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
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多彩的课余生活》活动方案一、活动目标1、培养学生从小具有良好的兴趣爱好,学会合理利用课余时间,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2、从小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具有良好的生活、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精神。二、活动方式开展有意义的课余活动,如参加体育活动,文艺活动,看有益的书、报、影视片,学习一项或多项特长(如画画,书法,乐器演奏,表演,下棋类等),学做家务活……三、活动安排第一阶段:讲解分析过程(2课时)1、师生共同学习第一单元四篇课文,了解什么是课余生活。2、学生交流自己目前的课余生活。3、布置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多彩的课余生活。第二阶段:记录自己的课余生活(3课时)1、讲解记录课余生活的方法:日记、表格、画图等多种方法。2、学生每天用喜欢的方式记录自己的课余生活。第三阶段:探寻他人的课余生活(3课时)1、通过观察,用多种方法记录身边同学的课余生活。2、通过采访,用多种方法记录身边除同学外的人群的课余生活。3、通过查询,用多种方法记录名人的课余生活。第四阶段:汇报展示(3课时)1、学生写出自己本次实践活动的感受。2、利用课堂时间,让学生们展示自己整个实践过程中积累的资料。六、教师小结本次活动引导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持续按生活计划书制定的计划去做,合理安排课余时间。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走进秋天》活动方案课前分析:秋天是多彩的季节,是收获的季节。学校地处乡镇,学生比较容易接触到农村的环境,有比较便利的条件收集农田里的各种作物样本,观察秋天的各种变化。结合语文课本里的内容,可以更好的开展本次活动。让学生领略大自然的神奇,激发他们探究自然的兴趣,同时体会美好生活是勤劳的人们创造的。在活动中,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关于秋天的知识,了解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和特点,提高综合素质。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查询,了解有关秋天的自然常识。2、锻炼学生收集资料、观察描述的能力,扩展学生的知识面。3、通过实地考察,动手制作标本、树叶贴画、摄影绘画等活动,锻炼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4、丰富学生的心灵,体会和发现大自然的美,培养团结协作意识。教学重点、难点:指导学生用多种方法去了解认识体会秋天。运用多种手段来展示成果。教学过程:第一阶段开题(2课时)一、猜谜导入:画谜:秋师:秋天已经来了,你喜欢不喜欢秋天呢?说说你的理由。(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师:有的同学喜欢秋天,有的不喜欢,但是秋天可不管这些,它就这样来了。让我们一起走进秋天,去感受一下这个美丽的季节。(板书课题:走进秋天)二、引导学生提问,根据学生的兴趣,确定研究子课题。关于秋天,你想知道些什么问题,或者你想在秋天里做些什么呢?(秋天的气候变化、秋天里植物的变化、秋天里动物的行为、秋天的果实、秋天的诗词文章、秋天的节日活动……)归纳子课题。三、根据学生的兴趣分组,制定小组活动计划,指导研究方法。1、出示并指导填写小组活动计划表。(表略)2、对于我们感兴趣的问题,我们怎么来找答案呢?⑴问;⑵查(电脑、书籍、报刊);⑶亲自观察和收集(实物)。哪一种最直观、最有说服力呢?(第三种)那我们就尽可能地到实地去观察,去采集收集。3、对我们得到的成果该怎么保存并很好的展示给大家呢?⑴说;⑵写;⑶画;⑷拍摄;⑸采集实物制作标本。4、小组同学进行分工,要考虑每个同学的条件和特长进行安排。四、交流小组活动计划,进行评价和修改。五、接下来就请各小组同学按照计划去行动吧。第二阶段活动阶段(6课时)一、各小组汇报交流活动情况,根据各小组的问题进行指导。1、指导写好观察日记。2、指导做标本。3、与美术老师合作指导做树叶贴画。4、与语文老师合作指导词句诗文积累和习作。5、与信息老师合作指导上网搜集资料。6、与科学老师合作指导学生了解自然常识。二、阶段性成果交流,引导学生学会表达,学会总结反思,学会深入思考,学会合作与倾听,学会互相激励。