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人教版】2013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1初中历史中考专题复习专题一中国古代史一、我国古代重要朝代的政治经济专题(一)第一个统一的国家:秦朝1为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的改革是商鞅变法。为秦统一六国奠定基础的战役是长平之战。2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3秦统一的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的分裂割据,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稳定。对历史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4秦朝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秦始皇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①在中央: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②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郡下设县。(意义:郡县制的推行,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5巩固统一的措施:政治上:秦朝建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经济上:秦始皇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文化上: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废除原来六国的文字。后来,又推广笔画更为简单的隶书。思想上: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焚书坑儒”。军事上:命大将蒙恬反击匈奴,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秦始皇还派兵统一了东南、岭南等地区,开发那里的经济,兴修灵渠,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二)西汉鼎盛时期:汉武帝的大一统1措施:①政治上,为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诸侯国;②思想文化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力推行儒学教育,举办太学。③经济上,发展农业,兴修水利,减轻农民负担,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④军事上,开始对匈奴实行大规模的反击,夺取了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影响:武帝时侯,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开始进入鼎盛时2期。2“罢黜百家”是指除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为推行儒学教育,汉武帝举办太学,太学是古代的最高学府。3汉武帝的民生政策:发展农业,兴修水利,治理黄河;减轻农民负担;把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五铢钱。4卫青、霍去病破匈奴条件:汉武帝时,国力强盛,组织了强大的骑兵部队,开始对匈奴实行大规模的反击,夺取了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经过: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大将卫青、霍去病率精兵出击匈奴。经过漠北战役的打击,匈奴无力再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三)繁荣与开放的唐朝1“贞观之治”(1)出现的原因(治国思想):唐太宗从农民战争中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吸取隋亡的教训,明白统治者不可过分压榨百姓;政府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皇帝要勤于政事,善听正确意见;大臣要廉洁奉公,统治才能巩固。唐太宗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意思是:君主好比是船,百姓好比是水;水能够承载船走,也能够把船掀翻。舟和水形容君民关系。体现他重视君民关系。(反映了唐太宗关心民意、重视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的治国思想。)(2)治国措施:①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②注意“戒奢从简”,节制自己的享受欲望;③下令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有利于减轻人民负担;④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⑤完善科举制度;⑥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3)“贞观之治”的结果(表现或影响):农民占有一定土地,赋役负担减轻,有了安定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社会经济出现繁荣景象。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4)“房谋杜断”:指唐太宗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5)唐朝最著名的谏臣是魏征,他前后向唐太宗进谏二百多次。爱到唐太宗的器重。2“政启开元,治宏贞观”(1)原因:武则天统治时期,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治国措施)。(2)表现: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意思是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开辟了道路,弘扬了贞观之治。3(3)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是唐高宗的皇后,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3全盛时期:“开元盛世”(1)“开元之治”措施:唐玄宗统治前期,①任用熟悉吏治、富于改革精神的姚崇等人当宰相,励精为治;②重视地方吏治,把中央优秀官吏下放到地方任职,并亲自考核县令的政绩;③以身作则,提倡节俭。命人烧毁宫内一批珠玉锦绣,表示不再用奢侈物品的决心。(2)盛世经济的繁荣*农业方面:共修建四十多处大型水利工程,农耕技术也有很大发展,南方水稻采用育秧移植栽培,产量大大增加。蔬菜有许多新品种,大都是从西域传入的。茶叶生产在江南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改造制成曲辕犁,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唐朝手工业发达:丝织品的花色品种很多,丝织技术高超。陶瓷业有重要发展,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唐三彩是世界工艺的珍品。*唐朝的商业繁荣,大都市有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长安城宏伟富丽,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住宅区,市为繁华的商业区。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盛世的启示:①国家统一才能繁荣昌盛;②人才和制度是社会发展的条件;③政策开明,政治清明,社会安定才能促进经济的发展。(3)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是怎样重视人才的?他们的这一做法给当时的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对我们今天有什么启示?重视人才的做法:(①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是完善科举制度的关键人物。)②唐太宗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被称为“房谋杜断”,魏征是最著名的谏臣。③武则天破格提拔许多有才能的人。④唐玄宗任用熟悉吏治、富于改革精神的姚崇等人当宰相,“励精为治。影响:从唐太宗到唐玄宗,统治稳定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出现了唐太宗时期的“贞观之治”,武则天时期的“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唐玄宗时期的“开元盛世”。