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卷A-F
第1页(共6页)华南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卷(A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四大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闭卷;2.考前请将密封线内各项信息填写清楚;3.所有答案直接做在试卷上,做在草稿纸上无效;4.考试结束,试卷、草稿纸一并交回。一.判断说明题(先判断对错,再说明理由。每题3分,共15分)1、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来,认识论和本体论统一的基础是实践。答;正确。因为认识论是指意识能不能反映这个世界,认识能不能认识客观事物的本子和发展规律性的问题。而本体论是指,关于世界本质的问题。实践是认识论和本体论统一的桥梁。我们可以通过实践去认识、反映这个世界,知道这个世界的发展规律。在实践的认识过程中我们就会将认识论和本体论联系在一起,而形成了认识论和本体论的统一。假如,没有实践,那么它们不可能统一在一起,因此说,实践是认识论和本体论的统一基础。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不包括邓小平哲学思想。答;错误。所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只大体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具有中国国情的内容。而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除了毛泽东思想、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外,还有小平理论。它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观运用到指导工作中,讲明了全面发展和重点发展的关系。并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运用于改革开放中,进一步衡量社会注意本质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他还深刻全面的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再结合我们国的基本国情提出一系列使国家走向富强的战略,同时也为我们开创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添了新篇章。3、在工作当中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其哲学依据就是基本矛盾与非基本矛盾关系的原理。答;错误。再工作中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其哲学依据就是主要矛盾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教学中心:专业层次:姓名:学号:座号:(密封线内不答题)教学中心:专业层次:姓名:学号:座号:第2页(共6页)的主要方面。而并非是基本矛盾和非基本矛盾。其基本矛盾贯穿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然而非基本矛盾是在基本矛盾基础上。还会在事物发展的若干阶段上产生若干不规定事物根本性质的矛盾。因而“两点论”与“重点论”是在事物每个不同的发展阶段都存在的。而并非是事物发展的跟本原因,同时社会主要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再不同发展阶段的直接表现,也是社会基本矛盾支配的。所以说,再工作中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其哲学依据就是基本矛盾和非基本矛盾关系原理。4、“吃梨子”也是一种实践活动。答;正确。因为人类“吃梨子”不仅吃了以后能充饥,还会去想一想为什么有这个滋味,为什么不是哪个滋味。为什么是这种感觉而不是那种感觉,然后就去探讨它的成分,再去研究它,所以人在吃梨的时候和其他的生活过程中,也是一种过程,一种实践。5、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同一个内容的不同说法。答:错误。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观点,也就是把人民群众拥护和不拥护,高兴和不高兴,满意和不满意,作为判断是否正确,决定取舍的最高标准。而群众路线是群众观点在具体工作中的贯切运用,实质也是我们党的一个根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一种认识路线,也就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二.概念解释题(说出定义,并简要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唯心史观——2、朴素唯物主义——3、生产方式——第3页(共6页)4、方法论——5、一元论——三.简答题(简要回答问题,要求准确把握要点。每题7分,共35分)1、唯物主义发展的三种形态是什么?你从哲学发展史中得到了什么启示?答:唯物主义发展的三种形态是,①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②近代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③现代辩证的唯物主义。其中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就是世界的本原归结于一些具体的物质形式或者原初物质。特点有三:直观性,猜测性,辩证法相结合。直观性就是把一些具体的物质形式当作世界的本原。近代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从性质看,可以分为三个方面;①机械性,也就是用力学的,机械学的理论,按照机械运动的规律去解释事物,现象。尤其是解释人类社会的现象。形而上学与不切底性,现代辨证唯物主义是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本体论和认识论的统一。启示:认识的发展是由于实践,实践是为了更好的去认识,去发展。因此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发展的源泉。2、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什么在当今世界仍然具有影响力?答: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再当近世界仍然具有影响力是因为,马克思哲学的社会作用决定其影响力,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为基础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懂得高度统一,完整严密的形成体系,指导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科学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发展和完善自身,实现人的真正解放世界观和方法论。从“千年思想家”评选看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力。它启蒙了争取自由正义的斗争,他实现代的思想之父,他的《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深刻的揭示了人类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的历史规律。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精华;她是人们行动的指南,为人们的实践指明了把提方向。当今时代也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析了全球性问题,和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第4页(共6页)3、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答:4、简述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答:辨证思维方法是客观事物矛盾关系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因此它们5、如何理解“经济范畴是生产关系”?答:经济范畴,它的广义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而狭义的经济基础只包括生产关系,没有生产力。经济范畴是社会生产关系,是因为经济范畴是生产的社会生产关系的理论表现。