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旅游娱乐 >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认识省内区域第二节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导学案
1第七章认识省内区域第二节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运用地图说出西双版纳的位置。2.知道西双版纳的资源优势。3.熟悉原始热带雨林景观的基本特征。过程和方法:通过读图观察、小组合作探讨等。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观察能力、相互协作能力与分析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懂得我国少数民族的发展离不开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其他民族的大力帮助。2.懂得一个区域的旅游业要长盛不衰,获得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管理,文明旅游,爱护旅游资源。学习重点:1.西双版纳的位置和资源优势。2.原始热带雨林景观的基本特征。3.蓬勃发展的旅游业。学习难点:1.分析西双版纳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2.探讨如何保持西双版纳的可持续发展。课前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学生看书独立完成下列各题。)1.西双版纳位于我国边陲的云南省境内,是驰名中外的。2.西双版纳地处山脉最南端,南部和老挝、接壤,还以澜沧江--湄公河与、等水路相连,旅游资源十分丰富。3.西双版纳地区有个少数民族,族是本区的主体,该族的特色舞蹈有舞和舞,节是她的新年。4.热带雨林良好的隐蔽场所和来源为动物提供了有利的生存条件。西双版纳是除省之外,我国原始热带雨林保存最完整的地方。西双版纳地区发展旅游业的优势有和。5.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多个部门的发展,并增加了和,改善了,促进了西双版纳的发展。二、合作提升:(分别布置各学习小组任务,组内合作把结果呈现在前黑板和侧黑板上。)三、展示交流:(各组汇报学习成果,全班分享。教师适时点拨、指导、及时巩固。)21.旅游业。2.略3.热带动植物资源;民族特色风情。4.交通;商业;城市建设;房地产5.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旅游景点未形成规模、接待未国际化;旅游市场声誉欠佳;景点生态环境压力大;对游客的吸引力不够。6.对景点进行整合改造;加强旅游景点的规划和改造;强化旅游景点的监督和管理等7.热带季风性气候(但有热带雨林的景观)终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季四、拓展延伸:假如你是一位旅游社的业务员,任务是向人们宣传西双版纳旅游资源的优势。请你拟写一份宣传提纲。(1)这里地处边境,可以就近发展边境旅游和出境旅游。(2)(3)五、反思板书:六、达标检测:1.选择题(1)珠江三角洲外资最主要的来源地是()A.台湾地区B.西欧地区C.北美地区D.港澳地区(2)珠江三角洲地区形成的工业基地的性质是()A.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B.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C.全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D.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3)大量外地人口迁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原因是()A.珠三角地区地广人稀B.珠三角自然条件好,适宜人类居住C.就业机会多,工资待遇高D.响应国家号召(4)近几年来,台商投资的热点已经向以下哪个地区转移()A.长江三角洲地区B.珠江三角洲地区C.黄河中下游地区D.东北地区(5)珠江三角洲地区与香港地区的合作中,充当的主要角色是()3A.人才输出地B.资源输出地C.加工厂D.原料输出地(6)下面不属于珠江三角洲外向型经济特点的是()A.当地提供土地B.工厂由当地投资C.样品、设计和技术管理人员来自香港,内地的工人按香港的设计加工产品D.产品销往香港、台湾、美国等地(7)我国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A.海南岛、西双版纳B.广东、广西C.台湾、福建D.东北、西北(9)西双版纳植物种类繁多,有“植物王国”之称,这些植物构成了()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景观B.高山植物垂直变化景观C.热带雨林景观D.温带落叶阔叶林景观(10)西双版纳地区富有民族特色的民居是()A.窑洞B.蒙古包C.竹楼D.砖瓦房2.综合题读珠江三角洲和全国人均GDP增长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变化上,珠江三角洲地区和全国的趋势有何差异:(2)分析这种差异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变大的原因:(3)珠江三角洲的这种变化说明了型经济对区域经济发展有作用。
本文标题: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认识省内区域第二节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导学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001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