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第三讲城市规划的工作内容和编制程序复习——城市规划的层面城市发展战略建设控制引导(城市规划纲要)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城市规划纲要:对城市发展提出原则性意见,作为总体规划编制依据分区规划:大城市和中等城市可编,为下一层面规划提供依据第四讲城市发展战略第一节城市发展战略的概念第二节城市发展战略的背景研究第三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城市规划纲要第四节城市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第一节城市发展战略的概念什么是“战略”?对战争全局的策划和指导;泛指重大的、带全局性的、长期性的、相对稳定的、决定全局的谋划战略一词,原本是一个军事术语。古汉语中的战略,是指战争的方略或用兵的谋略,是基于对战争全局的研究、分析、判断而做出的驾驭整个军事态势、指导战争取得胜利的谋划和决策。发展战略:人类为了某一社会活动能够继续存在并取得进一步发展,而做出的带有全局性、长远性,具有指导意义的原则与谋划。城市发展战略:是指城市在一定时期内的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协调发展的带有根本性和全局性的谋划,它是关于城市发展的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方针、政策、途径、措施、步骤的高度概括。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起广泛开始经济发展战略的研究。第二节城市发展战略的背景研究城市背景:区域发展背景;城市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发展背景前期工作:深入了解区域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国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它们和城市总体规划的关系我国在以上规划的编制方面还不成熟、不规范,各类规划内容多有交叉一、国土规划有关国家土地的规划行为(1)日本土地利用的调整、土地买卖和土地开发行为的限制、闲置土地的管理。对土地利用、经营开发、保护作安排(2)荷兰较早编制国土规划的国家1972年“国土规划已从一项有关土地利用的政策发展为一种针对国土结构、人和环境质量的政策”(3)中国1981年10月,国务院批准设立国家土地管理局研究编制《京津唐地区国土规划纲要》(实际上是区域规划性质)国土规划是对国土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和保护进行全面规划土地、水、矿产、生物等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的布局和地区组合与发展;环境保护及影响地区经济的问题的解决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国土规划的专项控制和有机组成部分。1997年国土局颁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审批规定》和《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试行)》全国、省级、地级土地利用规划应划定主要农田保护区、土地管理区、土地复垦区、土地开发区等;县乡级应划定土地用途分区,按农业用地、种植园用地、林业用地、牧业用地区等九类用地划界。土地用途分区和控制指标的确立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本内容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系: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城镇建设用地应按照城市规划的要求安排,城市总体规划要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用地规模不得突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例:《厦门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三、区域规划区域规划是根据国家或地区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长期计划及设想,对一定地区范围内,在综合分析评价各种自然、技术经济因素和条件的基础上,作出该地区的社会、经济、环境保护发展建设的综合安排。城市规划与区域规划的关系:区域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依据。1956年国家建委制定了《区域规划编制和审批暂行办法》对铁路干线、国道、省道、区域的水源、能源基地等作出部署我国尚无从事区域规划编制工作的常设机构,通常由政府发改委、建委等牵头组织有关单位进行合作编制。目前其审批、法律地位等都还没有明确的规定。长三角区域规划为国家首批区域规划试点之一,耗资2000万元,据称咨询了400多位专家意见,由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主持,从2004年11月开始编制,历时近三年。长三角区域近10万平方公里,8200万人,涵盖上海、江苏8市和浙江7市,呈“15+1”格局,是中国最早被认可的城市群地区,也是最早在区域层面推进一体化的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纲要》主要包括8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明确长三角区域发展指导思想原则。将逐步在壮大东部地区经济实力、推动长江流域快速崛起、带动中西部加快发展、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引领我国全面参加全球竞争中,发挥核心作用。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保持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转变增长方式,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践区域统筹协调发展,进一步打破行政壁垒;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公平。二是将长三角区域功能定位为: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经济中心、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我国率先跻身世界级城市群的地区。三是确定区域发展总体布局框架为“一核六带”,即强化上海这个发展核心,优化提升沪宁、沪杭沿线发展带,重点建设沿江发展带、沿(杭州)湾发展带,积极开发沿海发展带,培育宁湖(湖州)杭发展带,引导发展沿湖(太湖)生态服务带。四是提出城镇体系发展整体思路,重点优化沪宁、沪杭沿线城镇功能,加快沿江、沿(杭州)湾城镇发展,做大沿海和宁湖(湖州)杭沿线的城镇规模,逐步建成以上海一级中心城市为核心,以南京、杭州、苏州、无锡、宁波等副中心城市为支撑的世界级城市群和城镇体系。五是明确重点产业发展布局,做大做强石化、钢铁、电子信息产业等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产业;巩固提升装备制造业、纺织轻工和旅游业等传统优势支柱产业;同时加快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和生物医药、新型材料等具有先导作用的新型产业。