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中国教育思想史中得名词解释:1、庶富教2、中学为体,西学为用3、平民教育思潮4、朱子读书法满意回答1.指的是孔子提出的人口,经济和教育三者之间的关系。2.是地主阶级洋务派的指导思想,张之洞在其著作《劝学篇》中全面论述了这一思想。3.孔子提出过“有教无类”打破官学,开办私学,让更多的人来受教育。这有利于为国家培养人才。4.是朱熹的学生提炼朱熹的训导总结出来的。共六条: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1996年中国教育史一、简释下列各词(每题4分)1、有教无类:意思是说,教育没有类的差别,不论贫富、贵贱、善恶、智愚,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教育。2、三纲领八条目3、鸿都门学:东汉灵帝光和元年(公元178年)设在洛阳鸿都门的学校。专习辞赋书画。学生由州﹑郡﹑三公举送,学成后多授予高级官职。4、四书五经:,四书指的<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这四种著作;五经指的是<易>、<书>、<诗>、<礼>、<春秋>这五部典籍。5、朱子读书法:是朱熹的学生提炼朱熹的训导总结出来的。共六条: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6、“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师夷之长技以制夷这句话是晚清洋务运动的口号师:既是拜师,学习的意思。夷:指蛮夷,当时清朝还自认为是天朝大国把西方国家称之为蛮夷。长技:是指他们的特长,就是指西方列强的先进工业,武器等等。制:控制,对付,制约等等这类意思。所以全句的意思大概就是学习制造和使用洋人先进的技术(武器)来打击制约洋人。这句话出自魏源写的那部《海国图志》。对于如何抵抗外国的侵略,有力地打击侵略者,魏源提出了这句名言:“师夷之长技以制夷”。这是晚清向西方学习器物的代表口号7、同文馆:8、癸卯学制:中国近代由国家颁布的第一个在全国范围内实行推行的系统学制。1904年(光绪二十九年)1月13日清政府颁布。因光绪二十九年为癸卯年,故又称“癸卯学制”。9、杨贤江:杨贤江是中国最早用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问题的教育理论家,上世纪20年代末写成《教育史ABC》和《新教育大纲》。他为世人留下了极为丰富的教育遗产,其中“全人生指导”的教育观主张对青年进行以革命人生观为核心的德、智、体、美、劳全方位教育,这一思想对于当今大学生素质教育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10、陕北公学:陕北公学是中国人民大学的前身。1937年七七事变以后,为造就成千上万的革命干部,满足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需要,中共中央于1937年7月底决定创办陕北公学,并于8月任命成仿吾为陕北公学校长兼党组书记。陕北公学实行党团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直属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领导,是中共产党中央直接领导创办的一所革命的大学。二、回答下列各题(第一、四题必答;第二三题中选答一题;第五六题中选答一题;每人共答四题,每题15分)1、试述孔子关于道德教育的原则方法及其意义。(一)因材施教(二)学思结合,知行统一(三)启发诱导,循序渐进2、简述隋唐科举考试制度产生的历史条件及其作用和对教育的影响。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央集权的需要,是选士制发展的结果。隋朝统一中国以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而首先着手的就是官制和与官制密切相关的选士制度的改革。因为:第一,要加强中央集权,必须把选用人才的大权集中在中央政府手里;第二,要巩固统治,必须最大限度地网罗和笼络知识分子,为他们提供参政的机会;第三,全国统一,封建官僚机器日益完备,必须选拔大量的适应封建统治需要的人才来充任各级吏员。历史作用:科举制是选士制度发展到高级程度的表现,它纠正了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机会不均、主观随意性大、易营私舞弊以及选士大权旁落等弊病。科举面向全体士人公开招考,给每个人提供公平的竞争机会。科举通过严格的考试,以统一的标准选拔人才。尽管考试的内容、方法等也有一些弊端,但是它毕竟有力地保证了选拔的质量。科举制的实行,对中国封建政治、文化教育的作用和影响是十分重大的。1.评述隋唐的科举制度对学校教育的影响.