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政治学》】三国家理论(一)民族国家与现代国家建设
三、国家理论(一)民族、国家与现代国家建设(一)从传统国家到现代民族国家1、从古至今国家形态的演变(民族国家形成的历史轨迹)(欧洲)国家形态演进的历史:最早出现的普遍性的国家形态是古希腊的城邦国家。城邦国家衰落后,取而代之的普遍性国家形态是罗马帝国。“罗马灭亡之后,在西欧的广阔空间中形成了以封建割据为基础的统一的基督教世界。”一方面是林林总总的封建邦国,另一方面又是凌驾于这些邦国之上的一统权威——教皇,罗马教皇成为整个西欧社会的无上权威。教皇把这些大小邦国联结而成为一统的基督教世界。在基督教把整个封建的西欧联合为一个大的政治体系的情况下,普世世界国家成为中世纪占统治地位的国家形态。但是,在资本主义经济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其他社会力量和政治力量的推动下,各种以王朝名义命名的政治共同体逐步获得了独立性和主权,并最终取代了基督教普世世界国家。在王朝国家时代,国家对国内居民进行了强有力的政治整合,并促成了王朝国家基础上的经济整合和文化整合,逐渐塑造出了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这个新的民族共同体形成以后,就成为国家共同体内一股足以抗衡王朝政权的强大社会力量,甚至与王朝发生摩擦和冲突。最终,民族与国家的二元关系又通过民族与国家融合的方式得到协调,形成了一种以民族对国家的认同为基础的国家形态,并取代了王朝国家。这种全新的国家形态,就是民族国家。周平:《对民族国家的再认识》,《政治学研究》2009年第4期。三、国家理论(一)民族、国家与现代国家建设1、从古至今国家形态的演变(民族国家形成的历史轨迹)(1)城邦国家(city-states)第一,西方最早的国家形式是城邦,它形成于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6世纪的古代希腊。第二,城邦国家的特征:小国寡民第三,城邦制度衰落后,欧洲进入帝国时代。(2)帝国(Empire):帝国的含义一般有两种理解:A、狭义:帝国一般是指领土辽阔,统治民族众多,拥有持续传统的强大君主制政体国家。而且帝国称号的使用一般需要国际上普遍的认同。帝国的国家元首在汉语中一般称为皇帝,但也常使用音译(如奥古斯都、哈里发、苏丹、沙皇等)。三、国家理论(一)民族、国家与现代国家建设B、广义:广义上帝国的含义要宽泛很多,只要是统治或支配的地域广阔,在国际上或某一地区强盛一时的国家,就可以被称为帝国。且不论政体是否为君主制,这些国家本身一般并不称自己为帝国。现代的“帝国”更多是带有象征意义的,而并非指其实质的政体,著名的有日不落帝国、大英帝国、希特勒统治时期的德意志第三帝国(纳粹德国)、罗纳德·里根提出的邪恶帝国(苏联帝国)、被称为新罗马帝国的美利坚帝国(美国)。“帝国的特征就是指将集权的政治权威强加给松散界定的领地,这些领地上居住着许多不同的社会和种族群体。”(戴维·赫尔德,2001,466)一般认为,帝国对内具有强制性、对外具有扩张性。帝国还具有自主性,即帝国是一种自足的世界,帝国的自足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从客观而言,帝国是一个比较封闭的空间,止步于“蛮族”。帝国并没有一个清晰明确的边界,如果没有“蛮族”的挑战,帝国会持续处于扩张状态。在古代世界,帝国往往与文明的发展同步,一个庞大的空间性帝国留下的是一个辉煌的文明,如罗马文明、埃及文明、中华文明等。汤因比指出:“任何大一统国家都不会包容整个地球,都达不到名副其实的大一统。但是,就那些生活在其政权之下的人的主观感受而言,这些国家确实是大一统的,它们看上去并且让人觉得是整个世界。”帝国心态还包括一种文明与野蛮的区隔,帝国自认为是文明的中心,肩负教化野蛮人的责任。A、艾森斯塔得:《帝国的政治体系》B、芬纳:《统治史》C、许倬云:《大国霸业的兴废》D、汤因比:《历史研究》罗马帝国VS中华帝国三、国家理论(一)民族、国家与现代国家建设三、国家理论(一)民族、国家与现代国家建设三、国家理论(一)民族、国家与现代国家建设三、国家理论(一)民族、国家与现代国家建设(3)封建国家“中世纪”经历了封建国家、等级国家和绝对君主国家三个时期。封建国家实行领主制,领主在得到分封土地的同时,也得到了这块土地的“特恩权”,即行政、立法、司法、军事、铸币等全部权力,由此形成了封建割据状态。