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地理卷(十九)区域可持续发展综合测试卷(90分钟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4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低碳经济具有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环境友好的突出特点。读2007年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分类图,完成1~3题。1.下列关于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南方高于北方B.第二阶梯高于第三阶梯C.东部低于中部D.安徽高于湖南解析:读图可知,南方大部分省区属于低碳区和相对低碳区,而北方大部分省区属于相对高碳区。因此,南方低碳经济发展水平高于北方。答案:A2.乙省成为低碳区的主要原因是A.产业结构轻型化B.能源需求量少C.森林覆盖率较高D.环境承载力高解析:乙省为广东省,该省以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重化工业所占的比重较低,所以该省成为低碳区。答案:A3.下列促进甲省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措施中,合理的是A.加大油气的开采量,调整能源结构B.集中发展高技术产业,改变产业结构C.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能源的利用率D.延长煤炭产业链,促进产业结构多元化解析:甲省为山西省,油气储量少,对能源结构的调整影响较小;与东部沿海省份相比,该省发展高技术产业的优势并不明显;煤炭产业链的延伸虽然有助于提高附加值,但也有可能加重环境污染;随着能源利用率的提高,可减少能源的消耗,减少污染物和废弃物的排放。答案:C右图为某种灾害性天气系统控制下形成的卫星云图照片。读图,完成4~5题。4.获取该云图所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A.GISB.GPSC.RSD.WPS解析:获取该云图主要是卫星遥感,为RS技术。答案:C5.GIS技术在该灾害性天气系统的救灾过程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下列选项能够借助GIS技术实现的是①预测该天气系统精确的发生次数②预报该天气系统的移动方向③预测该天气系统的影响范围④预估该天气系统造成的损失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该灾害性天气系统为台风,台风发生的次数受多种因素影响,GIS技术目前很难做到精确预测发生的次数。答案:D我国某中学地理兴趣研究小组沿图Ⅰ所示甲、乙、丙、丁四地进行生态调查,图Ⅱ是他们调查某地后所作的一水井周边景观示意图。读图,完成6~7题。6.图Ⅱ所示生态现象最可能出现在图Ⅰ所示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解析:根据图Ⅱ水井周边的景观可以看出,离水井越近,植被越少,说明离水井越近,植被破坏越严重,这是由过度放牧所致;根据四地的经纬度可判断,四地依次位于大兴安岭、内蒙古高原、横断山区、青藏高原,因而图Ⅱ所示的生态现象出现在乙地。答案:B7.治理图Ⅱ所示地区环境问题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是A.大面积植树造林B.退牧还草,建设人工草场C.禁止放牧D.退耕还林、还草解析:图Ⅱ所示地区生态环境问题为土地荒漠化,主要是由过度放牧导致的。因此,退牧还草,建设人工草场是合理的措施。该地区自然植被为草原,不适合大面积植树造林;禁止放牧不符合该地区实际情况,应为合理放牧。答案:B生物承载力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具有提供可再生资源和吸收二氧化碳能力的土地面积的总和。下图为生物承载力占全球比重居前十的国家。读图,完成8~9题。8.下列土地类型中,对巴西生物承载力贡献最大的是A.热带雨林B.热带草原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解析:巴西的亚马孙地区分布有面积广阔的热带雨林,雨林光合作用强、生物循环旺盛、生物生长迅速,群落生产力高,对巴西生物承载力贡献最大。答案:A9.有同学认为对巴西生物承载力贡献最大的土地类型的生物承载力具有不稳定性。最可能的原因是A.树木的生长周期长B.生态系统比较脆弱C.树木高大茂密,光合作用差D.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解析:雨林中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而土壤中的养分较少,因此雨林植被一旦被毁,养分遭受强烈淋洗而很快丧失,雨林生态系统很难恢复。