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园林工程 >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_邵正忠
1《苏州园林》教学设计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新区中学邵正忠一、设计背景传统的语文教学是以教师教为主,忽视了学生在学习的主体作用,他们往往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不能积极主动地探究知识,而新课改要求我们把学生变成学习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课堂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实现这一转变,教师就必须读放在首位,充分利用现代网络资源,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为此本课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以读为主线,以网络为手段,以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为方法,努力实现新课对语文教学提出的新要求。二、教材分析1、地位:本文是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人与自然中的第一课,是一篇说明文。通过本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苏州园林的美---曲径通幽,感受到苏州园林与其它地方的园林的不同之处-----不讲究对称。学习本文要培养阅读鉴赏说明文的能力:阅读鉴赏说明文首先要抓住说明事物的特征,其次了解说明方法、说明顺序,及其准确的说明语言。因此,本文对说明文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地位,学好本文,对学习其他说明文起着引领的作用。2、教材内容分析:《苏州园林》写于1979年,是一篇介绍园林建筑艺术和风格的说明文。作者叶圣陶先生以其准确精练的语言、严谨的结构,抓住苏州园林的艺术特点,对苏州园林地做了全面、深刻的介绍。文章高度概括了苏州园林在建筑上的成就,称其为“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即典范之作。作者抓住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一总体特征,从整体到局部,从大处到小处,作了富于艺术性的说明,既可以使学生了解我国园林建筑的成就,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又可以丰富关于园林建筑艺术方面的知识,获得美的享受。3、教学要求(一)教学目标:(依据新课标和教材内容)知识与能力:(1)、初步了解说明文的要素,理解本文说明对象的特征、结构、顺序、说明方法及说明语言的多样性。(2)、初步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力(二)、方法与过程目标:(1)、指导学生阅读和鉴赏简明文的方法(2)、培养学生讨论、探究和利用网络的自主学习能力(3)、利用网络,使学习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培养学生利用现代网络工具探究学习的习惯情感与价值观目标:领略中国园林的建筑美,激发对建筑艺术的热爱之情。(二)教学重点:(1)、把握苏州园林的“图画美”整体特点和本文的结构、顺序(2)、学习多种说明方法,品味准确、简洁、生动的说明语言(三)教学难点2初步鉴赏能力的培养(三)、教学设计方法、手段(1)、教学环境:能够外接网络的一人一机的多媒体网络教室(2)、教学方法:网络、多媒体课件(3)、学习方法:阅读、探究、讨论三、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教师活动:对学生明确提出预习要求:1、自渎课文,查工具书,解决字词难点。2、阅读课文,将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学生活动:学生根据要求自主课前预习(二)新课教学1、导入新课教师活动:俗话说,“桂林山水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作为中国四大名园之一的苏州园林,因其独特的园林艺术而名闻天下。今天让我们随叶圣陶先生去游览苏州园林,感受苏州园林之美。幻灯片1:苏州园林叶圣陶学生活动:学生注意听老师讲,思想随老师的讲解而进入课堂。2、作者简介教师活动:请大家打开因特网,进入百度首页,在百度搜索中输入“叶圣陶简介”,进行搜索。并对叶圣陶生平进行概括。学生活动:1、将学生分成四组,每小组进行合作探究。2、学生根据教师要求,在网上进行搜索,并对叶圣陶生平进行概括总结。3、每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活动:幻灯片2叶圣陶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名绍钧,字秉臣,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主要作品《古代英雄的石像》《多收了三五斗》。背景提示:《苏州园林》是叶圣陶先生应香港一家出版社准备出版的一本介绍苏州园林的摄影集所写的序言。4、作品研究(1)听读教师活动:①、请同学们连接网络视频:幻灯片3②听朗读时注意下列字词读音鉴赏轩榭池沼堆叠邱壑松柏嶙峋镂空阶砌斟酌学生活动:①注意听读,完成“鉴赏轩榭池沼堆叠邱壑松柏嶙峋镂空阶砌斟酌”的注音。②利用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轩榭胸中有邱壑嶙峋斟酌幻灯片4①为下列字注音鉴赏轩榭池沼堆叠邱壑松柏嶙峋镂空阶砌斟酌②解释下列词语:轩榭胸中有邱壑嶙峋斟酌(2)学生速读课文教师活动提出速读课文要解决的问题:划分文章层次。学生活动按教师提出的要求对课文快速阅读,小组内讨论文章层次,代表发言。老师活动幻灯片5第一段:说明苏州园林在园林艺术中的重要地位。第二至九段作者从园林建筑设施的各个方面,说明了苏州园林图画美的总的特征。第十段指出苏州园林的美还不止以上这些,引人回味。(3)细读课文第一段教师提出细读课文第一段的要求:①作者是如何评价苏州园林的?学生活动:认真阅读,认真思考,积极回答。幻灯片6苏州园林是各地园林的“标本”。(4)朗读第2—9段教师活动①苏州园林的总体特点是什么,能不能从课文中找出一句话来概括?②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说明苏州园林的特征。③请同学们打开下列苏州园林图片,结合课文说明苏州园林的特征。=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E8%8B%8F%E5%B7%9E%E5%9B%AD%E6%9E%97&ie=utf-8&in=19581&cl=2&lm=-1&st=-1&pn=1&rn=1&di=134397537000&ln=1994&fr=&fm=result&fmq=1354438508437_R&ic=0&s=&se=1&sme=0&tab=&width=&height=&face=0&is=&istype=2#pn2&-1&di157226988000&objURLhttp%3A%2F%2Fs1.it.itc.cn%2Fz%2Fforum_attachment%2Fday_070818%2F20070818_c9c4cc05dcbe43406588BWQh5KptitEZ.jpg&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z5gj_z%26e3Btp_z%26e3Bf5i7_z%26e3Bv54AzdH3Fu5674fAzdH3Fpi6jw1-8amnma8-8-8_z%26e3Bip4s&W2048&H1536&T11377&S308&TPjpg学生活动:学生阅读课文第2-9段,并鉴赏苏州园林图片后积极思考,充分讨论。