群什么样的人?与奴隶有区别吗?农奴是欧洲封建社会的一个特定阶级,依附于封建主。租种农奴主的土地(称为份地),有自己的生产工具,可以自由结婚。农奴要向封建主服役并交纳租税。封建主不能任意杀死农奴,但可以买卖或转赠。古代奴隶社会的奴隶是奴隶主的会说话的工具。可以买卖和任意杀死,其本身就是奴隶主的财产。简单地说,农奴是人身权利受到限制的人;奴隶则被视为工具。俄国的农奴制是欧洲农奴制的典型1,落后的农奴制(1)农奴制下的农奴A俄国的农奴制开始于15世纪末B农奴被固定在地主的庄园里,他们所有的财产,包括子女都归地主所有(2)农奴制危机A19世纪初期,俄国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国家B落后的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农奴制出现了危机2,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1)农业:地主建立资本主义农场,农奴制开始走向衰落。富农成为新兴的农村资产阶级,开始剥削贫农(2)工业:19世纪30年代,俄国开始了工业革命,机器生产逐步代替手工劳动,工业企业的数目逐步增多。俄国资本主的总体发展水平大大低于西欧诸国,俄国逐渐沦为沦为西欧各国的原料供应地。3,经济特征(1)工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冲击了农奴制的经济基础造成了农奴制的危机。(2)农奴制日益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严重障碍。4任务:发展资本主义冲破农奴制束缚19世纪中叶俄国经济发展状况及原因(1)状况:已出现机器工厂,但仍处于工场手工业阶段,远远落后于西欧其它国家(2)原因:农奴制的严重阻碍(缺乏自由劳动力、工业投资、国内市场)◎温故知新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需要哪些条件?俄国农奴制的存在导致了俄国哪些条件的缺失?雄厚的资本充足的自由劳动力丰富的资源和原料市场的扩大良好的环境技术知识认识:经济上,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二,争取土地和自由的抗争1,原因:广大农奴要求废除农奴制,争取土地和人身自由2,斗争A全国发生多次大规模起义B少数民族,特别是雇佣工人同农奴制展开了激烈斗争。3,作用:打击了沙皇专制,动摇了农奴制度基础。三,敲响农奴制的丧钟1,十二月党人起义(1)背景A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俄国农奴制日趋瓦解B一些受到启蒙思想影响的俄国贵族军官,对农奴制度和专制制度极为不满。C俄国贵族军官成立革命组织,主张废除农奴制和等级制,建立共和国(2)经过:十二月党人决定在新沙皇即位之日依靠军队的力量发动政变。但起义遭到血腥镇压(3)结果:起义虽然失败,但它唤醒了俄国年轻一代的革命主义者2,革命主义者(1)代表人物A赫尔岑:俄国杰出的革命主义者,出版《钟声》杂志,号召俄国一切进步力量为实现民主和农民的解放而斗争B车尔尼雪夫斯:认为废除农奴制,必须先消灭沙皇的专制制度(2)影响:革命主义者反对专制,要求民主的呼声与工农运动遥相呼应,迫使沙皇政府不得不正视国内统治面临的危机,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普希金到19世纪中期,以车尔尼雪夫斯基、赫尔岑等进步文学家、思想家为代表,形成了具有俄罗斯特色的“知识分子”群体。他们具有强烈的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对沙皇专制和农奴制进行了揭露和抨击,要求社会变革和思想解放。“我憎恨你和你的皇座,专制的暴君和魔王,我带着残忍的高兴看着你的覆灭,你子孙的死亡。”——普希金,《自由颂》十二月党人起义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基非常憎恨沙皇专制制度认为农民革命是获得解放的唯一途径,也就是要推翻农奴制和沙皇专制号召俄国一切进步力量为农民解放和实现民主而斗争四,克里米亚战争1原因A,沙皇和贵族试图通过对外战争来摆脱国内的统治困境B,土耳其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战略地位C,19世纪前期,土耳其帝国衰落,英法俄等欧洲列强趁机宰割这个帝国2过程:A1853年,俄国借口圣地巴勒斯坦的管辖权问题,挑起了对土耳其的战争B1854年英法对俄宣战。C战争以俄国失败告终,交战双方在巴黎签订了《巴黎和约》3性质:克里米亚战争是一场非正义的战争,俄国与英法双方都是为了夺取各自在中近东的霸权地位4失败原因直接原因:俄国武器装备落后,弹药粮食供应不足,作战准备不充分,军心不齐;间接原因:战争期间国内农民运动高涨,威胁俄国后方,削弱了军队战斗力。