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汽车理论 > 《汽车底盘构造与检修》课程标准
《汽车底盘结构与维修》课程标准【课程编号】【课程类型】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课程名称】汽车底盘构造与检修【适用专业】中高职贯通职业教育汽车运用技术专业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高职贯通职业教育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专门针对汽车维修高技能人才培养而开设,是汽车运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汽车运用技术人才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本课程构建于《汽车材料》、《机械制图》、《汽车机械基础》等课程的基础上,其功能是使学生掌握汽车底盘机械结构方面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也是为学生学习其它后续专业课程作铺垫。二、设计思路本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遵循学以致用原则,以《汽车运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参照国家职业标准,根据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以必须、够用为度,以掌握知识、强化应用、培养技能为重点,以汽车运用技术专业中的汽车底盘机械系统结构与检修操作相关工作任务为依据设置本课程。课程内容的选取紧紧围绕完成汽车底盘机械系统结构与检修技术所需的职业能力培养,遵循适度够的原则选取相关理论知识,确定专业技能与要求,并融入汽车维修职业资格(三级)的相关要求。根据汽车运用技术专业所涉及到的汽车底盘结构基础知识内容,分解若干教学活动,在理论部分,强调对结构的认识、原理的了解和掌握,在拆装中加深对专业知识、技能的理解和运用,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课程内容组织以汽车底盘结构与检修技术操作中的典型结构与检修为线索设计,包括汽车底盘整体构造和使用性能,底盘各系统总成的结构、工作原理和检修技术等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底盘的传动系、行驶系、转向系和制动系统的结构原理及判断与排除汽车底盘常见故障的能力。课程基于工作任务的设计思想,通过工作任务整合相关知识、技能与素养,将本课程设计为任务引领型课程,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将教学内容和过程融入其中,在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中,完成从信息的收集和工作计划的制定到工作任务的实施以及对工作成果的评价等,并在这一教学过程中达到教学目标。三、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按照典型的汽车底盘系统各总成的结构拆装与检修要求进行汽车底盘机械系统各总成和组件的识别、典型机械总成的拆卸、维护、检测、修复和安装等相关技术操作,达到汽车维修职业技能三级职业标准的相关要求,并养成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团队合作的良好品质,以及从事汽车维修行业吃苦耐劳的精神,并在此基础上达到以下职业能力培养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主要掌握汽车底盘总成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底盘机械系统维修工量具使用规范及安全事项,并能够:1)掌握汽车底盘的总体结构及基本工作原理;2)掌握传动系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与检测工艺;3)掌握行驶系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与检测工艺;4)掌握制动系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与检测工艺;2.技能目标1)能正确使用工具进行维修钳工基本操作;2)能按维修手册的工艺规程对传动系的离合器、手动变速器、传动装置、驱动桥等总成主要零部件进行拆装、检测和修复;3)能按维修工艺对行驶系的悬架、车轮等总成零部件进行检测、修复4)能按维修工艺对制动系的行车制动器(盘式制动器、鼓式制动器)、驻车制动主要零部件进行检测调整、修复和质量检验;5)能按维修工艺规程对转向系总成零部件进行检测和修复和质量检验;3.