各小组代表积极回答,相互补充。4幻灯片7总体特点: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A主要方面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说明苏州园林的特征。①亭台轩榭的布局——不对称②假山、池沼的配合假山是一项艺术而不是技术。池沼有二种:一种宽畅,一种成河道。相同点: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③花草树木的映衬——“着眼在画意。”④近景远景的层次——利用花墙、廊子或镜子为苏州园林增加景致的层次和深度B细微方面:①角落的布置——注意图画美②门窗的琢磨——是美术工艺上品,别具匠心③油漆的调配——与北京不同,极少使用彩绘(5)再读课文第4——5段教师活动请班上朗读水平较好的同学朗读课文第4——5段学生活动:全班学认真听读,并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文中哪些句子是围绕“图画美”这一特征描写的?幻灯片8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6)读第10段教师活动要求学生齐读课文第10段,思考:本段的作用:学生活动:①齐读②积极思考,踊跃回答幻灯9它总结了全文,再次激起了读者急于一游苏州园林的强烈欲望;也使行文缜密,引人回味。(7)默读全文教师活动要求学生快速默读课文,并思考文章的说明方法。学生活动:快速默读,积极讨论思考,各抒己见幻灯片10——13①作比较:A在介绍布局的时候,将苏州园林内亭台轩榭的布局跟宫殿和住宅相比;突出了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的特点。B在介绍花草树木时说,“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打比方、作比较、摹状貌作用:突出苏州园林修剪树木着眼于画意。C在介绍建筑物的色彩时,又与北京的园林相比较,“与北京的园林的不同,极5少使用彩绘。”突出苏州园林的色彩美。②举例子:例如:第2自然段,以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图画中”的例子(引用)真切有力地说明苏州园林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的特点。再如第5自然段中,以几条园里的古藤为例,打比方、举例子生动形象地说明栽种和修剪树木着眼于画意。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引用\举例子作用:真切有力的说明池沼追求自然美。③摹状貌A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B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C花时不同的各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描写)作用:生动形象地说明苏州园林栽种树木着眼于画意。④分类别池沼分两种:一种宽敞,一种成河道模样。教师活动:请同学们思考本文的说明顺序。学生活动:积极思考,积极讨论,积极回答。幻灯片13说明顺序:逻辑顺序由总到分,由主到次,从概括到具体。(8)全文朗读A感受课文的语言美B揣摩文章的说明顺序幻灯片14——15语言准确、生动,如:A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B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C隔而未隔,界而未界。D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E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工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语言周密、精炼,如:A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是留有余地的说法,很有分寸。B谁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鉴赏”指对艺术品的欣赏和评价,而“欣赏”指对艺术品的领略和玩赏,在句中用“鉴赏”词最恰当。C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务必”“无论”“总是”强调了图画美。D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绝大部分”是从范围上作出限制。E苏州园林与北京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极少”则从数量上加以限制。6F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蔽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栽”“蔓延”“补”这几个动词恰当而形象地写出设计者和匠师们的精心布局,化静为动,化单调为多彩。这个例子体现了本文语言的精练。(9)总结教师活动:通过学习本文,我们了解了苏州园林的别致优美,也品味了叶圣陶老先生精湛优美的语言。也学习了说明文的写作方法: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进行描写四、作业A课内作业(一)、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是什么?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说明这个特点的?设题意图是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结构,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并认识到说明事物要抓住特点。课文从游览者的角度来概括苏州园林的特点,这就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文章是先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等四个主要方面,再从每一个角落的构图美、门窗的图案美、建筑的色彩美等三个细微方面来具体说明这个特点的。(二)、揣摩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回答问题。1.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中国各地园林的标本。(“标本”在这里是什么意思?)2.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艺术”与“技术”有什么区别?)3.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隔而不隔,界而未界”是什么意思?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这是怎样的情形吗?)设题意图是让学生理解文中内涵较丰富而作者没有详细解说的词语。提示:⒈“标本”在这里是典范、样本的意思。2“艺术”是强调个人独创性的活动,其成果能给人以审美愉悦,并且无法被复制;“技
本文标题:《苏州园林》教学设计_邵正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176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