答案:B读黄河三角洲钓口地区1986~2004年海岸线变化图,完成10~11题。10.图示地区最易出现的环境问题是A.水土流失B.土地沙漠化C.土壤盐碱化D.水污染解析:此处地处于黄河三角洲,地势低平,地下水水位高,干旱季节蒸发旺盛,再加上人类不合理灌溉,极易出现土壤盐碱化。答案:C11.影响图示地区海岸线变迁的主要原因是A.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B.黄河中游的水土保持工作C.河流流量大减D.人为破坏大堤解析:海岸线明显后退,说明泥沙淤积数量减少。而黄河泥沙主要来自于中游地区的黄土高原,所以黄河中游地区的水土保持影响该地海岸线变迁。答案:B渭干河流域位于天山山脉与塔里木盆地之间,是塔里木盆地北部水量较大的河流之一。该流域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蒸发量大,农作物生长全靠灌溉,成为典型的绿洲农业区。读渭干河流域示意图,完成12~13题。12.图中四县,农业生产条件最好的是A.拜城B.新和C.库车D.沙雅解析:新和县位于山前冲(洪)积扇上,地形平坦开阔,土层深厚肥沃,有渭干河流经,且渭干河在新和县上游汇集了众多支流,径流量较大,加之夏半年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农业生产条件最好。答案:B13.渭干河曾经是塔里木河的重要支流之一,但目前已无水流入塔里木河中。推测导致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是A.降水大幅度减少,蒸发旺盛B.地质灾害频繁,河水下渗量增加C.水利设施的修建,过度引水D.人们植树造林,提高植被覆盖率解析:渭干河流域位于气候干旱的塔里木盆地中,结合该区域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特征可判断,导致渭干河目前没有汇入塔里木河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加剧,水库及引水设施的修建、大量引用河水致使渭干河干涸,以及人们在利用水资源时存在渠系严重渗漏、大水漫灌、工农业生产单位耗水量偏高等问题。答案:C区域城市规模(通常指某类城市人口总量)分布主要有三种模式:首位分布模式(即一个国家的首位城市与第二位城市的规模差距,比起其他相邻位次城市的差距大得异乎寻常的分布)。位序—规模分布模式(即在一个国家或区域里,城市大小排位顺序数字与其规模呈现显著的反向相关,即位序数字越大,规模越小)。介于前述两者之间的是过渡分布模式。读图,完成14~16题。14.根据材料和图分析,首位分布模式、位序—规模分布模式和过渡模式依次是A.甲、乙、丙B.乙、丙、甲C.甲、丙、乙D.乙、甲、丙解析:首位城市与第二位城市的规模差距最大的是乙,因此乙表示首位分布模式;而甲图中,城市大小排位顺序数字与其规模呈现显著的反向相关,因此甲表示位序—规模分布模式,则丙表示过渡模式。答案:D15.区域城市规模分布为乙模式的国家,其位序为“1”的城市面临的城市问题是A.城市交通拥挤B.城市劳动力缺乏C.城市空心化D.人口年龄结构老化解析:位序为“1”的城市人口规模远大于位序为“2”的城市,说明该地区人口过度集中在首位城市;首位城市人口过度集中易出现交通拥堵、就业困难、住房紧张、环境质量下降、社会秩序混乱等问题。答案:A16.丙模式A.位序前三位城市规模差异较小B.城市化水平较低C.人口集中在位序第1位的城市D.无“城市病”问题解析:丙模式中,位序1、2、3的城市人口规模差距较小,通过图中信息无法判断其他选项是否正确。答案:A鹤岗是一座老工业基地,也是欠发达地区,曾为国家做出过巨大的贡献,但其自身发展也处在了难以为继的地步。2011年鹤岗被确定为全国第三批资源枯竭型城市,国家的支持给鹤岗注入了活力,“抢抓新机遇,再造新优势,实现新发展”成为鹤岗重铸辉煌的当务之急。据此完成17~18题。17.鹤岗市的优势资源是A.铁矿B.有色金属矿C.煤炭D.铜矿解析:鹤岗市是我国著名的煤炭工业城市,煤炭资源丰富。答案:C18.鹤岗市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可采取的措施是A.大规模兴建工业园,压缩农业生产B.禁止开采资源以减少污染C.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D.扩大资源开采和深加工,大力发展经济解析:鹤岗市工业园要适度,不会大规模建设,为了保障粮食生产也不会压缩农业生产。同时煤炭资源的开采不能禁止,也不能盲目扩大规模,要有计划地开采。可以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答案:C西气东输管道通过了我国黄河、淮河、长江三大流域,沿线地貌单元交错、地质条件差异大,水土流失严重是十分突出的环境问题。