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中学生物试题分析讲义
1(2006,四川卷)1.关于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动植物种类繁多,群落结构复杂B.高温多雨,分解者的活动旺盛C.恢复力稳定性比草原生态系统强D.可用样方法调查某物种的种群密度【答案】D【分析】该题以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为例,较为全面地考查了有关生态系统的类型、结构、功能和稳定性以及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等多个知识要点。解题时应遵循从特殊到一般,又从一般到特殊的规律,把生态系统的共性原理用于热带雨林系统问题的解答。本题的解题思路: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分布于高温多多雨地区,是陆地上生物多样最丰富的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繁多,群落结构复杂,可表现出较强的自动调节能力,能够维持较长时间的稳定性。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中有大量的枯枝落叶等动植物遗体,为分解者的活动提供了丰厚的生活条件,高温多雨气候条件也非常适合于分解者的生长繁殖,因而分解者活动十分旺盛。对一个生态系统来说,抵抗性与恢复力稳定性之间往往存在相反的关系。有“地球之肺”之称的热带雨林,其抵抗力稳定性比较强,但是一旦遭到破坏,就很难恢复到原初状态,因此其恢复力稳定性比草原生态系统弱。种群密度的调查是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重要实验手段,其方法主要有“样方法”(常用于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和“标志重捕法”(常用于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这道题难度如何?大家的直观感受是难?不难?那么,在教学中,我们衡量一道题难还是不难,难的程度如何?就不能简单地通过直观感受来感觉了,需要通过科学手段来进行分析,然后得出结论。这就涉及到如何科学计测一道题的难度。还有比如,你觉得这道题好还是不好?如何来衡量?这也涉及如何科学客观评价试题的问题。对于这道题,某些同学能正确回答,二某些同学不能正确回答,说明这两组同学之间有什么方面的、怎么样的差异?如何提高不能正确回答的这部分同学的水平?解决上述这些问题,有一门专门学问:教育测量学引言学点教育测量学一物理测量与教育测量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非常熟悉如何使用一把尺子去测量一件物体的长、宽、高,这属于物理测量。这种测量需要有合适的测量工具、测量单位、测量的起点(参照点),另外,测量过程要按照一定的规则执行。测量中使用的工具、单位和参照点是测量的三个基本要素,在教育测量中同样重要。教育测量虽然与物理测量有相似之处,但教育测量是测量人在教育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在学校教育活动中,它主要包括对学生的学业成绩、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进行测量与评价,它本质上属于心理测量,是心理测量的原理和方法在教育评价领域中的应用。2因此它与物理测量有着本质的区别。首先,它是一种抽象的、间接的测量,因为我们无法使用某种工具对十分复杂的人的心理现象进行直接测量。其次,由于教育测量的方式所限,比如仅通过行为观察、谈话、实验、测验、考试等手段所获得的结果,在意义上、准确度和可靠性上都不是绝对的,并需要某种参照标准对其进行解释和判断。二测验、考试与评价教育测量学中的测验一般是指向被试者提供一组试题,要求做出回答,对其反应结果做出数量化的表示。测验除可用于对被试者的知识、能力水平进行估计外,也常用于对被试者的心理特质进行评价,比如性格、气质、兴趣爱好等。考试与测验在对知识、能力、技能的测量上区别不大,只是考试更加规范,并常用于对学绩、资格的测量。与测量有关的另一个概念就是评价。测量得出的数量化的结果,其意义和价值是什么?比如一个学生的某项考试获得60分,对照某种参照标准,该成绩属于及格还是不及格,该考生在应试团体中应处于什么位置,60分表明此考生掌握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知识不会,这就是评价所要做出的判断。三考试的种类:根据考试的用途分1水平考试该考试是测量考生是否达到将来适应某一任务的程度。由于考生来源的多样性,因此命题时并不完全依赖考生所学的教材,但具有内在的标准。分数的表示可以分为等级,表示所达到的程度。也可以排序,表明考生在团体中的位置。因此高考也是水平考试。2成绩考试该考试是用来测量学生在一段时期内完成某一教学大纲或教材要求的程度,命题以纲为本。如学校的期中、期末考试。