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目录第一章工程概况第一节工程概况第二节技术标编制依据第二章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及施工道路平面图第三章各分部分项的主要施工方法第一节道路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施工技术方案第二节桥梁工程施工技术方案第三节排水工程施工技术方案第四节水平定向钻工程施工技术方案第五节路灯工程施工技术方案第六节综合通信施工技术方案第四章工程质量管理目标及保证措施第五章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保证措施第一节安全管理目标、方针和原则第二节安全施工保证措施第三节文明施工管理体系第四节文明施工保证措施第六章减少扰民降低环境污染和噪音措施第七章工期保证措施、施工进度网络图及劳动力安排第八章冬、雨季、台风、夏季施工保证措施第九章周边管线及设施加固措施附表:拟投入本工程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表劳动力计划表临时用地表施工现场管理网络图计划开、竣工日期和施工进度网络图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及施工道路平面图第一章工程概况第一节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宁波市北仑区梅山保税港区,梅山保税港区七星南路工程(Ⅱ标段)道路工程是一条南北走向的城市主干路,南起盐田大道(K0+000),北至中排河北侧(K1+403.62),设计全长1403.62米,规划标准路幅宽度36米,桥梁两座。工程沿线与一条道路以及两条规划河道相交,全线为新建道路。全线完成雨污水管道的铺设,雨污分流制实施。(一)、道路工程1、道路工程设计标准:七星南路工程(Ⅱ标段)为城市主干路,设计行车速度为60km/h,交叉口行车速度为20km/h,标准横断面宽为36米。2、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采用沥青砼路面,道路交通量达到饱和状态时设计年限为20年、路面结构达到临界状态的设计年限为15年。3、沥青混合料路面结构设计以BZZ-100作为标准轴载。4、道路断面布置为:4.5m人非混行道+2.5m侧分带+11m机动车道+2.5m侧分带+4.5m人非混行道。5、机动车道采用向外坡2%,双向行车道采用三次修正抛物线路拱,人非混行道横坡为1.5%向内,直线坡形。6、机动车道沥青面层采用三层结构:上层为4cmSMA沥青混合料(SMA-13C型)(加入玄武岩矿物纤维),沥青混合料空隙率要求:3%~4%;中层为6cm改性沥青混合料(AC-20C型),沥青混合料孔隙率要求:3%~5%;下层为8cm粗粒式普通沥青混凝土(AC-25C型),混合料空隙率要求:3%~5%;沥青混凝土必须按规定的配合比设计方法,经配合比设计确定矿料级配和沥青用量。水泥稳定上基层水泥含量5.5%,水泥稳定下基层水泥含量4.0%。人非混行道路面结构:非机动车车道沥青面层采用两层结构,上层为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AC-13C),下层为中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AC-20C),沥青混合料孔隙率要求:3%~5%。7、人行道面层选用花岗石材质铺装,铺装样式详见《人行道铺装大样图》,施工参照《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城市道路—人行道铺砌部分》(05MR203),人行道防滑等级为R3,BPN≥65.公交停靠站及人行过街步道做法同人行道。8、在道路人行道或人行混行道设置方便轮椅和视力残疾人的坡道和盲道;盲道宽为54cm,坡道和盲道与人行交通标线位置统一考虑。触感块材铺设在人行道的中部,分为带凸条形指示前进方向的行进块材和带圆点形指示前方障碍的停步块材。人行步道结合交通组织设置。(二)、排水工程1、雨水管道工程⑴沿七星南路布置一条雨水管道,管位设于道路东侧机动车道下,距离道路侧石2m。主管管径为DN600~DN1200mm。⑵雨水设计重现期为3年,雨水就近排入规划河道。⑶根据工程地质情况,本次设计DN600~DN1200mm雨水管道采用聚乙烯缠绕B型结构壁管材,雨水支管采用DN500~DN600mm雨水管道,承插式弹性密封圈接口,DN600雨水管采用360°c25商品砼包管,100厚碎石垫层,无纺土工布30KN/M,石屑回填。