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东北经济区与老工业基地振兴课堂课件.
东北经济区与老工业基地振兴以重工业为主导产业的工业基地建设以钢铁工业为主的冶金工业基地中国的重工业基地第九章东北区东北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成的第一个重工业基地。前期以钢铁、机械为重点,后期以石油开采加工为重点,逐步形成了以钢铁、机械、石油、化工为主体的重型工业结构。钢铁工业是东北区工业的基础,以鞍(山)钢、本(溪)钢为主,建起了包括大连钢厂、抚顺钢厂、北满钢厂,以及通化、齐齐哈尔、凌源等钢铁厂在内全国最大的钢铁工业基地,有力地支持了全国的经济发展。以大连、沈阳、长春、哈尔滨、齐齐哈尔为中心的机械工业基地以沈阳、齐齐哈尔为主,形成机床、重型机械、冶金设备、矿山设备生产基地。以长春、大连为中心形成运输机械制造中心,能够生产汽车、内燃机车、船舶、铁路客车、拖拉机、收割机等。以哈尔滨为中心形成动力机械制造业基地,能够生产大、中型水电、火电发电机组及先进的输变电设备。第九章东北区煤是本区主要常规能源。全区煤炭储量约723×104t,煤集中分布在本区东部和西部。石油储量和产量长期约占全国的1/2左右,是我国最大的储油和产油区。其中80%的储量集中分布在大庆。基于石油与煤炭的能源生产基地以大庆、吉林、辽阳、大连、盘锦、锦西、抚顺为主的化工工业基地石油加工能力占全国29%,以硫酸、纯碱、烧碱、硼酸为主的基本化工原料工业,以有机化工原料、合成材料、精细化工、橡胶加工等为主的化学工业在全国有相当的优势。化工产值占全国的12.6%。以石油化工为主的化学工业可成为全区最具有潜力的支柱产业。其他骨干产业得到良好发展全国重要的纺织工业基地;食品工业具有坚实的基础和发展远景;建材工业也有相当规模;木材加工及综合利用工业也具有优势。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东北三省被称为“新中国工业摇篮”,生产着全国2/5的原油,1/4的汽车产量、1/3的造船产值、1/8的钢铁供给,还有相当大一部分的重型装备制造业。在为中国工业化进程提供动力的时候,东北三省产生了大批资源枯竭型城市,大气和水也遭到了严重污染。为了推动老工业基地走上一条绿色的复兴之路,东北三省进行了不同的探索。东北老工业基地危机1.资源型城市危机:资源枯竭与经济转型东北是中国重要的资源基地和重工业基地中国共有资源型城市118座,总人口1.54亿人,其中市区非农业人口3400万人,职工1250万人。东北地区有30座。东北部分重点地区的矿产资源(如煤矿、森林),已经完全枯竭或濒临枯竭,面临着必须全面转产的局面。部分地区矿产资源的开采成本也大幅度上升,失去了原有的经济优势。以黑龙江省为例,黑龙江省有四大煤城、两大林城、一大油城,而省内几大自然资源优势正在迅速弱化乃至消失。大庆油田的可采储量只剩下30%,到2020年产量只能维持到2000万吨左右,开采成本将在目前已经很高的基础上大大提高;省内四大煤炭生产基地:鹤岗、鸡西、双鸭山、七台河已经面临煤炭资源枯竭或大量“关井”的局面;我国最大的森林工业基地伊春,16个林业局中已经有12个无木可采,可采木材不足500万立方米2.历史包袱过重导致众多的社会问题(东北现象)在计划经济的指导下,产业能源原材料工业基地,国有企业比重大。产业结构呈现刚性化对东北城市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抑制作用。到20世纪70年代末,东北地区城市化进程明显减缓。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原有的支柱产业大都由创新阶段进入衰退阶段。产业结构陷入结构性危机城市国有企业效益下降,企业改革步履艰难,出现大量的下岗工人,形成所谓“东北现象”。计划经济体制的遗产3.“新东北现象”东北地区工业结构重工业畸重,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工农业经济关联度差。加上近年来,粮食生产出现结构性过剩导致粮价下跌,农民卖粮难,农村经济收入滞缓,出现所谓“新东北现象”。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1.资源性城市需经济转型阜新、辽源、大庆、伊春等一批传统资源型城市开始挖掘自身优势培育替代产业。“非资源”产业迅速发展壮大,成为推动东北经济振兴的强劲“动力源”。城市性质开始由原来的工矿业城市向综合性工业城市、旅游城市、山水园林城市转变2.东北中心工业城市加大“退二进三”的力度。如大连、沈阳、哈尔滨、长春等中心城市逐步退出二产转向三产;同时,大力开拓研发、金融、贸易中心与交通枢纽的功能;像抚顺、阜新、鸡西、吉林市等单一资源性城市应多样化发展,改变“靠资源吃饭”的局面。对于鞍山、本溪、齐齐哈尔等城市,宜发展商贸、金融、信息网络、文教娱乐、房地产开发等服务业。3.中央政府政策支持《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2004年工作总结和2005年工作要点》。