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中国近现代外交史专题
教育城:本资料由教育城编辑整理教育城:中国近现代外交史专题注:囊括大纲版和新课标版。本专题含知识归纳、规律小结、热点冷点、高考题例、新题预测五个系统而实用的构成部分。一.知识归纳(一)大纲版1.鸦片战争—新中国成立:被动开放(1)晚清外交:第一次鸦片战争使中国领土、贸易、关税、领海、司法等主权受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半封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使外国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外国公使进驻北京,成立总理衙门专管外交、通商和洋务事宜。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提出同外国自由通商、交流文化,平等往来,但不准外国人干涉中国内政。《中法新约》第一次使列强取得了对华资本输出特权。《马关条约》使众多列强可向中国输出资本,列强掀起了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狂潮。维新派希望列强支持中国变法。义和团运动以“灭洋”为口号盲目排外。《辛丑条约》划东交民巷为使馆区,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半封社会。(2)南京临时政府外交:南京临时政府发布《告各友邦书》,幻想以承认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来换取列强对革命的支持。(3)北洋政府外交:袁世凯在帝国主义支持下,掌握清政府全部统治大权并最终篡夺了辛亥革命胜利果实,最后以基本接受“二十一条”来取得日本对其称帝复辟的支持。在十月革命影响下,中国走上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道路。中共的成立、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都与苏联和共产国际的帮助有关。大革命时期,1925年五卅反帝爱国运动高潮,为北伐战争准备了群众基础。(4)南京国民政府外交:蒋介石在帝国主义列强支持下发动政变,篡夺了大革命果实,并发动了反共反人民的内战。国共对峙时期,国民政府“改订新约运动”基本实现了关税自主。抗战时期,英美苏等国谴责蒋介石破坏中国抗日大局,英美等国取消了在中国的治外法权(领事裁判权)。解放战争时期,美国实行扶蒋反共政策,企图实现控制中国、称霸全球的战略目标。2.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过渡时期:面对两大阵营尖税对立的国际形势,中国政府采取“一边倒”(倒向苏教育城:本资料由教育城编辑整理教育城:联)等外交方针(还包含“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团结世界各国人民),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记忆:①尊重主权②不侵犯,③不干内政④等⑤和平),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1954年,新中国第一次世界五大国地位参加日内瓦会议。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中国代表团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2)探索时期:针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的霸权主义,中国的外交方针是“两只拳头打人”(同时对付美苏)。(3)文革时期:中国外交形势转变的关键是中美关系的逐步缓和。此时期中国取得的另两项重大外交成果是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和中日关系正常化。此时期外交方针是“一条线、一大片”(联合大致相同纬度线国家,含巴基斯坦、伊朗、欧洲、美国等,团结亚非拉一大片,共同对付苏联),打破了从50年代美国孤立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毛泽东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逐渐形成“三个世界”划分的估计:中国属于第三世界;中国在外交上支持第三世界国家,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促进了第三世界国家间的团结和合作。(4)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实行“无敌国外交”,调整外交方针:⑴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⑵奉行不结盟政策(不与大国结成军事政治同盟);⑶重视发展和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⑷积极建设睦邻友好关系;⑸长期坚持对外开放政策。改革开放以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了极大发展,为香港回归创造了有利条件。1997年7月1日,中国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1999年12月20日,中国正式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二)新课标版1.中国近代外交(1)鸦片战争:战前,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为扭转贸易逆差,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鸦片战争结束,清政府被迫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鸦片战争使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国家。1858年,《天津条约》规定,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2)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马关条约》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辛丑条约》规定,在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各国驻兵保护;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境地。(3)辛亥革命:1911年5月,清政府秉承列强旨意发布“铁路国有”法令,强行收回教育城:本资料由教育城编辑整理教育城:民间集资自办的粤汉、川汉铁路,引起保路风潮。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以后,列强向革命政权施加压力,并在舆论上为袁世凯撑腰。(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1919年初,巴黎和会拒绝中国的正义要求,并无理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这一息传到中国,成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北伐胜利进军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列强开始寻找新的代理人,支持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5)抗日战争: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东北三省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华北地区日趋殖民化,民族危机加深。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成为全国抗日战争的开端。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多次重大战役。抗战前期,中国军队虽然取得了平型关、台儿庄等战役胜利,但失去华北、华中、华南大片领土。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1937年12月,日军在南京制造了长达六周的大屠杀。1941年初,日军在河北省丰润县潘家峪村进行大屠杀。日本侵略者在中国东北成立专门研究细菌战的部队,称为“七三一部队”。1940年下半年,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为确保滇缅公路国际交通线,中国政府派遣远征军到缅甸,同日军作战。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八年抗战终于取得了伟大胜利。