管材、管件原料性能符合《埋地用聚乙烯(PE)结构壁管道系统(第2部分)》(GB/T19472.2-2004)的要求。管道熔体质量流动速率≤1.6g/10min,热稳定度≥20min,密度≥930kg/m3,管材的物理、力学性能:烘箱实验管材熔缝处无分层无开裂。环刚度≥8KN/m2,TIR≤10%,蠕变比率≤40℃。不可使用回收料制管。⑷雨水口与窨井的连接管采用DN200、DN300mm聚乙烯缠绕B型结构壁管材,承插式弹性密封圈连接方式,c25商品砼包管,100厚碎石垫层,无纺土工布30KN/M,石屑回填。(5)机动车道上采用36*48cm边沟式雨水口,40*52cm球墨铸铁雨水井篦,球墨铸铁雨水篦设计荷载为210KN;产品表面防腐措施:热渗沥青漆,球墨铸铁雨水篦设计荷载为130KN.(6)路段雨水口间距控制在30m以下,并在道路低点和转弯处设置双篦雨水口。雨水口结构尺寸参照《宁波市市政排水工程通用图》(通用图中窨井底板15#砼改为C25砼,余同)。(7)雨水篦指标、性能必须满足建设部相关行业标准。(8)本工程中的雨水管道采用大开挖施工,雨水窨井采用钢筋混凝土窨井。(9)每隔2~3个雨水井设一个留泥槽,管道拐角处、管径变化处的窨井宜设留泥槽,留泥槽深度为0.4m。2、污水管道工程:(1)全线布置一条污水管道,位于西侧车行道下,距道路侧石2m。(2)本次设计DN400mm过河段污水主管采用非开挖水平定向钻进方式施工,管材选用HDPE高密度聚乙烯管材(SDR17级);(3)本工程中DN600mm污水主管、DN300mm污水支管均采用开挖方式施工,管材均采用聚乙烯缠绕B型结构壁管材,承插式弹性密封圈接口,DN600mm采用20cm干砌大片垫层,石屑回填,无纺土工布30KN/M。管材、管件原料性能符合《埋地用聚乙烯(PE)结构壁管道系统(第2部分)》(GB/T19472.2-2004)的要求。管道熔体质量流动速率≤1.6g/10min,热稳定度≥20min,密度≥930kg/m3,管材的物理、力学性能:烘箱实验管材熔缝处无分层无开裂。环刚度≥8KN/m2,冲击性能≤10%,蠕变比率≤40.C。不可使用回收料制管。3、本工程雨、污水检查井均为钢筋砼检查井,检查井类型、尺寸规格详见<窨井明细表>。除沉井处的检查井底板,井室、盖板及配筋详见国标《市政排水管道及附属设施—排水检查窨井》(06MS201-3)。其中检查井底板下C10混凝土垫层改为30cm后M10浆砌片石,底板及垫层外扩尺寸从原先的10cm增加至20cm,底板及垫层的调整图示详见施工图<窨井明细表>中左侧“窨井底板结构图”。4、本工程雨、污水窨井内均布置塑钢踏步,做法详见国标图集《市政排水管道工程及附属设施》(06MS201-6),其中踏步由交错布置改为上下垂直布置。(三)、桥梁工程(1号桥)(1)、设计标准1、道路等级:城市主干道;设计荷载:城-A级;人群荷载按《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11-2011)取值。2、梁底标高:≥2.30m(1985国家高程。)3、桥梁横断面:桥面宽36m,横断面由西向东布置为:2.0m人行道+2.5m非机动车道+2.5m绿化带+22m机动车道+2.5m绿化带+2.5m非机动车道+2.0m人行道4、桥面设双向横坡,桥面机动车道采用2.0%向外横坡,人行道及非机动车道采用1.5%向内横坡;双向纵坡为南向0.53%,北侧0.75%。5、工程场地位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区内,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桥梁抗震设防分类为丙类,抗震设计方法为C类,抗震设防措施为7度。6、桥梁设计基准期100年。桥梁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7、桥梁工作环境:地面以上Ⅱ类,地面以下Ⅲ类。8、桥梁结构的设计安全等级:一级。桥面防水等级:1级(2)、设计要点1、桥中桩号:K0+223.40,桥梁与河道正交。2、本桥桥跨布置为16+20+16=52m简支桥。桥梁上部:采用C50厚先张法预应力钢筋砼空心梁板,其中16m板梁梁高80cm,20m板梁梁高95cm;桥梁下部:重力式桥台,承台群桩基础,采用双排Ø80cm钻孔灌注桩基础;桥墩为桩接盖梁式,采用单排Ø120cm钻孔灌注桩基础。3、桥面铺装铺装层采用4cmSMA沥青混合料(AC-13C)+中粒式改性沥青混合料(AC-20C)、主梁和沥青铺装之间设聚氨酯PU防水涂料。