《要点》提出,抓紧研究建立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和衰退产业援助机制,有关政策措施率先在辽宁省阜新市、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等资源型城市试行。选择黑龙江省大庆市、伊春市分别作为石油、森工类型的资源型城市扩大试点,将吉林省辽源市列入煤炭类型的资源型城市试点《关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了东北引资的5项具体内容。这5项内容包括国企并购、产业升级、领域开放、税收政策和投资便利等。中国政府希望通过优惠政策来吸引更多的外商到东北比投资,以进—步扩大东北的开放程度。4.资源丰富,工业基础好(1)东北地区工业基础好,具有发展先进制造业的基础条件。装备工业是国家的工业化的基础,从国家经济安全出发,必须重振我国的装备工业。东北是国家装备工业的基地,产业基础好、人力资源丰富。从吉林省工业看,具有发展汽车产业、食品工业、医药产业、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的优势。(2)东北的生物资源丰富,具有发展大宗农畜产品加工业的优势。吉林省和黑龙江省都是全国生物资源和土地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吉林省生物资源禀赋占全国第二位,土地资源禀赋占全国第四位,人均占有粮食和肉类居全国首位,利用丰富的生物资源和巨大的产出能力,发展农畜产品加工业既有比较优势,又符合东北地区劳动力的技能状况。(3)矿产资源相对丰富。东北地区的石油储量占45%,原煤储量占10%,金矿、钼矿、镍矿和铝土矿都居全国前列;抚顺、阜新、大庆等是我国能源、矿产的重要基地。哈大经济带“哈大经济带”以哈大高速公路和电气化铁路为主轴线,纵贯大连、沈阳、长春和哈尔滨四个特大城市并连结沿线一批大城市。它是以汽车、机械装备、石油化工和冶金工业为主体,重化工高度聚集地带,是全国最大的重化工产业带,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缩影。经过50余年建设和发展,哈大经济带国内生产总值占东北三省国内生产总值高达70%以上。哈大经济带的重要工业品产量在全国占有极其重要地位。原油和成品油及石化产品乙烯分别占全国41.2%、24.7%和31%,生铁、钢及钢材产量分别占全国11.9%、12.1%和11.0%,汽车产量占全国25.5%,大型机床占全国31.6%。“哈大经济带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支撑点,”辽宁省政府参事冯贵盛说,“其未来发展不仅对东北经济区有着重大影响,而且对全国的影响也不能低估,中国需要哈大经济带,需要‘大东北’。”哈大齐工业走廊哈大齐工业走廊位于由哈尔滨经大庆到齐齐哈尔的160公里交通沿线上,总规模830多平方公里,以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三市为中心,沿滨洲铁路,哈大、大齐等高速公路形成的一条点面结合的狭长工业带。哈大齐工业走廊利用这一地区重度盐碱地、河滩地以及其它未利用土地进行改造和开发。建成后的哈大齐工业走廊将成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引领、以黑龙江省传统优势产业为主体、以资源型城市接续产业和替代产业为补充的新型工业经济园区。规划中的哈大齐工业走廊将分三步:今明两年准备开发100至150平方公里,启动招商并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中期目标是从2008年到2010年,计划建设用地255平方公里。到2020年,完成830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区,吸引石化、能源、汽车、电子、医药、食品等工业企业入驻工业走廊。辽宁沿海经济带辽宁沿海经济带位于我国东北地区,毗邻渤海、黄海,包括大连、丹东、锦州、营口、盘锦和葫芦岛6个沿海城市所辖的行政区域,陆域面积5.65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920公里,海域面积约6.8万平方公里。2008年末,常住人口约1800万人,地区生产总值695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38605元。空间布局“一核、一轴、两翼”进一步提升大连核心地位,强化大连—营口—盘锦主轴,壮大渤海翼(盘锦——锦州——葫芦岛渤海沿岸)和黄海翼(大连——丹东黄海沿岸及主要岛屿),强化核心、主轴、两翼之间的有机联系,形成“一核、一轴、两翼”的总体布局框架。①大连长兴岛临港工业区②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含盘锦船舶工业基地)③辽西锦州湾沿海经济区(含锦州西海工业区和葫芦岛北港工业区)④辽宁丹东产业园区⑤大连花园口工业园区
本文标题:东北经济区与老工业基地振兴课堂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9304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