根本原因,落后的农奴制5影响(1)俄国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2)进一步加剧了俄国国内的阶级矛盾,(3)充分暴露了农奴制和沙皇专制的腐朽,推动了俄国农奴制改革五,沙皇的抉择1,原因:面对严重的国内危机,农奴制的存废问题已经成为当时俄国社会矛盾的焦点2,酝酿:A1856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谈到了废除农奴制的问题B1857年沙皇政府着手改革的准备工作C改革机构是“农民事务总委会”3改革草案通过:1861年在国务会议上通过图2、赫尔岑图3克里米亚战争图1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请回答:1、图一反映了19C俄国怎样的社会状况?2、图二中人物对俄国国家现状和未来发展提出了怎样的变革主张?3、图三战争对俄国影响怎样?4、从三幅图反映的信息,俄国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进行改革的?反映了19C中期农奴的悲惨生活和俄国工业发展落后无条件地给予农民自由和土地克里米亚战争惨败,俄国国际地位下降,进一步激化国内矛盾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背景:★政治上:农奴制激化了阶级矛盾,沉重打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军事上:克里米亚战争惨败,推动了俄国农奴制改革★思想上:出现反对农奴制和沙皇专制统治的新思潮。★经济上: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来解放农民。”——亚历山大二世(1856年)“继续拖延只会引起更大的灾祸,对整个国家,特别是对地主会造成有害的、灾难性的后果。”——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在国务会议亚历山大二世我要改革二、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亚历山大二世自幼接受过欧洲自由主义思想,专门研究过农奴制问题,并释放过一批农奴。他清楚地认识到:“强迫的农奴劳动,无论是工业方面还是农业方面,经济上的不利情形已经是很清楚了。如不废止农奴制,国内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是不可能的。”——潘克拉托娃主编《苏联通史》思考:1、改革前社会矛盾焦点是什么?2、改革的目的是什么?3、为什么俄国最终选择了改革方式变革社会?4、为了使改革顺利开展亚历山大二世是怎样酝酿改革?1)亚历山大二世上台后面临着及其严峻的形势。他意识到,只有通过改革,废除农奴制,才能化解日益激化的矛盾,巩固统治,增强国力,重振俄国的大国威望。2)当时俄国资产阶级十分软弱,对沙皇政府有较大的依赖性;无产阶级也没有形成独立的政治力量。缓和矛盾,巩固统治,增强国力农奴制存废问题报纸公开讨论,舆论力量化解阻力成立秘密委员会讨论解放农奴问题公开化,农民委员会负责农奴制改革并拟订改革法令1、时间:1861年3月2、推动者:3、重要文件:4、内容:二、自上而下的改革一农民的“解放”1)政治上:废除农奴制度,给农民人身自由2)经济上:农民获得人身自由的同时可以赎买一块份地。农民还要承担各种临时义务。规定赎取份地的限额,使农民仍然受制于地主3)组织上:强化村社制度,加强对农民的人身控制二一九法令,又称解放法令沙皇亚历山大二世5、结果:阶级矛盾依然尖锐阅读材料:农民未能正确理解陛下赋予他们的权利,他们还希望获得绝对的自由,并完全占有贵族的土地…….农民根本不相信地主会对他们作出让步…….怀疑他们所作所为都只是维护个人利益,只有采取强制和严厉的手段,才能使农民相信地主的要求是合法的.请思考:1、农民是如何认识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2、他们的认识是否符合客观事实?结合史实加以说明3、简要评说农奴制改革的进步性和局限性。抱有很大希望,又怀疑改革是为了维护地主阶级利益如;高价赎买份地、加强村社制度来加强对农民的控制,改革后重新受地主的剥削和奴役二、评价1861年农奴制改革1性质是沙皇和贵族地主推行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2进步性(1)改革使俄国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地主经济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演变(2)广大农奴获得人身自由,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扩大了自由劳动力的来源,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发展;(3)农奴制的废除,动摇了俄国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近代化)。