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高中地理教学基本要求》第三篇知识点梳理
地理学科教学基本要求第三篇岩石圈专题8、大气物质组成和垂直分层1、大气的物质组成:干洁空气(主要氮、氧)、水汽、尘埃。2、水汽和尘埃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二氧化碳和水汽对地面有保温作用,臭氧能吸收紫外线,是生物免遭过量紫外线伤害。3、大气垂直分层由下而上依次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散逸层。4、对流层特征:①气温随高度上升而下降,原因是热量来自地面,平均每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6.5℃(原因:近地面大气主要通过吸收地面辐射而升温)。热带地区,对流层厚度较厚,夏季,对流层厚度较厚。②对流层中水汽、尘埃多。③对流运动显著,④形成复杂多变的天气变化。5、平流层特征:①气温随高度上升而上升,原因是臭氧吸收紫外线;②平流层大气作水平运动,平流层有利于高空飞行,原因是天气晴朗、能见度高、大气水平流动。6、中间层又称高空对流层,气温随高度上升而下降。7、热层又称电离层,气温随高度上升而急剧上升,原因:吸收紫外线。该层能反射无线电波,也会出现美丽耀眼的极光。8、大气圈的保温作用:地表吸收太阳的短波辐射而增温,地面以长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给大气,近地面大气增温后,又以长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返回给大地(大气逆辐射),正因为大气逆辐射的存在,大气的保温作用得以实现,即使在夜间降温也不会太多。专题9、行星风系1、风向是指风的来向。2、地表太阳辐射分布不均,受热地区气温高,暖空气会作上升运动,形成低气压;受冷地区气温低,冷空气会作下沉运动,形成高气压,同一水平面出现气压差异,空气从高气压吹向低气压,形成风。3、山谷地区,白天吹谷风,*(原因:白天,山顶气温高,形成低气压,山谷,气温低,形成高气压,风由山谷沿着山坡吹向山顶。)夜晚吹山风,(原因:夜晚,山顶气温低,形成高气压,山谷,气温高,形成低气压,风由山顶沿着山坡吹向山谷。)4、沿海地区,白天,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原因:白天,陆地气温高,形成低气压,海洋气温低,形成高气压,风海洋吹向陆地。夜晚,相反。5、大气环流的意义:把热量和水分从一个地区输送到另一个地区,从而使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水汽、热量得到交换,调整了全球水热分布。6、气压带和风带分布规律:(左图)7、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在一年中会作周期性移动,七月,气压带和风带北移,一月南移8、高气压控制地区,气流以下沉为主,是降水较少的地区,南北回归线附近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的大陆中西部,大多是炎热干旱的热带沙漠气候。9、低气压控制地区,气流以上升为主,是降水较多的地区,赤道附近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形成终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南北纬60°附近地区,受副极地低气压带影响,气流辐合上升,形成锋面雨,也是降水较多的地区。10、终年受西风带控制地区,形成常年温和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11、热带稀疏草原气候是在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的交替控制下形成的。12、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气候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控制,气候温和湿润。1)热带雨林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多雨。成因:常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分布:赤道附近2)热带草原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干季湿季交替。成因:受赤道低压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分布: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之间。3)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全年高温,有明显旱季和雨季。成因:海陆热力差异和气压带和风带移动影响。分布:亚洲南部和东南部地区。4)热带沙漠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少雨。成因:受副热带高气压或内陆信风控制。