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专题二大气的运动与气候-----气象灾害
高三地理组(人教版)第5周第1课时总第29课时制作人:制作日期:3月2日非洲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专题复习二:大气运动与气候——气象灾害班级:姓名:学号:使用日期:总分:56得分一考:能力提升(每小题4分;总分:36分,用时:10分钟)(2015•天津卷)读2015年5月某日l2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图1,单位:百帕),回答1-2题。★1.此时出现大风、降温、雨雪天气的地点是()A.aB.bC.cD.d★2.此时最可能出现灾害性海浪的是()A.黄海沿岸B.台湾海峡C.海南岛周围海域D.菲律宾附近海域(2010·江苏)2010年3、4月间,我国西南数省遭遇大旱,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部分地区却在准备防洪。据此回答3-4题。★★3.西南地区发生旱灾的主要原因有()(双选)A.属于湿润地区,农业用水量过大B.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C.属于干旱地区,水资源不足D.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蒸发量大★★4.阿勒泰部分地区洪水的形成原因及应对措施有()(双选)A.暴雨引发洪水,建立预警系统B.雨季降水形成洪水,修建水库C.积雪融化引发洪水,疏浚河道D.来自上游的洪水,修堤筑坝(2010·广东文综)★5.沙尘暴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华北地区沙尘暴的降尘会()A.导致气候变暖B.引发草场退化C.引起地表水体酸化D.增加土壤肥力(2010·安徽文综)《安徽省应对气候变化方案》提出,安徽省应对气候变化面临巨大挑战,必须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图6表示1962年~2007年安徽省年平均气温变化。完成6-7题。★6.1962年~2007年,安徽省年平均气温变化的总体趋势是()A.降幅超过升幅B.逐年上升C.升高约2.1℃D.波动上升★7.气候变化对安徽省地理环境的影响有()高三地理组亲情奉献!非洲最大的湖泊:维多利亚湖A.各地的生长期缩短B.低温冻害损失减小C.极端天气事件增多D.天然湿地面积扩大(2010·广东文综)★8.卫星遥感监测显示,1999~2008年青藏高原上的色林错湖面扩大了约20%,主要原因是()A.冰雪融水增加B.冻土面积扩大C.青藏高原抬升D.湖面蒸发增加(2011·上海地理)(六)臭氧在大气中的含量虽少,但对地球生命却至关重要。★9.臭氧层对地球生命起到保护作用,这是因为臭氧层能够()A.降低大气温度B.吸收太阳紫外线辐射C.促发光化学反应D.分解人类活动排放的废气二考:巩固强化(每小题4分;总分:20分,用时:10分钟)(2012·四川文综•T6~7•8分)下表为某地气候相关数据。读表回答10-11题。表1经纬度位置1月平均气温(℃)7月平均气温(℃)年降水量(mm)多年平均暴雨日数(天)33°N,98°E-12.88.7561.40.2★10.影响该地气温特征的主导因素是()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地形D.植被★11.该地易发生的主要自然灾害是()A.雪灾B.台风C.泥石流D.暴雨洪涝(2011·江苏地理)图1是1992年和2003年格陵兰冰原面积对比图。读图回答12~13题。★12.1992年至2003年格陵兰冰原面积不断缩小,反映了()A.地壳活动加剧B.日地距离缩短C.黄赤交角增大D.全球气候变暖★13.全球冰川大量融化和退缩会导致()A.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蚀加剧B.冰川融水增多,全球水量增加C.海洋面积增大,海岸线长度增加D.热量消耗增多,全球温度下降★14.(2012·广东文综)海洋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能够对大气中CO2浓度进行调节,有人称之为海洋“生物泵”作用,该作用可能()A.缓解全球变暖B.缩小臭氧层空洞C.减轻酸雨污染D.加快洋流流速课后反思:负责人意见:高三地理组(人教版)第5周第1课时总第29课时制作人:制作日期:3月2日非洲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命题立意】本题以2010年属于湿润地区的西南数省遭遇大旱,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部分地区却在准备防洪为背景,主要考查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及应对措施。解答该题的关键是分析西南地区旱灾与阿勒泰部分地区洪水成因,解答该题需要明确西南数省遭遇大旱的主要原因是气候较常年干旱,降水偏少,纬度低,蒸发强,喀斯特地貌,地表水不足造成的;阿勒泰部分地区洪水的形成原因是去年冬季降雪量较常年偏大,2010年3、4月间,气温回升,导致积雪融化引发河水上涨。【规范解答】8选BD,9选CD。第8题,我国西南数省遭遇大旱的主要原因是气候较常年干旱,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纬度低,蒸发强,喀斯特地貌,地表水不足造成的,并非地处干旱地区及农业用水量过大,由此判断BD正确,AC与题意不符。第9题,因为阿勒泰部分地区2009年冬季降雪量较常年大,2010年3、4月间,气温回升,导致积雪融化引发河水上涨,由此判断CD正确;阿勒泰部分地区3、4月间降水少,因此AB与题意不符。【类题拓展】该题组考查学生对旱涝灾害有关知识掌握程度。干旱主要是大气降水异常偏少,地表水资源不足造成的,因此分析干旱成因应从气温、降水、地表植被、地质、地形、径流等方面考虑,采取措施应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考虑;洪涝主要是河流水位过高、溢出,危害人们生产生活,分析洪涝成因应从降水量降雪量、气温、地形、地表植被、河流含沙量等方面考虑,采取措施应从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两方面考虑。