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一、A1、治疗流行性脑膜炎,下列药物中应首选A.磺胺嘧啶B.磺胺甲基异嘿唑C.甲氧苄啶D.磺胺醋酰E.柳氮磺吡啶【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磺胺嘧啶血浆蛋白结合率较低,易透过血脑屏障,可用于治疗流行性脑膜炎。2、下述磺胺药中,蛋白结合率最低,容易进入各种组织的是A.磺胺二甲基嘧啶B.磺胺甲嗯唑C.磺胺嘧啶D.磺胺间甲氧嘧啶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磺胺嘧啶与血浆蛋白结合较少,容易进入各种组织。3、不考虑药物剂量,下列反映了药物能够产生的最大效应的名词是A.药物效价强度B.最大效能C.受体作用机制D.治疗指数E.治疗窗【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最大效能反映药物能够产生的最大效应。4、药物吸收到达血浆稳态浓度时意味着A.药物作用最强B.药物的吸收过程已完成C.药物的消除过程正开始D.药物的吸收速度与消除速度达到平衡E.药物在体内分布达到平衡【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当药物的吸收速度与消除速度达到平衡时,才能保持稳态血药浓度,因此答案为D。5、口服苯妥英钠几周后又加服氯霉素,测得苯妥英钠血浓度明显升高,这现象是因为A.氯霉素使苯妥英钠吸收增加B.氯霉素增加苯妥英钠的生物利用度C.氯霉素与苯妥英钠竞争与血红蛋白结合,使苯妥英钠游离增加D.氯霉素抑制肝药酶使苯妥英钠代谢减少E.氯霉素诱导肝药酶使苯妥英钠代谢增加【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苯妥英钠为肝药酶的诱导剂,可以加速其他受同种肝药酶代谢的药物的代谢过程。6、体液的pH影响药物的转运及分布是由于它改变了药物的A.水溶性B.脂溶性C.pKαD.解离度E.溶解度【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大多数药物为弱酸或弱碱性,pH影响其解离程度,也就影响了药物的跨膜过程,因此将影响药物的转运及分布。7、药物的血浆t1/2是指A.药物的稳态血浓度下降一半的时间B.药物的有效血浓度下降一半的时间C.药物的组织浓度下降一半的时间D.药物的血浆浓度下降一半的时间E.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率下降一半的时间【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血浆t1/2是指药物的血浆浓度下降一半的时间。8、按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按一定时间间隔连续给予一定剂量,血药浓度达到稳定状态时间的长短决定于A.剂量大小B.给药次数C.半衰期D.表观分布容积E.生物利用度【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达到稳态血药浓度的时间与给药次数和间隔有关。当按一定时间间隔连续给予一定剂量,仅与半衰期有关。9、某药在体内按一级动力学消除,在其吸收达高峰后抽血两次,测其血浆浓度分别为150μg/ml及18.75μg/ml,两次抽血间隔9小时,该药的血浆半衰期是A.1小时B.1.5小时C.2小时D.3小时E.4小时【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药物消除公式为At=Aoe-kt,即18.75=150e-9k,k=0.231,t1/2—0.693/k=0.693/0.231=3小时。10、某药半衰期为36小时,若按一级动力学消除,每天用维持剂量给药约需多长时间基本达到有效血药浓度A.2天B.3天C.8天D.11天E.14天【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连续用药须经至少5个半衰期达到稳态血药浓度,因此约至少180小时,即约8天。11、患者女性,55岁。患充血性心衰,采用利尿药治疗。药物X和Y具有相同的利尿机制。5mg药物X与500mg药物Y能够产生相同的利尿强度,这提示A.药物Y的效能低于药物XB.药物X比药物Y的效价强度强100倍C.药物X的毒性比药物Y低D.药物X比药物Y更安全E.药物X的作用时程比药物Y短【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药物效价强度是指达到某效应的药物剂量,5mg药物X与500mg药物Y能够产生相同的利尿强度,即相同的效应,其剂量比为100倍,效价强度强100倍。12、某人接受抗哮喘的药物治疗,医生称所用药物具有较高的治疗指数。下面说法是对有关该药治疗指数的最佳描述的是A.该药的血浆药物浓度需要严密监测B.该药能够通过血脑屏障C.