(6)解放战争: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美国取得了在华的政治、经济等特权。2.中国现代外交(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的对立和激烈斗争,成为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毛泽东形象地把它概括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新中国刚成立,美国和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威胁等政策,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但建国第一年中国就与17个国家建交。为了同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1953年12月,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与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顶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教育城:本资料由教育城编辑整理教育城:(3)步世界外交舞台:1953年朝鲜战争停战以后,美国舰队继续盘踞在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并企图从印度支那地区对中国进行军事威胁。为了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1954年召开日内瓦会议,这是新中国首次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中国代表团在会议上的积极作用,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1955年,万隆会议召开,会上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面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及与会国家间的矛盾和分歧,尤其是一些国家对新中国的误解和疑惧,周恩来鲜明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万隆会议,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中国与更多的亚洲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3.中国现代外交(二):开创外交新局面(1)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成为中国唯一合法政府。但由于美国的抵制,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一直被台湾的国民党集团非法占据。在广大发展中国国家的支持下,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大以压倒多数,通过提案,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包括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美国代表被迫承认,“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2)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朝鲜战争停战以后,中美关系长期处于敌对的紧张状态。中国与绝大多数西方国家的外交基本隔绝。20世纪70年代初,由于世界局势发生重大变化,中美关系开始缓和,中国外交有了重大突破和转机。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随后中美两国同时发表尼克松即将访华的公告,震惊了整个世界。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中美双方签订《中美联合公报》,阐述了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和一个中国的原则,并确认从台湾撤出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的最终目标。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交。中美关系的改善直接促进了中日建交。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应周恩来邀请访华,签署了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声明。许多西方国家纷纷同中国建交。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被打破。(3)新时期的外交建树: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党全国的工作重心转到经济建设上来,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成为中国外交政策的目标。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以后,积极参加了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和其他国际组织的活动,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还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2001年10月,在上海成功举办了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教育城:本资料由教育城编辑整理教育城:非正式会议。与会成员达成广泛一致,形成“上海共识”。上海亚太经济合作会议,为促进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和贸易往来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积极发展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2001年,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孜别克斯坦六国在上海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上海合作组织是一个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对加强中国与俄罗斯及中亚各国的政治和经济合作,起到重要作用。中国在上合组织中发挥了主导作用。二.规律小结1.中国近现代外交,经历了由闭关锁国——被动开放——独立自主、和平共处、自力更生——主动开放,融入世界的转变。2.中近现代外交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是:弱国无外交,必须发展强大,才能在外交上取得丰硕成果;必须走和平崛起的道路,坚持和平与发展,建设和谐世界。3.中国近现代不同时期的外交方针与政策,是与当时的历史背景、政权性质紧密联系的。4.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实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的基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当时和以后的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新中国初期,中国政府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5.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使我国打破了长期的外交僵局,开创了外交新局面。新时期我国外交致力于维护世界与周边和平环境,保障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发展。三.热点冷点1.中国近现代不同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概况,是历年高考的热点。2.中国近现代不同时期的外交特征与政策和当时历史背景的联系,是高考的冷点。3.注意对比中国近现代外交在前提、基础、目的、性质方面的不同点,突出“弱国无外交,发展才是硬道理”。教育城:
本文标题:中国近现代外交史专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9029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