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上海市八校2012届高三2月联合调研考试
①②③上海市八校2012届高三2月联合调研考试考生注意:1.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2.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一)或写(选择题二和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不得分。3.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准考证号和姓名.4.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一、选择题(共75分)以下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1.下列哪项是正确的组合?▽:“太阳神沙马什命我摧毁罪恶。”○:“婆罗多族雄牛。这里有,别处有。”◇:“冥世是尘世生活的延续。”☆:“上帝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人们,一切信他。”□:“安拉是真主,独一的主。”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2.后世评论,苏格拉底的死“在民主身上永远留下了一个污点”。从公元前490年到公元前322年,雅典约有一半的政治家(包括伯里克利)不同程度地受到民众的惩罚。这说明A.雅典阶级矛盾严重激化B.民众仇视政治家和哲学家C.直接民主导致权力滥用D.民主政治保护了平民利益3.“罗马帝国到处都由罗马法官根据罗马法进行判决,从而使地方上的社会秩序都被宣布无效……”对这段话的准确理解是A.法官是罗马帝国的最高统治者B.法官滥用权力,造成社会秩序混乱C.罗马法官建立了罗马帝国D.罗马法巩固了帝国的政治和经济基础4.古代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等人的贡献在于⑤④A.“将哲学从天上带到人间”B.打破了中世纪神学对人性的束缚C.动摇了天主教会的权威D.为人类勾画“理性王国”的蓝图5.“国家将有失败之道,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下列能体现上述观点的是A.“吴楚七国叛逆,彗星见,天狗过梁野”B.“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C.“及窦太后崩……绌黄老、刑名百家之言”D.“仲尼之道,广大悠久,与天地并”6.有人评述战国的政治改革:“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当时没有一个人敢于想象贵族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一样,竟没有拥有土地,更没有拥有奴隶群。”该观点肯定改革的积极意义,认为促进了中国古代政治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B.从宗法等级制向实力竞争转变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D.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7.史家指出,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抟成,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这应是指A.春秋战国时期B.秦汉时期C.隋唐时期D.明清时期8.据陆游《老学庵笔记》载,田登做州官,自讳其名,州中皆谓“灯”为“火”。上元节放灯,州吏贴出榜文云:“本州依例放火三日”。这一现象反映了①百姓对地方官员的尊重;②古代中国是等级社会;③古代中国实行郡县制;④儒家的名分观念和礼制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9.一位士人经历一场剧变后,指出这是因为当时国家集权呈“强干弱枝”的特征,而导致“外寇凭陵时而莫御,虽耻最甚而莫报”的结果,这位学者可能经历了以下哪一事件?A.西汉七国之乱B.中唐安史之乱C.北宋亡于女真D.英法联军攻陷北京10.“它是秦朝以来郡县制的一大发展,有效地加强了对辽阔疆域的管辖,以及中央对边疆地区特别是对西藏、台湾的管辖。”“它”是指A.