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汽车理论 > 《矿田构造学》名词解释
《矿田构造学》是介于矿床学和构造地质学之间的边缘分支学科。矿田构造学具体研究各种构造形迹和构造作用对矿床、矿体的形成和分布的控制作用;同时它还研究成矿诸因素中的构造作用与成矿物质聚积的相互关系,以便更全面深入地认识成矿作用机理。是矿产地质工作者应该掌握的一种专门知识。矿田:矿田是地壳上的某一成矿显著地段,包含着在地质构造、物质成分和成因上具有联系的两个以上的矿床和矿点。矿田的面积一般为十几—百km2矿田构造:是指在矿田范围内,控制各矿床的形成、改造和空间分布的地质构造因素的总和。矿床构造:是指控制矿体在矿床中分布规律及矿体形态、产状、规模的地质构造因素的总和。是矿田构造的组成部分。矿体构造:是指控制单个矿体的形态、产状以及矿体内部结构的构造要素,包括控制富矿段(矿柱)的构造要素。成矿流体:是成矿物质的载体。它既能汲取、溶解、包含各类成矿物质,又能将其运移、输导到有利的构造-岩石空间而富集成矿。真空虹吸作用:在成矿裂隙生成阶段,封闭裂隙生成的瞬间产生真空状态,如果这种裂隙的一端与热液聚集地段相连通,则热液因压力差而被吸入到裂隙中。同时,由于热液在深部所受上覆岩层的静压力,使流体挤入裂隙而上升。地震泵吸作用:在剪切带两盘发生错动时,由于剪切带拐弯处产生扩张空间,流体压力降低,剪切带下部及外部的流体就在压力差的驱动下进入扩张空间,扩张空间就象压力泵一样地吸收流体,称为地震泵吸作用。导矿构造:是沟通成矿流体并引导它进入矿田、矿床范围内的通道。储矿构造:是矿质沉淀的场所,是矿体定位、并决定矿体形态、产状和规模的构造条件。也称容矿构造。纵弯褶皱:是指岩层受到顺层挤压力的作用而形成的褶皱。横弯褶皱:岩层受到与层面垂直的外力作用而发生弯曲形成的褶皱。剪切褶皱:是岩层沿着一系列与层面交切的密集面发生不均匀的剪切而形成的褶皱。底辟(刺穿)褶皱:是地下岩盐、石膏或粘土等低粘性易流动的物质,在构造力或浮力的作用下向上流动,以至刺穿或部分刺穿上覆岩层,使上覆岩层拱起形成的褶皱。柔流褶皱:这是一种固态流变条件下的褶皱作用形成的。热流变褶皱:是一种接触热动力变质构造。岩石圈断裂:切穿岩石圈到达软流圈的断裂。地壳断裂:切穿地壳到达莫霍面的断裂。基底断裂:切穿地壳上部花岗岩质层到达康德拉界面的断裂(切割深度不超过20km)。盖层断裂:切穿沉积盖层到达变质基底顶面的断裂。断层折射:当断裂切穿不同岩石时。倾向或走向在接触面上发生拐折,即断层折射。雁列节理:是一组成雁行式斜列的节理,若雁列节理被岩脉或矿脉所充填,则称为雁列脉。雁列带:雁列节理和雁列脉成带状展布的空间范围叫雁列带。雁列面:穿过雁列带中各个单脉的中心而平分雁列带的中心面叫雁列面。雁列轴:雁列面在雁列带横截面上的迹线叫做雁列轴。雁列角:单脉与雁列脉之间的锐夹角为雁列角。韧性剪切带:又称韧性断层,它是岩石在塑性状态下遭受剪切变形作用而形成的狭长强烈应变带SC组构:S面理是由矿物或矿物集合体的优选定向排列而显示的。C面理是一系列平行于剪切带边界的间隔排列的剪切应变面理拉伸线理:拉伸线理主要发育在面理上,是岩石在韧性剪切作用过程中,其中的砾石、鮞粒、化石、矿物等被拉长呈优选定向排列。A型褶皱:是褶皱轴与拉伸线理平行的褶皱。鞘褶皱是A型褶皱的一种特殊类型,形似刀鞘,常呈扁圆状或舌状,甚至圆筒状。糜棱岩:是由于岩石遭受强烈塑性变形,导致其原岩的结构、构造以及成分发生改变而形成的一类断层岩长石碎斑系:在剪切流动变形的影响下,糜棱岩中的碎斑及其外缘较弱的韧性动态重结晶集合体或细碎粒基质发生旋转,在平行线理的方向上,碎斑两端形成不对称的楔形尾部。“云母鱼”构造:多发育于原岩是石英云母片岩的糜棱岩中,先存的云母碎片在剪切作用过程中发生滑移、分离和旋转,形成“云母鱼”。推覆构造结构:逆冲断层是位移量很大的低角度逆断层。逆冲断层及其上盘推覆体组合而成的大型至巨型构造—逆冲推覆构造或简称推覆构造。剥离断层:是伸展构造区一种平缓产出的铲状大型正断层。同生断层:是一种同生构造,又称同沉积断层或生长断层。是指与沉积作用同时且连续活动的断层,它随深度加大和沉积物加厚而断距加大,其下降盘岩层的厚度大于上升盘相应岩层的厚度,是一种具正断层性质的盆地中的构造类型。侵入体构造:是指岩浆侵入到上覆围岩时,在流动期中和冷凝过程中以及冷却以后,主要由岩浆活动的力量,在侵入体内外形成的各种构造。