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对等网络与电子商务赵卫东复旦大学软件学院wdzhao@fudan.edu.cnP2P:概念与现状什么是P2P?P2P是peer-to-peer的缩写,称为对等网络、点对点技术。它的本质思想是整个网络结构中不存在中心节点(或中心服务器),每一个节点(Peer)大都同时具有信息消费者、信息提供者和信息通讯等三方面的功能。改变了互联网现在的以网站为中心的状态、重返“非中心化”,并把权力交还给用户。利用P2P技术可以直接连接到其他用户的计算机(不通过服务器建立点对点的连接)、直接进行文件交换(MP3、图片、电影还是书籍、资料、软件),共享硬盘资源以及即时聊天等,而不是像过去那样连接到服务器去浏览与下载。它的主要功能是:资源搜索、资源共享、下载和管理、好友查找、即时通讯、广告发布等。P2P的思想溯源:回到互联网的本质服务器/客户机的架构逐渐变成了互联网的主流。“非中心化”的思想成为早期形成互联网最基本的概念。只不过由于带宽及电脑处理能力的限制,在沟通中出现了很多的中间环节,如中间服务器、门户网站、第三方信息(交易)平台等。Napster带来了P2P的革命,实现了互联网共享(计算资源、带宽资源与内容资源等)和自由的梦想。P2P改变了什么?客户不再需要将文件上载到服务器,而只需要使用P2P将共享信息提供出去,代表着未来网络发展最新趋势。运行P2P的个人电脑不需要固定IP地址和永久的互联网连接,这使得那些拨号上网的用户也可以享受P2P带来的变革,这部分用户在所有用户中占有极大的比重。P2P完全改变过去控制互联网的客户机/服务器模式,消除客户机和服务器二者之间的差别。当然目前P2P的软件需要双方同时在线,这是一个不方便的地方。随着技术的发展可以将P2P的优势和C/S、B/S的优势结合起来,当对方不在线时,可以增加服务器暂存的方式。新的网络规则第一代互联网革命是在网络上动态撷取以文字为主的信息,第二代互联网则是Mosaic出现后以多媒体方式(文字声音影像图片)所呈现的网络信息,以http协议互相沟通的Client-Server式服务,第三代互联网则是以Napster,Gnutella,Freenet等所开始风起云涌的端点对端点(PeertoPeer)运算架构所提供的互联网服务,P2PComputing能提供网络资源共享,包含档案共享、软硬件资源共享、分布式运算、区域型及大规模型群组服务以及新的商业服务模式。P2P软件分类从技术本身和商业应用的角度考虑,大致把P2P应用分成三种模式:第一类的代表是Gnutella。它采用自身的协议,不需要中央服务器的支持。好处是用户完全可以不依靠服务器的支持。这种模式是非赢利性的机构开发的商业价值不大,因为无法获取用户信息和对用户进行有效的控制。国内深圳点石科技有限公司开发运营的Openext就是基于Gnutella的协议开发的。第二类的代表是KaZaA。它类似于P2P的鼻祖—Napster,采用中央服务器进行管理,但是数据不通过服务器传输,服务器的作用是存储用户资料和登录服务。KaZaA采用了多点下载的技术,同一个文件可以从多个拥有相同文件的其它用户处分布下载,提高下载速度。国内北京正佳乐的PP点点通,武汉维宇的Reallink都是这种模式,但是技术上还没有达到KaZaA的水平。第三类是Groove。得益于微软的6500万美元的投资,加上自身强大的技术实力(Groove的技术总监是Lotus之父),Groove在商业应用方面是走的最远的。流行的P2P软件Napster个人用户可以成为一个信息源并与其它信息源共享信息。Napster的P2P思想贯彻得并不彻底,基于运行效率的考虑,也为了更方便网友检索和交流音乐,Napster把所有的音乐文件地址都存放在一个集中的服务器中—中央目录服务器,它的作用是把搜寻档案的指令引导到其他使用者的硬盘上。只需要最基本的设备:电脑和网络。只需下载Napster的一个应用程序软件。流行的P2P软件—ezPeer完全中文的使用界面。集成了即时通讯功能。软件的下载、注册、验证、使用均完全免费。