西汉的郡国制B.唐朝的都护府C.元朝的行省制D.清朝的军机处11.四位学生在做研究性学习时,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历史影响为题,各命了一个小标题,你觉得哪项最不适宜A.造纸术:改变了西欧的文化进程B.指南针:西方海外殖民的助跑器C.火药:荡平欧洲封建城堡的锐器D.印刷术:没有它就没有文艺复兴12.西方人文精神经历了三次大的演进和变化。下列运动中,把人们从封建专制和等级特权的思想藩篱中解放出来,促使“人”与“社会”双重觉醒的是A.自然科学革命B.文艺复兴运动C.宗教改革运动D.启蒙运动13.英国“没有代表,不纳税”的政治传统源于A.8世纪前期的“采邑改革”B.13世纪的“等级代表会议”C.17世纪中期的“长期议会”D.17世纪末期的《权利法案》14.“19世纪中叶,西方的影响虽然消弱了清政府的权威,但清政府真正的权威危机是来源于农民的造反运动与内部阶层的分离倾向”,“农民的造反运动与内部阶层的分离倾向”是指A.太平天国运动和洋务运动B.义和团运动和戊戌变法C.太平天国运动和戊戌变法D.义和团运动和洋务运动15.以下是一份护照的主要内容:兹有本国人名口口请照赴十八省游历,本领事深知系我国良民,为此给照,准其前往。故请烦大清执政大臣及各省文武官员验照放行,丝毫不得留难,并望以宾礼相待……。该护照出现的时间不可能早于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6.19世纪前期,英国对美国、中国的贸易情况,以下何者叙述最为恰当?A.英国自中国购丝,卖至美国,买回棉花,并以棉布卖至中国B.英国自中国购丝,卖至美国,买回玉米,并以棉布卖至中国C.英国自中国购茶,卖至美国,买回玉米,并以鸦片卖至中国D.英国自中国购茶,卖至美国,买回棉花,并以鸦片卖至中国17.在弱肉强食,竞争激烈的近代历史上,发展的速度至关重要,步伐迟缓就会失去时机,被挤出竞争的轨道而堕入谷底。以下能佐证上述观点的事件是A.甲午战争中国的战败B.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C.辛亥革命的失败D.义和团运动的失败18.20世纪初,梁启超提出:“易姓者固不足为revolution,而revolution又不必易姓。”梁启超的这一主张反映出其主要政治意图是反对A.社会变革B.变革封建制度C.推翻清朝D.发展资本主义19.下列现象与近代中国新思想“赛先生”的主张基本一致的是A.小学生不读不写不学旧体诗B.中学生散发反对复辟的传单C.大学生爱听严复宣传进化论D.进步青年传阅《庶民的胜利》20.“只要英国人把机器应用于一个有煤有铁的国家的交通上,就无法阻止这个国家也去制造这些机器了。”这说明A.殖民活动在历史上的作用主要是建设性的B.殖民活动在客观上传播了新的生产方式C.煤和铁是一个国家获得独立的根本条件D.工业革命加速了西方殖民体系的崩溃21.20世纪初,美国华尔街流行一段话:“老师问学生是谁创造了世界?学生回答是上帝在公元前4004年创造了世界,但在1901年,世界又被摩根先生(美国著名财团的创始人)重组了一回。”对该材料最准确的理解是A.反映宗教教义的深刻影响B.肯定了摩根先生的影响C.体现了大企业的深刻影响D.强调了美国的世界地位22.“16世纪以后,世界贸易集中地由地中海逐渐移向大西洋和西北欧,1890年前后的几十年内世界工业品的集中产地又由西欧慢慢移向其他地区。这两个例子都说明经济力量的转移预示着新大国的兴起。”在这两个历史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新大国分别是A.法国——德国B.英国——德国C.美国——德国D.英国——美国23.1912年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法令和措施。下列措施中,直接体现了中华民国“民主共和”精神的有:①严禁买卖人口、民族歧视;②奖励和保护工商实业;③革除官厅“大人”“老爷”等称呼;④种植鸦片者予以重罚,贩卖鸦片者没收销毁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24.有人曾撰文指出:“自从受了‘五四’这个大刺激以后……无论是谁,都觉得从前的老法子不适用,不能不别开生面,去找新的……”这反映五四运动最主要的影响是A.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B.促进了中国教育模式的变化C.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D.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25.