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七年级生物上学期复习提纲2014第一章第一节生物与生物学1.生物是指由生命的物体。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非生物是指没有生命的物质。如石头、沙子、汽车等。2.生物学:研究生命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3、生物的基本特征:①大多数生物是由许多细胞有序构成的。除病毒外大多数生物是由细胞构成的。②生物需要摄入营养③生物要进行呼吸和排泄④生物具有生长发育、繁殖与遗传变异现象⑤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⑥生物具有应激性。3、科学探究最基本的方法:观察和实验。观察可以用放大镜和显微镜。一、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1、认识显微镜观察上图的显微镜,辨认显微镜的每一部分,弄清每一部分的名称和功能。(1)机械部分:镜座、镜柱、镜臂、镜筒、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转换器、载物台、通光孔、压片夹。(2)照明部分:反光镜(含平面镜和凹面镜)、遮光器、光圈。(3)光学部分:目镜、物镜(低倍镜、高倍镜)。2、显微镜的成像原理(放大原理)光线→反光镜→遮光器→通光孔→标本(一定要透明)→物镜→镜筒→目镜(放大成倒立的虚像)→眼。3、显微镜的使用方法(1)取镜和安放:用一手握住镜臂,一手托镜座,放在实验桌上,略偏左,使镜臂对自己。(2)对光:(三转)A.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B.转遮光器,选一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C.左眼注视目镜,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视野。(3)观察:(3)低倍镜观察:A.放玻片标本,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使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B.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注:此时实验者的眼睛应侧面看着物镜头和玻片之间,以免损害镜头和玻片)C.左眼看目镜内,同时反向缓缓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直到看到物像,再稍稍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4)高倍镜观察:(做到先低后高)A.移动玻片,在低倍镜下需要放大观察的部分移动到视野的中央。B.转动转换器,移走低倍镜,换上高倍镜(勿提升镜筒)(5)、收镜(两后,两旁,一竖,一降)取下载玻片,擦干外表,压片夹转后,反光镜垂直,物镜偏到两旁,镜筒下降最低处,送进镜箱,放回原处。5、显微镜高倍和低倍下的区别:注意:(1)正确使用方法:取镜安放对光放置标本观察收镜(2)显微镜中观察的像:倒像,例如“P”“d”(3)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4)排除污点:先移动玻片标本,若污点跟着移动,则说明污点在玻片标本上。再转动目镜,若污点移动,则说明污点在目镜上,若皆不动则说明污点在物镜上。(5)调节标本在视里中的位置:如果在视野中看到的像偏向左上方,则应把装片继续向左上方移动,才能使像在视野中央。(偏在哪,朝哪移。)二、科学探究有三个要素: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有探究的过程、要有结果。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实验→得出结论【实验】探究水温变化对金鱼呼吸次数的影响: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水温升高,金鱼的呼吸次数加快;水温降低,金鱼呼吸次数减少。2.科学探究实验应注意的几个原则:对照试验:得有一个对照组,对照组的作用是对照。①单一变量: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只能有一个变量,(即两个组之间唯一不同的条件)②平行重复:实验中经常要测量几次,对这几次的结果要取平均值,目的是减小偶然因素引起的误差,使实验结果更准确。③实例:有一次小明买回来一袋黄豆芽放在阳光下,下午去打开一看,发现许多黄豆芽变成了“绿豆芽”,小明觉得奇怪。他把这一发现告诉了同学们,他们决定一起去探究。④1、提出问题:光照能影响叶绿素的产生吗?⑤2、作出假设:光照能影响叶绿素的产生。⑥3、制订计划:⑦4、实施计划:甲放在有光照的地方培养,则把乙放在黑暗地方培养。⑧实验及预期结果是:甲中的黄豆芽变绿绿;乙中的黄豆芽不变绿。⑨5、得出结论: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照。⑩6、表达、交流第二章生物与环境第1节、生物生存的环境1、在自然界中,环境是指生物周围的空间以及其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因素。2、自然环境是指水、光、空气、温度、湿度、土壤、岩石等。3、自然界的生物形形色色。种类繁多,分布广泛。不管是幽深的海洋、浩瀚的沙漠、辽阔的天空,还是冰冻的极地、烈日炎炎的赤道,甚至在土壤中,都存在着千姿百态的生命。地球上有不同的环境,水中、陆地(沙漠、草原、高山、森林、赤道极地)、空中。