由于管道施工、伴行道路的建设等对原始地貌及植被的破坏,会对管道沿线的水土流失起到加剧作用,因此,管道沿线的水土保持任务十分艰巨。据此完成19~20题。19.下列西气东输一线管道经过地区中,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A.轮南至哈密段B.嘉峪关至武威段C.靖边至临汾段D.郑州至南京段解析:靖边至临汾段位于黄土高原地区,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答案:C20.根据管道沿线所经地貌,分别采取了不同的水土保持治理方式和防风固沙工程措施。下列措施适宜在新疆推广的是A.草方格固沙B.修建截水墙、挡土墙C.修建排水沟D.浆、干砌石结构的护坡解析:西气东输管道经过的新疆地区以沙漠和草原景观为主,因此为防止工程对当地自然环境的破坏适宜采用草方格固沙的工程措施。答案:A读日本跨国公司对外投资动机统计表(单位:%),完成21~22题。对外投资动机中国新加坡美国英国印度维持和扩大市场46.268.878.783.356.1拓展新市场56.728.133.337.561.4对日本逆进口35.212.524.18.324.6向第三国出口29.137.518.520.829.8向海外分散生产基地27.931.330.629.221.1获取廉价劳动力61.915.61.94.259.6回避汇率风险12.618.829.633.312.321.决定日本投资表中五国的共同主导因素是A.市场B.政策C.劳动力D.工业基础解析:由表中数据可知,“维持和扩大市场”“拓展新市场”均是日本投资五国的主要动机。答案:A22.向第三国出口是日本投资新加坡的主要动机之一,主要是由于新加坡A.巨大的市场潜力B.地理位置优越,海运便利C.劳动力充足且价格低廉D.工业体系健全,协作条件好解析:新加坡紧邻马六甲海峡,是世界的十字路口之一,地理位置优越,且海运便利,便于产品的出口。答案:B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6分)二、综合题(共56分。)23.(14分)读甲、乙两幅区域图和A地区气候资料表,完成下列问题。地区1月均温7月均温土层冻结期年降水量A地区-20℃21℃8个月600毫米(1)简述乙图中所示国家的地形特征。(2)填表完成图中①②两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并分析由此造成的汛期差异。补给类型汛期差异比较①河流②河流(3)写出甲、乙两图中A、B两地的农业地域类型,并比较两者在农业分类中的共同点。答案:(1)地势东南高、西北低;(2分)东南部以高原、山地为主,西北部以平原、盆地为主。(2分)(2)补给类型汛期差异比较①河流以雨水和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2分)春汛和夏汛(2分)②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1分)无明显汛期(1分)(3)A——商品谷物农业。B——乳畜业。(2分)共同点:商品农业、现代农业、密集农业。(答出两点即可,2分)24.(15分)贵州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能源丰富,经济较为落后但发展潜力巨大。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贵州及周边地区图。材料二花江示范区位于北盘江花江河段峡谷两岸,喀斯特分布面积达88.07%,曾经是贵州省喀斯特石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地区,岩石裸露面积高达80%以上。1997年森林覆盖率面积只占示范区3%,水土流失面积占80%,基本上无农业生产条件,仅靠石缝中浅薄的土壤进行原始耕作;水资源总量虽然丰富,但石漠化程度高,山高坡陡,无水资源赋存条件。(1)分析花江示范区石漠化危害严重的自然原因。(2)分析花江示范区基本上无农业生产条件的主要原因。(3)说出甲地区在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4)试提出打造“生态化”宜业、宜居的贵安新区的合理性措施。答案:(1)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且集中于夏、秋季;喀斯特地貌区土壤发育不良,土层较薄;植被覆盖率低;地表崎岖不平,山高坡陡。(4分)(2)山地多,平地少,地形崎岖,耕地面积小;地
本文标题:【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2016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配套(十九)区域可持续发展综合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078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