素养目标1)养成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2)具有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和高度的工作责任心;3)具有积极的合作意识和良好的专业沟通能力;4)严格执行工作规程和安全操作规定;5)具有安全生产、文明生产及环境保护的意识素养;6)具有良好的人际交流能力和积极服务客户的意识。四、参考学时参考学时:192学时五、教学内容和要求项目任务教学内容学习要求参考课时知识要求技能要求1.汽车底盘结构组成与原理认知汽车底盘结构组成与工作原理1.了解汽车底盘的类型、总体构造和基本工作原理;2.熟知底盘基本术语、主要技术参数;3.掌握底盘主要性能指标的定义和作用;4.熟知汽车整体结构与不同传动布置形式。1.认识汽车底盘的各个总成件;2.能识读底盘的术语和主要技术参数;3.能识别汽车底盘整体结构与不同传动布置形式62.传动系统结构与维修1.传动系结构与工作原理了解传动系的功用、结构形式和工作原理能进行传动系各总成部件的拆卸吊装操作42.离合器结构与维修1.离合器的功能与基本呢工作原理2.摩擦离合器的构造原理与调整方法3.离合器操纵装置的类型与组成4.离合器常见故障的分析与维修1.能进行离合器自由间隙测量和踏板的自由行程调整;2.能对周布弹簧离合器总成进行拆卸、检测、安装和调整;.3.能够进行膜片弹簧离合器的拆卸、检测、安装和调整;4.离合器分离不彻底、离合器打滑等常见故障进行诊断和排除。123.手动变速器和分动器检修1.了解手动变速器的功用、类型及变速传动原理;2.掌握同步器的功用、构造和工作原理;3.掌握变速操纵机构的组成与工作原理;4.了解分动器功用、结构原理;1.掌握变速器的检修与调整的方法,能够进行手动变速器的拆装工艺和技术。2、能进行同步器的检查、调整与维修。3、能进行分动器的拆卸、检测和维修。3、能对手动变速器和分动器常见进行故障诊断与排除。124.自动变速器检修1.了解自动变速器的类型与工作原理;2.懂得液力变矩器的结构原理;3.掌握辛普森行星齿轮传动机构的工作原理;4.掌握拉维纳星齿轮传动机构的工作原理;5.掌握离合器、制动器的工作原理;6.掌握控制系统换档控制原理;7.掌握各种电磁阀的结构原理8.掌握自动变速器维护保养工艺方法。1.进行液力变矩器的性能检测;2.对自动变速器进行解体拆装;3.进行行星齿轮传动结构零部件检测;4.对自动变速器进行油面检查、更换ATF油等基本检查和日常维护;5.进行自动变速器油压测试和故障分析;6.能进行自动变速器失速实验和迟滞实验等性能检测;245.万向传动装置结构与检修1.熟悉万向传动装置的类型、功用、结构原理;2.了解十字轴式刚性万向节的不等速性原理;3.掌握准等速和等速万向节的传动原理;4,了解球叉式和球笼式万向节的结构原理及应用。1.进行万向传动装置的拆卸及安装;2.进行球叉式和球笼式万向节的检测维修;86.驱动桥结构与检修1.了解驱动桥的组成、功能及结构类型;2.掌握主减速器、差速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3.熟悉防滑差速器的型式及工作原理;4.了解半轴与桥壳的结构及类型与工作原理;5.掌握驱动桥常见故障的诊断分析方法。1.能够正确使用工具设备进行驱动桥的拆卸与安装;2.按照维修工艺进行驱动桥的检修与调整;4.对驱动桥常见故障进行诊断与排除。123.行驶系统结构与维修1.行驶系的组成及功能了解行驶系的组成及原理,通过性和平顺性对行驶系统的要求。进行行驶系各总成部件的认知和基本检查与维护操作。42.车架与车桥的检查1.了解车架、车桥的种类及结构特点进行车架、车桥的基本检查和维护操作63.车轮、车架与轮胎检修1.了解车轮与轮胎的构造与规格参数;2.熟知车轮与轮胎的性能与选用方法1.能够进行车轮的基本检查、轮胎修补、更换轮胎;2.能够进行轮胎换位、车轮动平衡测试与调整。104.悬架系统拆装与检修1、知道悬架的功能、类型、构造、工作原理;2、熟悉非独立与独立悬架的类型、特点、工作过程;3、了解电子控制悬架的功能、结构及工作原理;1.熟悉悬架拆装前的准备、工具的正确使用;2.能够进行悬架拆装,检修与调整;3.能进行减震器的检查与更换操作;104.转向系检修1.转向系的结构组成与工作原理1.熟悉转向系的功用及类型,掌握转向传动机构的功能;2.了解转向系的结构组成与工作原理;3.掌握转向传动机构的调整方法。1、能够对机械式转向系统、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及转向传动机构进行拆卸、检测、检修。2、能进行转向系统常见故障诊断与检修。82.转向操纵机构和转向器1、熟悉转向操纵机构的构造及工作原理;2、了解转向器的功用、类型、构造和工作原理;3、掌握转向操纵机构故障分析及维修方法。1.进行转向操纵结构的检查与维修操作;2.进行转向器拆卸更换63.液压助力转向装置检修1.了解液压式动力转向装置的工作原理;2.掌握动力转向器的构造及工作原理;3..掌握转向油泵的构造及工作原理1.检查液压助力转向系统油罐、油液、管路、转向泵及转向器工作状态,是否油液渗漏;2.拆卸、检查、更换检查液压助力转向系统部件。64.电动转向系统检修1、熟悉电子控制动力转向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2、了解主要总成和零部件的构造及工作原理1.检查电动转向系统的电动机、转向器、转向传动机构部件;2.维护保养、更换电动转向系统部件65.制动系结构与检修1.行车制动系检修1.