2、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⑴影响生物的环境因素有: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是指影响一个生物生活的同种或其他种类的生物。非生物因素:生物生存环境中的非生物部分。主要有: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等。它们都影响生物的生长、生存和分布。如:极地狐和大耳狐。如短日照可以促进菊花提早开花。⑵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影响生物生存的生物因素有:①同种生物之间的影响(种内关系)---种内互助(蚂蚁)、种内斗争(蜜蜂)。如蚂蚁间的互助,公羚羊之间为配偶争斗。②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种间关系):-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寄生关系,互利共生,互助关系。如蝴蝶与开花植物(互助),菟丝子与大豆(寄生)。、视野亮度细胞的大小细胞的多少高倍镜暗大少低倍镜亮小多第3节、生物对环境的影响1、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2、空气湿度是表示空气的潮湿程度。空气湿度过大或过小都会有利于细菌和病毒的繁殖。空气湿度在45%--55%范围内,病毒死亡较快。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大树底下好乘凉。如牛产粪便污染环境,影响牧草生长;蜣螂清除粪便,改良土壤;不同植被对空气的湿度影响不同;树木可净化空气减少噪音;蚯蚓疏松土壤。总之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实验:“测量不同植被下的空气湿度”分别测定裸地、草丛、灌木丛三个地方的。比较结果:灌木丛草丛裸地。总之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第4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适应生存环境的多种能力。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来,如果不适应环境,就会被环境淘汰。2、每一种生物都具有适应环境的能力(适者生存),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不仅表现在形态和结构方面,还表现在生理和行为等各个方面。如形态上适应的有拟态、保护色等;结构上适应的有鸟有鸟翅、鱼有鳍等;生理、行为上适应的有:鸟类迁徙、夏眠等。保护色:动物具有的与环境色彩相似的外表形状或色泽斑纹。例如,变色龙,沙漠蜥蜴等。拟态:某些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外表形状或色泽斑纹,与其他生物或非生物异常相似的状态。例如,竹节虫,警戒色:如毒蛇,瓢虫的鲜艳斑纹。第三章生态系统和生物圈第一节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1、生态系统:在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生态系统大小不一,多种多样,如,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条河流、一畦农田、一座城市、以至生物圈。2、生态系统的组成:它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是指生物以外的一切非生命的物质和能量,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等非生物因素。生物成分包括绿色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所有生物,并根据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将它们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绿色植物是生产者,它能利用阳光,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是生态系统必不可少的成分。消费者:人和各种动物是消费者,不能制造有机物,只能直接或间接的以植物为食。分解者:细菌、真菌属于分解者能把动植物的遗体或排泄物(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供绿色植物利用。是不可缺少的成分。三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的。3、地球上生态系统的类型多种多样,它们不是孤立的,有着密切的联系。生态系统的类型。根据所处的环境的不同,生态系统可以分为陆地生态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两大类。陆地生态系统包括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沙漠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水域生态系统包括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介于之间的是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被称为“地球的肾”。