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B)一、选择题1.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示意图,甲~庚代表不同的生物,箭头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和食物联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此食物网中有六条食物链,丁占有四个不同的营养级B.戊接受的太阳能是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C.丙可利用的总能量小于乙和丁可利用的总能量之和D.向此生态系统大量引入外来物种,可增强该系统的稳定性【答案】C【解析】此食物网中有六条食物链,丁占第二、三、四营养级;戊固定的太阳能是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能量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因此丙可利用的总能量小于乙和丁可利用的总能量之和;外来物种引入新的环境中,若当地环境条件适宜且无天敌存在,外来物种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可能会导致当地的物种大量死亡,从而导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降低。2.将某稻田等分为互不干扰的若干小区,均种上水稻苗(28株/m2)和3种杂草(均为1株/m2),随机向不同小区引入不同密度的福寿螺(取食水生植物)。一段时间后,测得各物种日均密度增长率如下图所示。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水花生、鸭舌草、狐尾草和福寿螺的密度B.稻田生态系统中的福寿螺属于消费者,它和鸭舌草之间可能构成捕食关系C.实验期间,中密度处理小区福寿螺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D.若实验结束后停止人工管理,低密度处理小区将经历次生演替,最可能演替为以狐尾草为主的水生植物群落【答案】A【解析】从题干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是福寿螺的密度,A错误;从坐标图中可知,随着福寿螺密度的增大,鸭舌草日均密度增长率下降,说明福寿螺与鸭舌草是捕食关系,B正确;从图中可知,中密度处理小区福寿螺的日均密度增长率不变且大于零,说明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C正确;在原有土壤被保留的基础上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从图中可知,狐尾草未受到福寿螺引入的影响,因而将占据主导地位,D正确。23.如图表示一个池塘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中所有的生物构成了此池塘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B.从外部引入消费者4可能会使生产者2的数量暂时增加C.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图中所有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之和D.组成消费者的各种元素返回无机环境都需经分解者的分解作用【答案】D【解析】A正确,群落是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生物种群的集合,池塘中的全部生物构成了此池塘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B正确,从图中可以看出,消费者4捕食两种生物(消费者2和消费者3),有可能使消费者2和消费者3在短时间表内减少,进而使生产者2的数量暂时增加;C正确,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图中所有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之和;D错误,组成消费者的各种元素除经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外,还可以通过自身的呼吸作用和化学燃料的燃烧返回无机环境中去。4.下列有关生态学观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假如捕食者体型比被捕食者小,则生物的能量关系肯定会构成倒金字塔B.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向分解者后,仍可能从分解者再流向消费者体内C.把两个无人为干扰的天然森林生态系统做比较:能量输入和输出的比值越大,分解者的数量就越少D.与适当放牧的草原生态系统相比,没有放牧草原中植物间的竞争激烈程度更大【答案】A【解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传递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传递效率为10%~20%,A错误。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向分解者后,仍可能从分解者再流向消费者体内,如蚯蚓是分解者,它可能又被鸟类等消费者所食,B正确。