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中山市高三级2012年秋季期末统一考试地理试卷及答案
中山市高三级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统一考试文科地理试卷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必须将自己的姓名、统考考号、座号和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2.第I卷共22小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要改动,必须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第II卷则用黑色的钢笔(或签字笔)按各题要求答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3.考试结束时,将答题卡交回。第Ⅰ卷(选择题,共44分)一、单项选择题(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近期我国财政部发布《关于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的通知》中说,购买指定新能源车型最高补贴5万。若新能源汽车被广泛使用,将产生的积极影响是A.缓解城市交通压力B.减轻大气污染C.促进经济快速发展D.提高能源利用率2.下图为“我国森林锐减、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酸雨四种环境问题的分布示意图”,数码①②③④分别代表以上四种环境问题之一,按上述环境问题顺序,排序正确的是A.①③②④B.②①④③C.②①③④D.③①④②3.下图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和固结成岩作用关联示意图”,下列成语与其外力作用及数码对应正确的是A.水滴石穿——侵蚀作用——①B.山崩地裂——风化作用——③C.泥沙俱下——搬运作用——④D.积沙成滩——固结成岩作用——⑤4.读下列“世界某水域变化示意图”,分析导致其变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是A.气候变暖B.泥沙淤积C.用水量大D.破坏植被5.读下列地质剖面示意图,下面叙述正确的是A.若要修建地铁①处较合适B.①处是良好的储油构造,②处是良好的储气构造C.③处地质构造为背斜D.④处可建设大型水库等工程项目读北美大陆和洋流分布示意图,完成6-7题。6.关于甲、乙洋流流向及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正确的是A.甲向南流,增温增湿B.乙向南流,降温减湿C.甲向北流,降温减湿D.乙向北流,增温增湿7.关于a、b两地的气候特征表述,正确的是A.a地冬雨夏干,冬寒夏热B.b地夏雨冬干,冬暖夏凉C.a地全年多雨,四季如春D.b地全年少雨,终年炎热8.“云气西行,云云然,冬夏不辍;水泉东流,日夜不休,……”(《吕氏春秋·圜道》)这段文字主要涉及A.水汽输送和径流输送环节B.海水蒸发和地表径流环节C.大气降水和蒸发环节D.大气降水和地表径流环节9.《羊城晚报》2012年10月25日报道,广东产业发展要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延伸。下列关于“微笑曲线”中x、y、z生产环节的判断,正确的是A.x-研发、z-营销、y-制造B.x-制造、z-研发、y-营销C.x-营销、z-研发、y-制造D.x-研发、z-制造、y-营销下图为我国某省四个不同年份的人口年龄构成示意图,读图完成10-11题。10.图中四个年份的先后顺序是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③②①④D.④①②③11.按照联合国标准,如果一个地区≥60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10%,则可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该省开始进入老龄化的时间在A.①~②期间B.②~③期间C.③~④期间D.④~①期间城市的迅速发展会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并对自然环境要素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图中A、B、C、D可能是大城市、小城市或郊区。读图完成12-13题。12.A、B、C、D中最有可能为郊区的是A.AB.BC.CD.D13.图中区域要建设一工业卫星城,最合适的位置是A.甲B.乙C.丙D.丁读某区域等压线形势图(单位hpa),完成14-15题。14.图示气压形势下,a、b两条等压线的数值分别是A.1006、1018B.1010、1014C.1014、1018D.1006、101415.有关图中四地天气与气候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地的风力小于②地B.③地天气以阴雨为主C.②地吹西北风D.④地盛行上升气流据报道,北京时间2012年10月28日11点04分,加拿大西部的夏洛特皇后群岛发生里氏7.7级地震。随后该区域又发生了多次余震,其中最大震级达6.3级。完成16-17题。16.有关此次地震的叙述,正确的是A.位于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交界地带B.震源靠近古登堡不连续界面C.此时当地的气候特点是温和少雨D.该地震是由火山活动引起的17.下图为地球绕日公转示意图,夏洛特皇后群岛发生7.7级地震时,地球大致处于下图中的A.甲处B.乙处C.丙处D.丁处下图为“某电厂循环经济利用图”,读图完成18~19题。18.若H是一个工厂,最适宜的是A.砖瓦厂B.