森林生态系统被称为“地球的肺”第2节、生物圈1、生物圈是指地球上全部生物及一切能够适合生物生存的环境的总称。范围包含大气圈的下层、水圈岩石圈的上层。2、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人类和其他生物共同生活的惟一家园。随人口增长,资源枯竭,环境被破坏,保护生物圈就是保护我们的家园。3、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食物、水、阳光、氧气、适宜的温度等基本条件。第四章绿色植物有机物的生产者一、光合作用1、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1)步骤:暗处理(耗尽原有的有机物)→部分遮光处理(对照,使该处不进行光合作用,注意叶片遮光处要上下两面遮光)→放光照处3-4小时→去黑纸片→酒精脱色【酒精要隔水加热,溶解叶绿素(使现象更明显)】→清水漂洗→加碘液→观察颜色变化(遮光处不变蓝色,未遮光处变蓝色)(2)结论:绿叶只有在光下才能淀粉。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2、探究光合作用场所的实验:提出问题:是否只有绿叶才能进行光合作用?作出假设:只有绿叶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原理:绿叶的叶肉细胞中有叶绿体,内有叶绿素,叶绿素能吸收光能。)制定计划:①选取植物(银边天竺葵的叶片既有绿色处也有非绿色处)的根、茎、叶柄等非绿色部位,进行对照。②实验用具和方法同上一实验。③步骤:同1.(1)④结论:绿色植物含叶绿体的器官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叶是其制造有机物的主要器官。3、光合作用的有关知识点:⑴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储藏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藏在所合成的有机物里,并且放出氧气。这个过程叫做光合作用。⑵公式:⑶条件(光)、原料(二氧化碳和水)、场所(叶绿体)、产物【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和氧气】⑷实质:光能→化学能(能量转变);无机物→有机物(物质转变)即: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⑸意义:①植物自身需要;②人与动物最终的食物来源和氧气来源⑹应用:①农作物的合理密植;②温室“气肥”(二氧化碳)的使用第2节、绿色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1、什么是无土栽培:根据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无机盐种类和数量的不同,用水和各种不同比例的无机盐配制成植物培养液来栽培植物,这种方法就是无土栽培。2、无机盐是植物生长不可缺少的物质,其中,需要量最大的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它们被称为植物营养的“三要素”。氮肥能促进叶浓绿茂盛,缺氮肥叶色发黄;磷肥促进根系发达,缺磷肥新根少,生长缓慢。钾肥促进茎杆粗壮,缺钾肥植株不高,叶边似火烧,生长不旺。3、植物需要的水和无机盐是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来的。根的作用是:①固着植物体,使茎挺立。②从土壤中吸收水和无机盐,供给植物体生长发育的需要。4、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在根尖。从植物体的最尖端到生长着根毛的区域叫做根尖。根尖的结构包括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四部分。根毛集中生长在根尖的成熟区,使根的表面积增大很多倍,有利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因此,成熟区是植物根部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5、细胞吸水或失水主要决定于与细胞液浓度的大小。当周围水溶液的浓度比细胞液的浓度小时,细胞就吸水;反之,细胞就失水。因此,放在清水中的萝卜吸水、涨大;放在浓盐水里的萝卜失水、皱缩。细胞吸水的原理:植物细胞液浓度细胞周围水溶液的浓度植物吸水植物细胞液浓度细胞周围水溶液的浓度植物失水植物根吸水的原理:植物根毛细胞液浓度周围土壤溶液浓度:吸水植物根毛细胞液浓度周围土壤溶液浓度:失水6、导管是植物体内输送水分和无机盐的通道。一般情况下,根毛细胞内溶液的浓度总是比土壤溶液的浓度大,土壤里的水分就会渗入到根毛细胞里,再向表皮以内的细胞逐步渗入,最后进入导管。同时土壤里的无机盐也被植物吸收进入导管第5章人体的物质和能量来源于食物第1节、饮食与营养1、人类的生长和生活离不开食物,我们能够从食物中获取的营养物质包括-----糖类、蛋白质、脂肪、水、无机盐、维生素。2、淀粉的检验是用碘酒,淀粉遇碘液变蓝。富含淀粉的物质:馒头、米饭、土豆、红薯等3、蛋白质遇到高温会凝固。富含蛋白质的物质:瘦肉、牛奶、豆腐、鱼等4、脂肪能在纸张上留下“油斑”。富含脂肪的物质:大豆油、花生油、动物脂肪等第2节、营养物质的作用1、作用:①建造我们的身体。②给我们提供能量。③
本文标题:七年级生物知识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017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