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销售管理 > 三国鼎立教学设计方案孙秀义
望海学校历史学科教学设计1案例名称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8课三国鼎立科目历史教学对象望海学校七年一班提供者孙秀义课时1课时教材版本人教版单元第四单元一、教材内容分析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国家陷入分裂割据局面,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战乱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但同时促进了民族融合,南方经济得到空前发展,科学技术显著进步。三国鼎立正是在大分裂时期实现了局部统一,从而为西晋的短暂统一和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教材基本上落实了《课标》中关于“初步了解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的要求,简单介绍了两次重要的战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这两次战役与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黄巾起义使得东汉政权名存实亡,在镇压起义的过程中,各地官僚趁机扩张势力,形成割据,并为争夺地盘进行混战。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因果明确,脉络清晰,易于被学生接受和理解。教材涉及到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知识结构呈开放性,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给为广阔的活动空间。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能力1、知道三国鼎立局面形成过程中的著名历史人物曹操、诸葛亮,了解文学描写和历史真实之间的不同。2、了解历史上著名战役官渡之战与统一北方的关系、赤壁之战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系3、简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过程及它对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4、指出三国的大概地理位置,提高识图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学生通过课前查找与本课相关的历史材料,学会收集有效信息的方法,从而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及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问题探究与提问,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口头表达的能力3、通过音频《滚滚长江东逝水》,联系历史知识创设历史情景4、通过设置游戏对地图上错误信息的查找,使学生加深三国时期地理位置的认识5、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共同探索知识的能力,并能得出简单的结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历史情境想象,使学生感受分裂割据混战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进而产生对和平的向往,认识到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2、通过对赤壁之战中曹操失败原因的分析,使学生明白骄兵必败的道理,懂得应该正确估量自己的实力。3、通过从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到三国鼎立局部统一局面的形成了解曹操、诸葛亮作为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对我国历史进步所起的作用。4、通过《三国志》和《三国演义》的对比,区分历史资料与文学作品的不同,培养学望海学校历史学科教学设计2生求实、求真的科学态度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对三国人物有浓厚的兴趣,一些学生看过《三国演义》和相关读物,对三国中的人物及主要故事情节都很熟悉,很容易进入历史情境;同时在小学语文课中学过《赤壁之战》一课,对赤壁之战的有关问题有一定的认识和评价。在中学初一课本中学习过曹操的作品《龟虽寿》与《观沧海》,对曹操有一定的认识。七年学生在智力方面,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有较快发展。望海学生平时知识面窄,具体形象成分仍起重要作用,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显著地发展起来,但认识能力还不高,仍带有片面性和表面性;在个性方面,学生的自我意识有了迅速的发展,要求独立自主,有自我教育的要求。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根据本节课故事性强和图文并茂的特点。我从学生年龄特征出发把学生课外已有的喜闻乐见的历史知识和课本的新知识结合起来。因此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我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历史情境、问题情境和轻松、活跃、民主的课堂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在自己对知识的归纳过程中,掌握新知识,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学会评价历史人物,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1、人教版新课标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2、制作好多媒体课件。3、学生预习第18课,查找刘备、诸葛亮、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资料六、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的音频,大家知道这首曲子叫什么名字吗?歌曲里涌现的人物大家熟悉吗?听完这首歌,大家应该知道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吧?学生回答歌曲的名字。(如果学生回答不出的话,教师说出答案:滚滚长江东逝水,由杨洪基演唱的)情景导入,引发动机(多媒体展示《三国演义》主题曲的视频)合作探究学习新知一、官渡之战(BC200年)——奠定了曹操1、东汉末年,在镇压黄巾大起义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割据一方的军阀。他们为了扩张自己的势力,彼此长期混战。刀枪剑戟带给人民无尽的灾难和痛苦,同时也使北方的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人口集中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出现了“白骨露于野,学生通过地图直观感受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的形势学生回答:在这种情况下,人民渴望早日结束战乱,过上课件显示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地图设置情景,调动思维望海学校历史学科教学设计3统一北方的基础曹操势力日益增大的原因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重视人才经济上:奖励农耕实行屯田军事上:官渡之战千里无鸡鸣”的现象。2、那么,是谁顺应历史的潮流,是谁顺应人民的愿望,结束了这种战乱局面呢?3、曹操要统一天下,必先统一北方。而在北方的各派军阀中,实力最雄厚的是谁?其次是谁?4、曹操要统一北方,必先击败实力雄厚的袁绍。那么,曹操的势力是如何发展壮大的呢?(课件显示曹操势力发展壮大的材料。5、随着曹操势力的壮大,曹操与袁绍展开了决战,这就是著名的官渡之战。(动态显示《官渡之战形势图》)6、师生一起归纳:官渡之战时间交战双方战争过程战争特点结果7、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打败了袁绍。