3学能考试该考试是测量考生完成某种任务的能力倾向。命题的依据是对这些能力的结构分析,例如美国的研究生入学考试(GRE),其测验的内容为:语言能力(词汇、完成句子、阅读理解);数学能力(定量测试、定量比较、数据解释);逻辑推理能力(分析测试、分析推理、逻辑推理)。4诊断考试该考试是为了了解教与学的情况,获得教学反馈信息,以便教师改进教学。例如平时在教学中的小测验,就是一种诊断性考试。四研读高考考试大纲考试大纲是指导高考复习教学的惟一法定性文件,它明确了考试性质,框定了考试范围,指明了考试形式,给出了试卷结构,列举了题型示例。考试大纲中最主要的是考试内容,它包括“能力要求”和“考试范围”两大部分。(超链接展示2009生物考试大纲)1深刻领会考试大纲中能力要求的精髓“能力要求”是考试大纲的核心内容,它引领着高考的主流方向。大纲中规定的“4项能力要求”,在近年多次修订中,通过归类重组,已明确界定为10个层次分明的条目,充实和加强了对“理解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考查。10个条目在表述上更加具体,3在指向性上更加明确。与“考试大纲”配套同时下发的考试说明,又对每一项能力要求,按条目分别进行了有层次的阐释,并以若干试题作了详细的解读。由此,使4项能力要求更加细化和具体,更加清晰和明了。在考试大纲中,“理解能力”是最基本的能力要求,它包括3个递进的条目:第1条“把握所学知识要点”,主要突出对基础知识的考查;第2条“能用文字、图表、图解等形式阐述生物学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是加强对基本技能的考试要求(图解是近年高考试题中的重要呈现形式和表达形式);第3条“能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作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涵盖了前面两个条目,常常设置与生产、生活联系紧密的新情境材料,要求考生进行简要的解释和分析。考试大纲中的第2项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是近年强化的专项能力要求,该项能力细化落实为4个不同的层次。第(1)层次要求考查的是考试大纲中规定的17个教科书中的实验,也是高考中最基本的实验能力要求。该项层次的实验能力考查,需要考生通过教科书的有序回归,注重对每一个实验操作的亲身经历,理解和记住这17个实验的基本内容。这主要包括:实验原理的理解和应用,实验器材的选择、作用和使用方法,设计实验的思路和实验步骤的程序,以及实验数据的测量、数据的处理方法、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实验结论的归纳总结,等等。在对教科书中的17个实验进行系统复习中,我们要力求做到:对每个实验所涉及到的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和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都要有一个融会贯通、“移花接木”式地迁移和运用。第(2)层次的实验能力是要求考生能从教科书中17个实验中,去提炼、归纳出一些共同的实验思想,这主要包括实验的基本原则和实验设计的基本程序等。通过对新的情景材料或源于课本中经典实验内容的变式实验,分析考查考生在实验方案的设计中,怎样考虑实验步骤?对实验现象和结果怎样进行预测、解释、分析和处理等。在近3年的高考试题中,都比较偏向于提供一个不完整的实验方案,要求考生完成该实验方案的其它几个步骤,再进行观察、预测和解释。第(2)层次的科学探究能力是“较高层次的能力要求,也是《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最亮点的课程理念之一。在近年高考中,该层次能力的考查正在逐步加大力度。这里所说的科学探究能力,在高考中主要指的是对未知答案或不确定答案的问题进行探究,通过实验操作、调查等多种方式得出合理答案。第(4)层次的实验能力要求,主要是考查考生对所学生物学知识、实验方法的综合运用。考生在审题时,要能够对题中已提供的实验方案进行判断,要能够在自己头脑里比较清醒地呈现出一个求解该题需要的较为完整、正确的实验方案轮廓,然后与试题提供的方案进行比较,再作出正确的评价和恰当地修改。随着《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尝试对考生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加强对实验原理、实验方法、操作技术等方面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正在逐渐成为高考命题的主要方向。考试大纲中的第3项能力要求是“获取信息的能力”。这项能力考查主要是在高考生物学试题中,以蕴含在文字或各种图表中的信息来呈现。这些图表常用于表示实验的数据、实验处理的结果以及重要的生理过程。