启示:当今世界,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我们不仅要发展教育,培养人才,更要重用人才。(4)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共同点:重用人才;重视发展生产;虚心纳谏,重视地方4吏治;勤于政事;都出现“治世”局面;对少数民族实行开明的政策。(四)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重点复习宋朝)1金和南宋的对峙(1)在12世纪初期,女真的杰出首领阿骨打,起兵抗辽,接着会宁称帝,国号金。他就是金太祖。(2)金先灭辽,又于1127年灭亡北宋。北宋皇帝钦宗的弟弟赵构,于同年登上皇位,后来定都临安,史称南宋。(3)南宋初年,金军几次南下,南宋抗战派将领英勇抵抗。抗金名将岳飞从金军手中收复健康,后来,岳飞在郾城打败金军。宋高宗和秦桧向金求和,秦桧还以所谓“谋反”罪杀害了岳飞。(五)元朝1.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他就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2.成吉思汗死后,蒙古军队相继灭亡西夏和金,对南宋形成包围之势。后来,忽必烈即汗位,于1271年定国号为元,1272年定都大都。1276年元灭南宋,文天祥继续抗元,他的《过零丁洋》和《正气歌》表现了坚贞不屈的气节。3.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元世祖时来华,《马可●波罗行纪》描述大都的繁华景象。4.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省”。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5.元朝时契丹女真等族已经和汉族没什么区别。唐朝以来,不少定居中国的波斯人、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他们同汉、蒙、畏兀尔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相通婚,逐渐融合,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回族在元朝正式形成。(六)明朝1加强君权的措施(1)明朝的建立:1368年,朱元璋以应天为都成,改称南京,称皇帝,建立明朝,朱元璋就是明太祖。当年秋天,明军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2)加强君权措施: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设立厂卫等特务机构,对臣民进行监视侦查;思想文化:实行八股取士。“八股文”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答卷文体必须分成八个部分。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才智,不利于社会进步(作用)。(七)清朝51满洲的兴起和清朝的建立(了解)(1)明朝后期,女真的杰出首领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1616年,努尔哈赤自立为汗,国号金,史称后金。(2)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继承汗位。皇太极改女真名为满洲。1636年,他在盛京称皇帝,改国号为清。2君主集权的强化(1)政治上:雍正帝设立军机处,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2)思想上: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大兴“文字狱”。清朝的文字狱,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许多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从而禁锢了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3达赖、班禅和驻藏大臣:清朝顺治皇帝册封“达赖喇嘛”,康熙皇帝册封“班禅额尔德尼”,并规定以后西藏历世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清朝中央政府的册封。1727年清朝开始设置驻藏大臣。后来,清朝颁布法令,明确规定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达赖和班禅的继承,必须报请中央政府批准。4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清朝乾隆年间,平定了新疆大小和卓分裂祖国的叛乱,清朝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清朝军队驻扎新疆各地,设置哨所,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二、对外交往专题(一)、张骞通西域:1西域:两汉时,人们把甘肃玉门关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为西域。2张骞出使西域。作用:汉朝和西域的交往从此日趋频繁;打通了丝绸之路,沟通了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3丝绸之路的路线: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安息─→大秦。(二)、唐朝鉴真东渡、玄奘天竺1鉴真东渡日本。唐玄宗时,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至第六次才成功。他精心设计的唐招提寺,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作用:加强了中日两国文化交流。2玄奘西游天竺(印度)。贞观初年,玄奘历经艰险,前往天竺﹙古印度﹚。取回大量佛经,写成《大唐西域记》。这部书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作用:加强了我国与中亚、印度半岛及与我国新疆地区的联系。(三)、明朝的郑和下西洋61目的: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2经过:1405年——1433年,郑和前后七下西洋,(第一次出发地刘家港)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航海家。3作用(意义):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4特点:船队规模大设备先进;到达地方范围广,态度友好和平。(四)、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1根本原因: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2内容: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仅特许“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贸易。3影响(评价):①积极作用: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②消极作用:清政府闭关锁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4启示:从“闭关锁国”政策中吸取教训(任何国家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融入到世界当中去,不能固步自封,闭关锁国);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之路(今天的开放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越来越高,我国要始终坚持改革开放的政策,积极开展对外贸易)。(五)、对外开放1原因:是为了引进外资、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2根本目的:加快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3对外开放的举措:①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深圳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②后来,我国对外快放的地区逐渐扩大,开放了广州、上海等14个沿海城市;成立海南经济特区;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浦东开发区已发展成为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4结果:现在,对外开放区已从沿海地区向内地发展,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
本文标题:【人教版】2013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206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