那么,曹操为什么能以少胜多打败袁绍呢?8、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官渡之战以后,曹操陆续消灭了袁绍的残余力量,又陆续地消灭了一些军阀,基本上统一了北方。过渡:我们说曹操是一个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同时也是一个诗人,大家有没有学过他的诗呢?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曹操的雄心壮志,那么,在曹操统一北方之后,他下一步的计划是什么呢?和平安定的生活。学生回答:曹操学生看示意图作答学生思考曹操统一北方的背景,拿出课前查找的曹操的相关材料,进行讨论分析。师生一起归纳带着问题思考为什么在官渡之战中曹操能胜利学生阅读书本103页“动脑筋”的内容,进行自主学习与探究,边看书边抓住课文中的有效信息思考问题,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与讨论得出结论。思考平时生活中因为心理因素而导致成功和受到挫折的例子学生回答学生齐声回答:《龟虽寿》并背诵展示曹操头像及曹操势力发展壮大的原因呈现过程,形成表象动态显示《官渡之战形势图》归纳总结,形成概念让学生换位思考,体验历史人物;合作探究,突破重难点;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换位思考,体验历史人物;合作探究,突破重难点;望海学校历史学科教学设计4二、赤壁之战(208)——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1、刘备、孙权势力的扩张2、赤壁之战(208年)显示赤壁之战的示意图曹操统一了北方,又想乘势统一全国。但这时南方有两股势力可以和他相抗衡。依附于荆州的刘备,自称是东汉皇族的后裔,在军阀混战中,不甘寄人篱下。他听说诸葛亮有安邦定国之策、济世安民之术,便请他出来相助,于是就有了“三顾茅庐”的故事。(生讲故事)11、设身处地:假设你是当年的诸葛亮,你会怎样分析天下形势?12、刘备在诸葛亮的帮助下,力量不断地壮大。208年,曹操率领二十多万大军南下,想要统一天下。孙权、刘备组成五万联军,在赤壁与曹军展开决战。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请看录像《火烧战船,曹操逃跑》。13、师生一起归纳赤壁之战时间交战双方战争过程战争特点结果14、(课件显示)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都是我国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这两次战争的主角都是曹操,却出现了不同的结局。那么赤壁之战中军事上居于诗篇回答:统一南方。进而统一全国学生看形势图回答:一个是江南的孙权,一个是依附于荆州的刘备。割据江东的孙权,统治比较稳固。学生看图说话:诸葛亮画中的三个骑马者是刘备、张飞、关羽,后面还跟着一个挑着担子的随从。他们是去拜访隐居在隆中的诸葛亮,请诸葛亮出山辅佐刘备的。这个成语故事就叫作“三顾茅庐”学生看录像《火烧战船,曹操逃跑》。学生归纳回答学生分组讨论,在讨论完毕后举手讲述自己的看法:(1)曹操自恃有20万大军,滋长了骄傲自满的情绪(2)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在南方容易得传染病(3)采用战术错误,用铁链把战船连起来。船一着火就会蔓延很快。课件展示《南方形势图》展示事例,开阔视野显示三顾茅庐图画播放三顾茅庐图片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引起学生的主动思维呈现过程,形成表象课件展示原因望海学校历史学科教学设计53、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显示三国鼎立示意图优势的曹操为什么会失败?(分组讨论:从战争双方去找原因)15、有人说,那天晚上恰好刮东风,是天意。你怎么看?(引导学生分析曹军的失败是必然性和偶然性交互作用的结果,而必然性占据主导地位,是导致曹军大败的主要原因)16、如果那晚没有刮东风,曹操会失败吗?(在会与不会的激烈争论中,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实际上最根本的是当时统一的客观条件尚未成熟。)17、赤壁之战是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赤壁之战后,三方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新变化。曹操退守到黄河流域一带,不敢再轻易南下。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势力得到巩固。刘备乘机占领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地区,又向西进占四川。这样,三个军阀的势力相当,谁也打败不了谁,但又都不具备统一全国的条件。这样就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18、(课件显示《三国鼎立形势图》)问:是哪三国?生答后指出:三国鼎立的局面相对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局面,是实现了几个大范围的局部统一,因此是历史的一大进步。(课件依次显示三国成立情况)首先看魏国成立情况(一起读)。那么蜀国呢、吴国呢?19、下面根据三国鼎立知识一起回答:政权名称魏蜀吴创建者时间都城如学生如果提到借东风这个问题的话,就让学生思考怎样评价那天是刮东风学生分组讨论,在讨论完毕后举手讲述自己的看法学生看图回答学生看图回答师生共同完成通过新闻发布会的形课件显示《三国鼎立形势图》课件依次显示三国成立情况望海学校历史学科教学设计6三国经济的治理和开发1、曹魏屯田2、诸葛亮治蜀3、东吴开发江南三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是结合当地的地理优势的。夷州,即今天中国的哪个地方呢?由此可见,台湾自古以来是我国神圣领土的一部分。任何分裂祖国领土的行为都不会得到成功。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总结:总的来说,三国鼎立是从分裂到统一的过渡,转变时期。为西晋的短期统一乃至隋朝的大一统奠定基础,从这个角度看它是历史的进步。式由学生完成魏国处于中原地区,农业发达,曹魏重视屯田。蜀国重视与西南少数民族的关系,诸葛亮是我国西部开发的功臣。吴国的造船业发达,卫温曾经到达夷州回答:台湾(激发起爱国主义感情)抓住课文中有效信息,思考并回答问题。进行乡土历史的熏陶学生发言(认识到三国时期是历史的进步,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图片给学生留下感性认识,激发兴趣。拓展思维通过对“东汉末年到三国鼎立是不是历史的进步?”的探究,使学生认识到三国鼎立相对于东汉末分裂割据的进步性。学生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历史人文素养,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情感升华“你最喜欢(或崇拜)哪一位历史人物?为什么?”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实现本课的情感目标,由理入情教学流程图七、板书设计:三国鼎立导入新课合作探究,学习新知拓展思维情感升华情境导入主动学习培养人文素养由情入理望海学校历史学科教学设计7第18课三国鼎立一、官渡之战和曹操统一北方1、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2、曹操势力的壮大3、官渡之战──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二、赤壁之战1、赤壁之战前的形势2、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三、三国鼎立1、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2、三国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①曹魏重视农耕②诸葛亮治蜀③吴国开发江南八、教学反思本节课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播放《三国演义》电视片主题歌的音像资料,为学生学习本课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和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并能结合初一学生的特点,把学生课外已有的知识和课
本文标题:三国鼎立教学设计方案孙秀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043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