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金融资料 >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与中西部金融联动发展的若干思考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与中西部金融联动发展研究张望(作者单位:江苏银行上海分行)内容摘要:本文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特点和功能出发,初步分析研究了上海与中西部金融发展的比较优势,以及存在合作联动发展的机遇与潜力,对如何促进中西部金融发展并为上海创造更广阔的发展腹地提出了相关建议。关键词:上海中西部金融发展一、上海与中西部金融业的比较优势1、上海与中西部金融发展现状的特点比较。从功能与发达程度比较,上海与中西部金融具有较为明显的特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四个主要成就与特点,主要体现在已经初步实现“四个基本形成”,基本形成适合国内外投资者共同参与的、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市场体系,已经形成包括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外汇市场、期货市场、票据市场、黄金市场等在的齐备市场体系;基本形成以具有行业领导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金融机构为骨干、中外资金融机构共同发展的多元化的金融机构体系,包括各类商业银行营运中心、金融租赁、货币经纪公司在内的功能型、创新型金融不断发展;基本形成与我国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的金融产品创新和交易中心;基本形成符合国际通行惯例、规范有序的交易制度和法律体系等金融发展环境。上海国内金融中心的地位已经确立,创新、定价中心的功能,集聚和辐射效应正不断显现。与上海相比,中西部金融业仍处于不发达或欠发达状况,人才队伍、创新能力、发展规模、赢利能力、管理能力等,都弱于上海地区,比较而言,特点主要有:一是金融组织体系尚欠完善,金融机构的网点密度与资产总量远落后于东部,原国有大型金融机构逐步收缩布局,地方商业银行逐步发展,其他股份制逐步加大布局力度;二是民间金融较为活跃,根据有关部门研究,民间借贷、股东和职工集资等比较活跃,中小企业利用民间资本融资较为普遍。三是中心城市金融相对发达,县域及农村金融相对落后,呈现明显的二元金融特征;随着中西部开发战略的实施,武汉、重庆、郑州等地也在加快区域金融中心建设,这些中心城市的金融机构较为集中,法制化环境也在不断完善,具有较强的金融服务能力和水平,创新和发展能力也在逐步提高。四是农村金融机构改革发展呈现加快态势,主要在近期监管部门鼓励中西部发展村镇银行、小贷公司等农村金融机构。这对增强农村金融机构供给能力,丰富金融服务内容具有积极的作用。五是直接融资比例较低。表现在通过资本市场融资比重不高,上市公司规模和数量都低于东部沿海地区,这与中西部地方经济的发达程度具有一定关系。六是金融生态环境与中西部未来金融发展及区域金融中心发展的要求尚有一定差距。金融法制环境、基础设施环境、信用环境、风险控制环境、人才环境、政府服务环境、市场监管环境等需要明显改善和加强。尤其在农村和县域经济,金融生态环境需要加大建设力度。中西部与上海及中西部地区金融发展比较表地区05-08年GDP08年金融机构存款05-08年金融机构08年金融机构贷款05-08年金融机构2008年人均产值平均增长率(人民币亿元)存款年平均增长率(亿元)贷款年平均增长率(美元)上海11.53%35589.0715.13%24166.1212.89%10529浙江12.65%35481.2018.88%29658.6720.10%6078江苏14.18%38063.3818.59%27081.0618.48%5700陕西13.83%10790.8718.73%6056.8214.99%2675河南13.60%15255.4215.10%10368.0511.72%2872甘肃11.33%4745.6717.42%2768.4412.53%1775湖南12.73%10971.718.52%7115.2815.73%2569湖北12.85%13574.9518.37%8752.0115.71%-重庆13.4%8102.0019.19%6384.0319.10%2595全国平均10.25%47800016.77%32000015.66%3266.8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及各地统计局网站2、上海与中西部金融发展的比较优势。一是从金融业的发达程度看,上海具有绝对的优势。