解答这类试题时,需要对有关数据进行提取、加工或换算,运用这些信息并结合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对问题作出准确判断、合理解释和符合逻辑的推理等,也就是说要能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获取信息的能力”还包括考查考生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的生物学新进展的关注。4在4项能力要求中,“综合运用能力”的层次最高,它是考查考生能否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有关生物学问题。该项能力要求,更强调知识的综合性,以及灵活应用解决问题的复杂性,涵盖了前面的各项能力要求。由此,深刻领会考试大纲中4项能力要求的精髓和实质,并将其贯穿在整个教学和复习过程中,落实到每一个具体的考试单元或知识板块或知识考点上,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2全面有序地熟悉“考试范围”所框定的知识内容考试范围是考试大纲的基本内容,它十分清楚地指明了高考命题对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要求。按照知识板块,我们可以把考试范围中的所框定的考点,再次整合成8个有机单元,这8个单元依序是:(1)细胞——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2)生物的新陈代谢;(3)生物的生殖与发育;(4)遗传、变异和进化;(5)生命活动的调节和免疫;(6)微生物与发酵工程;(7)生物与环境;(8)高考生物学实验在对高考生物学的全部知识内容进行教学和复习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始终把握住“回归课本、注重基础”这个核心,以上述8个单元为基本框架,把考试大纲中规定的每个考点在教科书中一一找到它的落脚处,弄清每个考点的来龙去脉及其相互联系,这样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的复习效果。作为非课改实验的四川省区,在依据现有考试大纲进行复习时,除了对4项能力要求所包括的10个层次的条目,要作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对考试范围所指明的高考应考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点,要作更加清楚的熟悉和落实以外,还必须要有意识地关注新课程考试大纲中有关新课程理念的阐述。例如,“要重视对考生科学素养的考查”;“在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知识、科学探究的方法、获取新知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对考生的表现进行测量”;“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等。这些新的课程理念,不仅十分明确地渗透在已经成功进行了课程改革的山东卷、宁夏卷等理综试题中,而且在非实验区的理科综合的全国卷Ⅰ、Ⅱ,北京卷,天津卷,四川卷和重庆卷的试题中,也有一定程度的体现。总之,细心研读近3年的考试大纲,我们不难发现,考试大纲保持了一个明显的相对稳定,充分体现出了在稳定中求发展,在变化中求创新的高考思想。五学科教育目标(请自学)1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2马杰的行为目标陈述的原则3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4奥苏伯尔的意义学习分类5安德森和梅耶的知识分类方式5第二讲试题和试卷分析一试题的难度分析1难度的计算试题的难度有两种内涵,其中一种是统计难度,它依赖于考生群体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同样一道题,在不同的学校所统计的难度值是有区别的。对于选择题来说,其难度的计算方法如下:NRP其中,P为试题的通过率,R为答对该题的人数,N为全体考生人数。对于非选择题,如填空题、简答题等计算方法如下:XXP其中,X为考生在该题的平均分,X为该题满分,如果P值的统计结果为1,即全体都会,或统计结果为0,即全体都不会,这样的试题丧失了测量的作用,对考生没有鉴别区分能力,因此都是应淘汰的题目。在生物学高考中,一般P值大于或等于0.7之间的题属于容易的题,小于或等于0.4的题属于较难的题,在0.4到0.7之间的题中等难度的题。利用这个计算方法,在常模参照考试中是适宜的,因为这种考试重在对考生的排序和区分。但是在学校的成绩考试中,特别是在评价教学效果时,便显示出一定的缺欠。比如从生物学的学科内容上,某些试题
本文标题:中学生物试题分析讲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20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