该药具有广泛的药物与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D.该药无严重的不良反应E.该药药效的最大效应大【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较高的治疗指数是指该药的毒性剂量远远高于该药的治疗剂量,因此在治疗剂量下该药的毒性反应小,即无严重的不良反应。13、大多数药物通过生物膜转运方式是A.主动转运B.被动转运C.易化扩散D.滤过E.经离子通道【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大多数药物跨膜转运的方式是被动转运。14、苯巴比妥类药物对肝药酶的影响A.诱导肝药酶活性,降低自身代谢,产生耐受性B.诱导肝药酶活性,加速自身代谢,产生耐受性C.抑制肝药酶活性,加速自身代谢,产生耐受性D.诱导肝药酶活性,加速自身代谢,不产生耐受性E.诱导肝药酶活性,降低自身代谢,但不产生耐受性【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苯巴比妥类有肝药酶诱导作用,使肝脏药物代谢酶活性增高,加速巴比妥类药物代谢,是产生耐受性、依赖性的原因。15、某碱性药物的pKa=9.8,如果增高尿液的pH,则此药在尿中A.解离度增高,重吸收减少,排泄加快B.解离度增高,重吸收增多,排泄减慢C.解离度降低,重吸收减少,排泄加快D.解离度降低,重吸收增多,排泄减慢E.排泄速度并不改变【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碱性药物在碱性环境中解离减少,非离子型药物增多,容易跨膜,因此重吸收增加,排泄减慢。16、药物吸收到达血浆稳态浓度时意味着A.药物作用最强B.药物的吸收过程已完成C.药物的消除过程正开始D.药物的吸收速度与消除速度达到平衡E.药物在体内分布达到平衡【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当药物的吸收速度与消除速度达到平衡时,才能保持稳态血药浓度,因此答案为D。17、dC/dt=-KCn是药物消除过程中血浆浓度衰减的简单数学公式,下列叙述中哪项是正确的A.当n=0时为一级动力学过程B.当n=1时为零级动力学过程C.当n=1时为一级动力学过程D.当n=0时为一房室模型E.当n=1时为二房室模型【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根据dC/dt=-KCn公式,定义为n=1时即为一级动力学过程,即dC/dt=-KC。18、体液的pH影响药物的转运及分布是由于它改变了药物的A.水溶性B.脂溶性C.pKaD.解离度E.溶解度【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大多数药物为弱酸或弱碱性,pH影响其解离程度,也就影响了药物的跨膜过程,因此将影响药物的转运及分布。19、药物的血浆t1/2是指A.药物的稳态血浓度下降一半的时间B.药物的有效血浓度下降一半的时间C.药物的组织浓度下降一半的时间D.药物的血浆浓度下降一半的时间E.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率下降一半的时间【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血浆t1/2是指药物的血浆浓度下降一半的时间。20、按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按一定时间间隔连续给予一定剂量,血药浓度达到稳定状态时间的长短决定于A.剂量大小B.给药次数C.半衰期D.表观分布容积E.生物利用度【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达到稳态血药浓度的时间与给药次数和间隔有关,当按一定时间间隔连续给予一定剂量,仅与半衰期有关。21、某药在体内按一级动力学消除,在其吸收达高峰后抽血两次,测其血浆浓度分别为150μg/ml及18.75μg/ml,两次抽血间隔9小时,该药的血浆半衰期是A.1小时B.1.5小时C.2小时D.3小时E.4小时【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药物消除公式为At=Aoe-kt,即18.75=150e-9k,k=0.231,t1/2=0.693/k=0.693/0.231=3小时。22、某药的t1/2是6小时,如果按0.5g,每天三次给药,达到血浆坪值的时间是A.5~10小时B.10~16小时C.17~23小时D.24~30小时E.31~36小时【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连续用药须经4~5个半衰期达到稳态血药浓度,因此需要24~30小时。23、某药的表观分布容积为40L,如欲立即达到4mg/L的稳态血药浓度,应给的负荷剂量是A.13mgB.25mgC.50mgD.100mgE.160mg【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Vd=D/C,D=Vd?C=40L?4mg/L=160mg。