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酒店餐饮 > 《论语学而第一》讲要(二)__四书集注
當前位置:首頁-傳統文化每週一字德育故事智慧話語讀經教室時尚話題家庭教育處世之道科學發現傳統文化影音藝苑宗教教育祭祖報恩儒學簡介童蒙養正讀書趣談各地諺語禮記選解四書集註德育課本《論語‧學而第一》講要(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傅不習乎。曾子,孔子弟子,姓曾名參字子輿。參讀森,輿,驂也,參亦可讀驂。孔子嘗曰:「參也魯」。然勤能補拙,人一能之己百之。夫子之道,終由曾子一以貫之。此章敘曾子為學之工夫,每日以三事省察自身。一省為人辦事是否盡忠。忠者盡其全力也。二省與朋友交是否言而有信。信即不欺朋友,亦即不欺自心。三省傳習,受師之傳,行之也否?傳授生徒,先自溫習否?忠信傳習三事不闕,方能安心就寢。「傳不習乎」之「習」字,與前章「學而時習」相映。「忠信」是學習之要點。道德仁義禮樂,以及修齊治平諸端,均須以「忠信」為主,施行之。具此篤純始得其成。學亦如之。◎子曰: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此說國家大事。「道」,包咸注作「治」字講。「乘」,音勝,兵車也。古時候能出千輛兵車,謂之大國。治大國有五種要道。「敬事」者,「事」為國事,「敬」為謹慎;「信」者誠信;為國者必須舉事敬慎,與民誠信。財物出自民間,必須節用。《大學》云:「生之者眾,食之者寡,為之者疾,用之者舒,則財恆足矣。」此為理財之要。「愛人」者,知民之疾苦,愛養之也。「使民以時」者,農工商民各有忙時,不在其忙時使之也。敬事而信,則民悅服。節用物力則足食。愛人、使民以時,則足兵。「敬事、誠信、節用、愛人、使民以時,」具此五者,方能治國。◎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弟子」。求學之人,學必有師,故稱弟子。所求之學有其先後。孔子以四科施教,德行,言語,政事,文學。首為德育,先正其心也。後為文學,游於藝也。「入則孝」。此說在家庭必須孝養父母,身心俱安,而養心尤為重要,貧士菽水承歡,即是盡孝。「出則弟」。「弟」亦作「悌」,讀替音,又讀第音。出外求學,或作他事,則行弟道。皇《疏》:「善兄為悌。」邢《疏》:「弟,順也。」在家能孝,自能善事兄長,敬順兄長,以順親心。是謂之弟。出外,推此事兄之道,以待年長於己者是為出則弟。「謹而信」。行為謹慎,言而有信。竹氏《會箋》引《周易》乾文言:「庸言之信,庸行之謹。」以證信屬言,謹屬行。「泛愛眾」。博愛眾人也。與眾人交往,注重博愛,以養其平等容眾之德,是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親仁」。擇仁者而親近之。泛愛眾,無選擇。此從仁者學習,故須選擇。「行有餘力」二句。「行」是實行孝弟等五事。行此五事以外,即是餘力。弟子求學,當先以此五事為本。行此五事,非無餘力學文,是言學文先求其本,無本之文不可取。故雲,「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學文」,馬融注:「文者,古之遺文。」邢昺《疏》:「注言古之遺文者,則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是也。」(陸隴其《松陽講義》:大抵人之氣稟雖有不同,然亦差不多,只是從小便習壞了。氣稟不好的,固越習越壞,即氣稟好的,亦同歸於壞。童蒙之時,根腳既不曾正得,到得長大時,便如性成一般,即能回頭改悔,發憤自新,也費盡氣力;況改悔發憤者甚少,此人才所以日衰,皆由蒙養之道失也。後世為父兄者,有弟子而不教,固無論矣,即有能教者,又都從利祿起見,束髮受書,即便以利祿誘之,不期其為大聖大賢,而但願其享高官厚祿;這個念頭橫於胸中,念頭既差,工夫必不能精實,只求掩飾於外,可以悅人而已。教學如此,人才安得而不壞哉。為人父兄者,胡不一思,而甘使子弟為俗人也。)恭錄自《論語講要》雪公講述,徐醒民教授敬記前頁後頁大方廣網站網站導航-聯係信箱北京大方廣文化公益部恭制
本文标题:《论语学而第一》讲要(二)__四书集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184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