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全面------系统------熟练------规范------1七年级生物学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复习1、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除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2、生物都生存于生物圈中。(1)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2)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3、生物的生存依赖于一定的环境。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有生物因素:各种生物(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等)和非生物因素:阳光、温度、水、空气等探究实验过程包括: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生物在不断适应环境,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4、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就是生态系统。植物------生产者生物部分动物------消费者生态系统组成细菌、真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和水等5、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有毒物质能够沿着食物链积累。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相对稳定的。6、在生物圈中有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其中森林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之称,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的生态系统。------全面------系统------熟练------规范------2▲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越多(富集)。(例如:在草原上人工种草,为了防止鸟吃草籽,用网把试验区罩上,结果发现,网罩内的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吃光,而未加网罩的地方,草反而生长良好。原因是:食物链被破坏而造成生态系统平衡失调。)(理解,不识记)7、复习题:我会选(每小题2分,共50分)请将每题符合题意序号填写在后面的答题栏上1、下列有关生物共同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B.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C.生物能生长和繁殖D.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2、在显微镜下观察一滴河水,发现了一些能运动的绿色小颗粒。下列哪项不能作为判断这些小颗粒是生物的依据A.有细胞结构B.能生长和繁殖C.体小且绿色D.能对环境的变化产生相应的反应3、假如某生态系统只有甲、乙、丙三种生物,它们的捕食关系如右下图所示,那么该生态系统中的杂食性动物是A.甲B.乙C.丙D.甲和丙4、“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述的是A.捕食B.合作C.竞争D.食物网5、鱼必须生活在水里,离开水一段时间就会死亡。对此最恰当的解释是A.生物影响环境B.生物适应环境C.生物改变环境D.生物依赖环境6、含羞草的叶子被碰后会合拢,这说明生物具有A.生长现象B.应激性C.繁殖D.呼吸7、在调查校园生物种类的活动中,正确的做法是A.事先设计好调查表B.将喜欢的生物如实记录,其他忽略C.将调查的植物叶采摘下来留作纪念D.你在小组独自进行调查8、我国科学家通过努力,终于摸清了野生东北虎的数量。这项活动主要采用的方法是A.观察法B.调查法C.实验法D.分类法9、下列四个选项中,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A.阳光→草→牛→虎B.鼠→蛇→鹰C.鹰→蛇→青蛙→昆虫D.草→兔→鹰10、为人类提供饮水、灌溉以及工业用水的生态系统是------全面------系统------熟练------规范------3A.淡水生态系统B.森林生态系统C.草原生态系统D.湿地生态系统11、下列叙述中,能说明病毒属于生物的是A.具有细胞结构B.能使动物和植物致病C.能够繁殖后代D.由蛋白质和遗传物质组成12、下面是小明设计的“调查榕江县初中学生近视发病率”的几种实施方案,你认为最合理的方案是A.选取榕江县县城部分中学的学生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分析B.选取榕江县农村部分中学的学生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分析C.成立一个调查小组,对榕江县所有的初中学生进行调查和统计D.选取榕江县农村和县城部分中学的初中学生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和分析13.在稻田中,影响水稻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有①阳光②杂草③水分④土壤⑤田鼠⑥空气⑦蝗虫⑧稻螟A.①②⑤⑥B.③④⑦⑧C.①③④⑥D.②⑤⑦⑧14、下列不能作为一个生态系统的是A.一棵桃树B.一片果园C.一条小溪D.一块稻田15、小亮调查完公园的生物种类后,将有关的生物分成了动物、植物和其它生物三类。他所采用的分类依据是A.生活环境B.形态结构C.生物用途D.个体大小16、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作用,有“地球之肾”之称的生态系统是A.森林生态系统B.湿地生态系统C.荒漠生态系统D.草原生态系统17、下列措施中,能提高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的是A、减少生物的种类;B、减少生产者的数量C、增加生物的种类;D、增加消费者的数量。18.下列哪项不是影响小麦生长的非生物因素A.阳光B.害虫C.温度D.水19、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是A.李时珍B.司马迁C.达尔文D.袁隆平20、2003年10月15日9时,由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飞船载着中国自己培养的宇航员杨利伟升入太空,并在太空遨游21小时,实现了中国几代人的梦想,这说明人类的活动范围A.超出了生物圈B.在大气圈C.在岩石圈D.在水圈------全面------系统------熟练------规范------421.在下列各种现象中,属于与温度变化相适应的是A.鱼类的季节性洄游B.仙人掌叶变成针刺状C.蛾类的夜间活动D.养在小瓶中的鱼都浮向水面22.下列探究活动的哪一步属于提出问题A.某同学发现池水中有一运动的白点B.心想这是生物吗C.于是取一滴池水,做成玻片标本,用显微镜观察D.原来是草履虫23.下列生物之间属于竞争关系的是A.养鸡场中的人与鸡B.麦田中的小麦与杂草C.草原上的儿狼与鹿D.花园中的蝴蝶与蛾24、在稻田中大量捕杀青蛙,可能造成水稻减产,主要原因是A.食物链破坏B.物质不能循环C.植被被破坏D.杂草疯长25、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植物吸水的动力,这是对陆生环境的一种适应,同时,蒸腾作用又把大量的水分散失到大气中,增加空气湿度。这个实例说明A.生物能够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B.生物适应一定的环境,同时又能影响环境C.生物对环境有依赖性D.生物首先要适应环境二、我会填:(每空1分,共50分)26.如果把鱼从池塘中捞出来,用不了多长时间它就会死亡,这说明鱼类的生活需要______________;如果池塘中的藻类等饵料大量减少,鱼类同样也会死亡,这说明鱼类的生活需要________________;如果池塘中的鱼数量过多,也会造成有些鱼死亡,这说明鱼类的生活需要一定的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标题:七上第一单元复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158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