钢铁厂C.玻璃厂D.化工厂19.该电厂的生产模式对环境的直接影响是A.减弱噪声B.减少酸雨C.保持水土D.绿化环境山东某地有果农研究出“一边倒”的桃树栽培技术——桃树倾斜一定角度,能够使桃树的亩产提高。完成20~21题。20.“一边倒”桃树能够高产的主要原因是为更好的利用A.光照条件B.水分条件C.热量条件D.土壤条件21.在该桃树生长的地区不适宜种植的果树是①苹果②梨③葡萄④柑橘⑤菠萝A.①②B.②③C.①③D.④⑤22.制约西南干热河谷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导因素是A.气候干旱,水资源季节分配不均B.地形破碎,土地贫瘠C.具有热带和亚热带气候特征,垂直地域分异明显D.台风等灾害性天气频繁二、综合题(共56分)23.(14分)读资料回答问题。【资料一】2012年6月21日,国务院批准设立地级三沙市,管辖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行政驻地永兴岛。【资料二】我国海域伏季休渔制度是多年来一直采取的一项行政管理措施。南海伏季休渔期为每年的5月16日12时至8月1日12时。【资料三】我国南海诸岛图(1)三沙市隶属(省级行政区)管辖。永兴岛至黄岩岛的水平直线距离约为km。(4分)(2)南海北部是台风的主要移动路径,每年的两季该海域经常受到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影响。若此天气系统中心位于西沙群岛海域,则海南岛吹风。(4分)(3)我国海域伏季休渔制度的目的是。有一渔船计划在禁渔结束当天即前往南沙群岛海域捕鱼,航行期间渔船(顺、逆)风航行,判断的理由是。(6分)24.(14分)据下列材料,回答以下问题。【材料一】不同植物类型由于组织结构不同、季节不同、生态条件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光谱特征、形态特征和环境特征,在遥感影像中可以表现出来。且可以直接看到植被顶部和部分侧面的形状、阴影与群落结构等。【材料二】根据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绘制的“山西省太原以南地区植被的垂直分布”图。(1)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对植被分布的调查,主要是利用了不同植被的不同特征,以此观察高山草甸分布的高度是。(4分)(2)在山西省太原以南地区自然植被的分布体现了自然带的规律。影响这一自然带分布规律形成的主要原因是。(4分)(3)根据该地区农作物的分布特征,判断其农业生产模式为,试分析发展这一农业模式的优点。(6分)25.(14分)读西欧某地城市发展的三个阶段略图,回答下列问题。(1)读阶段Ⅰ图,该城市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是;根据城市的发展规律,第Ⅲ阶段城市发展有可能出现现象。根据其资源条件,该地宜发展工业,并分析其原因。(7分)(2)阶段Ⅲ图中,在铁矿产地与煤田地区开挖了人工运河,分析其主要原因。(2分)(3)分析机场的区位布局是否合理?并说出理由?(5分)26.(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材料一】综合消息,甲国某一物流公司已获乙国政府授权,取得了乙国130万公顷可耕地的使用权,租期为99年。据悉,甲国公司将用来种植粮食作物,并将粮食船运回国。【材料二】下图为甲国和乙国的地理位置示意图。【材料三】下图为某地气候资料图。(1)甲国为。乙国有一纵贯南北的山脉,在图中描绘出其位置。(3分)(2)据图判断甲国面积比乙国,判断的理由是。(3分)(3)甲国公司在乙国生产的粮食要运回甲国,选择低廉近便的交通路线依次经过的大洋是、太平洋。(1分)(4)材料三中的气候资料对应材料二中A、B、C、D的哪个城市,简述该地气候的成因。(7分)中山市高三级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统一考试文科地理试卷(评分答案参考)一、单项选择题1-5:BBACA6-10:BDAAD11-15:ABABD16-20:ABABA21-22:DA二、综合题23.(14分)(1)海南省550-650(4分)(2)夏秋偏北(4分)(3)保护我国渔业资源,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提高渔业产量和生产效率)逆夏季吹偏南风,而船只向南航行。(6分)24.(14分)(1)光谱(2分)2000米以上(2分)(2)垂直分异(2分)地势高低导致水热差异(2分)(3)立体农业(2分)①可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如土地、光热资源等);②增加农业产量;③增加农民收入;④开展多种经营等(其他答案只要合理即可)(答对任二点得4分)25.(14分)(1)位于河流入海口及河流交汇处(1分)逆城市化(1分)钢铁工业(1分)①接近原料产地②交通便利③靠近港口,消费市场广大(答对任2点得4分)(2)利用水运运输铁矿石,降低成本。(2分)(3)不合理(1分)①位于城区附近,噪声污染大;②位于钢铁厂下风向,因大气污染,能见度差。(每点2分,共4分)26.(14分)(1)韩国(1分)(画图注意河流的流向,大致在中部偏东,纵贯南北)(2分)(2)小(1分)乙国所跨经纬度远大于甲国所跨经纬度;且乙国所处的纬度较低。(2分)(3)印度洋(1分)(4)A(1分)①受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影响,水汽较多;②处迎风坡,多地形雨;③沿岸有暖流(马达加斯加暖流)流经,增温增湿。(每点2分,共6分)
本文标题:中山市高三级2012年秋季期末统一考试地理试卷及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939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