在这些分散的封建邦国之上,则是统一的基督教权威——教皇,基督教把整个封建的西欧联合为一个大的政治体系。(4)绝对君主制国家(绝对主义国家)A、到16世纪,欧洲大多数国家建立了强有力的君主制,其中法国和普鲁士是绝对君主制度的最好代表。在绝对君主制下,君主大权独揽,等级会议作用衰落。B、尽管君主专制国家是具有统一主权的国家,但是它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C、绝对君主制形成了一个领土相对完整的主权独立国家,对整体的民族利益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三、国家理论(一)民族、国家与现代国家建设三、国家理论(一)民族、国家与现代国家建设(5)现代民族国家(Nation-State)中文的民族国家概念,来自于英文的nation-state,即民族-国家是对一种特定的国家形态的概括。作为民族与国家相结合的产物,民族国家既有民族的内涵,又有国家的内涵,是两者的有机结合。一般来说,只有当民族与国家两者合为一体,即国家内只有单一的民族,国家的领土界限与民族居住地范围相同,而且文化与政治已经逐渐融合,才符合“民族国家”的纯粹含义,但是实际上大多数民族国家是一种多民族的混合体,它们共同享有以下几个特征(“三要素说”):领土、人口、主权(“四要素说”还包括政府)。三、国家理论(一)民族、国家与现代国家建设2、民族国家的要素和概念(1)民族国家的基本要素(或者说基本特征)从本质上看,民族国家就是以民族对国家的认同为基础的主权国家。民族国家之所以是现代国家,是因为它拥有边界精确划分的领土、享有对内对外的国家主权、具有现代性的国家统治体系以及以国(民)族和国(公)民为基础。A、领土(疆域):传统国家有边陲而无边界,现代国家有确定的边界。B、国家主权:主权是一个国家的最高权力。国家主权表现在对内和对外两个方面。对内主权是指国家对内一切事务具有排他性的最高统治权,对外主权是指国家在对外事务上的独立自主的决定权。代表人物:布丹、格老秀斯、卢梭等。国家主权理论反映了民族国家形成过程中对统一市场和民族发展的需求,虽然它为绝对君主制中王权的加强提供了理论基础,但也为王权向人民主权过渡奠定了基础。此后,主权在民成为现代民族国家的基本原则之一。C、人民(人口):“民族国家是人民的国家。要全面实现和巩固民族对国家的认同,国家就不能只属于某些人,而应该属于这个国家的所有人或民族的所有成员,即属于全体人民。只有当人民认同国家,把国家视为自己的国家的时候,才能实现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真正统一。”(周平,2009)D、国家统治体系(政府):三、国家理论(一)民族、国家与现代国家建设(2)民族国家的概念界定问题A、汉语学术界的界定①民族学、人类学的进路②政治学的进路B、西方学术界的界定安东尼·史密斯:族群是民族的基础,民族国家是由族群组成的国家。。。本尼·迪克特、哈贝马斯:C、一种综合性的视角(肖滨,2009)①在领土-主权层面,民族-国家是划定边界的主权国家;②在族体-国族层面,民族-国家是由族体整合和融合而成的国族-国家;③在个体-公民层面,民族-国家是国民-国家。[民族与国家的关系]“民族与国家的关系在不同的社会历史和条件下有不同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但却聚焦于一个根本性的问题,这就是民族是否把国家当作自己的国家,即民族是否认同国家。这意味着,民族与国家形成何种关系,取决于民族是否认同国家。民族与国家认同关系的形成,又取决于民族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周平,2009)三、国家理论(一)民族、国家与现代国家建设(二)民族国家语境中的“民族”(Nation)1、作为政治学概念的民族A、强调民族的客观、客观要素;B、从文化、政治和心理等层面去界定民族的含义(海伍德《政治学》P132)。就政治学意义上的民族概念而言,目前有两点基本共识:①民族(Nation)不是国家(State),更准确地说,民族不是国家统治组织;②民族是国家性的政治共同体,作为政治共同体,民族总是涉及领土、主权以及国家统治组织(State)这些基本要素。这样,民族作为政治共同体,其实质乃是国族。2、民族与民族的构成3、民族形成中的建构和演化4、族际关系与族际整合三、国家理论(一)民族、国家与现代国家建设5、民族主义(1)概念:民族主义(Nationalism),亦称国民主义或国族主义,为包含民族、人种、与国家三种认同在内的意识形态,主张以民族为人类群体生活之“基本单位”,以作为形塑特定文化与政治主张之理念基础。