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理论文章 > 七年级历史(上)第67课讲学稿
1第6课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讲学稿班别:姓名:座号:【教学目标】能够说出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了解奴隶主阶级是通过军队、刑法的暴力镇压和思想上的礼仪教化等手段来统治人民的。识读“周初分封略图”,提高识图能力,并注意古今地名(或简称)的关系。通过学习“分封制”和“礼仪教化”,了解它们既有利于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又是中国“尊祖敬宗的孝亲观念和德行”这一优良传统形成的渊源,从而加强孝亲观念。【教学重点】说出分封制的主要内容。【教学难点】理解分封制和礼仪教化的作用,学习设计西周的社会网络图。【基础知识】1、王位世袭制始于______(朝代);分封制盛行于________(朝代)。2、西周实行分封制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封制的主要内容:○1周王的分封。周王把_______和______分给诸侯。称为“____________”。○2诸侯的义务。诸侯必须服从_______的命令,定期到周王室______.________和服役等。分封制的作用:加强了周王室与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密切了西周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巩固了国家的统治。3、夏商西周以___________关系区分尊卑等级。4、西周的贵族阶层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们享有特权;平民阶层隶属于贵族,有一定的人身自由,一般拥有生产工具和家庭副业,是主要的劳动者;奴隶阶层,主要来源于________和触犯刑法的________,毫无人身自由。5、夏商西周国家统治人民的主要手段,通过_______、_______的暴力镇压和思想上的__________等双重手段统治人民。【课堂检测】1.《左传》中所描述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指的是()A.禅让制B.世袭制C.等级制D.分封制2.西周初年,周王分封了71个诸侯国,其中同姓诸侯国有()A.20个B.30个C.40个D.50个3.夏商西周社会区分尊卑等级的标准是()A.才能高低B.血缘亲疏C.财富多寡D.功劳大小4.西周时期,处于社会最上层的是()A.天子B.诸侯C.平民D.奴隶5.下图反映的是殷墟l001号墓葬中发现的无头奴隶骨架。据推测,这些奴隶死难的主要原因应是()A.战斗中阵亡B.起义失败后被斩首示众C.作为祭祀祖先的供品D.作为贵族的殉葬品6.对西周分封制作用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受封者有义务服从周王的统治,治理诸侯国B.密切了西周与各少数民族的关系,稳定了对全国的统治C.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D.形成了众邦林立、脱离中央统治的局面,阻碍了社会发展7.以下是对平民情况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A.一般拥有生产工具和从事家庭副业B.拥有很多奴隶C.毫无人身自由D.在贵族驱使下进行个体劳动8.在“烽火戏诸侯”的故事中,诸侯们之所以能前往的原因是()A.想借机见见周王B.诸侯想去都城求取封赐C.诸侯为了讨好周王D.分封制中规定了诸侯有保卫王室的义务9.商朝时,一名奴隶的命运可能是()A.表现好可以获得人身自由B.到一定年龄可以得到一些生产工具C.可能被杀死殉葬或者成为贵族祭祀的供品D.到一定年龄可以获得人身自由【看图分析】请回答:(1)犹如金字塔形的西周等级示意图,各层分别是代表什么身份的人?2(2)西周为什么要实行分封制?(3)西周分封制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4)你怎样看待这种分封制?第7课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讲学稿班别:姓名:座号:【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了解春秋战国的起止时间,知道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并掌握齐桓公称霸、晋楚争霸、三家分晋、合纵连横的史实。填充《春秋形势图》《战国形势图》,并结合地图讲解有关史实,学习识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培养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收集、整理、叙述有关资料、成语典故,增强收集历史资料的能力及表述能力。【教学重点】体味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乐趣,再现这段历史,提高学习历史的兴趣。【教学难点】体味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乐趣,再现这段历史,提高学习历史的兴趣。【基础知识】1、东周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时期。春秋时期:公元前______年至公元前_____年,春秋五霸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战国时期:公元前______年至公元前_____年,战国七雄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春秋时期_________最先称霸;战国后期________的势力日益强大起来。3、齐桓公霸主地位确立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问鼎中原,_____之战后,确立霸主地位。4、齐桓公称霸的原因:○1东方大国,渔盐之利。○2______改革,国力增强。○3顺应形势,“______________”。5、合纵连横:六国南北联合共同抗秦,叫__________;秦国利用六国矛盾,远交近攻,各个击破,叫_______。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有秦国的_______和魏国的_________等。6、在合纵连横的斗争中,东部各国为了自己的利益,时而追随秦,时而追随楚,由此产生的成语是_____________。【课堂检测】1.下列不属于春秋五霸的是()A.晋文公B.齐桓公C.楚庄王D.秦孝公2.春秋时期争霸中原地区的是()A.宋、楚B.吴、越C.晋、楚D.秦、楚3.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A.王室衰微,诸侯争霸B.王室得到霸主的支持而中兴C.霸主“尊王攘夷”,扶助弱小D.争霸战争激烈,分裂趋势加强4.战国时期是指()A.公元前774~前476年B.公元前475~前221年C.公元前770~前476年D.公元前476~前221年5.战国时期,瓜分晋国的三家是()A.韩、赵、魏B.齐、楚、秦C.齐、楚、燕D.楚、赵、韩6.战国七雄中,地理位置在最西边的是()A.楚国B.秦国C.燕国D.齐国7.战国时期,秦国对六国实施的政治外交策略是()A.合纵B.连横C.和平共处D.“挟天子以令诸侯”8.下列各项中,表明齐桓公霸主地位得到正式承认的是()A.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B.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C.周王派代表参加会盟D.组建强大的军队9.下列典故与春秋末年吴越争霸有关的是()A.尊王攘夷B.退避三舍C.卧薪尝胆D.纸上谈兵【材料分析】子(孔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子又曰:桓公九合诸侯(多次召集诸侯会盟),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①上述材料中涉及到的春秋时的一位霸主是谁?他称霸的原因之一是什么?②齐桓公称霸靠的是什么?
本文标题:七年级历史(上)第67课讲学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9936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