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全面分析形势和任务,认为总结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研究部署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对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全会作出如下决定。一、充分认识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在我国五千多年文明发展历程中,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自强不息,共同创造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运用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以思想文化新觉醒、理论创造新成果、文化建设新成就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向前发展,文化工作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重要战略地位,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同发展,推动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我们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形成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开辟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确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坚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发扬广大人民群众和文化工作者的创造精神,推动优秀文化产品大量涌现,丰富了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坚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创新文化发展理念,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健康发展,大幅度提高了人民基本文化权益保障水平,大幅度提高了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坚持发展多层次、宽领域对外文化交流格局,借鉴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不断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向世界展示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崭新形象和我国人民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我国文化改革发展,显著提高了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显著增强了国家文化软实力,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社会主要矛盾。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既要让人民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又要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我们必须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自觉把文化繁荣发展作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重要内容,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基本要求,进一步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精神需求、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为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有力舆论支持、良好文化条件。我国文化领域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既具备许多有利条件,也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我国文化发展同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完全适应,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是:一些地方和单位对文化建设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认识不够,文化在推动全民族文明素质提高中的作用亟待加强;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一些社会成员人生观、价值观扭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更为紧迫,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任务繁重;舆论引导能力需要提高,网络建设和管理亟待加强和改进;有影响的精品力作还不够多,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引导力度需要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城乡、区域文化发展不平衡;文化产业规模不大、结构不合理,束缚文化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尚未根本解决;文化走出去较为薄弱,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需要进一步增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急需加强。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必须抓紧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全党必须深刻认识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关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关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要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准确把握当今时代文化发展新趋势,准确把握各族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在科学发展道路上奋力开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周永康在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汇报会上强调把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作为政法工作和政法队伍建设的灵魂工程基础工程抓紧抓好6月12日,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汇报会暨《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读本》首发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周永康出席并讲话。新华社记者庞兴雷摄新华网北京6月12日电(记者隋笑飞)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汇报会暨《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读本》首发式12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周永康出席并讲话。他强调,各级政法机关要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把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作为政法工作和政法队伍建设的灵魂工程、基础工程,坚持不懈地抓紧抓好,为政法事业发展进步提供更加有力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会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和北京市、四川省、福建省龙岩市、广东省肇庆市、河北省三河市党委政法委负责人先后发言,汇报了开展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的情况,畅谈了体会和下步打算。周永康说,中央政法委部署开展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以来,各级政法机关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结合各自实际,采取多种形式,迅速掀起活动热潮,推出一批先进典型,形成学先进、争先进的浓厚氛围,促进了政法工作和政法队伍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实现了良好开局。周永康指出,以忠诚、为民、公正、廉洁为主要内容的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政法领域的具体化,是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继承和发展,集中体现了党和人民对政法干警的基本要求,是政法干警应当自觉奉行的共同价值追求。要深入开展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加快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政法队伍,更好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为此,周永康对广大政法干警提出四点要求:一要讲政治,始终不渝地捍卫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忠诚是政法干警的政治本色,是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的基石。必须把讲政治作为第一位的要求,始终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做到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头脑十分清醒、立场十分坚定、旗帜十分鲜明,确保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要讲宗旨,始终不渝地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为民是政法干警的宗旨理念,是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的根本。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法为民,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的公共安全、权益保障、公平正义等问题,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诉讼难、执行难等问题,把群众满意作为检验政法工作的根本标准,建立健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依靠群众和接受群众监督的长效机制。三要讲法治,始终不渝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公正是政法干警的价值追求,是政法工作的生命线。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学习掌握,提高法律素养、执法能力、办案水平,做到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守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不断提高执法公信力。四要讲操守,始终不渝地维护政法机关良好形象。廉洁是政法干警最基本的操守,是政法机关履行好法定职责的重要保障。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强化廉洁从警观念,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强化职业道德观念,坚守道德底线;强化纪律作风观念,严守法纪红线,把从严治警的各项要求落实到位。周永康强调,各级政法机关要对教育实践活动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在增强针对性、实效性上下功夫。着力加强学习教育,结合《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读本》,深刻领会核心价值观的精髓要义;着力解决突出问题,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着力促进当前工作,为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着力建立长效机制,推动教育实践活动常态化;着力营造良好氛围,增进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对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的了解、对政法工作和政法队伍建设的支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副书记王乐泉,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出席会议。国务委员、中央政法委副书记孟建柱主持会议。中央政法委委员、中央政法各单位负责人和参加第六期全国政法委书记培训班的省区市政法委书记和部分市、县政法委书记共220余人参加了会议。践行雷锋精神是社会公德建设的需要新的形势下,践行雷锋精神是道德标准的提升,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是民族精神的一种表现,雷锋牺牲50年来,我们走过了这么长的不平凡的道路,但是雷锋没有从我们的民族记忆中抹去,他是实践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道德的楷模,是全国人民学习的光辉榜样。目前,大力开展学雷锋活动,有助于激发人们思想道德建设热情,激扬人们心中蕴藏的美好思想品德,解决道德领域突出问题,匡正道德失范,矫正诚信缺失,提升社会道德水平,引导人们做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者、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实践者、良好社会风尚的创造者。当然,五十年前的雷锋同志的形象,并不是仅仅靠靠英雄自己的豪言壮来实现的。而是通过点滴平凡的,通过自己在生活中的一言一行,来践行自己为人民服务的诺言的。雷锋的行为,就是我们在改革开放的社会所必需的公德。社会在进步,我们的道德观念在提升。如“当代雷锋”郭明义几十年如一日奉献爱心,“最美婆婆”陈贤妹救起小悦悦,“最美妈妈”吴菊萍徒手接住坠楼儿童,“虎妞”杨艳艳面对歹徒挺身而出,他们都以实际行动书写着雷锋精神的最新注解,用感动中国的精神力量支撑起社会的道德大厦。学习雷锋精神,践行雷锋精神,就是我们社会公德提升的新举措。社会公德建设要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为人民服务是一种高尚的道德追求,坚持不懈地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就是要像雷锋那样爱岗敬业,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用“甘当革命的螺丝钉”的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上为国家和人民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就要像雷锋那样,尊重人,关心人,帮助人,自觉做中华民族传统道德规范的实践者,新型人际关系的倡导者,以促进团结友爱、和睦融洽
本文标题: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961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