无论是金融机构、市场体系、人才资源、生态环境,金融文化等方面,上海金融机构体系和市场体系要明显优于中西部,对经济的支持和社会的服务能力与水平,都要强于中西部;二是从金融服务需求的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看,中西部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经济是金融发展的基础,国家振兴中西部经济战略,给未来中西部创造了巨大的市场潜力,从上表的比较可以看出,中西部地区05年-08年经济保持了快速发展势头,高于国内平均水平。05年-08年中西部贷款增长也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不少地区增长速度高于上海。但由于中西部地区金融发展总体落后,经济快速发展,金融有效供给弱于金融需求,从金融供给角度看,随着西部开发和振兴中部战略实施,需要不断增强金融机构组织体系的发展,尤其是原来国有银行调整机构布局,从县域经济撤离,给股份制银行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创造了新的发展空间,所以未来中西部机构发展的市场需求空间非常可观。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贸易、金融中心,虽然市场规模很大,但随着对内对外开放的扩大,大量中外资银行集聚,银行同业竞争日趋激烈,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末,仅上海银行业机构数量约3200家,机构数量逐步接近饱和,竞争不断加剧,上海辖区内的金融供给已经呈现大于本地区的金融需求的态势。从监管部门的研究成果看,近年来上海资金对周围地区处于向外流出状况,说明上海金融发展更多需要加强对长江三角洲和全国的服务,才能克服自身市场局限的不利局面。三是上海与中西部部分区域金融中心各自具有区域集聚辐射的比较优势,上海只有与这些区域金融中心加强合作,才能真正实现上海服务全国的目标。上海目前的区域优势是长三角,人才、信息、资金、机构、监管、市场等方面的合作联动已经展开,如形成区域票据市场、区域的资金流动、人才交流、机构互设、风险提示与监管协调等等。而在中西部地区,重庆、武汉、郑州等地,已经开始推进区域金融中心建设,发挥区域的金融集聚辐射功能。如重庆,目前渝中区集中了重庆50%以上的金融中介服务机构、30%的证券营业部、78%的期货营业部和全部在渝外资金融机构,渝中区各类金融机构达到380家,开启了渝中金融业发展的新时代。形成了功能辐射重庆市及周边地区的金融组织体系,是重庆乃至西部地区金融机构数量最多、金融产品最齐、金融集聚度和辐射力最强、金融发展效益最好、金融生态环境最优的地区。目前正在实施三大金融工程,即渝中区实施金融聚集、金融生态以及金融创新三大工程,助推长江上游金融核心区建设。再如武汉,金融历史积淀深厚。武汉历史上就是中国内陆十分重要的金融集聚地。交通区位优势。武汉地处华中腹地,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科技人才优势。武汉科教实力雄厚。全市有58所高等院校等等。“十一五”期间,着力增加金融机构,做大金融市场,丰富金融产品,改善金融环境,建设设施先进、信息灵敏、服务高效、融资功能和辐射力较强的金融机构总部和区域管理总部聚集区;初步建立区域金融中心的框架,成为区域性的银团贷款中心、票据业务中心、资本市场中心、产权交易中心、保险业务中心、金融教育研究中心和金融后台服务中心。四是中西部具有明显的综合成本优势。重庆、武汉、郑州等区域中心城市,不仅高校人才资源丰富,相比沿海地区,武汉在人力、土地资源、生活、办公用房、业务处理人员等方面成本更低。据测算,如金融机构将总部或后台中心设于武汉,综合成本比长三角地区可降低40%左右。3、上海与中西部金融合作联动的理论分析。除了上述比较优势看,不同地区,尤其是非均衡发展地区,存在互补合作的基础是微观基础存在一致性与差异性的统一。概括地说,区域间的一致性保证了区域融合:两个或更多不同的区域,彼此间必定具有某些相同的特性,或是区位优势,或是政策导向,或是市场环境、或是产业结构,或是人才储备,或兼而有之。缺乏一致性的区域,在经济、社会、人文各方面均存在着严重的“排异现象”,缺乏合作所必需的“融合点”,是无论如何不可能合作发展的。中西部振兴战略中,对金融发展的重视,河南、湖北、重庆等地打造地区金融中心的规划与战略,增加金融投入,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出台优惠政策,这些都使上海与中西部合作联动发展的重要保障。而区域间的差异性在区域合作发展中也是必不可少的。区域间的差异性保证了区域互补。开放型经济金融体系就是区域差异性的体现,而区域合作就是将外部的开放型优势内部化。缺乏差异性的区域间的合作,竞争往往大于合作。上海与中西部,目前基本不存在同业的竞争,而彼此的服务和市场优势,形成了巨大的合作潜力。二、上海与中西部金融合作联动的战略意义和面临的困难1、上海与中西部合作,可以进一步发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辐射功能的作用,其改革创新的先发优势将为中西部金融业的改革发展提供借鉴作用,加快促进中西部金融发展。