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4讲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考纲要求]1.1840至1900年间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2.辛亥革命。3.五四运动。4.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考点一太平天国运动1.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背景①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矛盾更加激化。②洪秀全将基督教与中国的民间宗教相结合,创立了“拜上帝会”组织。历程:1851年金田起义爆发—永安建制建权—1853年,定都天京正式建权,颁布《天朝田亩制度》革命纲领—1853年到1856年经过北伐、西征、天京突围,达到军事全盛—1856年天京变乱由盛转衰—后期防御—1859年颁布《资政新篇》治国方案—1864年天京陷落失败。2.纲领1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制定并颁布了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愿望。2天京事变后,为振兴太平天国,洪仁玕于1859年提出《资政新篇》,这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一个改革方案。3.作用及教训1作用: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农民战争中规模最大、人数最多、时间最长的一次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狠狠打击了外国侵略者。2教训:农民阶级作为小生产者的代表,缺乏科学理论武器的指导,承担不起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思维导图]太平天国运动史料一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凡天下田,丰荒相通,……——《天朝田亩制度》史料二兴车马之利……兴银行……兴器皿技艺……兴邮亭……——洪仁玕《资政新篇》解读史料一反映了《天朝田亩制度》超越了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是一种无法实现的空想;史料二反映了《资政新篇》效仿西方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二者在发展经济的主张上是相互矛盾的。史料三(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大兴土木)城周围十余里,墙高数丈,内外两重,外曰阳城,内曰金龙城,殿曰金龙殿,苑曰后林苑,雕琢精巧,金碧辉煌……初至江宁,杨逆日朝洪逆,近则洪杨诸贼深居不出,妄拟垂拱而治。——《贼情汇纂》解读史料反映了定都后太平天国领导人封建帝王思想严重,缺乏科学的世界观,革命进取心减退,这些从侧面反映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也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主观原因。史论1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颁布时间1853年1859年经济主张以小农经济为基础,以绝对平均主义为分配原则(消灭私有)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和资本主义(发展私有)性质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方案群众基础拥有群众基础缺乏群众基础特点具有鲜明的反封建色彩和绝对平均主义思想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反映了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史论2太平天国运动的“新”特点起义时代新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治国方案新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资政新篇》担负任务新反封建的同时反侵略失败原因新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所属范畴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国际背景新是亚洲革命风暴的一个组成部分1.(2012·重庆高考)太平军某将领回忆自己在1862年指挥的一段战事时,自豪地说:“有巡抚李鸿章到上海,招集洋鬼,与我交兵……那时洋鬼并不敢与我见仗。战其即败。”这位将领是()A.秦日纲B.陈玉成C.李秀成D.石达开答案C解析材料主要说明在1862年时李鸿章勾结洋人与太平军作战,经常失败,符合太平军将领李秀成的辉煌战绩,故选C项;秦日纲在1856年天京事变后被处死,根据题干中的时间“1862年”,可排除A项;1862年,陈玉成被俘,不久就义,排除B项;石达开在1856年天京事变后出走,后来,被敌人杀害,排除D项。2.(2011·新课标全国高考)洪秀全尊奉“皇上帝”,自命为上帝之子下凡救世,认为其他一切偶像皆为妖魔。太平天国运动初期,太平军所到之处毁学堂、拆孔庙、查禁孔孟“妖书”;而在后期洪秀全则要求“学尧舜之孝弟忠信,遵孔孟之仁义道德”。太平天国运动由反孔到尊孔主要是因为()A.拜上帝教不足以支撑其政权B.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战局出现逆转C.反孔受到传统士绅的抵制D.太平天国未能得到西方势力的支持答案A解析解答本题时,要抓住题干关键词句“皇上帝”“自命为上帝之子下凡救世”“认为其他一切偶像皆为妖魔”,根据教材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运动初期信奉拜上帝教,倡导平等和大同,太平天国运动发展迅速;太平天国运动后期,尤其是天京变乱后,洪秀全等人逐渐腐化,太平天国运动逐渐由盛而衰,拜上帝教日益失去其意义。就选项而言,A项说法比较委婉地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对待孔教态度变化的主要原因;B、C两项说法不符合题意;D项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3.(2010·山东高考)下图为一位同学的课堂笔记,记录了对某一历史事件的不同评价。据此,推断他学习的内容是()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辛亥革命D.北伐战争答案A解析从该同学对这一历史事件的评价来看,他是从不同角度来看待其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的。从“破坏了中国最先进省份的生产力”这一信息,可以推知其主要发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直接排除B项;从“提出的一些政策是历史的倒退”可以排除C、D两项。太平天国运动符合这一评价。4.太平天国时期的歌谣有号召歌、响应歌、英雄歌、记事歌,用诗体语言和群众口语记述太平天国的光辉历史。“贼做官,官做贼,清廷一片黑漆漆。骨包皮,皮包骨,金田快有新君出。”这一首歌谣()A.属记事歌,再现了太平天国辉煌的历史B.便于传播,可作为研究起义原因的佐证C.表明金田已是全国革命志士的向往之地D.反映了太平天国政权仍是一个封建王朝答案B解析从材料信息看,该诗歌并不是记事歌,排除A项;由“金田快有新君出”可知金田起义尚未发动,再从“清廷一片黑漆漆”可知题干描述的是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故B项正确;C、D两项与诗歌信息无关。5.《上海法租界史》中记载:“是年(1865年)上海租界人口从1863~1864年的33万剧减至137000余人,实际数字可能更低。……整个住宅区都变得空荡荡了;隔一个晚上,地皮就不值钱了;从1864年到1865年,房租降低了百分之五十。”出现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最有可能是()A.洋务运动的兴起B.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C.