流行的P2P软件及应用—OICQ提供两个用户之间的直接信息通讯;服务拓展到其他移动设备,如手机;支持点对点的文件传送;有服务器记录用户信息,点对点的连接是通过服务器还有Workslink、Jelawat、Kuro、pp点点通、BizTorrent与电驴(骡)等,还有即时讯息系统譬如ICQ、YahooPager、AOLInstantMessenger、微软的MSNMessenger等都是最流行的P2P应用。它们允许用户互相沟通和交换讯息、交换文件。用户之间的信息交流不是直接的,需要有位于中心的服务器来协调,因此是广义上的P2P软件。P2P发展的问题P2P发展存在的问题版权问题管理困难垃圾问题吞噬网络带宽标准之争版权问题案例:Napster时间:1999年初开发者:肖恩·范宁目的:为了与自己的朋友在互联网上共享MP3歌曲。Napster1999年5月,肖恩·范宁的Napster服务正式运行,让用户交换MP3格式音乐文件。这种全新的网络音乐交换方式使得Napster一度拥有5000万名登记会员,这是AOL美国线上(ISP)努力了10年也还达不到的成果。由于Napster帮助用户共享和下载大量有版权保护的音乐,因而被唱片公司视为大敌。Napster在某种程度上的确影响了一些产业的收益,比如IT业的软件销售以及娱乐业的影视、音乐载体的销售。1999年12月7日,美国唱片业协会RIAA代表环宇音乐、索尼音乐、华纳音乐、百代唱片、BMG等七大唱片公司联合起诉Napster,控告它向网民提供MP3文件共享软件侵犯了音乐版权,协助网络盗版全球唱片业收入减少:2000年和2001年的收入下滑5%,2002年再度下滑10%。美国唱片产业协会(RIAA)认为,网络盗版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在1999年至2002年期间,P2P对唱片业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到了20亿美元。Napster2001年2月12日,法院对Napster版权纠纷案做出裁决,判定Napster侵犯了唱片公司的版权。2001年7月2日,Napster未能有效地通过技术手段阻止其网络上流传拥有版权的音乐,服务器永久地被关闭。2002年9月不得不申请破产保护,12月以530万美元的价格将商标、技术与品牌名称出售给软件厂商Roxio。Napster美国东部时间10月11日,Roxio的CEO查尔斯·戈罗格(ChrisGorog)在展示会上宣布Napster又回来的。每首歌曲收取99美分,下载每张专辑收9.95美元。“吃到饱”(all-you-can-eat)的包月订费9.95美元。Napster案例的思考数字音乐的发展前景?如何解决盗版问题?按月收取P2P软件用户一定的费用,或者是根据用户所下载文件来收费是P2P企业与版权所有者合作的一个好的途径。Napster还是在知识产权的官司上输给美国音乐界。如何让旧经济及新科技取得一个平衡,以及旧经济面临新科技的冲击下,如何有新思维,将是所有产业和个人未来都会面对的问题?宽带助长网络盗版P2P软件扮演重要角色目前市场研究机构OTX调研后来自澳大利亚、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日本、韩国和美国的3600名受访者中差不多1/4从网络上下载过至少一部电影。另外有不到6成电影下载者表示将来会继续从网上下载电影。下载电影的人去电影院或者购买DVD的可能性自然就小得多了。这种网络盗版的行为已经造成了娱乐业几十亿美元的损失,增加盗版在Internet上的伪造和非法销售。版权所有人可攻击P2P网站美议员欲紧急叫停2002年7月,美一议员提出P2P盗版防止法案,规定版权所有人在发现他们的知识产权未经允许被传播时,有权采用瘫痪、干扰、屏蔽或其他方式来攻击P2P网站的节点,但立刻引起了消费者集团、学术界和技术届的反对。荷兰法院判“P2P侵害版权的责任不在开发商”:Buma/Stemra指控KaZaA公司的P2P文件交换技术具有侵害版权的嫌疑,阿姆斯特丹的法院在判决中,虽然承认“使用KaZaA公司的技术的行为是侵害版权的行为”,但同时又指出,“是用户做出这些行为,与KazaA公司无关”。