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东北泥鳅生态养殖技术(二)
东北泥鳅生态养殖技术(二)吉林省舒兰市金满源渔业有限公司提供一、泥鳅又名鳅鱼,世界上鳅属鱼类二十余种,广泛分布于中、日、朝、韩、俄及东南亚等地区,在这些地区低海拔差不多任何淡水域中都有的小型鱼类。我国有十几种,资源丰富,除高原地区外,自南到北均有分布,其中主要的鳅属种类有三种——泥鳅(又名真泥鳅、灰泥鳅或园鳅)、大鳞副泥鳅(亦称黄板鳅、扁鳅)和中华花鳅。野生动物仅有种,没有品种。有的种只证实其存在,不一定有开发养殖价值。目前我国鳅科供养殖的主要种类为泥鳅、大鳞副泥鳅。因这两个泥鳅种类适应性强、种群强盛、生长较快、肉质鲜美、营养价值高,且繁殖力强、疾病少、成活率高、饲养方法比较简单、运输方便、市场也看好。东北因气温相对低,泥鳅生长发育的时间相对短,有效积温相对要少,养殖的主要是泥鳅,南方也养泥鳅,但多以养殖大鳞副泥鳅为主。二、养殖前景1、泥鳅本身营养功能的特点:泥鳅是一种滋补品,我国自古就流传着“天上的斑鸠,地下的泥鳅”的俗语,在日、韩等国泥鳅被誉为“水中人参”。泥鳅是一种营养丰富的水产品,其肉质细嫩鲜美,蛋白质含量高(18.4-22.6%),还含有多种矿物质、维生素和动物激素。常食泥鳅有防治疾患之作用,在我国几十种古今中药医药书中均记载泥鳅有:补中、益气、醒酒、解消渴、止泻、除湿、退黄、利尿、壮阳、收痔、预防乳腺癌的功能。近年来用于治疗急慢性传染性肝炎。现随着人们对泥鳅滋补保健价值的逐步认识,泥鳅作为食品(菜肴、下火锅、干煸及咸菜等的原料)都很受消费者欢迎,国内、国外市场需求空间越来越大,而野生泥鳅资源却越来越少。未来泥鳅深加工项目再开发出来,泥鳅商品的缺口会更大。2、泥鳅生态养殖的特点:生态养殖泥鳅要比养殖其他鱼类容易得多。只要有用地资源,水源充足、无污染,单排单灌/活水养鳅;二年后坚持年年用前清塘消毒,届时带水消毒调酸;选用适宜当地环境条件的地产良种(俗话说:苗好七成收,适种是养殖获得快长和高产的保证),注重泥鳅种在获取、分类、转塘与起捕环节上少受外伤;解决好泥鳅不同发育期投喂的饲料;有防钻、越、攀逃措施。养殖泥鳅占地面积小、用水量不大(耐低氧、可高密度养),又少发病(仅几种——外伤引发的赤皮病、不注重消毒引起的出血病、水质酸败造成的气泡病、饵料不佳促使的营养性疾病)、成活率高、繁殖力强,易于饲养,便于运输,是开发人工养殖的好项目,养殖成功的没有问题的。又是一种易形成规模、长盛不衰的养殖产业。3、资源优势泥鳅虽然分布广泛,但由于主要是受土地的水源因素的局限,养殖规模会受到极大限制。江苏连云港赣榆县(墩尚镇被命名为“全国泥鳅之乡”)是全国最大泥鳅养殖示范基地县,泥鳅养殖面积发展到2万亩余苗,泥鳅年出口占全国出口量的70%左右(2011年出口总量的90%左右)安徽怀远。山东微山、河南范县、天津宁河、辽宁沈阳占近10%).去年国内商品泥鳅规格的变动、价格的上涨,证明现今国内商品泥鳅的供求矛盾突出,市场容量大,求远大于宫。黑龙江东方红有国内著名的湿地。可利用泥鳅生态养殖的水土资源丰富,这就决定了泥鳅养殖的前景非常广阔(黑龙江三江、泰康,辽宁盘锦、唐山。吉林舒兰市)。三.养殖效益1、与种水稻比亩(大亩)投1000入元,产值3000元,效益2000元,投入产出比1:3,但受户占有地面积的限制。2、与养四大家鱼比投入产出比也是1:3,但其除受难养(病害)的限制,同时又受市场需求容量的局限。3、泥鳅养殖经济效益概算:经养泥鳅专家测得——泥鳅属杂食性,养殖的料肉比为2(饵料、肥水、肥泥):1。