其基本主张为:民族为“国家存续之唯一合法基础”,以及“各民族有自决建国之权”。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经常(并非总是)无从区分。开化的社会过去大多强调民族共同体,而最近则着重于由国家或政府陈述的文化或政治共同体。(2)含义(理解民族主义的三种维度,史密斯:《民族主义》):①作为象征系统的民族主义②作为意识形态的民族主义:自由主义/保守主义/扩张主义/反殖民主义的民族主义(海伍德:《政治学》P139)③作为民族集体情感的民族主义三、国家理论(一)民族、国家与现代国家建设王绍光:《民族主义与民主》三、国家理论(一)民族、国家与现代国家建设三、国家理论(一)民族、国家与现代国家建设三、国家理论(一)民族、国家与现代国家建设三、国家理论(一)民族、国家与现代国家建设三、国家理论(一)民族、国家与现代国家建设三、国家理论(一)民族、国家与现代国家建设6、民族与现代国家建设世界上很多国家都面临的一个挑战是如何把不同的民族组织在一个国家内,而民族观直接影响着现代国家的组织形式。在国家建设的意义上,世界上流行着两种民族观:(1)政治化的民族观:斯大林的民族观、民族四要素(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着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共同体。这样,民族就有了自决性质,即把一个国内的族群看作是政治集团,强调其整体性、政治权力和领土疆域。存在的问题:以苏联民族问题为例进行分析(2)文化性的民族观:这种民族观其实是族群关系的一种表达,“族群”多用于表示多族群国家内部具有不同历史、不同文化传统(包括语言、宗教)甚至不同体质特征但保持内部认同的群体,这些族群在一定程度上是该社会中的亚文化群体。参考文献:1、马戎:《理解民族关系的新思路——少数族群问题的“去政治化”》,《北京大学学报》2004(6);2、杨光斌:《政治学导论》(第四版),2011,P123):三、国家理论(一)民族、国家与现代国家建设(三)作为民族国家要素的“国家”(Nation)1、国家的起源(1)暴力说:国家的产生是由于原始部落发生冲突,较强的部落用暴力征服较弱部落的结果。代表人物:考茨基、杜林和、巩普洛维奇(2)神权说--神权说认为,神是宇宙万物的最高创造者和最高主宰者,一切权力均来自于神。代表人物:阿奎那、董仲舒(3)契约说--契约论者认为,国家的产生是人们互相缔结契约的结果,是共同协议的产物。代表人物:格老秀斯、斯宾诺莎、霍布斯、洛克、卢梭(4)功利说--功利主义出现于19世纪的英国,为国家产生的正当性提出了不同于契约论的解释。功利主义把趋乐避苦视为人的行为的唯一动机,把“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作为评价是非善恶的价值标准。代表人物:边沁、詹姆斯·密尔、约翰·斯图亚特·密尔。(5)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理论: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理论基础,对国家的起源、演变、本质和职能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理论。三、国家理论(一)民族、国家与现代国家建设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这一经典文献中指出:“国家决不是从外部强加于社会的一种力量。国家也不像黑格尔所断言的是‘道德观念的现实’,‘理性的形象和现实’。勿宁说,国家是社会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产物;国家是表示:这个社会陷入了不可解决的自我矛盾,分裂为不可调和的对立面而又无力摆脱这些对立面。而为了使这些对立面,这些经济利益互相冲突的阶级,不致在无为的斗争中
本文标题:【《政治学》】三国家理论(一)民族国家与现代国家建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068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