六是重大基础设施协调与建设方面,规划将综合交通和能源作为两大重点,提出加快沪宁、沪杭、杭甬、沿长江、沿海和宁湖(湖州)杭6大重点交通通道建设,以及综合运输枢纽建设;同时提出了煤炭、油气、液化天然气、电力和新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方案。七是提出区域内资源配置和生态环境保护方案,实行差别化土地政策:对沪宁杭沿线,采取最严格措施保护优质基本农田和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对沿江(长江)、沿湾(杭州湾),优先安排建设用地指标;对沿海和宁湖(湖州)杭线及其他沿路发展带,适度安排建设用地;对沿湖(太湖)地区则控制土地开发强度。八是确定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措施,一类是引导性政策措施,如在区域内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探索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等;另一类是协调性政策,主要是打破行政壁垒,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四、城镇体系规划城镇体系的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的关系更为密切城镇体系的研究始于20世纪40-50年代城镇体系:城乡的一切社会、经济活动都是以城镇为中心来组织的,城镇本身又有不同等级,不同等级的城镇对不同地理范围发挥着中心的作用,高一级的城镇将覆盖低一级的中心影响范围,而在职能上有所分工,互相依存,形成一个城镇系统。城镇体系客观存在,但由于其自发性,不可能形成合理、高效的系统,需要通过科学的规划以更好地组织成系统。市场经济体制下,投资渠道多元,需要政府发挥宏观调控、协调的职能,城镇体系规划成为政府调控的依据和手段。一化二系三结构区域城市化水平;系统:服务设施系统+生态环境系统结构:规模等级结构、职能结构、布局空间结构第三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城市规划纲要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家或区域在一定时期内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安排。一般包括城市的基本状况、地位、优势、潜力和制约因素的分析,确立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制定城市发展的规划以及实现规划目标的主要对策和措施。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第一篇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第二篇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三篇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第四篇营造环境推动服务业大发展第五篇优化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第六篇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第七篇创新驱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第八篇改善民生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第九篇标本兼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第十篇传承创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第十一篇改革攻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十二篇互利共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第十三篇发展民主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第十四篇深化合作建设中华民族共同家园第十五篇军民融合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第十六篇强化实施实现宏伟发展蓝图二、城市总体规划纲要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其战略目标在物质空间上加以落实。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的任务是研究确立总体规划的重大原则,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区域规划,根据当地自然、历史、现状情况确立城市发展的战略部署。是城市建设战略性的规划构想。纲要内容1.原则确定规划期内城市发展目标;2.原则确定市(县)域城镇体系的结构与布局;3.原则确定城市性质、规模、总体布局,选择城市发展用地,提出城市规划区范围的初步意见;4.研究分析确定城市能源、交通、供水等城市基础设施开发建设的重大原则问题,以及实施城市规划的重要措施。重点内容:城市的性质;城市的规模;城市总体布局三、城市的性质城市性质是指各城市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如厦门我国经济特区,东南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港口及风景旅游城市城市性质取决于其历史、自然、区域条件,在一定时期内有其稳定性确定城市性质的意义正确拟定城市性质,是确定城市发展方向和布局的依据。有利于合理选定城市建设项目不同的城市性质决定着城市规划不同的特点,对城市规模的大小、城市用地组织布局结构以及各种市政公用设施的水平起重要的指导作用确定城市性质的依据城市在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基本因素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基本因素:主要为满足本市范围以外地区的需要而服务的,其存在和发展对城市的形成和发展起着直接的决定作用。城市类型类型:工业城市、交通港口城市、商贸城市、科研、教育城市、综合中心城市、县城、特殊职能城市四、城市的规模包括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人口规模和人均用地指标决定用地规模通常在城市发展用地无明显约束条件下,一般先预测人口规模,再根据城市的性质与用地条件综合协调,然后确立合理的人均用地指标,推算城市用地规模城市人口的含义国内外把通过行政确认的城镇地区常年居住人口称为城镇人口城市一般可划分为市区、近郊区、市辖县(远郊区),城市规划中的城市人口是指市区与近郊区的非农业人口,市辖县单独计算城市人口的变化自然增长人口再生产的变化量机械增长人口迁移所形成的变化量自然增长率=(本年出生人口数-本年死亡人口数)/年平均人数×1000‰机械增长率=(本年迁入人口数-本年迁出人口数)/年平均人数×1000‰城市人口规模估算城市人口发展规模的基本原理☺劳动是一切社会形态存在和发展的最基本条件。城市对劳动的需要量,决定了城市人口的发展规模。☺人口增长速度和发展规模是受自然增长率和机械增长率所支配城市人口规模预测的主要方法城市规模可以无限制扩大吗?城市环境容量、合理规模和门槛理论城市自然环境、资源等的约束:城市环境容量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技水平的约束:城市合理的规模规模过小;规模过大门槛理论的基本思想:城市发展和城市建设投资之间不是线性函数关系,当城市原有规模及基础设施容量达到极限(即门槛),若要继续扩大,就必须有一次性巨大投入,另建一套基础设施
本文标题:第四章城市发展战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61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