唐朝实行科举制度,的确满足了封建君主专制政治的要求,收到了集权中央、巩固封建统治的效果。第一,官吏选用大权由中央朝廷来行使,这就加强了全国政权的统一和集中。第二,选官有统一标准,全国要想做官的人都以全力去适应这些标准,这就加强了思想的统一。第三,向各地方的庶族地主、平民打开了门路,刺激、网罗了一批中下层知识分子,使他们有了参与政权的机会,这就调和了阶级矛盾,扩大了统治阶级的基础。第四,科举看起来好像是最公平不过的,任何人只要读好书,就有资格应考做官,这样不仅掩饰了官僚政治的阶级实质,还可吸引全社会的知识分子,使他们埋头读书,养成极其驯服的性格,不易发生不满封建统治的不稳思想。这也就是科举考试制度之所以能在封建社会里维持一千三百年之久的根本原因。唐朝的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的选士制度上,有了新的发展,它总结了汉代到魏晋南北朝的选士经验教训,比较详明严密地开创了考试取士的规模,具有一定的客观标准,多少要凭点才学,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就可能使一般出身低微的知识分子有进入仕途的机会,打破旧的严格的封建等级界线,选拔某些有才干的人,与察举和九品中正制相比较,它是比较进步、比较合理、比较符合历史发展要求的制度,对当时社会的发展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3、简评宋代三次兴学及其意义。北宋仁宗以后,为了振兴官学,改革科举,曾有三次兴学之举。北宋第一次兴学,是范仲淹主持的庆历兴学。兴学内容主要有三:①令州县立学;②改革科举考试内容,罢帖经墨义,着重策论;③改革大学。北宋第二这兴学,是王安石主持的熙宁、元丰兴学,主要内容是:①改革大学,创立三舍法;②整顿地方学校;③颁定(三经新义);④设置专门学校;⑤改革科举制度。北宋第三次兴学,是蔡京主持的崇宁兴学,其主要内容为扩充地方官学,续增州县学生,添置算学、书学、画学,使学制更为完备。意义1.三次兴学运动之所以能够发动,在于发动者的权势和地位,范仲淹、王安石、蔡京均为执政的“相”。在中国自秦以来,建立大一统集权制,可以很有效地发布指令,可以在短期内掀动起轰轰烈烈的热潮,以贯彻某种思想和政策,达到变革社会的目的。但它同时也很脆弱,成功和希望的可能完全取决于发动者的权位是否稳固,既没有法的依据,也没有法的保障,所以,范仲淹、王安石兴学的悲剧也是必然的。2.北宋三次兴学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科举与学校之间的矛盾。但由于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条件,这种矛盾是无法在根本上得到解决的,更由于北宋的兴学运动一直伴随着党派之争,这就注定了其失败的命运。4、简述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的教育改革及其历史意义。1912年1月3日成立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孙中山就任南京临时政府大总统,任命蔡元培为教育总长,1月9日成立临时政府教育部。教育部成立后,立即着手对清末封建专制主义教育进行改革。一、发布教育改革令二、制定民国教育方针三、公布《壬子癸丑学制》第一,它具有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精神。第二,女子教育开始取得了一定地位。第三,缩短学制年限,规定了初等小学阶段为义务教育。5、试述严复在教育的作用及学习西方方面的主张,你有何评价。从中国近代思想史、文化史的角度看,虽不能说严复是教育救国论的始作俑者,但完全有理由认为,正是严复第一次赋予在这种中国近代影响深远的社会思潮以理论内涵,而他本人则终其一生是一位坚定不渝的教育救国论的提倡者、实践者。在近代教育家群体中,是严复最早的提出并深刻的论述了科学教育功能。在严复看来,科学教育功能包括:一是,在教育、教学、治学过程中导入科学的方法论;二是,把科学知识的传授学习作为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严复推崇英国哲学家培根,称赞他首倡科学方法论,为西方科学技术的发达和社会文明进步立下首功。6、试述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你有何评价。生活教育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就是指是什么样的生活就是什么样的教育1、是健康的生活就是健康的教育,是不健康的生活就是不健康的教育。2、是劳动的生活就是劳动的教育,是不劳动的生活就是不劳动的教育。3、是科学的生活就是科学的教育,是不科学的生活就是不科学的教育。4、是艺术的生活就是艺术的教育。5、是改造社会的生活就是改造社会的教育。首先应理解:“生活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做作的与人无关的教育。”