养殖成本——用地价值补偿、基础设施建设维护、购买鳅苗、饵料与原料、水与电费、检测用品及用药、设备与工具、交通与运费、燃料及其他等。举例:(1)去年虎林市金满园渔业有限责任公司独木河示范养殖测算,种苗成活率在70%,投入产出比也可达1:3,种苗成活率在90%,投入产出比也可达1:5。(2)舒兰市某养鳅户,1.3亩(市亩)水面,去年六月初投入每斤300尾的大鳅苗200斤,九月份出商品鱼2200斤,纯利2万元,折合亩纯利1.5万。(3)江苏连云港的核算:亩纯利平均2万元(泥鳅的生长发育期比咱们这长三分之一-50天)。(4)四川简阳总结:人工养殖泥鳅的成活率可达60-70%。养殖成活率在20%,亩纯利2万元;养殖成活率在10%,亩纯利1.2万元;养殖成活率在5%以上就不亏损(与养林蛙比)。四、东方红地区开发的养殖优势1、虎林地属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区,7月份的平均气温21.7度,年有约百余天(6-9月)的泥鳅适宜生长期;2、此地水资源丰富,且水质无污染,水体的PH值适中,适宜专用开发养殖的水域面积多,且租地费用相对偏低;3、该地原系“北大荒”、有“瓢舀鱼”之说,历史上泥鳅资源极为丰富,现在野生泥鳅资源虽然遭到了严重地破坏,但顽强繁生下来的种群也广布各湿地稻田和浅水域中;4、可供作为泥鳅饵料用的动、植物原料广而易取易得,成本也不算高;5、泥鳅养殖比较省地、省工、省时、省力,当地的待开发的自然资源和闲余的劳力资源可以得到充分的利用。6、有林业局党委大力支持与协助;有热心并致力于开发此基地建设项目的人员;有欲想借养殖泥鳅扩大经济收入的个体户;有把握在基地的示范与带动作用下形成养殖规模。五、泥鳅的生态习性与生物学特性你鳅属温水性鱼类,喜欢栖息于静水的底层,常出没于淡水浅水域底部富有植物碎屑的淤泥表层。生活的适宜水温为15-30度,最佳水温25-28度。水温升至30度以上即钻入泥或草层中栖息避暑,水温下降到10度以下时开始钻入底泥中冬眠,到第二年春季水温升至14度左右时,才钻出泥外在水中活动并开始摄食。泥鳅不仅用鳃呼吸,还能用皮肤和肠呼吸,故其具有较高的耐低氧能力,便于饲养、越冬,尤其是运输。泥鳅的肠很短,只有体长的二分之一左右,是一种以肉食性为主的杂食性、淡水浅水性鱼类(东北水层不宜超过0.8米),平时其喜栖息在浅水静水底层和腐殖质多的泥土表层,一般都是昼伏夜出,多在早、晚取食。泥鳅为雌雄异体,同龄个体雄性略小,2龄泥鳅性腺发育达成熟,3-5龄是繁殖盛期。雌泥鳅的怀卵量与其年龄、个体重及肥胖度呈正相关,怀卵量从几百到几万粒不等,多次排卵型,卵黄色、属半漂浮性、微粘性卵。在东北,泥鳅的繁殖期一般始于5月下旬后,水温18-20度其常选择浅水水域的池沼、沟渠、塘库边有水草的地方产卵,产卵多在雨后或夜间进行。卵径0.8-1毫米,半透明,水温适宜,经3-4天就可孵化出膜,鳅仔体附着在鱼巢、水草或池壁上,经过3天左右的发育才能生长成自由游动的鳅浆子(幼体);再经40天左右的培育,体长达到3-4厘米,即可称为鳅苗了(期间有月前后的“寸片死”)。在东北,当年的野生鳅苗在进入冬眠前体长5-9厘米(平均7厘米)不等,可称为大鳅苗。鳅苗个体生长长达10-12厘米、体重11-15克(平均13克),即为成鳅。平均7厘米的大鳅苗在适宜水温与饵料的培育下,经过百余天,其个体长达12厘米以上、体重达15克以上,即可成为商品泥鳅了。