火成堆积构造:基性超基性岩浆在结晶分异过程中,由于重力分异作用的多旋回性,不同成分的矿物晶体群有规律地依次晶出沉淀,反复多次,形成韵律层带构造。原生流动构造:是在岩浆流动过程中,由于岩浆内部某些先期结晶的矿物颗粒、析离体或捕虏体等,受岩浆流动的影响发生定向排列而成。原生破裂构造:是指侵入岩体在岩浆晚期冷凝阶段发生脆性变形,形成的产状不同、性质各异的裂隙构造。横节理Q:垂直流线和流面的张节理,发育于岩体顶部。纵节理S:平行于流线垂直于流面的陡倾斜节理发育在岩体顶部平缓部位。层节理L:平行于流面,产状一般较缓,常平行于岩体与围岩的接触面。斜节理D:与流面和流线都斜交的两组共轭剪节理,发育于岩体的顶部。边缘张节理:常发育于侵入岩体的边缘,向侵入岩体中心倾斜,并可切割接触面伸入到围岩中,总体呈雁行式排列。边缘逆断层:位于侵入岩体陡倾的边缘接触带,断面向岩体中心倾斜,产状平缓,由岩体内部向围岩逆冲,呈叠瓦状排列,断层面常伸入围岩中。侵入接触构造体系:由岩体侵入前、侵入期和冷凝过程中以及成岩后所形成的各种构造要素组成的构造体系。火山构造:是指火山作用形成的各种构造要素。包括火山喷溢、爆发以及地表下火山侵入体(次火山岩体)及其周围岩石中产生的一系列构造形迹。一个发育良好的未经破火山口阶段的火山构造由火山锥、火山口、火山通道和次火山岩体等组成。火山锥:是指火山喷发或喷溢出地表的火山物质环绕火山喷发中心堆积而成的锥状地质体。火山口:是指火山颈顶部的凹陷,是火山物质向外喷发或喷溢的主要出口,它一般发育在未经剥蚀的现代火山锥的顶部,在古火山地区往往不再保存。火山通道:指火山岩浆源与地表相连接的构造管道。火山穹窿构造:是指岩浆物质向地表运动或向外溢出时形成的大型穹状隆起构造。次火山岩:—是与火山岩在时间、空间和成因上有密切联系的浅成-超浅成的侵入体。其形成深度小于1.5Km,岩石具有明显的斑状结构,岩体内部的原生裂隙及角砾岩体十分发育。在次火山岩发育过程中(侵入—冷凝过程中)形成的一套构造要素,称为次火山岩构造。隐蔽爆发角砾岩体:是指在地下一定深度由气体爆发作用形成的角砾岩体(简称隐爆角砾岩体)。成矿前构造:是指成矿作用前已存在的各种构造要素。成矿期构造:为矿石沉淀过程中发生的构造变动成矿后构造:是指在成矿作用全部结束以后的构造。勘探精度:是指通过矿床勘探工作所获得的资料与实际(真实)情况相比的差异程度。矿床勘探程度:是经过勘探后,对整个矿床的地质、技术和经济特点控制研究所达到的详细程度。勘探深度:是指被探明的矿产储量分布的最大深度。取样:是指从矿体或近矿围岩和堆积物中采集一小部分有代表性的样品用以进行各种分析、测试、鉴定与实验,以研究确定矿产质量、物化性质及开采加工技术条件的专门性工作。化学取样:是指通过对采集来的有代表性样品的化学分析,测定矿石及近矿围岩中的化学成分及其含量的工作。刻槽取样方法:按一定断面规格和长度刻凿一条长槽,把从槽中凿下的全部矿(岩)石作为样品的方法。剥层法:是在矿体上连续或间隔地均匀剥下一薄层矿石作为样品的采样方法。方格法:是在矿体出露部分依一定网格,在网格的交叉点上采取大小大致相同的小块矿石(份样)合并为一个为样品的方法。拣块法:是用用做好的绳网铺在矿石堆上,从每个网格中取出大致相等的小块矿石(份样)合并在一起作为一个样品的方法。打眼法:是在坑道掘进过程中收集岩泥及岩粉合并起来作为样品的方法。全巷法:是把在矿体内掘进的坑道所采出的全部矿石作为样品的方法。最小可靠重量:是指将样品破碎到一定粒级时,在不超过允许误差的条件下所必需的最小重量,即经缩减后的重量。岩矿鉴定取样:指系统或有选择地采集岩、矿石标本以供直接或镜下观察矿产质量及进行有关地质研究的采样工作。矿石加工技术取样:指为查明矿石的选冶性质,进而确定其选矿、冶炼或其它加工方法、生产过程和合理的技术经济指标,为矿山开发可行性提供可靠资料而进行的取样工作。技术取样:或矿床开采技术取样。指为了研究矿石和近矿围岩的物理力学性质而进行的取样工作。松散系数:是指爆破后呈松散状态下矿石的体积与爆破前的矿石自然状态下原有体积之比。
本文标题:《矿田构造学》名词解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0049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