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一定物质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教案
科目化学课题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课型新授课使用班级09造纸1班授课日期2009.12.29第1、2节计划学时2学时教材《化学》(基础版)高等教育出版社授课教师傅彩霞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初步掌握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与技能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与人合作和交流的能力。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善于思考、实事求是的严谨工作态度。教学重点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与技能。教学难点相关计算教学关键点容量瓶的使用。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实验法。教学手段实验操作。学法培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共同学习能力、思维能力教学策略分析由于配制溶液只涉及基本实验技能而没新奇的实验现象,因此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之本次课除了要了解基本实验步骤、容量瓶的相关知识,还要掌握容量瓶的检漏、溶液的转移、定容、摇匀,所以本次课的容量应该是相当大的,如果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讲解、演示,学生观看、模拟)效果会很差,因此我采取了任务驱动法,设置一个个任务让学生去分组探究,自己找出答案,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还减轻了学生的记忆负担。教学环节与时间1、课堂组织(2分钟)2、新课导入(5分钟)3、讲解新课(50分钟)4、分组实操(20分钟)5、分组展示讲评(10分钟)6、布置作业(3分钟)教学过程设计Ⅰ、启发提问、导入课题情景设置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目标设计意图化学实验室提出问题:①分析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是什么?②化验员的日常工作有哪些?③如何检验产品质量?引导思路:根据学生回答从中提取有用线索,将问题层层推进,直至点到本次课的内容。根据教师的提问发表自己的见解。导入新课内容——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通过学生感兴趣的热点问题导入新课,这样提起学生对于本次课内容的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专注度。Ⅱ、设置任务、展开新课任务一:认识容量瓶情景设置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目标设计意图每组学生面前放置有不同规格的几个容量瓶。提出问题:①观察容量瓶的外观与标注内容,思考这些标注的具体含义。②思考容量瓶的用途。③如果温度过高或过低会有什么影响?④如何进行检漏?理论讲解:容量瓶的使用注意事项:①不能用于溶解操作,②不能用于存放试剂观察容量瓶外观,总结出外观特点:容量瓶为细颈、梨形瓶,有标线、容积和温度。分组讨论得出结果:容量瓶是一种准确的量器,用于在20℃时准确配制一定体积一定浓度的溶液。导致体积不准。分组实操:容量瓶的检漏操作。了解容量瓶的用途。明确容量瓶使用前必须检漏及检漏方法。熟悉容量瓶的使用注意事项。了解温度对容量瓶体积的影响。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与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交流能力与分析问题的能力。任务二: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情景设置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目标设计意图实验室需配制250mL提出问题:分析用固体药品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过程。根据课前预习所得回答:计算→称量→溶解→转移→定容→摇匀→装瓶贴标签了解用固体药品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一般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计算能力、实操能力、0.1mol/LNaOH溶液提出问题:写出固配液的公式并求出所需NaOH固体的质量。播放操作视频。给出公式并计算:mB=cB·VB·MB计算可得所需氢氧化钠的质量为1克。掌握固配液的计算公式并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与人交流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与共同学习的能力,同时摆脱以往的教学套路(老师讲解、演示,学生观看,模拟),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保证教学效果。提出问题:如何用托盘天平称出所需药品的质量。教师从旁观察发现典型问题并及时回答学生的提问。播放操作视频。分组实验、讨论、选出一到两组代表上台展示,其他学生找出问题:调平衡、左物右码、称量物不可直接放置在托盘上、加码顺利由大到小进一步熟悉托盘天平的使用。提出问题:溶解所需要的仪器。教师进行错误的演示操作(有溶液溅出、搅拌方向不一致、发出声响等),要求学生找出问题。