以上,泥鳅具有喜温性、底栖性、亲泥性、耐低氧、少疾病、善逃逸等生物学特性,其生命力与对环境适应性都很强。是开发人工养殖的好项目,尤其适宜利用湿地资源开发,可引领周边有剩余劳工、劳时的林业职工在林业生产停伐转型后而选择的多种经营项目之一。实行规模化泥鳅生态养殖,其即是一种长久实业,又是一种易形成规模、长盛不衰的养殖产业。六、生态养殖泥鳅的基础条件以往泥鳅养殖的场户的养殖经验告诉我们:泥鳅生态养殖效益的好坏主要在于市场(价格、容量和购时),自然资源(水源、土质、气候和地方种源),食料来源(水中微生物、人工配合饲料及成本)。泥鳅养殖的技术难关主要在于基础设施建设(规格科学合理、符合泥鳅的生物学特性)与种苗的质量(好苗七成收,用人工催产的苗、高温培育出的苗不能用,忌种苗长途运输和南苗北运)。1、鳅场选择泥鳅虽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但在高密度养殖的情况下,也必须选择水、路、电适宜(背风向阳,肥沃土质,无污染水源,交通、用电方便,易于管理)的地点。对鳅池环境条件的选择要求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进排水方便,能做到自流自排,单排单灌,土质以中性或微酸性的壤土为佳。池塘大小、规格、数量、类别及功能,应以适应泥鳅产卵、孵化、苗种培育、成鳅养殖、商品鳅起捕和苗种越冬诸生产环节的需求设置建造相应附属配套设施。2、基础设施建设(1)、管理区,面积约占鳅场总面积的1/25。主要是建厂房,可建彩钢房,但应具备办公、食宿、储存饲料和设备工具的功能。(2)、养殖区,其中土埂面积约占30%,养殖水面积占70%。靠购鳅苗养殖,主要挖修饲养池和越冬池。全程多功能养殖,除上两种池子外,还应修筑:鳅用活饵繁育池、产卵池、孵化池、鳅苗培育池、暂养池;当然,功能相同的池子可互代。3、设备:打浆机,带斗的手推车,水泵等。4、备品:水温、气温计,水质检测仪器,消毒剂,增氧剂,尼龙网,铁筛网,塑料布,遮阳网,铁丝,胶管,过水塑料管等。5、用具:捞网、台网、地龙、漏筛、漏筐、塑料桶等常用工具。七、公司前期工作基础1、对泥鳅养殖项目作了考察和调研;09年作项目考察,11-12年实验养殖成功,14年运作,15年建立示范场(虎林市东方红独木河)养殖面积210亩;在舒兰市现发展了康泉渔业等6个养殖户,成立了东北泥鳅生态养殖合作社。2、泥鳅饲养方法比较简单,易学、好掌握。3、公司与合作社或养殖户可通过签订合同的方式进行联手养、销。八、资金筹措与风险1、以东方红独木河基地所需资金由公司组建责任人通过多方渠道集资,各养殖户的投入自行解决;2、在养殖池的修筑上,强调事先因地制宜、依据泥鳅的生态习性和养殖规模建场修池。3、养殖泥鳅的用水、用料和用药,要严格执行国家关于无公害水产品要求的规定,确保产品质量安全。九、运作模式与阶段发展目标公司以基地为龙头,切实发挥好示范作用,采取“基地+农户”的模式,促进东方红地区的规模化养殖,力争用三年时间,将基地建成育种、养殖与服务功能完善的集培训、指导、供种、销售于一身的经济体,逐步向东北泥鳅生态养殖的规范化、产业化迈进,为养殖户的致富和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本文标题:东北泥鳅生态养殖技术(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930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