(四)、桥梁工程(2号桥)(1)、设计标准1、道路等级:城市主干道;设计荷载:城-A级;人群荷载按《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11-2011)取值。2、梁底标高:≥2.30m(1985国家高程边梁底。)3、桥梁横断面:桥面宽36m,横断面由西向东布置为:2.0m人行道+2.5m非机动车道+2.5m绿化带+22m机动车道+2.5m绿化带+2.5m非机动车道+2.0m人行道。4、桥面设双向横坡,机动车道采用2.0%向外横坡,非机动车道及人行道采用1.5%向内横坡;桥梁纵坡为南侧0.6%,北侧0.5%。5、工程场地位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区内,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桥梁抗震设防分类为丙类,抗震设计方法为C类,抗震设防措施为7度。6、桥梁设计基准期100年。桥梁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7、桥梁工作环境:地面以上Ⅱ类,地面以下Ⅲ类。8、桥梁结构的设计安全等级:一级。桥面防水等级:1级(2)、设计要点1、桥中桩号:K0+330.002、本桥桥跨布置为13+16+13=42m简支桥,桥梁与河道斜交3°。桥梁上部:采用C50预应力钢筋砼空心梁板,其中13m板梁梁高70cm,16m板梁梁高80cm;桥梁下部:重力式桥台、采用双排Ø80cm钻孔灌注桩基础,桥墩为桩接盖梁式,采用单排Ø100cm钻孔灌注桩基础。3、桥面铺装(1)、铺装层采用4cmSMA沥青混合料(AC-13C)+中粒式改性沥青混合料(AC-20C)。(2)、主梁和沥青铺装之间设聚氨酯PU防水涂料。(五)、软土地基处理工程1、为保证道路的使用功能,软基处理参照一级公路标准设计,各项处理标准如下:工后沉降基准期:15年路堤稳定安全系数(总应力法、固快指标):﹥1.2路基填土沉降控制:沿路堤中线地面沉降速率﹤1.0cm/d,坡脚处水平位移﹤0.5cm/d。容许工后沉降:桥台与路堤相邻处:≦0.10m一般路堤处:≦0.3m差异沉降:≦0.5%路面铺筑时间确定:双标控制,即要求工后沉降量小于容许,同时要求连续2个月观测的沉降量每月不超过5mm。2、从工程地质纵剖面图可以看到,本工程整段线路均属软土路段。分布有③1层淤泥质粉质粘土、③2层淤泥质黏土粘土,其所对应的地基允许承载力分别是72kpa,70kpa。软土为灰色,流塑状态,高压缩性。假定施工工期为18个月,填料为塘渣,则工后沉降远大于30cm,因此对本工程进行软土地基处理是必要的。根据工程地质特性及填土高度,将工程范围内道路地基处理分为两类:(1)一般路段地基处理,(2)路桥衔接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1)一般路段地基处理采用超载预压结合塑料排水板处理,(2)桥头采用预应力管桩处理。为达到良好的加固效果以及较高的经济性,超载预压处理的塑料排水板采用变长度、堆载高度采用变高度的形式,桥头预应力管桩处理采用变桩长的形式。第二节技术标编制依据1、梅山保税港区七星南路工程Ⅱ标段工程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图2、梅山保税港区七星南路工程Ⅱ标段工程工程招标文件3、现场踏勘情况4、本施工组织设计将按照现行的市政工程有关施工验收规范编制及招标文件所要求的工程建设标准:《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O34-2000)《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50-2011)《城市道路软土地基处理》(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05MR301)《建设工程安全管理条例》(2003.11.24)《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宁波市城市道路通用图——块材路面部分》(2002.9)《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本文标题:七星南路2标技术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168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