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设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設立規劃案Planfor“ResearchCenterforBiodiversity,AcademiaSinica”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推動小組中華民國九十二年九月一日(修訂版)2「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設立規劃案目次壹、前言及緣起.....................................................................................................................3貳、中英文名稱.....................................................................................................................8參、任務與使命(MISSIONSTATEMENT)....................................................................9肆、功能與發展方向...........................................................................................................10伍、中心之組織架構...........................................................................................................12陸、未來研究重點...............................................................................................................15柒、初期規劃七項重點研究計畫.......................................................................................20計劃一:台灣地區經濟性及瀕危種動植物之種原保存及入侵種潛在威脅之研究……23計畫二:演化基因體研究(Ⅰ):細胞質體基因體序列演化分析................................26計劃三:西太平洋生物地理親緣關係之研究….....................................................…….28計劃四:台灣生物相之系統分類研究......................................................................……29計劃五:台灣生物多樣性物種資料庫之建立..................................................................35計劃六:蘭陽集水區及溼地生物多樣性研究..................................................................39計劃七:台灣海洋生物多樣性類型與其形成機制的比較研究......................................59捌、生物多樣性中心空間、人員規劃與經費需求………………………….……..……62玖、附錄1.2000.5.29~30「台灣生物多樣性願景國際研討會」座談會之結論與建議事項........642.行政院生物多樣性行動方案最新版(2002年12月)..............................................653.推動成立「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過程紀事….............................……674.2003年執行中之工作.....................................................................................................705.2002及2003年度歷次座談會之會議記錄…………………………………..………716.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中心英文簡報版(2003.1.14用於法國來訪學者)…..…...86拾、附件:參與計畫同仁之人力資源及研究服務成果1.目前參與之同仁專長……………………………………………………………………872.部分同仁研究成果………………………………………………………………………893.部分同仁之學術服務…………………………………………………………………1043成立「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規劃書壹、前言及緣起一、生物多樣性研究的必要性與急迫性(1)國際的潮流與趨勢由於人類長久以來超限利用資源與環境,致使物種大量滅絕情況日益嚴重。據估計,目前世界上每天滅絕的物種超過一百種,滅絕的速率是自然滅絕速率的一千倍以上。為了讓世人正視並瞭解此一問題之嚴重性,扭轉基因消失、物種滅絕、資源衰退、生態體系劣化的趨勢,美國國家科學院(NationalAcademyofSciences)及史密斯森研究院(SmithsonianInstitution)於1986年在華盛頓主辦了「生物多樣性的國家論壇」,以生物多樣性(Biodiversity)這一概念來總括地球上各類生命體和他們所擁有的基因以及這些生物和環境構成的生態系。在生命科學研究上,這個概念首次將分子遺傳學、系統分類學與生態學這三門既有的獨立學科串連在一起,建構出生物多樣性學門,探討地球自5.7~10億年前開始有生命以來,所有生命型式的變異、特性及其演化,在基因、物種以及生態系的層次上尋找如何達成保育及資源永續利用的方法。