而作为现实中经济现象,那就是生产关系。而生产力只是一种自然力量而不是经济范畴。它的现实依据有:近几年来,我国出现的市场“疲软”现象,这就是经济关系没有调节好,消费和只累的关系比例没有平衡。因而,我们可知,生产关系是生产资料归谁所有的所有制的关系,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产品分配关系的总和,而经济范畴讲的是基础,经济关系也就是生产关系。第5页(共6页)四、论述题(联系实际全面深刻分析和阐述相关问题。每15分,共30分)1、试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对中国经济改革的意义。第6页(共6页)2、智能化生产力的基本内涵是什么?它社会关系产生了哪些影响?第7页(共6页)(密封线内不答题)第8页(共6页)华南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卷(B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四大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闭卷;2.考前请将密封线内各项信息填写清楚;3.所有答案直接做在试卷上,做在草稿纸上无效;4.考试结束,试卷、草稿纸一并交回。四.判断说明题(先判断对错,再说明理由。每题3分,共15分)1、唯物辩证法认为,质变是事物发展的关键,量变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是没有意义的。2、原因和结果关系的特点就是“前后相继”。3、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4、“陶知行”与“陶行知”这两个名字没有任何区别。5、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因此,地理环境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教学中心:专业层次:姓名:学号:座号:(密封线内不答题)教学中心:专业层次:姓名:学号:座号:第9页(共6页)五.概念解释题(说出定义,并简要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经济基础——2、上层建筑——3、辩证法——4、联系——5、发展——六.简答题(简要回答问题,要求准确把握要点。每题7分,共35分)1、说明“政治结构”的具体内容。2、举例说明“度”这一范畴在现实生活的意义。第10页(共6页)3、如何理解“文化”的实质是“精神”?4、根据唯物史观,社会基本规律有哪些?5、简述“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的内容。四、论述题(联系实际全面深刻分析和阐述相关问题。每15分,共30分)1、试述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第11页(共6页)第12页(共6页)2、结合实际谈谈对“社会发展趋势”的认识。第13页(共6页)(密封线内不答题)第14页(共6页)华南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卷(C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四大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闭卷;2.考前请将密封线内各项信息填写清楚;3.所有答案直接做在试卷上,做在草稿纸上无效;4.考试结束,试卷、草稿纸一并交回。七.判断说明题(先判断对错,再说明理由。每题3分,共15分)1、哲学是一种不实用的知识,因此,它是无用的。2、马克思主义哲学无所不能,它能为我们提供一切具体工作方法。3、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实质上是“发展”为本。4、在“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中,内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外因则是无关紧要的。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教学中心:专业层次:姓名:学号:座号:(密封线内不答题)教学中心:专业层次:姓名:学号:座号:第15页(共6页)5、“人多力量大”,“人口影响人均GDP”,这充分说明“人口”决定着社会的发展状况。八.概念解释题(说出定义,并简要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唯心主义——2、形而上学——3、物质——4、不可知论——5、唯物史观——第16页(共6页)九.简答题(简要回答问题,要求准确把握要点。每题7分,共35分)1、什么是哲学基本问题,研究哲学基本问题有何意义?2、如何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3、简述政治与经济的辩证关系。4、如何理解“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5、“智能化”生产力从哪些方面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第17页(共6页)四、论述题(联系实际全面深刻分析和阐述相关问题。每15分,共30分)1、如何理解“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第18页(共6页)2、试述“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基本内容。第19页(共6页)(密封线内不答题)第20页(共6页)华南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卷(D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四大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闭卷;2.考前请将密封线内各项信息填写清楚;3.所有答案直接做在试卷上,做在草稿纸上无效;4.考试结束,试卷、草稿纸一并交回。十.判断说明题(先判断对错,再说明理由。每题3分,共15分)1、物质是不灭的,因此,人们对“物质”范畴的认识也是不变的。2、矛盾只是人们思考问题时一种方法,现时生活中并不存在矛盾。3、为了反对形式主义,唯物辩证法主张取消任何形式。4、国家是一个阶级镇压另一个阶级的暴力机关。5、社会历史是群众和英雄共同创造的。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教学中心:专业层次:姓名:学号:座号:(密封线内不答题)教学中心:专业层次:姓名:学号:座号:第21页(共6页)十一.概念解释题(说出定义,并简要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理性认识——2、实践——3、真理——4、必然性——5、本质——十二.简答题(简要回答问题,要求准确把握要点。每题7分,共35分)1、哲学为什么能给人以智慧?2、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给了我们什么启示?3、联系实际谈谈:列宁的物质定义是否过时了?第22页(共6页)4、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表现在哪些方面?5、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对立(区别)在哪里?四、论述题(联系实际全面深刻分析和阐述相关问题。每15分,共30分)1、结合实际论述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第23页(共6页)2、如何理解认识的辩证过程?第24页(共6页)第25页(共6页)(密封线内不答题)第26页(共6页)华南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卷(E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四大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闭卷;2.考前请将密封线内各项信息填写清楚;3.所有答案直接做在试卷上,做在草稿纸上无效;4.考试结束,试卷、草稿纸一并交回。十三.判断说明题(先判断对错,再说明理由。每题3分,共15分)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唯物论和辩证法统一的完整严密的科学体系。2、历史上所有的唯心主义哲学都不能给人任何智慧。3、矛盾关系就是“针锋相对”的关系。4、阶级是一个经济范畴。5、“自由王国”就
本文标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卷A-F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1978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