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法国在普法战争中战败答案B解析注意题干中的时间信息:19世纪60年代。19世纪60年代初,太平军进攻上海,引起上海许多市民的恐慌,纷纷躲到租界内“避难”(寻求外国的庇护),造成租界人口迅速增加和房租的上涨。到了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上海社会秩序恢复了“稳定”,原来在租界“避难”的人纷纷离开,因此出现了材料中所述的现象。故选B项。其他三项均与材料信息不符。考点二辛亥革命1.武昌起义条件①清政府的“新政”和“预备立宪”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条件。②1894年,孙中山成立兴中会,其他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也纷纷建立。③1905年,成立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④同盟会发动的黄花岗起义等一系列武装起义,加速了革命发展的进程。⑤清政府派湖北新军镇压四川保路运动为起义提供了机会。⑥湖北革命团体共进会和文学社在新军和知识分子中发展革命力量。爆发: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发动起义,次日占领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影响:各省纷纷响应,清朝统治土崩瓦解。建立: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职临时大总统,定都南京,以五色旗为国旗,以中华民国纪年。成立政府: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是一个以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①内容:涉及国家主权、国民的自由与权利,以及按照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等方面。②性质: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③意义: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3.历史功绩结局: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窃取革命果实。性质: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功绩①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沉重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②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权利。③使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④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名师助学辛亥革命归纳为兴中会提口号――→团体振兴中华同盟会建纲领――→政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武昌起义改国号――→标志湖北军政府将国号改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宪法――→成果《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中华民国成立迁都北京果实丢――→失败迁都北京,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以失败告终史料一“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有请愿、诉讼、考试、选举及被选举等权利”。——节选自《临时约法》解读史料体现了主权在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天赋人权等思想,给了人民一定的民主权利,从法律上否定了君主专制。史料二“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临时大总统总揽政务”;“法院依法律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节选自《临时约法》解读史料内容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具有近代民主代议制的一些特点。史料三民国初年,全国报纸总数高达500余家,不少报纸以“民主”“民权”“民国”“国民”命名,全国报纸发行总数达4200万份,“读报者虽限于少数人,但报纸发表之意见,有公众的或私人议论,几乎下等之苦力,亦受其宣传”。解读史料反映出民主、民权、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促进了社会思想解放。史料四辛亥革命除了在长江流域几个大城市轰轰烈烈的开展外,在其它地区的城市要缓慢得多。……可以这样认为,辛亥革命走向没有从南方推进到北方,没有从长江流域推进到全国,再者,没有从城市推进到农村。沿海、沿江城市先进,内地和边疆城市落后,南方城市先进,北方城市落后,先进的城市成为革命的舞台,落后的城市成为反革命的基地。——田玄《中国城市现代化动向的不平衡与辛亥革命的走向》解读史料表明辛亥革命的范围和影响程度在城乡之间,沿海与内地之间存在严重的不平衡性,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这为革命发展受挫埋下了隐患。史论1辛亥革命过程中的“五个第一”兴中会是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同盟会是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华民国是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辛亥革命完成了近代中国的第一次巨变。史论2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认识(1)制定目的:防止袁世凯专制独裁(直接目的),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根本目的)。(2)主要内容:国家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从根本上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人民拥有民主自由权利——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自由原则;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确立了民主共和制度;实行责任内阁制——防止袁世凯破坏民主共和制度。(3)评价: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中的一座丰碑;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4)《临时约法》体现了启蒙思想家的主张:如三权分立,权力制衡(孟德斯鸠);人民主权(卢梭);天赋人权(伏尔泰)等。史论3运用多种史观评价辛亥革命的影响革命史观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现代化史观政治上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权利和自由经济上提高了资产阶级政治地位,颁布了有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法令措施,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思想上促进了思想解放,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社会史观废除了一些陈规陋习,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近代物质生活和礼仪习俗的变革文明史观促进了中国传统文明向
本文标题:【步步高名师讲义015高考历史(人民版)大一轮精讲讲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2233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