近年国内学术界对晚清历史进行了不同的解读和阐释,有著作:《动荡时代的知识分子》《社会剧变中的近代绅商》《晚清学堂学生与社会变迁》《从边缘走向中心——晚清社会变迁中的军人集团》等,这些著作的研究视角应该是A.社会变迁的角度B.现代化的角度C.社会思潮的角度D.社会群体的角度26.“打土豪,要归公,买卖要公平;工农的东西,不可拿毫分。”这首能够体现人民军队严明纪律的歌词最早产生于A.国民革命时期B.土地革命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27.《十五年前的一幕童话》是著名漫画家张仃在解放战争开始时期创作的漫画作品,与这一作品的主题具有相关性的历史事件应该是A.北伐战争B.九一八事变C.七七事变D.伪满洲国出笼28.“1939年起,德国采取一连串的对外侵略行动,波兰、捷克、挪威相继为德国控制,1940年六月以后的一年里,只有一个欧洲国家与德国抗衡。”这个国家是A.英国B.法国C.西班牙D.苏联29.史家描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各国领袖的性格:丘吉尔“有想象力但不稳定”,罗斯福“天真而喜欢喊口号”,他们并不比“往往情绪失常而暴怒”的希特勒更明智。对于这种说法,以下理解何者较为适当?A.这位史家的说法是对历史事实的客观陈述,可以采信B.这个说法只是这位史家的片面的主观意见,不足采信C.这是史家从特定角度评论历史人物的结果,可以作为参考D.可见当时各国领导人都不明智,因而掀起第二次世界大战30.甲书说:“宗教改革的主因是罗马教会本身的腐化。”乙书说:“宗教改革起于马丁路德在1517年公开批评天主教会的腐化。”以下哪个叙述较为合理?A.甲着眼于远因,乙着眼于近因B.甲着眼于导火线因素,乙着眼于背景因素C.甲着眼于个人因素,乙着眼于制度因素D.甲着眼于表层因素,乙着眼于深层因素以下每小题3分,共15分,每—选项的分值可能为0、1、1、3分。选出最佳一项....,多选不得分。31.中山先生认为“中国虽四万万之众,实等于一盘散沙,民众对国事毫不关心,国家民族观念相当薄弱,只知有自己不知有国家”。中山先生认为这种现象是受到何种因素的影响?A.中国自古以天朝上国自居,缺乏民族意识与爱国意识B.人民“天高皇帝远”的心态,喜明哲保身而不涉政治C.君主专制剥夺人民政治自由,人民无法辨识国家问题D.列强对中国采取挑拨与分化,造成人民彼此隔阂疏离32.清代主流学术原为考据学,近代以后转变为讲求权宜救乱的经世致用之学。此转变之主因为何?A.反清复明思想复炽,学者转趋宋明理学以替代考据学B.内乱频作,外患亦接踵而至,经世致用思想随之代兴C.西方学术传入后,学者从学器到学制,考据学因而衰微D.统治者提倡师夷长技以自强,旧学为新时代士人所遗弃33.这幅老照片最能体现的是1907年的上海外白渡桥A.道路交通设施的改善反映了近代上海的城市化B.柏油路、桥梁和电车反映公共道路系统的建立C.习俗反映了国人不接受现代化的道路交通设施D.公共交通工具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新选择34.“没有世界史,历史无意义可言”,此话最恰当的涵义是A.宏观洞览握全局,微观体察晓细节B.从分散到整体,把握世界历史发展规律C.淡化区域历史,强调大视野的历史D.超越认知的不同,树立整体的世界史观35.一位古罗马作家对时局这样的评论:“帝国之内一片升平,官员的名号一如往昔。年轻一代曾目睹共和昔日面目者少之又少!”“国家已经脱胎换骨,昔日优美的道德已一丝不存。平等遭到剥夺,所有人都仰望听命于第一公民一人。”以下哪一选项完整解读了这段文献?①这位作家遭逢从“共和”到“帝制”的转变;②这位作家口中的“第一公民”指的是凯撒;③“第一公民”与“奥古斯都”字义并无不同;④“昔日优美道德”是指罗马的传统公民精神;⑤从作家的言论推测,他应是一位共和主义者A.③⑤B.①④⑤C.①⑤D.②④⑤二、非选择题(共75分)36.王安石变法材料一:宋神宗熙宁年间,任命王安石推行新法。内容如下:均输法——设发运使,由政府采购物资,建立国家粮食储备制度;青苗法——政府在青黄不接时向农民提供低息贷款,收获后还本付息;农田水利法——鼓励垦荒、兴修水利;募役法——以钱代役,官僚地主不例外;方田均税法——核实土地,按土地数量、质量收税,官僚地主不例外;……,……材料二:“惠遍农无乏,输均役不骚。保兵知警守,吏禄绝贪饕。信令朝廷重,深威塞境牢……”—
本文标题:上海市八校2012届高三2月联合调研考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100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