(4)推动了俄国的政治上的近代化3局限性(1)不彻底性A、保留大量封建残余B、农民基本被束缚在土地上(2)内部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俄国没有根本上摆脱腐朽和落后的面貌形成了以军事封建性为特征的帝国主义,对外显示了更大的侵略性和扩张性(3)三,19世纪70年代上层建筑的改革1原因(1)1861年农奴制度废除后,新的生产关系逐步确立,不可避免的要引起上层建筑的变化(2)19世纪六七十年代,沙皇政府在政治上实行改革,使俄国政治制度出现了一些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变化2主要措施(1)政治制度①内容:建立地方自治机构。1864年设立地方自治局。1870年设立城市杜马和自治局。规定财产资格限制②评价:在满足贵族利益的同时,对社会发展起了一定推动作用(2)司法制度①内容:对司法机关进行改革:建立统一的各级法院。实行公开诉讼程序,由陪审团参加审判②评价:它贯彻了资产阶级的法律原则,但仍然保留着农奴制的烙印(3)军事教育①1874年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②改革军事管理系统,在全国设立15个军区,直接受军部管辖③更新军队设备,设立中等军事学校,培训军官和军事工程人才以提高军队素质3影响(1)上层建筑的资产阶级改革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2)俄国由封建君主专制向资产阶级君主专制转变的第一步四、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1,发展状况:俄国进入资本主义经济全面发展时期2,特点: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农奴制残余错综交织3,表现(1)工业:19世纪末,俄国基本完成了工业革命。最主要的工业部门建立起来,纺织业最为发达。20世纪初,俄国的石油产量跃居世界第一位(2)交通:铁路建设发展很快,促进了许多工业部门的发展,加强了各地区的联系(3)农业方面:农村的自然经济转化为小商品经济,贫富不均现象日益严重。资本主义农业经济有所发展。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国内市场的扩大五、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经济上:政治上:军事上:教育上:农奴制废除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劳动力、资金、市场,促进资本主义发展,使俄国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改革使政治上一向专制独裁俄国出现了一些民主化的气息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建立了西方式的军事管理体系鼓励办学,扩大大学的自主权,引进西方书籍。思想上: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和统治方式传入俄国,变革的愿望日益强烈。[概念解析]什么是近代化?以近代工业和科学技术为推动力,实现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的大转变。它包括经济的工业化、机械化,政治的民主化、法制化,思想的理性化、科学化,社会的城市化。俄国的近代化:指俄国由封建农奴制向资本主义工业社会的大转变。它启动于1861年的俄国农奴制改革。传统的农业社会近代工业社会的大转变经济的工业化政治的民主化、法制化思想的理性化、科学化社会的城市化、生活的世俗化…..•改革增加了自由劳动力和资金,扩大了国内市场•政府制定促进工业发展的政策•借鉴西欧技术,两次工业革命先后进行[知识细化]A、经济近代化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原因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表现19C末,基本完成工业革命:纺织业、石油、铁路、新兴工业部门;农业资本主义也得到增长。B、政治近代化建立地方自治机构(富裕资阶和贵族地主包办)建立城市自治机构-城市杜马(议会)自治局废除旧的等级审判制度,建立陪审制度和律师制度,实行公开审判。影响:使政治上一向专制独裁的俄国出现了一些民主化的气息。(本质沙皇专制)(1)改革政治体制:(2)变革司法制度:经济基础的变动必然会引起上层建筑的变革阅读:“19C70N上
本文标题:专题七 俄国农奴制改革.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8969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