版权纠纷阻碍P2P的发展第二代P2P软件Gnutella美国在线(AOL)的贾斯汀.弗兰克尔吸取了Napster的教训,发布了Gnutella,它采用一种新的文件交换网络技术,不需要固定的服务器,使用者也不必进行注册。从理论上讲,只要打开Gnutella便能连上网络上的某台机器,用户发送的搜索请求在每一台电脑间来回传递,一直到找到文件为止,然后再将信息传回搜索者的电脑,这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对等分布式网络。由于没有真正的网络控制中心,FBI侦探和唱片公司律师永远都不知道该找谁的麻烦,美国上诉法院也认为,这种软件的散播者,并未直接控制网络上所发生的行为,因而这种分布式网络是合法的。问题:很难分辨它与蚕食网络带宽的蠕虫病毒的区别、网络大塞车。管理困难“乌托邦”的管理方式使其陷入了“无政府主义”的困境,国内几家P2P网络公司因严重的信息安全监管能力的缺乏而被关闭:色情内容(P2P成了色情业的帮凶?)、反动材料、病毒与非法交易。电子商务付费问题流量计算商品价值的验证垃圾信息产生的原因用户众多缺乏统一的管理可能解决的办法人工智能技术、专家数据库技术搜索过滤等技术绿色内容与防护一个拥有众多用户的P2P网络将会成为黑客的攻击目标,由于P2P会共享本地硬盘中的资料,也极有可能被完全控制。点石软件推出的互动性娱乐内容平台OP(OpenextMediaDesktop)通过绿色安全过滤系统,点石成功地实现了对其流量及网络交换的内容的有效控制—独有的绿色安全过滤系统最大限度保证了内容的健康和安全。通过阻止病毒,预防数据泄漏以及防止安装后门等措施,来确保即时讯息传递(IM)和文件共享应用程序的安全。吞噬网络带宽近两年来,P2P的用户越来越多,互联网上运行着各种各样的P2P软件。有调查显示,互联网三分之一的带宽是被P2P或BT下载软件“吃掉”的。这导致网络带宽趋于紧张:数以百万计的搜索请求(在查询过程中会占用大量带宽),众多用户在网络中进行文件的传输。很多传输的文件非常大:MP3、视频文件等(从P2P上得到的文件也从原来的3MB的MP3文件变成了700MB的视频)。解决的办法:使用节约带宽新技术的第三代P2P软件,改进了搜索算法借鉴Google等搜索引擎所常用的“快照”技术,还有?企业应慎防P2P软件占用频宽亚特兰大一家医院的网络服务经理ReidBurch,今年初公司网络突然变得缓慢异常。当时公司已经开始考虑添购新的联机来满足频宽需求,但在付费之前,Burch先试用Packeteer公司的软件来侦测一下网络状态。结果在测试的前18个小时里,档案交换软件便有1100次试图使用公司网络。令他吃惊的是,当这类档案交换网络(P2P)没有动静时,原本要花九小时才能完成更新的数据库竟然在1个半小时内就完成了。安全性参与者在他们下载程序时必须完全信任研究组织。允许P2P程序运行在一台计算机上极大地增加了脆弱性,它打开了一些安全缺口。这些缺口包括:删除目标计算机里的文件或目录。读写计算机上的文件。执行程序或命令如使用调制解调器远程调用。连接到其他计算机,执行非法操作,例如黑客攻击。p2p通信对信息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几乎所有免费在线即时信息系统都缺乏加密功能;大多数都具备绕过传统防火墙的功能,给管理企业内部网带来了很大的困难。P2P使高速连接网络和维持PC开放状态,所以遭受攻击的风险更高。微软曾发表声明,承认自己的MSNMessenger程序容易让用户受到黑客侵袭,还说他们的IM产品有瑕疵,不能阻止黑客潜入其目标用户的电脑上为所欲为。但是微软立即发布了补救程序。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或者出于安全考虑,微软中国员工在单位是不容许使用MSNMessenger的。
本文标题:p2p电子商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265 .html