观察并根据要求回答:所需仪器:小烧杯和玻璃棒操作注意事项:不可漏液、延同一方向搅拌、不可发出声响进一步熟悉溶解操作。教师设置溶液转移的方案并提出问题:一种是直接将小烧杯中的溶液倒入容量瓶中,一种是用玻璃棒将溶液引流到容量瓶中,要求学生尝试并比较两种方法的优劣。提出问题:为什么用玻璃棒引流效果会更好?如何才能何证烧杯中的溶液全部转移到容量瓶中?教师给出洗涤次数:2—-3次播放操作视频。根据教师的要求分组实操经过比较得出结论:用玻璃棒引流效果更好。可以保证不漏液。必须洗涤小烧杯和玻璃棒。掌握转移溶液过程当中的引流操作、注意事项、意义以及洗涤操作。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①能否直接用洗瓶一次性加水到位,为什么?②如果不能用洗瓶一次添加到位,应该怎么办?③定容时视线与标线的相对位置关系应该怎样?④如果视线偏高或偏低会导致怎样的结果?播放操作视频。根据引导问题操作、思考和讨论:①不能一次性加水到位,因为瓶颈很细,稍不注意就会超过标线。②应该在加水至标线下2-3cm处改用胶头滴管逐滴加入。③视线应该与标线相切。④视线偏高(俯视)导致体积偏低,视线偏低(仰视)导致体积偏高。掌握定容操作,特别是视线高低对定容准确性的影响。播放操作视频。提出要求和问题:要求学生按照视频进行摇匀操作,摇匀结束将容量瓶在实验台上静置一会儿,观察现象。根据学生的回答提出问题并归纳总结:是否应该继续加水重新到标线呢?观看视频。进行摇匀操作并回答问题:液面会下降。不用再重新加水定容。了解摇匀后液面下降的处理方法并明了其中的原因。提出问题:为什么不能用容量瓶盛装溶液?标签内容是什么?讲解装瓶注意事项:装瓶前容量瓶必须用待装液润洗2-3次,以保证溶液浓度不会发生改变。回答问题:容量瓶是精确的量器而不是容器,长时间存放溶液特别是腐蚀性溶液会腐蚀容量瓶而造成容积不准。标签上应注明溶液的名称与浓度。了解装瓶的原因、装瓶的注意事面及标签的填写内容。任务三:误差分析情景设置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目标设计意图配制好的溶液经检测发现浓提出问题:①请根据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公式分析出影响浓度的两个主要原因。根据教师提示分析原因:质量原因和体积原因。质量原因:称量误差:m偏小→c偏小,反之则反溶解误差:未完全溶解→m偏小→c偏小掌握误差分析——即能够分析误差的产生原因、影响结果及规避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与归纳能力。BBBBBBVMmVnc度偏低。②分析实验过程中能够产生质量误差的操作及影响结果。③分析实验过程中能够产生体积误差的操作影响结果。转移误差:有滴漏→m偏小→c偏小洗涤误差:未洗涤或洗涤不充分→m偏小→c偏小润洗误差:装入试剂瓶前试剂瓶未润洗→V偏大→c偏小体积原因:温度误差:T↑→V↑→T↓→V↓→c↑T↓→V↓→T↑→V↑→c↓读数误差:俯视→V↓→c↑仰视→V↑→c↓法。Ⅲ、分组实操、巩固强化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目标设计意图安排学生分组进行反复地配制操作练习,同时循环播放溶液配制完整过程的视频。来回巡视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反复进行配制操作的练习,同时观察同组同学找出问题互相促进。让学生能完全掌握配制溶液的操作。操作技能只有通过反复练习才能掌握,同时辅以视频,来加深学生的印象。Ⅳ、分组展示、师生共评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目标设计意图制作考评任务小纸条,让学生每组抽一张,根据纸条上的任务,每组选一名代表上台操作演示,其他同学和老师一起找毛病打分,给出这组同学的本次课分数根据抽到的任务每组一人上台演示,其他同学和老师一起找问题打分进一步促进学生对于本次课内容的掌握,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人人都有竞争意识,通过一种小组竞争,既活跃了课堂氛围,又加深了学生对本次课内容的掌握。Ⅴ、布置作业、铺垫新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目标设计意图布置预习内容:由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浓溶液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溶液浓度的稀溶液。提出任务建议:①浓硫酸的稀释方法。②复习液配液的计算公式。③找出液配液与固配液在操作过程中的异同点。让学生在固配液的基础上能够通过预习了解液配液的相关内容。新知识只有与原有知识结合起来,学习效果才会更好,所以预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结合固配液的知识更好地掌握液配液的内容。板书设计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一、教学重难点:重点: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与技能。难点:实验误差的分析。关键点:容量瓶的使用。二、讲授新课(一)认识容量瓶1、容量瓶的用途:2、使用注意事项:(二)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计算→称量→溶解→转移→定容→摇匀→装瓶贴标签(三)误差分析1、质量误差2、体积误差三、分组实操、巩固强化四、分组展示、师生共评五、布置作业、铺垫新课如何进行液配液任务建议:①浓硫酸的稀释方法。②液配液的计算公式。③液配液与固配液在操作过程中的异同点。BBBBBBVMmVnc《无机化学》特色教案课程:无机化学课题: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教师:王海宁教学班级:10分析地点:408教室时间:2010年月9月28日
本文标题:一定物质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2414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