●关于“生活即教育”和“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是从书本的到人生的。●教学做合一●比较“教授法”和“教学法”●过去的教育、现在的教育和将来的教育外国教育史一:简答题(每题5分,共40分)1“七艺”:大学的文科包括七门课程:逻辑、语法、修辞、数学、几何、天文、音乐,世称“七艺”。2昆体良:昆体良是古代罗马著名的教育家。他是教育史上大大发展完善教育方法和思想的先驱。他主张对儿童的教育应是鼓励的,能激发他们兴趣的。3绅士教育;“绅士教育”的主题思想为:绅士要既有贵族的风度,能活跃于上流社会和政治舞台,又有事业家的进取精神,是发展资产阶级经济的实干人才;绅士应受体育、德育和智育等方面的教育。4自然适应性原则:指的是教育既要遵循自然界的秩序,又要依据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在教育史上,夸美纽斯首次通过类比自然,试图揭示教育内在的规律,这一开创性的实践,既奠定了教育的科学化行程,亦予以后人深刻的启示。5教育万能论;教育万能论是一种片面地夸大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的观点,认为人完全是教育的产物。6“国防教育法”:国防教育是建设和巩固国防的基础,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8《巴甫雷什中学》:苏联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二:问答题(每题30分,共60分)1试论近代教育心理学化思潮形成的过程,基本主张和历史意义。2述评欧美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与特点1997年中国教育史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30分)1、孔子的“求放心”2、荀子的“化性起伪”3、教学相长4、九品中正制5、苏湖教学法6、洪仁玕7、京师大学堂8、康有为的“废八股”“变科举”的主张9、中华基督教教育会10、苏维埃文化教育总方针二、问答题(第一三题各15分,第二四题各20分,共70分)1、谈秦皇汉武文教政策指导思想的演变及其对教育的影响。2、朱熹是怎样用理学观点阐述教育作用的3、试述蔡元培关于教育方针的理论并加以评价4、试述清末教育制度的变革及其在中国近代教育发展中的地位外国教育史一:简答(每题5分,共40分)1“五项竞技”2西塞罗3修道院教育4人文主义教育5《葛笃德怎样教育子女》6费里法令7“九五”决定8永恒主义二:问答(每题20分,共60分)1试论斯宾塞的知识价值论。2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教育改革述评。3应如何正确评述教育历史人物?(举例说明)1998年中国教育史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40分)1、六艺2、稷下学宫3、《学记》4、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5、《三字经》《千字文》6、1872年幼童留学美国7、蔡元培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8、京师大学堂9、晏阳初的乡村平民教育10、抗大的教育方针二、问答题,(从1、2、3题中选答2题,从4、5、6题中选答2题;共答4题,每题15分,共60分)1、从对人性论的不同观点,比较孟子、荀子的教育主张2、简述唐代中央官学制度的构成,并分析在教育史上的地位和影响3、明末清初启蒙教育思想有何共同特点?试举例加以阐明4、简述梁启超的教育思想,并加以评价5、简述五四新文化运动推动下的教育改革,并予以评价6、评述杨贤江在教育理论上的贡献外国教育史一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1亚里士多德2耶稣会教育3形势教学阶段4拿破仑教育改革5史密斯—休斯法6《教学与发展》二问答题(共70分)1西欧近代初等教育发展述评。(25分)2试比较进步主义教育与要素主义教育。(25分)3外国教育史学科与当代教育改革的关系。(20分)1999年中国教育史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1、指出下列各书的作者《春秋繁露》、《论衡》、《师说》、《四书章句集注》、《明夷待访录》、《变法通议》2、在先秦诸多私学中,被称为“显学”的两家分别是和3、中国最早的教学论专著是4、北宋六大著名书院分别是:、、、、、5、中国近代最早
本文标题:中外教育史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906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