生态系统中能量输入和输出的比值越大,说明该生态系统营养结构越简单,分解者的数量就越少,C正确。由于消费者的存在,植物间竞争激烈程度较小,故与适当放牧的草原生态系统相比,没有放牧的草原中植物间的竞争激烈程度更大,D正确。35.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A.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属于第二营养级B.细菌都属于自养生物,其异化作用类型有需氧型和厌氧型两类C.生产者属于自养型生物,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D.一种生物只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一种生物成分【答案】C【解析】并不是所有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如蚯蚓、秃鹫等属于分解者;细菌有自养型的,如硝化细菌属于生产者,有异养型的,如根瘤菌属于消费者;有的生物在不同生态系统中占据不同的生物成分,如猪吃草,猪属于消费者,而当猪以其他家禽粪便为食时,便充当分解者。6.如图是某人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部分环节涉及的能量值(单位为103kJ/m2·y),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生态系统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是0.96×103kJ/m2·yB.由生产者,Ⅰ、Ⅱ、Ⅲ、Ⅳ构成的捕食食物链中,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C.Ⅰ为第二营养级,Ⅱ为第三营养级,两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15.6%D.在生物圈中,除了全部的微生物,一些腐生动物也属于类群Ⅳ【答案】C【解析】A项中,生态系统总能量等于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103kJ/m2·y)=(23+70+3+14)×103=1.1×105kJ/m2·y;B项中,Ⅳ是分解者,不属于食物链的成分,所以B项错;C项中,第二营养级同化的总能量是14+2=16,第二营养级流向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为14+2-(4+9+0.5)=2.5,第二营养级和第三营养级能量传递效率是2.5/16×100%=15.6%;D项中,微生物有的是生产者,如硝化细菌,有的是消费者,如大肠杆菌,有的是分解者,所以D项错。7.据了解,野生扬子鳄种群的雌、雄比例一般稳定在5∶1左右,这样的性别比是由孵化时4的温度所决定的。繁殖季节雄性扬子鳄发出“轰轰”的声音,雌性扬子鳄则根据声音大小选择巢穴位置。当声音大时,雌鳄选择将巢穴筑于山凹浓荫潮湿温度较低处,则产生较多的雌鳄。以上事实说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A.能够调节生物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B.影响生物种群的繁衍,维持种群数量的稳定C.维持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调节生物内环境的稳态D.对生物进行自然选择,促进生物进化【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作用,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能够影响生物种群的繁衍,维持种群数量的稳定。8.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在1个透明的金鱼缸内放入适量的河水和河泥,放进2~3条小鱼,又放了一些水藻,然后把缸口密封起来,最后把它放在有光照的地方。发现缸内的小鱼和水藻能较长时间地保持着生活状态。下列有关该生态系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较合理B.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齐全C.该生态系统能量供应充足D.该生态系统有充足的物质来源【答案】D【解析】密封透明的金鱼缸放在有光照的地方,光照可以为水藻提供能量进行光合作用,从而为小鱼提供足够的食物和O2;小鱼产生的粪便又被河泥中的分解者分解产生CO2,加之小鱼呼吸作用产生CO2,为水藻提供了光合作用的原料。由以上分析看出,该生态系统成分齐全,营养结构合理,能量供应充足。但由于鱼缸是封闭的,故无法从外界获得物质。二、非选择题9.薇甘菊是珠三角危害最大的外来入侵物种之一,生态学家发现田野菟丝子能够有效防除薇甘菊,实地调查数据如下表所示:5注:引入前指样地引入田野菟丝子前,引入后指样地引入田野菟丝子2年后;simpson多样性指数数值越大,物种多样性越高(1)从细胞代谢的角度分析,薇甘菊攀爬覆盖到其他植物上,抑制了植物的,从而导致其他植物死亡。从长期看,薇甘菊入侵之后种群数量变化符合模型。(2)获得表中数据所用的调查方法为。请用表中数据分析薇甘菊对所处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影响。(3)田野菟丝子不含叶绿体,能吸收薇甘菊的营养从而抑制其生长。田野菟丝子与薇甘菊的关系被称为。在清除了薇甘菊后,当地群落的物种种类和个体数量会发生改变,这个过程被称为。(4)将薇甘菊加以利用,变害为宝,是防治薇甘菊的另一思路。