三、准备成果展示1、各小组汇总成果2、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展示3、确定小组展示的形式和方法过程安排第三阶段成果展示阶段(3课时)一、学生用各种形式展示他们的成果二、内容:(1)手抄报、剪贴报(2)绘画、摄影、标本展示(3)树叶贴画评比(4)诗词朗诵(5)作文第四阶段评价反思阶段(1课时)1、自我评价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写感想总结2、互相评价评一评哪个小组的活动组织得好。哪位同学的表现有特色。3、教师评价结合课堂表现、成果展示和学生评价给以评语。三年级上册综合活动《探寻中华传统文化》活动方案一、设计理念: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目的是以语文课程的整合为基点,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强调语文学习与生活的结合,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语文是母语教育学科,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新课标》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目标。《了解中华传统文化》是人教版新课标小学三年级上期的第二次综合性学习活动。要求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收集、查找、调查、访问、交流等方式,对自己感兴趣的一些中华传统文化进行了解。在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自豪感。二、活动目标:1、通过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对中华传统文化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通过了解中华传统文化,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学习交流与合作,学习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写一篇介绍中华传统文化的小论文或办一期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手抄报。3、通过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与熏陶,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4、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培养学生语文综合学习和实践的能力。三、活动安排:(一)第一阶段:活动准备。时间:1课时;主要内容:弄清传统文化的内涵,讨论确定学习内容,选择生活中自己感兴趣的一项传统文化,与兴趣相同或相近的同学组成研究性学习小组,选举组长,拟订出学习活动计划;(二)第二阶段:活动开展。时间:6课时;学习内容:各小组按计划收集整理资料并作好展示、交流准备;(三)第三阶段:成果展示。时间:3课时;主要内容:交流展示收集整理的传统文化资料及学习成果;(四)第四阶段:总结评价。时间:2课时;主要内容:评选优秀作品、先进学习集体和个人,对整个活动进行总结评议。六、活动过程:第一阶段:活动准备1、教师准备(1)帮助学生弄清传统文化的内涵,阐明本次活动的目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向学生传授学习方法,推荐相关学习网站、书籍、资料,指导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2)根据教学内容制作课件。2、学生准备(1)弄清传统文化内涵,根据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传统文化,确定出五个比较具体的学习板块:传统戏曲——京剧、中华民俗——春节习俗、民族艺术——书法国画、中华国术——武术、民族文化——民间传说等。(2)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内容,组成学习活动小组,每组推荐一名组长,确定活动目标,进行组内分工,拟定出活动计划,交给老师审查修改,准备开展综合性活动。(3)讨论确定活动方式(如网络搜索、书报杂志查找、观看影视资料、调查访问等)。第二阶段:活动开展分组开展“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综合性学习,搜集和整理有关资料。板块一传统戏曲——京剧(第一学习小组)学习了解内容:传统戏曲——京剧1、京剧起源、唱腔与流派2、京剧角色:生、旦、净、末、丑3、有趣的脸谱4、著名表演艺术家、唱段综合性学习过程:1、搜集资料:指导学生分头查找资料,利用网络、书报或访谈,全面了解号称国剧的传统戏曲——京剧的相关情况,并作好文字记录。2、整理资料: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筛选、归并,形成相关材料备用。