這個概念不僅從學術界整合出新的學門,同時也彰顯出生物多樣性是人類與地球上各類生物賴以維生之必要條件。論壇結束後,當代生物學家發表共同聲明,指出:「物種滅絕危機對人類文明造成的威脅僅次於核武戰爭」,更凸顯了生物多樣性保育的重要性。此後,生物多樣性這個概念便開始引起全球關注,到了1992年6月全世界一百餘國的政治領袖於巴西里約熱內盧舉行的聯合國環境與開發大會期間,簽署了《生物多樣性公約》(ConventiononBiologicalDiversity),截至2002年12月為止已有187個國家正式簽署加入,已成為目前國際上最大的國際公約組織,其主要目的就是透過締約國的努力,來推動並落實公約三大目標:保育生物多樣性、永續利用其組成分子、以及公平合理的分享生物多樣性遺傳資源所產生的惠益。國際上的科學社群亦開始針對生物多樣性研究展開行動。1991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國際生物科學聯合會(IUBS)與環境問題科學委員會(SCOPE)共4同發起多樣性科學國際計畫(DIVERSITAS),計畫包含:「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運作」、「多樣性之起源、維持與減少」、「普查與監測」等。到了1996年,國際微生物學聯合會(IUMS)及國際科學聯合會(ICSU)亦加入此計畫,同年並和生物多樣性公約組織(CBD)建立合作關係。2001年時這五個組織便要求計畫所屬的科學社群建立一套新的整合型生物多樣性研究計劃,推動建立整合性的生物多樣性科學,並為保育及生物多樣性的永續使用提供科學基礎。DIVERSITAS計畫於2002年四月已正式通過新版之科學計畫,共包括有三個核心的科學計畫:一、發現生物多樣性並預測其變化,二、評估生物多樣性變化所帶來的衝擊,三、發展保育及生物多樣性永續使用之科學。迄今,生物多樣性已被公認爲人類生存與福祉的基礎,它提供人類民生必需之物資、醫藥和工業原料,同時也是農林漁牧品種改良的基因庫,並爲人類提供穩定水文、調節氣候、促進養分循環以及維持物種演化等重要的服務功能。此外,生物多樣性在育樂、美學、科學、教育、社會文化、精神與歷史各方面對人類均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因此為了資源的保育與永續利用以及人類未來的生存與福祉,生物多樣性的研究開始備受國際之重視,近十年來,國際科學期刊中有關生物多樣性研究的論文數量已呈幾何級數地成長。(2)台灣有待急起直追台灣地理條件優越,生物資源豐富,估計全台灣的物種應達15~20萬種,極具開發利用、保育、研究與文化的潛力與價值。但因過去長期重經濟發展導致輕環境保護,致使環境污染、棲地破壞、資源衰退及物種消失,使全國生態系及生物多樣性遭受甚大的衝擊。在缺乏健康的遺傳資源、經濟性物種及健康的生態系的情況下,預期台灣的社會經濟將無法永續發展。據估計台灣所有的原生物種中,仍有80%的物種尚未命名。據中央研究院最近主持國科會「建構台灣生物多樣性資訊網」計畫整理之物種名錄,台灣已發現或已發表之有效物種數,僅約四萬餘種;其中絕大多數的種類,除了形態的資料外,生態及生活史之基本資料幾乎完全闕如。在無法掌握及瞭解台灣這塊土地所擁有的物種及其特性,加以無法控制仍在快速滅絕的物種和急遽變遷的環境情況下,我們勢必難以提出合適的經營管理規範與保育措施。過去十年來,政府雖已開始正視生物多樣性和自然保育之重要性,民眾也漸有生態保育的觀念,但其成效仍待加強。目前的景況仍然是處在開發與保育孰重的階段,常常是在出現了自然反撲或是已經面臨負面效應,才引起5一般民眾的高度關心和政府相關單位迫于民怨不得不採取因應措施。譬如土石流之奪走不少性命,才促使政府重視山坡地的水土保持與審慎評估開發之重要性;海埔地的開發與自然濕地的保存孰重?如何闢建海岸或森林公路以避免棲地碎裂化?政府大聲倡議「生態工法」卻不知如何進行才最恰當!推展「生態旅遊」卻多是過猶不且適得其反;漁業資源持續年年衰退卻仍束手無策。近年來,入侵種如松材線蟲與小花蔓澤蘭已造成嚴重的生態浩劫,才亡羊補牢,研議如何清除外來入侵生物與加強監測與管理。台灣生物多樣性保育的障礙正如同負責全國保育事務的農委會所指陳,主要問題在於「國家設定發展目標時低估了生物資源的價值」、「需要健全、完善的生物多樣性保育法規、制度」、「各級保育權責機構缺乏人事經費和組織力量以展開工作」、「對本土物種和生態系欠缺了解」、「生物多樣性保育的科學研究工作亟需要展開和改進」、「現有自然保護區域的管理工作亟待加強,管理人員急需培訓」、「自然保護區域系統網路有待建立」、「自然保護區域的類別需要進一步評估及改善」等等。以上種種都凸顯出生物多樣性研究以及人才培育的必要性,不論是法規設定、保育區劃設甚或是教育宣導都需要藉由科學研究來完成,不可能單從政策面或管理面來著手。所幸,2000年在本院召開「台灣生物多樣性願景國際研討會」後,李院長根據會議結論向政府所作的建言(附錄一)中,若干已被政府所接納,並隨即在行政院永續發展委員會下成立生物多樣性工作分組,行政院已在2001年8月2747次院會通過「生物多樣性推動方案」(附錄二),要求各政府部門根據方案內容編列預算落實執行。其中國科會已於2002年初正式設立「生物多樣性」之學門。國內學界從1991年開始便陸續舉辦各類生物多樣性或生物資源研討會,並於近年相繼成立相關系所或研究中心如:台灣大學的生物多樣性中心與生命科學院之生態研究所,中山大學的多樣性研究中心,成大的生物多樣性研究所,興大的生命科學系下的生物多樣性組,靜宜大學之生態研究所與生態系等等。國科會特別編列1.2億在2004年執行「國家生物多樣性研究推動計畫」,教育部亦於2003年勻支數千萬經費補助各大學執行「生物多樣性教學改進計畫」,而其他各部會包括經濟部、外交部、國防部、衛生署、原住民委員會等亦紛紛辦理講習宣導,使其承辦人員能迅速瞭解什麼是生物多樣性,並如何配合推動與落實。二、中央研究院設立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之必要性6(1)中央研究院應有之挑戰雖然目前各大學紛紛成立了生物多樣性相關系所,國科會也設立生物多樣性學門推動科學計畫,但是中研院動、植物所同仁共約二十餘位從
本文标题: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195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