【命题立意】本题以沙尘暴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为背景,主要考查“能够运用正确的地理观念,探讨、评价现实中的地理问题”的能力。解答该题的关键是要认真审题,本题考查的是沙尘暴对降尘区的影响,解答该题需要清楚沙尘暴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既有利也有弊。【规范解答】选D。本题主要考查沙尘暴对降尘区地理环境的有利方面。沙尘暴的降尘落到地表,能增加华北地区土壤厚度,同时增加了土壤肥力,所以D正确。气候变暖是加剧沙尘暴的原因而不是结果,所以A错;沙尘暴会引发沙尘暴发生源地的草场退化,所以B不符合题干条件;沙尘多起源于干燥高盐碱的土地上,沙尘暴所挟带的一些土粒当中也经常带有一些碱性的物质,所以往往可以减缓沙尘暴附近沉降区的酸雨作用或土壤酸化作用,所以C错误。【命题立意】本题组重在考查全球气候变暖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该题通过坐标曲线图来考查考生读图理解能力与分析归纳能力。【规范解答】20选D,21选C。第20题,从图6中曲线走向来看安徽省1962年~2007年年平均气温总体趋势呈波动上升,故选D。第21题,根据图中气温变化,可以看出,气温升高,各地的生长期将增长;但是却更易受低温冻害影响;而由于气温升高,蒸发增加,气候将变干,天然湿地面积将缩小;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世界各地的极端天气事件都在增多,安徽也不例外,故选C。【命题立意】本题以全球气候变暖所带来的影响为背景,主要考查“能够运用正确的地理观念,探讨、评价现实中的地理问题”的能力。解答该题的关键是要知道1999~2008年色林错湖面扩大不是湖水补给的增加就是其排泄的减少,解答该题需要明确全球气候变暖的后果和影响。【规范解答】选A。湖面扩大不是湖水补给的增加就是其排泄的减少,冻土面积扩大说明青藏高原气候在变冷,这与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不符,所以B错;青藏高原抬升是事实,但1999~2008年十年间的抬升幅度有限,不足于影响湖面大小的变化,所以C错;湖面蒸发增加只能使湖面缩小,所以D错。【解题指南】解答该题组应根据经纬度位置判断出题干中“某地”的具体方位,根据表格中给出的气候的相关数据,对该地的气候状况进行分析,得出气候中气温的影响因素,区域内的主要自然灾害。高三地理组亲情奉献!非洲最大的湖泊:维多利亚湖【解析】3选C,4选A。第3题,根据经纬度位置判断出该地为青藏高原地区,该地纬度为33°N,处于中温带,但夏季气温较低,是因青藏高原地势高所致。第4题,青藏高原地区位于内陆,不会出现台风和暴雨洪涝灾害,表中暴雨天数小于0.2天,暴雨少,不易出现泥石流,气温低,年降水量为561.4mm,年降水量较大,所以易出现雪灾。【思路点拨】解答该题组的关键点是从图、题干中获取有效信息:①2003年格陵兰岛的面积比1992年缩小了很多;②全球冰川大量融化和退缩。【精讲精析】11选D,12选A。第11题,格陵兰岛在北美洲东北部,堪称世界第一大岛,全岛约4/5的地区在北极圈内,85%的地面覆盖着冰雪,格陵兰岛冰原面积的不断缩小,实质上是冰雪融化造成的,反映了全球气候变暖。第12题,可逐项分析,如下所示:选项内容分析A全球气候变暖→全球冰川大量融化和退缩→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蚀加剧B全球冰川大量融化→冰川融水增多,但对全球水量影响很小C海岸线长度取决于陆地面积、轮廓,海洋面积扩大会使海岸线长度减小D全球变暖导致冰川退缩【答案】1.A2.D【解析】试题分析:1.图示a地位于冷锋后,且等压线密集,所以应为大风、降温、雨雪天气;而b地位于气旋中心,不会出现大风天气;c地和d地等压线密集,仅出现大风天气,没有上升气流,且为偏南风,不会出现降温、雨雪天气。故选A。2.图示黄海沿岸、台湾海峡和海南岛周围海域的等压线分布稀疏,风力较小,不会形成大的海浪;而菲律宾附近海域受热带气旋的影响,风力较大,海浪较高,易出现灾害性海浪。故选D。【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对天气系统类型判断及对天气的影响,结合等压线的分布判断风力大小。【名师点睛】解答本类型题需要掌握以下知识:冷锋的特点:①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②冷锋用线条加(黑)三角表示,三角形标在暖气团一侧。③冷锋坡度大。④冷锋降水主要出现在锋线后及附近,雨区狭窄。⑤冷锋降水时间短,强度大。⑥冷锋过境时,常常出现阴天。气旋的特点:①中心气压低于周围气压。②周围旋转向里符合,北半球为逆时针,南半球为顺时针。③中心气流上升,多形成阴雨天气。风速大小判断: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速大;等压线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速小。气温变化判断:从高纬度吹向低纬度风,气温降低,从低纬度吹向高纬度的风,气温升高。【解题指南】解答该题的关键是知道大气中CO2增多导致的结果。【解析】选A。解决不同的环境问题的措施不同,不同的措施都是针对不同的原因提出的。该题中不同环境问题的解决措施逐项分析如下:选项解决措施结论A减少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选择B减少氟利昂等分解臭氧层物质的排放不选C减少SO2、NO2等酸性气体的排放不选D全球性大气环流的加强,相邻海域密度差的加大等不选
本文标题:专题二大气的运动与气候-----气象灾害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899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