3、启发思考:在学习、搜集、整理传统戏曲——京剧资料的过程中,有什么认识或感受?4、完成作业:指导学生根据搜集、整理的资料,独立或合作完成一篇介绍京剧的小论文或学唱一段京剧。板块二中华民俗——春节习俗(第二学习小组)学习了解内容:中华民俗——春节习俗1、春节的来历2、春节的习俗:贴春联守岁放爆竹吃汤圆拜新年。。。。。。3、春节期间的节日活动:舞龙舞狮扭秧歌、打连萧。。。。。综合性学习过程:1、搜集资料:指导学生分头查找资料,利用网络、书报或访谈,全面了解春节传统习俗,作好文字记录。2、整理资料: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筛选、归并,形成相关材料备用。3、启发思考:在学习、搜集、整理中华民俗——春节习俗资料的过程中,有什么认识或感受?4、选题写作:指导学生根据搜集、整理的春节资料,独立或合作完成一篇介绍春节习俗的小论文或学习一段秧歌(连萧)舞。板块三民族艺术——书法、国画(第三学习小组)学习了解内容:民族艺术——书法、国画1、中华书法、国画艺术的起源、形成、特点2、书圣、画圣及中国历史上有名的书法家、画家与作品3、文房四宝与中国书画4、当代书画名家与作品综合性学习过程:1、搜集资料:指导学生分头查找资料,利用网络、书报或访谈,全面了解中华民族艺术的奇葩——书法和国画,作好文字记录。2、整理资料: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筛选、归并,形成相关材料备用。3、启发思考:在学习、搜集、整理中国书法、国画资料的过程中,有什么认识或感受?4、完成作业:指导学生根据搜集、整理的书法、国画资料,独立或合作完成一篇介绍中国书法、国画的小论文或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完成一幅书法(绘画)作品。板块四中华国术——武术(第四学习小组)学习了解内容:中华国术——武术1、中华武术的起源与发展2、中华武术的主要流派与特点3、中华武术对世界的影响4、荧屏上的中华武术综合性学习过程:1、搜集资料:指导学生分头查找资料,利用网络、书报或访谈,全面了解中华传统武术,作好文字记录。2、整理资料: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筛选、归并,形成相关材料备用。3、启发思考:在学习、搜集、整理中华武术资料的过程中,有什么认识或感受?4、完成作业:指导学生根据搜集、整理的中华武术资料,独立或合作完成一篇介绍中华武术的小论文或学习一段中国武术。板块五民族文化——民间传说(第五学习小组)学习了解内容:民族文化——民间传说1、阅读中国古代关于天地、自然、人类起源的民间传说,如《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夸父逐日》、《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等。2、了解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内容。3、搜集家乡的民间传说故事。综合性学习过程:1、搜集资料:指导学生分头查找资料,利用网络、书报或访谈,了解民间传说,作好文字记录。2、阅读整理:对搜集到的民间传说进行认真阅读、筛选,形成相关材料备用。3、启发思考:在搜集、阅读、整理民间传说的过程中,有什么认识或感受?4、完成作业:指导学生根据搜集到的民间传说资料,整理或讲述一个民间传说故事。(可独立完成,也可合作完成)第三阶段:成果展示利用课堂时间,同学们对学习、了解、搜集、整理的中华传统文化资料进行交流,在老师的指导和同伴的互助下,交流展示学习成果,为本次综合性学习的总结评价作好准备。第四阶段:总结评价1、评选优秀传统文化小论文、书画作品等。2、评选大家喜欢的传统戏曲、中华武术表演及民间传说故事。3、评选本次综合性学习先进集体、个人。4、以小组为单位,对本次综合性学习情况开展自评、互评。5、教师对本次综合性学习结果进行总结、点评。七、学习评价:1、学生评价:在个人自评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同学互评,组长做好记录。评价结果纳入学生语文发展性评价之中。2、教师评价:由语文教师对每一位学生在本次综合性学习中的表现进行考核评价,重点考查学生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及学习效果。三年级上册综合活动《奇妙的手工,无穷的乐趣》活动方案活动目标:1、喜欢手工活动,能运用剪、折、粘的办法进行手工活动。2、能合理利用周围生活中的废旧材料来美化生活,增强环保意识。3、培养孩子丰富的想像力。本学期拟定完成的内容及时间安排:1.第一阶段:折纸2.第二阶段:用生活中的废旧材料制作作品,美化生活。3.第三阶段:用各种材料,采用剪、折、粘等方法组成一幅情景画面。保障措施:1.提前备课,强调让学生准备好材料。2.按计划
本文标题: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050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