服务长江三角洲和全国,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上海主要在扩大服务长江三角洲上做文章,利用该地区的经济发达优势,扩大上海的金融发展腹地。未来,如果上海能更有效的服务好国内,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自身建设也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上海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已经积累了国际和国内相结合的经验,许多经验和创新已经在国内发挥引领作用,可以为中西部发展提供借鉴意义,比中西部直接利用国际经验更具有实践意义。尤其是对加快促进中西部金融机构体系,管理、服务与创新、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具有许多借鉴意义。2、上海与中西部金融合作,有利缓解东部和中西部金融发展的不平衡状况,对整个中国金融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中国金融业的发展中存在许多不平衡状况,如城乡金融发展不平衡;东中西部金融发展不平衡;大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不平衡;直接金融间接金融发展不平衡;金融业发展速度与人才供应不平衡;金融业的发展趋势与金融企业的管理水平、体制机制、金融文化建设不平衡等等,这些不平衡制约了中国整个金融发展的进程,还制约了落后地区经济的发展,因为金融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助推力。加强上海与中西部金融的合作,有利从多方面缓解东部和中西部金融发展不平衡的局面。3、上海与中西部的金融合作,可以为中西部经济发展提供充裕的金融供给,促进中西部振兴战略的实施。经济与金融具有相互促进的关系,经济结构调整与金融发展之间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经济转型升级是先进技术、先进手段、先进管理、先进观念的综合运用,是整个经济体系的优化提升,是参与市场竞争的各方共同推动的结果。经济转型升级与金融资源优化配置两者是相互作用的辩证统一关系。一方面,经济是金融发展的基石,经济对金融发展具有最终制约性。经济转型升级导致经济部门、市场主体、交易方式、资金融通等产生变革,要求金融在功能、流程、客户、产品、效率、组织架构、风险管理、盈利模式等各方面加以调整以适应市场要求,从而促使金融不断扩大规模、调整结构、创新功能,使金融得以深化发展。同时,蓬勃、健康的经济发展,也为金融机构带来丰厚的资本回报,促进了金融机构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金融发展对经济转型升级也有着导向作用。帕累托最优理论阐明,金融不但是经济转型的重要实现机制,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着引导、激励功能。金融作用于经济结构优化的过程,实质上就是金融资源在各产业间合理配置的过程,经济结构的调整、升级、转化离不开金融的支持与协同发展。不同阶段的社会实践也证明,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金融本身的发展,金融资源配置功能逐步显现,通过不同手段影响着经济转型升级,进而促进经济长期增长。4、加强“中西部”地区的金融合作,会进一步形成对上海更加广阔的支撑效应。目前,长江三角洲经济金融合作,已经为上海金融中心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中西部”地区的金融合作,不仅有利服务于该地区的经济和金融发展;而这又将反过来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产生更加广阔的支撑效应。遍观全球各地国际金融中心的历史,不难发现,强大的实体经济作为腹地抑或依靠,是重要基础。“中西部”地区的经济总量目前虽然不大,但该地区经济的持续发展,无疑会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供更加广阔的市场基础。目前上海与中西部金融发展关系中存在的三个方面主要问题:一
本文标题: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与中西部金融联动发展的若干思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096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