行车制动系组成与工作原理;2.掌握盘石制动器结构原理与检修方法3.掌握鼓式制动器结构原理与检修方法。142.制动力调节装置1.了解制动力分配调节装置的类型、结构特点;2.掌握ABS制动防抱死装置结构与工作原理。1.能够进行限压阀、比例阀、感载阀、惯性阀性能检测;2.对ABS制动防抱死装置性能检测与维修。63.驻车制动器结构检修1.了解机械式驻车制动、电子驻车的结构与工作原理;2.掌握驻车制动系统的维修调整方法。1.能够进行驻车制动的检查、维护和调整;2.能够进行驻车制动系统部件更换。8其他机动10考核20总课时192六、实施建议(一)教材编写1.教材建议选用教育部十二五规划中等职业教育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和高等职业教育汽车运用技术专业规划教材。2.自编教材(1)本课程教材编写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的课程设计思想。(2)以“工作任务”为主线来设计教材,结合职业技能鉴定要求,以岗位需要即“必需、够用”为原则来确定教学内容,根据完成专业教学任务的需要来组织教材内容。(3)教材应体现通用性、实用性、先进性,要反映本专业的新工艺、新技术、新知识,教学活动的选择和设计要科学、具体、可操作。(4)教材文字表述要精练、准确,内容展现应做到图文并茂,力求易学、易懂、生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二)教学环境(1)本课程的教学是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提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需要在理实一体化教学环境中进行。(2)课堂教学条件:多媒体教室、理实一体化实践教室、多媒体资料及设备、实物及教具模型。(3)实训条件:参照课程标准的教学任务进行实训室设备配备,能够开展汽车发动机结构与检修的教学和实训,满足40人/班的实训室或实训车间,建议配备6~8人一台(套)的教学设备。实训设备配置如表序号设备名称数量型号与参数1汽车底盘台架4(大众系列、通用系列、丰田系列)2工具配备4举升机、维修作业台、空气站、气动工具、零件车、钳工平台、清洗油盘等成套通用工具:世达成套工具、扭力扳手、活塞环拆装工具、卡簧钳、刮刀、连杆矫正器等3量具配备4塞尺、游标卡尺、千分尺、磁座百分表、量缸内径表、刀口尺、V型铁等(三)教学建议(1)本课程教学应由具有双师资质的汽车专业专职教师,和聘请企业技术骨干兼职教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实施陈述性知识和过程性相结合的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师生比在1:15~1:20左右。(2)本课程的教学组织,建议采用小班、分组的教学活动组织方式。教学方法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法,适宜采用项目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行动导向教学法等宏观教学模式,以及讲授法、讨论法、启发法、表演法、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等因材施教的灵活教学方法。(3)在教学中引入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运用仿真教学、模拟教学等多媒体教育技术,将形象逼真,生动有趣的工艺过程动态演示给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4)在教学过程中,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和团队训练,通过任务引领的项目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完成任务的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5)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提倡采用数字媒体信息化和实物等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真正掌握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四)学习评价(1)以学习目标为评价标准,坚持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引导学生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2)学习评价宜以过程性评价
本文标题:《汽车底盘构造与检修》课程标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9771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