24、某药半衰期为36小时,若按一级动力学消除,每天用维持剂量给药约需多长时间基本达到有效血药浓度A.2天B.3天C.8天D.11天E.14天【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连续用药须经5个半衰期达到稳态血药浓度,因此约180小时,即约8天。25、pKa与pH的差值以数学值增减时,药物的离子型与非离子型浓度比值的变化为A.平方根B.对数值C.指数值D.数学值E.乘方值【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pH对弱酸性药物解离影响的公式为:10pH-pka=[解离型]/[非解离型];pH对弱碱性药物解离影响的公式为:10pKa-PH=[解离型]/[非解离型],因此,无论弱酸还是弱碱性药物,离子型与非离子型浓度比值的变化均为指数变化。26、在碱性尿液中弱碱性药物A.解离多,重吸收少,排泄快B.解离少,重吸收多,排泄快C.解离多,重吸收多,排泄快D.解离少,重吸收多,排泄慢E.解离多,重吸收少,排泄慢【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碱性药物在碱性环境中解离减少,非离子型药物增多,容易跨膜,因此重吸收增加,排泄减慢。27、一个pKa8.4的弱酸性药物在血浆中的解离度为A.10%B.40%C.50%D.60%E.90%【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pH对弱酸性药物解离影响的公式为:10pH-pKa=[解离型]/[非解离型],即解离度为:107.4-8.4=10-1=0.1。28、下列药物中哪一种药的吸收不受首过效应的影响A.吗啡B.普萘洛尔C.氢氯噻嗪D.利多卡因E.硝酸甘油(舌下给药)【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首关效应(首过消除)指口服药物在胃肠道吸收后,首先进入肝门静脉系统,某些药物在通过肠黏膜及肝时,部分可被代谢灭活而使进人体循环的药量减少,药效降低。除口服外,有些药物还可经舌下给药或直肠给药,分别通过口腔、直肠和结肠的黏膜吸收,可避免首先通过肝代谢。29、对治疗指数的阐述,不正确的是A.值越大则安全范围越宽B.值越小越安全C.可用LD50/ED50表示D.半数致死量(LD50)/半数有效量(ED50)的比值E.可用动物实验获得【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治疗指数(TI)用LD50/ED50表示。可用TI来估计药物的安全性,通常此数值越大表示药物越安全。30、苯巴比妥过量中毒,为了促使其加速排泄,应A.碱化尿液,使解离度增大,增加肾小管再吸收B.碱化尿液,使解离度减小,增加肾小管再吸收C.碱化尿液,使解离度增大,减小肾小管再吸收D.酸化尿液,使解离度增大,减少肾小管再吸收E.酸化尿液,使解离度减小,增加肾小管再吸收【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因为巴比妥类药物是弱酸性药物,碱化尿液,可使其解离度增大,减少肾小管再吸收,加速药物排泄,减轻中毒症状。31、若想快速达到稳态治疗浓度,下列哪种首剂剂量是正确的A.首剂用量加倍B.首剂用量减半C.首剂用量因人而异D.首剂用量按常规剂量E.首剂用量依药物作用特点而定【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维持量给药常需4~5个t1/2才能达到稳态治疗浓度,如果病人急需达到稳态治疗浓度以迅速控制病情时,可用负荷剂量给药法,即首次剂量加倍,然后再给予维持量,使稳态治疗浓度提前产生。32、药物的生物转化和排泄速度决定其A.副作用的多少B.最大效应的高低C.作用持续时间的长短D.起效的快慢E.后遗效应的大小【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药物经生物转化和排泄后,在体内的有效血药浓度会显著下降,作用会逐渐消失。转化和排泄速度快的药物,其作用时间短。33、为了维持药物的疗效,应该A.加倍剂量B.每天三次或三次以上给药C.根据药物半衰期确定给药间隔D.每2小时用药一次E.不断用药【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根据药物半衰期,间隔一个半衰期用药,保持稳态血药浓度。二、B1、A.研究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合用或先后序贯使用时引起的药物效应强度和性质的变化B.在研究、考察药物疗效时,观察药物可能引起的副作用、变态反应、继发性反应
本文标题:专业知识第3节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132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