薇甘菊能分泌某种物质,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长,这被称为“他感作用”,可据此开发新型除草剂。“他感作用”中包含了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也可以将薇甘菊开发为饲料。用10kg薇甘菊饲喂山羊,山羊增重还不到500g,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原因可能是:山羊未必摄入全部10kg薇甘菊;。【答案】(1)光合作用“S”型增长(2)样方法薇甘菊覆盖度越高,植物种类数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越低,说明薇甘菊可降低物种多样性(3)寄生群落演替(4)化学摄入的薇甘菊不能全被同化同化的能量满足了山羊的生命活动所需之余才以有机物形式储存【解析】(1)薇甘菊攀爬到其他植物上,会遮挡阳光,从而间接地抑制植物的光合作用;随着薇甘菊的繁殖,种内斗争加剧,最终数量会维持在一定水平,观察整个变化过程,种群数量符合“S”型曲线模型。(2)植物丰富度和种群密度的调查一般采用样方法,从表中数据变化可以看出,薇甘菊覆盖度越高,植物种类数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越低,说明薇甘菊可能6降低了物种多样性。(3)田野菟丝子从薇甘菊那里获得营养,二者构成寄生关系。若清除薇甘菊,则群落会发生次生演替,使生态系统重新达到平衡。(4)薇甘菊分泌某种化学物质,抑制其他植物生长,这属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功能中的化学信息传递。薇甘菊所固定的太阳能,有多种去向,流向山羊只是其中一个去向;其次,山羊吃进的薇甘菊数量和同化的数量不是一回事,注意仔细区别。10.池塘养殖普遍存在由于饵料、鱼类排泄物、换水不及时等引起的水体污染现象,研究者设计了一种循环水池塘养殖系统(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与自然池塘相比,人工养殖池塘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人工养殖池塘水体的N、P含量容易升高,会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藻类等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加之死亡后被微生物分解,引起水体的溶氧量下降,造成鱼类等死亡,进一步破坏了生态系统稳态,这种调节方式称为。(2)与传统养殖池塘相比,该养殖系统增加的生态工程设施有。可以通过在这些设施内栽植水生植物、放养滤食动物等措施,起到对水体的,有效减少水体中的N、P等含量。(3)该养殖系统设计为前一池塘上层水流入后一池塘底部,实现水层交换,其目的有、。(4)该养殖系统中串联的池塘不宜过多,因为。(5)保持池塘水体中适当的N、P含量是必要的,该养殖系统可以通过、进行调控。【答案】(1)高正反馈(2)生态塘和潜流湿地净化作用(3)增加水中的溶氧量提高饵料的利用率(4)后面池塘水体中的N和P含量(浓度)越来越高(5)补水和排水水泵控制水的流量(循环频次)【解析】人工养殖池塘中生物种类相对少,抵抗力稳定性低,但恢复力稳定性高。图示装置设置生态塘、潜流湿地的作用是处理从养殖塘流来的水,有效降低水体中N、P的含量。前一池塘的上层水中含有较高的溶氧量,同时可以将其残留的饵料流向下一养殖塘,提高饵料的利用率。串联的养殖塘不宜过多,过多会导致后面的养殖塘中N、P含量太高,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图示装置中补水和排水的作用是及时交换装置中的水,调节水体中N、P含量。711.以前,某乡镇的居民生活污水以及食品厂、造纸厂等企业的工业有机废水都向同—条河流中排放,使原本清澈的河水变得又黑又臭。在环保部门配合下,他们对污水进行了相关处理后(如图所示),情况大有改观。(1)大量污水的排放使河水发黑发臭,鱼虾几乎绝迹。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2)沼气池中沼气发酵是—个极其复杂的生物化学过程,包括各种不同类型微生物所完成的各种代谢途径。如S-菌系分解乙醇产H2,H2对它继续分解乙醇有抑制作用,而MOH-龙混杂菌系可利用H2和CO2合成沼气中的甲烷,以上两种菌系的关系在生物学上称为。(3)陆地栽培植物在土壤淹水时,根部细胞会进行,产生等物质,对根细胞造成伤害。(4)水耕蔬菜池中还生活着一些细菌、原生动物和其他生物类群,实质上,水耕蔬菜池就是一个小型的。水耕蔬菜如空心菜、水芹菜、菱白等的生长,能抑制水中浮游藻类的繁殖和生长,实现了水体净化,并进一步实现了生态系统中多层次的循环利用,其中水耕蔬菜和浮游藻类的生态关系是。(5)人们在生活中使用聚乙烯塑料袋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并造成环境污染,被称为“白色污染”。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角度来看,造成“白色污染”的
本文标题:【状元桥】2016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精讲六生物与环境满分冲刺(十七)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B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103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