分布: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的中西部地区。5)亚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成因:海陆热力差异。分布:亚洲东部,我国秦岭—淮河以南。6)地中海气候:特点: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成因:副高压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分布:南、北纬30°--40°大陆西部。7)温带海洋性气候:特点:冬不冷夏不热,全年湿润。成因:终年受西风带控制分布:南北纬40°--60°大陆西部。8)温带季风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少雨。成因:海陆热力差异。分布:亚洲东部,我国秦岭—淮河以北。专题10、季风1、季风气候在亚洲东部和南部最为典型。(读书本89页:亚洲季风图)东亚季风亚欧大陆气压分布太平洋气压分布风向特点形成原因夏季印度低压(也称亚洲低压)夏威夷高压东南风温暖湿润,给东亚各地带来丰沛降水海陆热力差异冬季蒙古、西伯利亚高压(也称亚洲高压)阿留申低压偏北风寒冷干燥南亚季风风向特点原因夏季西南风高温潮湿海陆热力差异和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夏季,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形成西南风)冬季东北风温暖干燥2、受季风气候影响的地区,一年中有明显的旱季和雨季的变化,夏季降水若过于集中,容易导致洪涝灾害。季风区,夏季大多比世界同纬度地区气温偏高,冬季大多比世界同纬度地区气温偏低。3、季风气候最大的优点是:雨热同期,夏季热量、降水充足,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的气候条件。季风气候的不足是:夏季风强弱变化是发生旱涝灾害的根本原因,夏季风强的年份,雨带长期滞留北方,往往出现北涝南旱,夏季风弱的年份,雨带长期滞留南方,往往出现南涝北旱;冬季风控制下,我国大部分地区气候寒冷干燥,强大的冬季风南下,常给一些地区造成低温冷害;我国北方春季普遍少雨,华北更是“春雨贵如油”。4、理解我国东部地区雨带的移动规律:4、5月雨带在南岭(广东、福建等地);6、7月在江淮地区,7月中以后移至华北东北,江淮地区进入伏旱专题11、台风、寒潮、梅雨1、(书本95页气旋图和99页反气旋图)2、台风是中心最大风力达到12级以上的热带气旋,主要发生在夏秋季节,多产生于北纬50—200之间的热带洋面。影响我国的台风多源于菲律宾以东洋面,主要影响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造成狂风、暴雨、巨浪等。气旋气压分布低气压水平气流四周流向中心北半球水平气流逆时针南半球水平气流顺时针垂直(中心)气流上升运动天气状况阴雨天气典型天气台风反气旋气压分布高气压水平气流中心流向四周北半球水平气流顺时针南半球水平气流逆时针垂直(中心)气流下沉运动天气状况晴朗干燥典型天气伏旱、寒潮3、寒潮主要发生在秋末到初冬季节,寒潮的发源地主要是西伯利亚地区,寒潮给各地带来大风、霜冻、暴雪、沙尘暴等灾害性天气。4、冷锋天气主要发生在秋冬季节,冷锋过境时,常出现大风、降温、雨雪等天气,冷锋过境后,天气转好、气温下降,气压上升。5、暖锋天气主要发生在春季,暖锋过境时,常出现连续性降水,暖锋过境后,气温升高,气压降低,天气转晴。6、梅雨的性质是准静止锋,每年6月中旬到7月上旬,北上的暖气流与南下的冷气流势均力敌,相持于江淮,出现阴雨连绵、闷热潮湿的天气。专题12、人类活动和气候1、主要温室气体有二氧化碳、一氧化氮、氟利昂等,二氧化碳的主要来自矿物燃料、森林火灾、生物呼吸等。气候变暖引起冰川融化增多,海平面上升、岛屿和沿海低地淹没;改变各国农牧业结构,台风增加;传染病流行等。全球气候变暖采取的有效措施有:改变能源结构,采用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植树造林;加强国际合作等。2、酸雨的主要成因:燃烧矿物能源,排放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等酸性气体随降水降落地面,当PH值小于或等于5、6时,称为酸雨。酸雨对环境会造成哪些危害?导致森林枯死、土壤酸化、腐蚀建筑、淡水生物死亡等。措施:优先使用水电、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啊,利用新技术,减少酸性气体排放。3、平流层臭氧(能吸收紫外线)的减少主要与人类使用氟利昂有关,臭氧洞最严重出现在南极上空。臭氧减少,甚至出现臭氧洞会产生哪些危害?过强紫外线辐射,影响人体健康,生物生长;加快橡胶制品老化、燃料褪色等。4、城市热岛效应:城区气温高于郊区气温的现象。城区气温高,空气作上升运动,近地面形成低气压,郊区气温低,空气作下沉运动,近地面形成高气压,风由郊区吹向城区。解决城市热岛最有效的措施有:除城市建设科学规划外,最有效的措施是增加绿化和水域面积。
本文标题:《高中地理教学基本要求》第三篇知识点梳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0597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